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华为牌汽车」要来了?

市场瞬息万变,华为能否在此前没有涉足的新领域有所成就,仍会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网约车赛道又有新大佬入局。

近日,以通讯和手机业务闻名的华为跨界网约车领域,推出了自己的*打车快应用——Petal出行。

雷达财经注意到,除了此次进军网约车的动作外,华为在“行”方面也有过别的布局。近年来,华为在汽车行业与多家车企合作推出过多款车型,但真正属于华为的车却始终未落地。

2020年,华为曾签发决议明确表示不造整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而这一决议将于明年到期,外界对华为是否会亲自下场造车关注度再度上升。

有观察人士认为,华为造车并非全无可能,如果华为未来真的投身造车,现阶段与车企的合作可以为其积攒经验,以便日后少走弯路、少踩坑。

01、华为推出打车快应用Petal出行

近日,一款由华为推出的打车快应用Petal出行引起业界的注意。据应用界面显示,Petal出行是华为最新推出的一款聚合国内优质网约车供应商的打车快应用,主要为用户提供打车服务。

雷达财经检索发现,华为目前已申请数十枚“PETAL”商标,国际分类涵盖通讯服务、运输贮藏、科学仪器、网站服务等,其中部分商标已注册成功,还有部分商标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Petal出行的推出,让不少网友认为,华为作为通讯、智能终端行业内的大佬,进军网约车市场是想在出行领域分一杯羹。

不过,相比滴滴打车、曹操出行等出行软件,Petal出行的定位为聚合网约车供应商的平台,因此其对标的产品是如高德打车和美团打车类型的软件。前述提到的两个竞品,一个通过地图导航功能的流量切入网约车市场,另一个则是借助本地生活服务的流量入局网约车赛道。

据了解,华为的Petal出行目前支持神州专车和首汽约车两种选择,在车型上提供经济型、舒适性、商务6座、豪华型四种选择,其计费模式与市面上的同类型软件大致相同,综合时长、距离、服务车型等因素计费,具体的计费规则由提供服务的网约车供应商设定。

雷达财经注意到,目前Petal出行并未覆盖到全国的所有城市,仅在北京、深圳、南京三城市开放支持。华为对此表示,后续该应用支持的城市将持续增加。

据悉,Petal出行由华为旗下的Petal Maps为其提供地图支持,Petal Maps早在2020年便已上线,发展至今已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月活跃用户约2000万。

值得一提的是,或是该应用目前处于众测阶段的原因,截至发稿,雷达财经通过华为应用商店搜索Petal出行并未搜索到相关应用。未来该应用是仅面向华为用户还是面向全平台所有用户,尚不明晰。

02、“不造整车”承诺明年过期,华为造车有戏吗?

除了在网约车方面有实质性动作外,华为在出行领域的“野心”似乎并不止于此。近年来,华为与汽车厂商合作的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与此同时,外界对华为造车的猜测也从未中断。

2020年10月26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了一封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有关的决议。这份决议中提到,这两年来,尽管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但要清楚打造ICT基础设施才是华为肩负的历史使命。公司再次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彼时,华为不造整车的态度十分强硬,华为还在决议中放出“狠话”,“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不过,这份决议末尾的标注却耐人寻味,“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以决议的落款日期计算,到了明年的10月26日这天,华为这份“不造整车”的承诺将过有效期。

此外,华为2021年的财报中,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又再次重申,“华为坚持不造车,助力客户造好车、卖好车”。虽然华为声称不造整车的态度十分坚决,但华为与汽车厂商的合作却从未停滞,去年华为汽车业务事业部和消费者事业群还进行了整合,余承东成为总负责人。

雷达财经了解到,华为与车企合作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零部件供应模式、解决方案集成HI模式、智选车模式。截至目前,华为已同多家厂商合作推出了问界、极狐、阿维塔等汽车产品,HUAWEI HiCar去年合作的车企达34家、车型112款,累计装载1000万台车辆。

继去年12月华为同小康股份合作打造的智能新能源车品牌AITO的*车型问界M5推出后,今年7月4日,AITO品牌的第二款电动车问界M7也正式亮相。

据了解,AITO品牌是华为深度参与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华为参与了该汽车品牌的研发、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算是华为目前合作汽车品牌中“含华量”相对较高的产品,如此次推出的问界M7采用了华为Drive 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并搭载有华为鸿蒙HarmonyOS智能座舱。

然而,“华为系”汽车接二连三地推出,但真正属于华为的*辆车能否问世仍未可知。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此前也曾表示不做手机,但如今手机业务已然成为华为拿得出手的名片之一。据媒体报道,华为早前还未在手机行业拥有立足之地时,任正非就手机业务曾进行过表态,“华为只做通讯,不做手机,谁再提做手机,就走人吧”。

2019年11月华为举行的一场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还表示,华为不会进入家电行业,而如今华为已推出多款智慧屏产品。

有观察人士指出,近年来,华为与多家汽车厂商的合作经历让其对汽车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华为“不造整车”的承诺即将过期,未来华为造车并非没有可能。如若未来真的投身造车,现阶段与车企的合作也可以让华为积攒经验,以便日后少走弯路、少踩坑。

此外,造车作为重资产行业,企业一旦涉足必定需要投入足够多的资金,才能保证项目的推进、维持项目运转,这便给企业在资金方面带来一定的压力,而这或许正是当下消费者业务受到一定冲击的华为暂时不考虑造车的原因之一。

03、主业销售规模缩水

不过,造车对华为的好处也很多,汽车是个大赛道,造车可以有效提高华为营收。

今年3月末,回国后首次公开露面的华为“长公主”孟晚舟以首席财务官的身份亮相华为2021年财报发布会,并向外界公布了2021年华为的成绩单。

据当天会上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去年华为录得销售收入6368亿元,同比下降28.6%。雷达财经注意到,这一规模不及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的销售收入,略高于2017年的销售收入。分区域来看,华为去年在中国、欧洲中东非洲、美洲、亚太区域的销售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比分别下降30.9%、27.3%、26.3%、16.7%。

分业务来看,华为一直以来较为强势的消费者业务及运营商业务,收入规模较去年均有所收缩,其中消费者业务的销售收入为2434亿元,同比下降了49.6%,跌幅接近一半;运营商业务的销售收入为2815亿元,也出现了同比7%的下降;占比较小的企业业务销售收入实现2.1%的小幅增长,达到1024亿元。

虽然整体销售收入相比上一年的8914亿元有所下降,但华为去年的净利润却大涨75.9%,达到1137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646亿元。利润指标方面,去年华为的销售毛利率48.3%,与上一年36.7%的销售毛利率相比,增长了11.6个百分点。

孟晚舟对此表示,“我们的规模变小了,但我们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都在增强,公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华为之所以能在销售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的逆势增长,除了经营质量的改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华为将旗下消费者业务中的重要品牌和组成部分——荣耀出售给了深圳智信。财报显示,2021年华为处置子公司及业务的净收益约为574亿元。

即便收入规模有所下降,华为表示越是在困难的时期,越要重视对未来的投入。去年,华为的研发费用达到1427亿元,相当于把同年销售收入的22.4%全部投入了研发当中,去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额和费用率也均处于近十年的最高位,华为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据华为透露,其高额的研发投入在全球的企业中位列第二。

有业内人士认为,华为作为国内十分重视研发的企业,在科研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也一直很下功夫,因此华为在许多对科研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领域,如造车行业,具备一定的优势。

但市场瞬息万变,华为能否在此前没有涉足的新领域有所成就,仍会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雷达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汽车制造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