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在腰间别一大串钥匙,旁边搭个BB机是潮流,也是种炫耀。但现在已没人这么做,穿搭审美变了,那时的潮流成了土味儿,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没有钥匙了。
智能门锁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走进千家万户。根据《2021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白皮书》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门锁的生产总量大约是1800万套,同比增长50%,整体销售量约为1300万套,同比增长了62%;预计今年,中国智能门锁的生产量、销售量将分别达到2400万套和1900万套。
消费量的攀升带动了行业的发展。据相关信息服务平台数据,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智能门锁相关公司的增长数量分别为646家、1364家、1421家、772家和308家。
今年3月,继2021年3月完成近一亿美元B轮融资后,在智能门锁领域已发展近10年的凯迪仕,再获6亿元C轮融资,并拿到了银行综合授信10亿元。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五轮融资。而就在两个月前,行业内的另一家公司云丁科技,也拿到了F轮融资,历数其背后的金主,有百度、小米、顺为资本、复星集团等众多有实力的资本。
抛弃了钥匙,智能门锁以密码、指纹等方式,撬开了一个千亿级别市场,从纸面数据来看,这一领域热闹非凡。
但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智能门锁就像很多正在普及中的新“技术”一样,少不了争议、褒贬和问题。摆脱了钥匙焦虑的人们,又随之产生了新的焦虑。
01
屡屡出问题的智能锁
消费者口碑是衡量一个行业内产品质量最直观的标准。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上随手搜索“智能门锁”四字,直接弹出了600多条投诉信息,投诉理由和问题五花八门,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
“飞利浦智能门锁经常无指令自动开门”“刚买的小米门锁,锁体凹陷,无法使用指纹解锁”“刚买的智能门锁连不上Wifi”......方便快捷的开关门,比传统门锁更安全的性能是智能门锁主打的卖点,但往往也会成为出问题的高发地。
相比传统机械门锁,智能门锁由高强度的物理结构加上电子科技的配合,因此更具安全性,通过手机与网络,门锁与用户也形成了双向的交互。不过,一旦交互出现问题,如电池没电、指纹失灵,这道锁防的就不只是小偷了,可能连户主都得被拦在门外。
在小红书上,也有不少用户吐槽着自己打不开门被锁在外的经历,还有惨痛的经济损失:“三星电子锁打不开了,联系了开锁师傅。开始不想破坏锁,尝试了半个小时,最终只能强拆,换了把普通锁,里里外外损失了超过3000元。”
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电子锁等12种网售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结果显示,电子锁的抽查不合格率达到了34.1%。如果按照一年1800万部智能门锁的生产量,那么不合格的数量将接近600万,虽然不一定所抽查的每个问题都会给用户带来大麻烦,但智能门锁的质量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除了质量问题,围绕在智能门锁售后服务的相关投诉也很多。在黑猫平台上,消费者对企业售后服务的投诉就占据了一半。买完就降价,无价保、出了问题联系不到售后、维修不解决问题、不履行质保,问题层出不穷。
被投诉的企业,有大有小,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的门锁制造公司,都被无差别覆盖到。
去年五月,在行业内占据约9%市场份额的凯迪仕被一杭州消费者投诉到电视台节目《1818黄金眼》中,令人意外的是,由于投诉者颜值颇高,连带着凯迪仕一起出了圈。要知道,此前这一品牌接连被刘涛和罗永浩带货,都没这么火。
虽然销售成绩不错,但凯迪仕身上的麻烦一直不少。2019年,京津冀三地消协对网售的38款智能门锁进行了测试,结果全部为不合格,其中,凯迪仕型号为5005的产品被检测出存在IC卡可被破解和复制的问题,型号为5155 Alock的产品在使用假指纹时可被解锁,密码逻辑等级仅为中。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有凯迪仕的经销商就曾抱怨,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返修率高,消费者和代理商都不怎么满意:“2020年每个月采购凯迪仕的数量在300套左右,光报上来的售后,每个月都得要60套左右,售后维修的比例很大。”
被媒体曝出有问题的品牌也绝不止这一家。早在2020年,云丁科技旗下C端品牌鹿客智能门锁就经受了不小的舆论冲击,安全隐患、无故死机、捆绑消费者等问题频出。意识到问题,云丁科技创始人兼总裁张东胜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就曾表示,希望可以提升智能门锁的供应链水平,向手机、家电、汽车供应链的水平和标准看齐。
张胜东的一番话,其实也点出了同为科技消费品,智能门锁与其他成熟品类的差距和差异。
尽管智能门锁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超过十年,但现在也很难说实现了普及。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有将近65%的受访者表示,在需要更换防盗门或门锁时,会考虑智能门锁,但不会因为单纯的换锁而换锁。这背后反映出普通消费者对于智能门锁的了解和需求都有所欠缺。
这也就造成了智能门锁的C端市场潜力还未完全打开。放眼全球,智能门锁在日韩的渗透率高达70%,欧美国家也超过了50%,而在2020年时,中国的智能门锁渗透率还不足10%,差距明显。对比而言,B端才是智能门锁公司的大客户,高端楼盘、酒店、写字楼以及长租公寓等需求方,占据了行业内80%左右的份额。
02
行业混战引发的价格战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智能门锁与一两年就换新的手机等3C产品不同,一款产品的使用寿命最长可达十年之久,用户也不会选择频繁更换,大多都是“一锤子买卖”。因此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售后能力,就变得十分关键。但随着近两年智能门锁出货量、安装量的激增,很多企业的服务跟不上了。
尽管智能门锁线上销售已很普遍,但对于企业来说,线下的服务体系依然要占据极大比重。目前大部分品牌都承诺消费者提供免费安装、规定年限内(大多3年)免费质保,终身维保等服务,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不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线下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观感和评价,毕竟只有他们才是真正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的。
现在市场上维修、更换智能门锁的商户,很多都是零散的个体自营店,维修技术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这也就给行业内的品牌提出要求,应更好地整合资源,制定标准,并且将品牌售后的触手伸的更深更远。
行业在建立标准的过程中,势必需要有头部企业从中起到带头作用。但经历了2019年的“千锁大战”后,行业至今依然没有跑出*的头部企业,呈现出“纺锤形”的格局。
总体来看,目前智能门锁行业有三股势力。*类是传统的锁具连锁品牌,如凯迪仕、德施曼、耶鲁等品牌,第二类是拥有雄厚资金、技术能力的互联网企业,如华为、小米、百度等,第三类则是一些家电行业的跨界选手,如TCL、美的、海尔等。
三股势力在市场上混战,带来*的问题就是产品的同质化。
智能门锁行业大多采取的是代工模式,品牌商承担的角色和手机很相似,主要是方案整合、工业设计等,真正拥有核心技术水平的并不多。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同企业对供应链的把控程度不同,代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也不够,更有甚者,一些企业连最基本的检测设备都没有。
从中也反映出,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领域的入门级产品,本身的技术门槛并不高。
从技术模块角度来看,智能门锁需要用到的指纹模块、线路板、主控芯片等相关配件的生产早已无需打磨设计,相关企业只需将不同零件组装即可生产智能锁。至于电子模组涉及到的技术只是wifi、zigbee(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NB-IoT(窄频物联网)三种通信协议,属于相对基础的开发技术,技术门槛较低。
生产智能门锁的成本也并不高。根据精准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中国智能门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以一款2000元售价的门锁为例,其成本大约只有1000元,其中有50%来自于五金件。该报告预测,智能门锁的成本依然存在30%-50%的下降空间。如今过去几年,随着行业标准化程度的提升,成本缩减也是必然的。
技术门槛低,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便不可避免地打响了。
今年开始,智能门锁的价格出现大跳水,不少产品价格都已跌破千元。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2年1月到4月,整个智能门锁线上市场中,1000元以下的产品销量占比*,高达46.2%;其次是1000元到2000元价格带的,占比有35.3%;2000元以上的占比只有18.4%。
不少品牌也开始盯上了这块低价市场。石将军、小米、凯迪仕、TCL、乐视等,占据了千元以下智能门锁的大片江山。尤其是乐视,据《财经天下》报道,乐视自2021年5月入局智能锁领域,其相关负责人表示,乐视的定价原则是“好用,好看,但是不贵。”基于这一原则,乐视半自动智能锁售价都在1000元以下,全自动的也不贵,在2000元以下。
低价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好的一方面是有利于智能门锁的普及,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一个品类从市场普及度低到慢慢普及的过程中,是会有一段野蛮生长和‘打价格战’的过程的,这有点像当初的千元智能机时代一样。”他类比道,小米在手机市场上,最初就是以性价比站住的脚跟。
但从另一层面来看,低价产品涌入,势必会造成质量的难以保证。业内人士表示,价格战使得智能门锁的使用门槛降低,但由于相关规范和标准不完善,部分没有资本、技术的企业为了赚钱,大推假冒伪劣产品,行业一时间变得鱼龙混杂。
这也就验证了前文,层出不穷的消费者投诉,因何而来。
从商业模式看,大多数智能产品,都是硬件入门,后面服务升级的。对智能门锁来说,虽然行业已经不算新,但要走的路,一步都不能省,未来也还很长。作为科技消费品,需要在研发层面不断精研,才能形成优势。而在面向消费者的时候,一方面要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售后等方面不断增强,才能有好的消费体验。
千亿市场的蓝图很大,但想要做好还得从细处着手。
21077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90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3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