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搬到大家口中的「宜居城市」,我过上想要的生活了吗?

关于”宜居“的想象和向往,一个前提是,曾经或者正在经历“不宜居”,并希望做出改变。

“房价三万内、有山有水、有机场高铁、医疗教育资源尚可、生活舒适有人间烟火”,在#蹲一个宜居城市 的话题下,大家献言献策分享“宝藏城市”,讨论热火朝天。

10年前的流行词是“逃离北上广”,“逃”字体现了被迫、无奈甚至有点狼狈,几年后又有回归北上广的逆潮流,仿佛有一个非此即彼的两难困境,怎么也逃也逃不掉。

现在豆瓣有一个聚集将近3万人的“拜拜啦一线城市”小组,“拜拜”和“逃”形成反差,带点主动选择的洒脱意味。

关于”宜居“的想象和向往,一个前提是,曾经或者正在经历“不宜居”,并希望做出改变。

这一期的“非普通读者”,我们邀请几位从一个城市移居到另一个城市的人,聊聊他们对于“宜居城市”的看法。

01、@石专  杭州—宜昌

“每个月换地方,我一定要找到理想宜居城市”

今年五月中旬,我开始有换个城市生活的想法,上周我才萌生出“试住所有宜居城市”的计划,*站我选在宜昌。

当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红书上发了一篇帖子,评论区就有非常多人给我推荐城市。大家提名了很多城市,北方有大连、烟台、威海、锦州、葫芦岛,东营,潍坊,淄博等等城市,南方有黄山、大理、霍山、台州、镇江等等。

杭州是一个非常棒的城市,但有一天我认真计算了一下,先不说购房资格对社保年限的要求,我自己手上的资金并付不起我在杭州喜欢的房子的首付。同时我的经济理念决定了我更倾向于全款买房,但几百万可不是个小数目。

我的性格比较急躁,想要的东西希望能够尽快得到。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买房定居不用在一个长达十年的时间线上,而是尽快落实。如果选择在杭州买房,我会需要一个更很长的周期来存钱,而我只想要一个轻松一点的环境生活,不想被房贷困扰。

疫情爆发后的这几年,作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我目睹了很多中小企业因为对现金流管理的失败而破产。我得到*的教训,就是一定要管好自己的现金流,不能让自己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而让我想去真正实施的契机是新工作offer,时间比较自由,且允许我*居家办公。以现在的工作模式,我才有时间寻找符合要求的宜居城市。

目前计划是在每个目标城市呆一个月左右,准备短租,不打算住酒店。但如果碰到一个硬件软件都很贴合我需求的城市,我会考虑购置房产然后定居下来。在租房子上我也做了一些功课,小红书上有热心朋友们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我会根据大家提出的每个区域的优缺点来做整体规划,再根据自己需求的优先级来做判断。

*站选择宜昌,是因为看到一个帖子说, “宜昌,是一个会让你震惊的文明城市”。于是我随后发布了第二条小红书的帖子,宣布我把试居的*站选择在宜昌。发布后有很多宜昌的小伙伴私信我,他们很热情,给了我很多“当地人会怎么做”指南,并表示我到宜昌以后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还可以咨询他们。

我在选择城市的时候考虑更多的因素是,治安好不好、交通是否便利,气候怎么样。还有,我比较喜欢户外活动,露营之类的,如果城市周围有山有水是*的。对我而言,小城市肯定也会在某些方面无法和大城市相比,比如就业机会少一些,娱乐项目少一些,所幸这两者对我而言的权重都比较低,我想有更多时间跟自己相处。

搬迁宜居城市和试住宜居城市这个计划暂时对我身边的人保密,他们甚至不知道我准备辞掉杭州这份铁饭碗的事。我个人从小到大独立惯了,即便他们知道且对我的决定有任何看法, 我也不会在意。 

今年我24岁,希望在27岁前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究竟想实行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以及定居在哪里。

我不能代表当代年轻人,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至少现在对我来说,从一线离开寻找宜居城市是我对现实的逃避。在深刻意识到每月存下的钱很难支撑我在杭州买房的宏伟梦想后,换一个房价更友好,还能有其他闪光点的城市,能帮我更轻松地得到我想要的。

我觉得离开一线去寻找宜居城市的年轻人,都是对自己能力认知非常明确的且聪明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怎么样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之前在网上也有很多类似蹲宜居城市的帖子,我私下跟发帖的朋友聊过,发现大家都是只有个初步想法,最后都被不同的现实因素困住了,很难立即付诸行动。我比较幸运,能够拿着一线的工资,在更为广阔的二三四线城市寻找机会。除了工资以外,我还会做一些稳定的投资,所以暂时没什么经济压力。

我是一个不婚主义者,所以做决定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少,做自己想做的就可以了。

02、@李枫   杭州—邯郸

“回到家乡,吃路边摊就让我很满足”

我在北京毕业之后去了杭州。

为什么选择那里,其实有一部分是北方人对江南的某种情结。还有被“车让人文明行为”、“最美断桥残雪”、“快递一天包邮区”等标签吸引;最后就是现实原因,当时的公司开的条件打动了我(注:当时的我)。

当然这些是事实,除了断桥残雪看不到桥和雪,只有密密麻麻的人头。

离开杭州回到家乡邯郸一部分是为了考研,另一部分是工作压力。当时正常工作时间是朝9晚6,但遇到突发情况或出差(经常)就不一定熬到什么时候了,曾经大半夜接到电话让我工作。

每三周一次双休,两次单休,调休有名额限制。国庆节一共8天假,我值了4天班,元旦五一放3天值1天,春节放7天值2天,而且都是占用的中间几天,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假期。

加上杭州整个节奏和生活压力都不小,也等不到买得起房成为土著人,所以就准备给自己放放松,找一份相对惬意的新工作,考研也是换个赛道的借口。

哦,对了,杭州是个美食荒漠,只比北京强一点的那种。

回邯郸的*个晚上,好朋友带我去了一家路边摊,美味不说,重点是一顿下来才几十块钱。当时都觉得有点不适应了——我被北京和杭州PUA得多么严重,在杭州想吃顿烧烤,没有几百块是吃不到什么好东西的。

邯郸作为我的家乡,一座不知名五线城市,生活节奏与一线、新一线城市相比肯定慢了不少,虽然工资水平有很大落差,也享受不到大城市美食、娱乐和电商的便利,但生活压力小了很多。

反正总不能两头都占吧。对于我这种没有什么远大抱负的人来说,还是比较宜居的。

03、@依然  青岛—威海

“定居威海,我们是去卷的”

身边很多人想到威海来,是看中了它的“慢节奏”,想来休息。

我和老公也是看中了它的“慢”,不过我们是想来卷的。

2019年,老板告诉我:“青岛的业务发展得不错,你可以去其他城市当片区负责人”。我和丈夫立即围绕威海、淄博、大连、沈阳这几个机会所在地盘算起来。

最后,在从澳洲休假回来的飞机上,考虑到如下几点,一家人决定把下一处小窝安在威海:

一、经我们分析,威海的慢节奏生活下,有很多商业上的机会。

二、威海离我们已经买了房的青岛很近。

三、威海户外区域很丰富,适合我们去那养娃。

不过在憧憬着“立业”新阶段的那时,毕业十年搬家九次的我并没有想到会和家人在威海长住,更没想到自己会被那的海景房“俘虏”。

因为初衷是想来卷,刚到威海时,我忙到简直恨不得有个分身。

新办公室的装修、新团队的招人培训、带着不足三岁的女儿找幼儿园......种种纷扰间,前几个月,我连海都没去看过。一年过去,搭建起来的威海朋友圈子和事业,才让我有了些归属感和安全感,让我能放缓些脚步,沉到这个城市的生活日常里。

对于爱折腾的我来说,威海给予的“户外友好”是最令我意外的惊喜。以前在青岛我想出去打网球、野营,可供选择的地方很少,且要么偏远要么贵。但在威海,我出门逛一会儿就能找到一个体育公园,很适合遛娃、运动。

因为疫情,我也发觉在这生活的一些小遗憾——它毕竟是一个新的城市,音乐剧、话剧、展览这些我和女儿很喜欢的文化活动比较少。以前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坐高铁半个小时就能到烟台大剧院,但现在跨城不太方便,只好先搁下一些想看的剧目。

也许这个常住人口只有300万的小城,更适合看尽繁华之后,想要过简简单单生活的人吧。如果不是这样的人,那估计来了会觉得“好山好水好无聊”!例如,你心里要是还会挂念类似“无印良品折扣季”这样的商业活动,就不要头脑一热来定居——

我最近想起这个“折扣季”,想去逛街,结果发现威海没有无印良品。

不过,这个城市的魅力,我老公比我感受要深。老家在陕西的他看惯了山,对海有种特殊的执念——

“威海的海岸线这样长!我们来都来了,怎么能不住海景房呢?”

于是,我们*年租的房子到期后,就换了个海景房租,那一年我们彻底被海景征服,在房租到期前买,以不到两万一平的价格买了一套户型一样的海景房。

入住前我们只改装了一处,就是打通阳台和客厅,把海景效果变得更“*”。

这个买房的历程看起来有些绕,但我觉得前期的租房体验考察是必须的。如果在旅游旺季冲动买房,可能会买到只有夏天有人的“候鸟片区”,那种地方并不适合长期居住,后期想要出手也困难。

现在我们那个“移居威海”的群里,每天都有很多人在热热闹闹地聊天。甚至还有北京的海淀妈妈说,想来这里“鸡娃”。不过我暂时不打算在社交平台分享更多关于移居威海的内容,因为该说的体验都差不多了,我觉得自己也没有资格帮助别人做决定,每个人理想的生活和重视的资源都是不同的。

由受访者提供小红书@潇依然

04、@JO北京—成都

“移居成都一年,滤镜碎了”

我最近震惊地发现,从北京来成都的这一年,我没发过一条朋友圈。

明明我在高中时就无比憧憬这个城市——美食丰富、风景好看、离家近、氛围浪漫房价还低。可惜等我读完研的时候,还未发觉这个城市“面目全非”。房价和六年前已不能同日而语,还要摇号才能买。

等我抱着幻想来“蓉漂”后,这个城市在我心底里的滤镜慢慢融化落地。

*个月我每天下楼都能找到一处好吃的,现在我感觉外卖都没啥可点的,除了火锅就是冒菜。

*个月我和身边朋友约好一到周末就川西户外游,现在我发现大家的时间都凑不在一起。而且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属于有车又悠闲的本地人,不属于需要周末也为工作提心吊胆的我。

打着工打着工,高新区二手房都四万多一平了。

......

虽然同时和2000多万人生活在成都,但拿着一万多点的我,感觉自己和一些人在不同的世界。

一万多看起来很体面,但这点钱想要贴补到房价里去,那真是未来渺茫。*可踩实的一片地是,我的轮岗要结束了,这份工作给我的安全感和未来感还不错。

身边做销售的朋友一年换了十份工作,拼尽全力的他没过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总是喃喃:“工作太难找了,竞争太大了”。

但我现在的梦想,依然是从甘南到川西玩一大圈。

先在成都好好努力吧,未来应该不会离开。

05、@小陈深圳—惠州

“爸妈觉得应该拼一拼,但我们自认为是普通人”

我和当时的男友,现在的老公本打算留在深圳,去看房之后备受打击。城中村的自建房得全款或者至少两三年还清,但更好的区买不起,5万/平,月供1万多,按照自己对工作很随性的特点,我不太适合背房贷。

当时公公婆婆在惠州帮我们看中一套房,在深圳住拥挤的小单间,当走进惠州的房子里时,我承认,心动了。

决定离开的动力,还有疑似PUA我的leader。我是外包员工,她对外包员工的说话语气、态度让人很不舒服,我不想和心思多、鄙视人的上司打交道。公司当时为了挽留我涨薪不少,当时已在惠州全款买房,无债一身轻。没有很大经济压力,开心比较重要,于是我果断离职。

我觉得推动我移居到惠州,是社会生物钟使然。

我的大厂同事们能力强、学历高,注重对小孩的培养,深圳的小孩很多,但学校没那么多,整体升学率偏低,没有房的话小孩只能上私立,教育资源、学费又令人堪忧。在深圳没有房,结婚生小孩很局促。

当我们决定去惠州时,同事们觉得很惋惜,毕竟深圳发展机会更大,觉得有小孩后再回更好,好歹有个产假,在工作机会并不多的地方,26、7岁未婚未孕女性找工作是地狱级难度。确实,gap四个月我才在惠州找到工作。前三次面试,我都被问到三个问题:有男朋友否,婚否,育否?最后一次面试,女面试官没问这些问题,最后我入职了这家公司。

对于定居惠州,好朋友们比较支持,公公婆婆倒是比较惊讶,他们设想的是将惠州作为一个过渡和跳板,未来希望我们到深圳买房。

公公婆婆是勤俭敢拼的性格,他们觉得我和老公学历不错,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但我俩觉得自己都是普通人。

在惠州一切都慢很多。对我来说最不便的就是交通了,家门口没有公交站,只有市中心才有城轨。因为工作地点离家很远,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好在开车方便一点。

最快乐的时候是下班早,晚饭后能骑个小电驴到处晃,风吹过来很舒服、很自由。

目前还没有后悔搬到惠州,以后应该也不会有,毕竟深圳的房价怎么也跌不下来。

前段时间回过一次深圳,*的感受是:人怎么这么多啊,公交挤不进去,商场人也好多,很难适应。

06、@夕早北京—深圳

“移民城市会包容每一个人”

我来深圳*个原因是我前男友在这边,当时谈恋爱的时候想着以后能在一个城市,就过来了。

对我来说,深圳相对北京更宜居。首先深圳这个城市比北京人性化气息更浓。举个很小的例子,在深圳机场,我可以随时找到充电的地方,借充电宝也特别容易,但是在北京机场就很难找到,这一点我就觉得挺不方便的。

我是广西人,深圳的气候和我之前成长的城市比较相近,加上离家近,所以我在这边生活还算是比较习惯的。

这边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和北京差不多,房价也跟北京差不多。如果说宜居城市满分是100分的话,我可能会给深圳打70分。扣30分的原因是它的房价真的太贵了,其他我都非常满意。

食物肯定更符合我的口味,水果比较丰富,也便宜一点,像荔枝、山竹、芒果这种热带水果会比北京便宜。深圳这边最多的就是湘菜和广东菜,我口味偏广东人,喜欢吃潮汕牛肉火锅、肠粉、煲仔饭、螺蛳粉啊,在这边都能吃到比较不错的。

还有一点是我觉得深圳比北京更包容吧。在北京的时候,作为南方人总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好像北京人说话的气势都会强一点。餐桌上的习惯也不同,我们喜欢用热水烫一下碗筷,盘子用来当骨碟,但北方人好像比较习惯用骨碟来盛菜。

我记得大一的时候*次参加社团聚餐,我把碗放在骨碟上吃饭嘛,我们那边的习惯是这样的。但我旁边一个学姐就很执着地,一定要把碗从骨碟上拿下来,然后告诉我骨碟是装菜的。但是我习惯了盘子用来装骨头或者垃圾。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所以没有深圳本地人这个概念,不管你来自哪里,都能很好地融入到这个城市里。我周围有很多东北人,也有湖南、湖北、广东本地的,五湖四海都有,各种口音都有,所以你在里边从来不会感觉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深圳的交通体验也更好一些,这边的司机普遍都会让人,脾气也蛮好。

还有一个私人的点就是来了深圳突然觉得自己不算矮了(笑),北方妹子都好高,身材超好,在深圳大家一样矮哈哈(开玩笑)。

我在这里工作第三年了,不出意外的话会一直留在深圳,计划明后年和男朋友一起买房。

07、@二路北京—西安

“生活好极了,钱还是没有”

在北京三年我才发现,决定我生活的原来是两个人:我的老板和我的房东。真正让我下定决定离开北京的一件事是查出子宫内膜息肉需要做一个小手术,去医院复查一排一整天,好不容易排到,医生下班了。这座城市太大,大到它并不care你。

毕业就去北京,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是个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但我从来没动过留下来的“非分之想”,当初计划的是起码待七八年,混清楚自己是谁、能做什么、有一定积累,再撤回二线。只不过疫情打乱了全部。

我的*份工作是入境旅游,做得挺开心结果疫情来了中国区裁得只剩CFOCEO;当时处于一个对未来没什么期望的状态,以前虽然也买不起房、留不下来,但觉得有很多路可以走,充满希望,经济形势下行,可不敢乱花钱。

在北京上班通勤时间很长,7点50出门能在10点赶到公司,从家到地铁站要骑车,为了抄近路,我会搬着自行车下一个台阶,在进地铁站之前就能把我搞崩溃。因为共享单车太难抢了,所以才买个破自行车,轮胎就修了三次。

下班基本直奔回家,或者在地铁站商圈顺便吃晚饭,全程都不用上地面。以至于我有一次打车去经常吃饭的一个商圈,才*次看到它在地面上的全貌,感觉就像自己是《北京折叠》里被折叠的那层。

有一次看朋友们在西安小聚,觉得回去不也照样是打工租房,或许能更轻松些?当时看了看西安租房市场,2K能自己整租loft直接泪目了,不过后来发现工资也很低,哈哈哈,直接泪两行。

我当时和男友商量,他说不喜欢西安,我选择了分手,并在提离职之前着手找西安工作,一开始的目标是:和目前薪资持平、有年假、有六险、非外包,后来只做到了后三点,来了才发有周末有年假在西安已经“人上人”了。

为啥是西安这座城市?主要当地符合我的饮食习惯,关系好的几个朋友也在西安。其他也没啥好的,气候完全不宜居,又干又热,我主要是习惯了。

我带着一人一猫在西安的房子,*个晚上因为搬家太累倒头就睡,辛辛苦苦收拾一周之后终于达到peace,看电影、阅读、试着写小说,内心想继续gap,但每天身体还是很诚实地投简历。后来找到一份薪资腰斩的工作,强度和在北京差不多。

当然就业机会和对女性的友好程度,西安跟北京肯定没法比。不婚不育在这里显得有一点点突兀,面试被问婚育情况、同事会想给你介绍对象,偶尔遇到油腻中年男客户、男同事口嗨。

在西安女同事29岁就觉得自己年龄很大了,在北京年龄焦虑可能35才开始有?

其实刚开始回到西安落差巨大,觉得在二线也买不起房。在动摇、纠结、后悔的情绪下,又面试了两个北京海淀的工作,面试没有成功,但我不再焦虑了。接受现在的生活,在工作之外尝试重构自己的价值。我将买不起房称为时代的眼泪,不再为这件事贬低自己的价值,不以有无房产论英雄。

在西安的小公寓楼下就是菜市场,一整条街那么大。我基本告别线上买菜软件,从生鲜到稀奇古怪的调料,下楼可以买到一切。街对面是个很大的小区,各种日常小馆子。不想做饭的时候过个马路打包回来吃。小摊看着特别亲切,因为北京不让摆摊。


在西安的前6个月,每天还会因为“晒得着太阳、5公里以内通勤”开心得不得了。现在我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风雨下雪无阻,只要不坐地铁就幸福,体能逐渐上线。

然后发现自己的时间变得好多啊,甚至有时间躺着发呆,无聊了就做一些不图回报的事情。在北京,我总认为自己待在这里要赚钱,每一件事情都能看到利益回报,发呆都觉得太浪费。

刚才买了碗路边的炒米粉,味道一般吧,不过不好吃我也不生气,要是在北京踩雷我会超生气的,可能觉得浪费我宝贵的time and money,现在peace多了。

今年的生活主题:哪怕很长时间里我什么成绩也没有,也没关系

回西安后我开始记录每天的生活。前几个月家门口一整条街的小摊都卖樱桃,才8、9块钱一斤,来来往往的人手上都拎一袋子樱桃,明显感觉春天来了,我把这个场景写成片段、文件命名为“每个人手上都拎着一袋樱桃”

如果你问我西安是一个宜居城市吗?按照“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定义,是的,西安对目前的我来说非常宜居,我心安多久,就宜居多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生活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