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优势,让外界相信,互联网“大厂”无论做任何新产品,都会如排山倒海一般,迅速冲击某个领域,而该领域的创业公司则毫无还手之力,事实亦是如此,电商、游戏、新闻资讯、短视频等领域,最终只剩下“大厂之间的游戏”。因此,只要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大厂”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视为要在某个领域“大干一场”。
然而,互联网行业的成功路径并不能持续套用。PC时代的路数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来完全没用,五年前的路数拿到现在来肯定也不实用,互联网行业的经营规则、流量模式、消费习惯、用户群体等都发生了变化,五年一变已变成三年一变。即使是互联网“大厂”,面对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变化,也是慌乱无比、惊慌失措,常常会在某个领域“跌跟头”。
是时候扯下互联网大厂的“巨头面具”,来看待“大厂”们新产品的动向。
抖音上线种草App“可颂”,对标小红书
七麦数据显示,7月7日,抖音上架了一款名为“可颂”的App。抖音并未直接提到“种草”,而是用内容社区来对“可颂”进行定义。不过,从产品来看,“可颂”与小红书长得非常神似,feed流都是双列展示,“可颂”的标题字数限制也与小红书一样,都是20字内。上半部分只有“区域”版块不同,底部“可颂”用“搜索”代替了小红书的“购物”频道,可能是因为“可颂”目前还没有打通电商版块,七麦数据显示,该App暂无“应用内购”功能。
“可颂”的账号体系与抖音是打通的,登录前者账号后,用户在抖音上的关注列表和粉丝会自动到“可颂”的ID上。
抖音之所以推出“可颂”,有可能是出于两方面原因:
*,为抖音“瘦身”。论日活,抖音完全能够跻身国内App的前五名。抖音方面在2022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抖音日活用户已超6亿。拥有如此庞大的日货量,抖音当然很高兴。但在庞大日活的背后,却是产品侧的臃肿,抖音早就不是一个只能看短视频和直播的App,电商、游戏等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加载在抖音之上,这意味着用户在抖音上要找到某项功能其实并不方便。
国内所有大型App几乎都面临这个问题,包括微信、支付宝在内,一方面,用户离不开它们,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功能让人眼花缭乱,其实用户只是想要一款简单聊天、支付工具而已。
“可颂”的推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抖音的臃肿。
第二,补全抖音电商拼图。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曾透露,过去一年(2021年),有超过100亿件商品通过抖音电商走入千家万户。显然,抖音电商目前仍处于上升周期内,还有提升的空间。
外界并不看好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的电商业务,然而,这并不影响直播电商的业绩攀升。快手2022年Q1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快手电商交易总额(GMV)达1751亿元,同比增长47.7%。日活低于抖音的快手尚有如此高的增速,日活更高的抖音电商显然也不会弱。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9604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2718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
就整个零售行业的环境来看,电商零售市场仍在继续增长,抖音、快手们在这块并不是毫无机会。
种草并非电商的核心项目,但却是电商平台必不可少的一环,包括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App在内,都会推出种草版块。因此,抖音要想把电商业务做起来,必然也会补全种草这块拼图。
至于为何会选择对标小红书,就互联网以往的经验来看,互联网巨头们要想对标,必然会选择行业内做得*的产品。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小红书对于强势的“可颂”也很硬气。在App Store内搜索“可颂”,*条就是小红书App的广告。要知道“可颂”在App Store上架连一周时间都不到,小红书的反应速度不可谓不快。此类搜索广告关键词竞争在互联网行业很常见,也有公司因此而与对方大动干戈。
互联网“大厂”面临App成本上升
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国内*款日活过亿的新闻客户端产品是哪款,既不是今日头条,也不是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新闻,而是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搜狐。
移动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手机App预装是一块完全空白的市场,华为、小米、vivo、OPPO等手机厂商一开始还求着某些App跟它们合作,因为有些用户本身就会有这些需求有没有微信,能不能看新闻,而搜狐很快就嗅到了手机App预装的机会,几近于免费的情况下,获得了大量用户。拼多多、今日头条等App也迅速嗅到了这块市场的机会,也靠着低价的预装费用获取了大量用户。
手机厂商明白预装的价值后,App预装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哪怕是互联网“大厂”,可能也得掂量掂量。小米2022年Q1季度财报显示,2022年*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71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超过智能手机和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线。
除了手机预装这条路外,互联网“大厂”的另一个优势点是第三方应用商店。2013年8月,百度以近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91无线,而后者*的价值点就是91手机助手,通过与百度手机助手的合力,百度迅速坐稳国内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宝座。
2016年7月,阿里巴巴收购了另一个第三方应用商店豌豆荚,收购价近2亿美元,比91无线便宜不少。然而,就像购物一样,便宜没好货。91手机助手好歹还为百度做出了贡献,而豌豆荚在阿里手里并未发挥出足够的价值。
手机厂商不仅明白了App预装的价值,同时还看中了另一块“肥肉”——应用商店。一方面,手机厂商不断加大对应用商店的建设,另一方面,它们借着手机安全等名义,驱逐了第三方应用商店的位置,在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内,几乎将第三方应用商店都给屏蔽了,而用户即使安装了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豌豆荚等App,每次新App安装的时候,系统都会进行安全提示,并且还不能自动更新,在用户体验的胁迫下,用户可能干脆就使用手机厂商自带应用商店,而不去使用第三方的App。
手机厂商应用商店的水涨船高,大大降低了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地位和价值。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即使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推出新App,也并未在自家的App上有多少优待,纵然他们给出了重要的banner广告位,对App下载量的帮助也不大。
手机App的下载、安装权逐渐被转移到手机厂商身上,而手机厂商并不属于互联网“大厂”。预装和应用商店是手机App拉新的两个重要手段,如今成本都在上升,大厂也躲不过。
“可颂”的难题
几年前,不少传统企业都试图杀入移动互联网领域,认为能在爆红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掘一桶金。然而,互联网行业的一大增长秘诀就是巨额投入圈用户量,传统企业一听要花这么多钱去拉新用户,就开始缩手缩脚,最终多数传统企业的互联网项目都无疾而终。
传统企业遇到的问题,也被互联网“大厂”遇到了。“可颂”,必然也会遇到同样的难题,即App的用户量和留存率,特别是前者,更是决定性的指标,对于向来讲究效率的字节跳动来说,“可颂”的最终命运,更是与这一指标息息相关。字节跳动愿意在“可颂”上进行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决定了它的前途。
除运营指标外,“可颂”的另一大难题是种草社区的运营。社区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不受欢迎,百度贴吧、天涯、豆瓣等社区产品如今的地位都不如PC时代辉煌。一方面,社区产品很难获得巨量用户,另一方面,社区产品面临着商业化变现难的问题。小红书虽然解决了用户量问题,但是在商业化变现方面,依然不够好。
种草类产品最容易的变现方式就是电商,如果是自营电商,必然会涉及到成本问题,事实上多数社区产品的自营产品最终都不得不放弃,很难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之外再造一个巨型电商App。如果是非自营电商,相当于给第三方平台“打工”,只能赚到整个零售环节的零头。
“可颂”在电商业务方面可以与抖音电商进行衔接,但是,如何将种草社区给运营好?这对“可颂”而言是一个考验。不同于信息分发、短视频直播可以大干快上,社区产品更讲究精细化运营,而精细化运营就意味着节奏慢,很有可能需要几年才能做出一定的成绩。
扯下互联网大厂的“巨头面具”后不难发现,互联网“大厂”对于新产品并没有耐心,短则几个月,长则两年,只要没效果就立刻关停。
2020年,360也曾上架了一款种草类App“轻选”,对标小红书,然而运营不足100天后,这款App即从App Store下架。
2021年3月,腾讯上架了一款潮流社区App“嚯”,对标得物、nice。到2021年8月底,腾讯即宣布潮流社区“嚯”停止运营。
腾讯曾连续推出的十几款短视频App、近十款社交App,阿里巴巴曾推出的社交产品图钉、Real 如我等,都是快速推出,又快速关停的案例。
所以说,当“巨头面具”被扯下之后,互联网“大厂”的新产品并没有那么恐怖,没必要一听到“大厂出品”,就认为会必胜,其实,“大厂”失败的产品多如牛毛,即使在“大厂”内部,也存在各种竞争,更别提跟当前市场上已经非常成熟的产品进行竞争。产品力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投入多少钱,以及运营能力是否强悍,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