之前我们在《俄罗斯货?假的!》里提到有不少假的俄罗斯紫皮糖,其中就有一些是在农村市场上售卖的。
有点生活经验的都知道,去某些农村小卖部,就能见到各种光怪陆离的假货。它们往往包装和正品高度相似,但总是粗糙一点,名字也高仿正品,叫什么“康帅博”、“粤利粤”之类的。
农村假货泛滥的状况这些年还很严重,2019年和2020年,中消协调查了60个农村集贸市场。2019年,这60个市场中有36个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产品、“三无”产品、过期商品等问题,而2020年存在这些问题的市场增加到41个。
从“三无”产品种类来看,主要集中在食品和服饰、鞋袜类,其中食品类占比最高。
食品假货多,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就怕吃出个好歹来。但是有些人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只要能吃、吃不死人,就稀里糊涂混过去了。
其实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规模可不小,占全国总体消费市场的38%。
但是乡镇和村太多了,不能一概而论。大城市附近的、发达地区的乡村,已经很富裕了,生活质量向城市看齐了。而更多较为偏远的小乡村,分布广泛而零散,往往交通也不算便利,根本无法看成一个整体通盘考虑。
很多大品牌面对如此零散的农村市场,难以做到下沉,这就导致这一部分市场被假冒伪劣产品填补。有些生产商、商贩就是瞄准了农村市场,专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倾销农村。
近年来,随着电商和物流的发展,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比以往更容易触达质量好的消费品。而且农民增收后,其消费需求也要满足。
财政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今年4月印发的《关于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的通知》明确,我国定于2022—2025年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到2025年,要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
注意,这里的重点是乡镇,还明确说是以人口相对聚集的乡镇为重点。
毕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村实在太分散了。
而且这次的投入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县域,目的是降低这些地区物流成本,引导社会资金入局,这样就可以持续造血了。
这又是一波基建投入。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临门一脚了,要的就是带动社会资金进来可持续经营下去。
在小县城做超市生意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这次的机会。
另外,农村也有不少产出,尤其是生鲜产品,很需要完善物流才能走出去,卖得动。
这就需要引入龙头企业和电商,整合当地资源,将特有的农产品标准化,聚合小散杂的生产主体,完善冷链运输能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上半年,全国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69个、村级便民商店6.5万个。
下一步还要改造一批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乡镇商贸中心、村级便利店,发展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吸引市民下乡和农民进县城消费,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村居民也能把钱花得值。
通过打通物流让真货进农村,也要抓好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这样假货才能从农村被赶出去。
12448起
融资事件
5984.33亿元
融资总金额
7709家
企业
2453家
涉及机构
693起
上市事件
8.3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