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潮汕科学家罕见登上了IPO敲钟舞台。
投资界-天天IPO消息,今日(7月7日),3D视觉感知独角兽——奥比中光今日正式登陆科创板,此次IPO发行价为30.99元/股,开盘大涨46.98%,最新市值达到170亿左右。
奥比中光背后,是一位“非典型”的潮汕科学家——黄源浩。早年北京大学毕业,他曾在海外求学深造,成为了全球光学测量最顶尖的专家之一。2013年,黄源浩辞去在国外稳定的工作,回国创办奥比中光。此后几年,他经历过公司没有收入、开不出工资的艰苦时光,也有过“打破海外科技巨头垄断”的高光时刻。如今,42岁的黄源浩靠着一颗3D摄像头,收获了人生第一个IPO。
黄源浩算是一个小小缩影。以往我国科学家群体历来是一个清贫的形象,现在技术造富的时代终于来了——成功上市的寒武纪、云从科技、商汤科技以及二次递表的第四范式,这些公司创始人背后均有一个共同特征:高学历。随着公司上市,这些闷头搞技术的科学家创始人终于实现财务自由,不再为柴米油盐房子而发愁。
潮汕博士回国创业
今天收获一个IPO,市值170亿
奥比中光的故事,要从黄源浩说起。
1980年,黄源浩出生于广东潮州。2002年,他从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本科毕业,又先后在中国香港、加拿大、新加坡求学深造,辗转于多个国际顶尖研究所。期间,黄源浩研究了光学领域10个左右的细分学科,成为全球光学测量最顶尖的专家之一。
但是,黄源浩发现中国的科研人员在国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位美国研究员的年薪是50万美元,中国研究员只能拿30万美元。”黄源浩曾回忆。从那时起,他的心底便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2013年,黄源浩离开全球光学测量最顶尖实验室,回国创业。2013年1月,他在深圳成立奥比中光,开始了3D传感技术的研发工作。起初,奥比中光的主攻方向是工业用3D传感。但黄源浩很快发现,工业级的市场规模比较小,很难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于是他们把研发方向确定在消费级3D传感上。
2013年底,苹果收购了最早的3D摄像头以色列Primesense公司,这让黄源浩更有信心主攻商用3D传感。“当时转向的决心很大,现在回过头看,这是公司的巨大转折点,创业方向就是在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事后黄源浩屡屡提起。
在公司刚创立的时候,奥比中光团队集中精力搞研发,基本上没有收入。即便如此,黄源浩仍带领着创始团队埋头苦干,产品所需要的每一个核心部件都经过了上千次的反复测试。在技术攻关最繁重的时候,他们的工作时间从“996”变成了“007”,都是高强度的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奥比中光研发出我国首颗3D感知芯片,并正式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一举打破苹果、微软、英特尔的垄断,成为全亚洲首家、全球第四家具有深度计算级别芯片量产能力的厂商。
此后,奥比中光渐渐打出知名度。2018年,奥比中光的3D结构光摄像头模组成功嵌入了OPPO发布的新款手机Find X。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000家以上公司使用奥比中光3D传感摄像头进行各类开发,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无人零售、AI智慧客厅、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工业4.0等多领域。
譬如,刷脸支付场景所用的3D视觉感知摄像头就有可能是来自奥比中光。早在2017年,奥比中光便为支付宝提供硬件支撑,并帮助支付宝率先实现了线下3D刷脸支付的大规模商用。在近几年火热起来的智能门锁领域,奥比中光已与凯迪仕、德施曼等超50家门锁品达成业务合作。
那么,奥比中光如何赚钱?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主要是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其中,3D视觉传感器是其最大的营收来源。2019年-2021年,奥比中光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97亿元、2.59亿元、4.74亿元,三年营收超过13亿元。2021年,随着线下支付场景需求逐步恢复,以及服务机器人、智能门锁等细分场景渗透发展,公司营收有所回升,但依旧未能回到2019年水平。
此外,奥比中光还处于持续大额亏损的状态。2019年-2021年,奥比中光净利润分别为-5.01亿元、-6.27亿元、-3.36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在营收同比增长24.34%基础上,归母净亏损和扣非规模净亏损再度同比扩大38.7%、25.97%至6090.94万元、6912.01万元,亏损仍在持续。
可见,3D视觉传感行业是一门极为烧钱的生意。2019 年-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70亿元、2.86亿元和3.8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06%、110.28%、81.73%。目前,奥比中光从结构光技术发展起步,然后逐步布局其他3D视觉感知技术,营业收入绝大部分还是以结构光技术产品为主,其他技术处于产品只是上市初期或还在研阶段,风险较高。
此外,奥比中光也患上了大客户依赖症,对蚂蚁集团、OPPO 等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集中度相对较高。其中,奥比中光的主要客户OPPO旗下Find X型手机于2019年6月停产,双方暂未有新机型合作,间接导致奥比中光营收下降。
一路走来,奥比中光身后集结了一支VC/PE队伍,包括弘德投资、仁智资本、赛富投资基金、华大恒通、广发信德、金石投资、联发科、松禾资本、天狼星资本、蚂蚁集团、洪泰基金、福田引导基金等投资方。IPO后,作为奥比中光创始人,黄源浩直接持股为27.23%,对应身家超40亿。
今日,奥比中光成功上市,这位80后潮汕科学家真正靠着知识实现了财富自由。
潮汕高学历创始人崛起
不久前,诞生一个百亿独角兽
奥比中光并非个例,现在创投圈开始出现一批潮汕高学历创始人。
众所周知,潮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著名商帮,涌现了李嘉诚、马化腾、黄光裕、姚振华、林百欣、谢国民、陈弼臣这样的商界巨擘。目前,潮商已成为一支具有世界性的商业群落,经济实力雄厚,影响力巨大。
“宁可睡地板,也要做老板”的观念早已深深刻进潮汕人的DNA里。正因潮汕地区经商氛围浓厚,很多从底层做起的潮汕人创业都颇为成功:李嘉诚做过学徒,林百欣做过苦力,这样的故事在潮汕民间口口相传。这也给外界留下一个刻板印象:潮汕人重商,不重视教育。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潮汕商业大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靠着吃苦耐劳一步步打拼起来,借着时代东风缔造了一个个商业传奇。
时过境迁,现在变了。来自潮汕的高学历创业者开始崛起,他们正在批量缔造独角兽。
不久前,激光雷达企业独角兽速腾聚创完成了一笔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华兴资本旗下华兴新经济基金、云锋基金、景林投资和昆仲资本等知名投资方。鲜为人知的是,公司创始人、CEO邱纯鑫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潮汕人,其弟邱纯潮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
时间回到2014年,邱纯鑫在哈工大完成博士论文之后,与博士导师朱晓蕊以及实验室同门师弟刘乐天共同创立了速腾聚创,杀入车载激光雷达领域。其中,邱纯鑫担任公司CEO,朱晓蕊出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刘乐天则担任公司CTO,并邀请有过多次创业经验的邱纯潮做市场负责人。
如今,速腾聚创成为了全球唯一实现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车规量产交付的企业。随着激光雷达成为国内中高端车型的标配,速腾聚创的融资十分火爆。成立8年间,速腾聚创完成了近十轮融资,投资方既有东方富海、云锋基金、昆仲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等VC/PE机构,也有比亚迪、宇通、香港立讯、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北汽产投等产业资本。据悉,速腾聚创的估值在100亿元左右,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而在学霸遍布的自动驾驶领域,同样活跃着一位潮汕科学家——肖健雄。1983年,肖健雄出生于潮州市,在香港科技大学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业,后来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主攻的项目是:CSAIL(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博士毕业后,他进入普林斯顿出任助理教授。2016年,肖健雄离开普林斯顿,创办了自动驾驶公司AutoX,致力于打造无人驾驶核心大脑的软硬件一体化系统。
公司成立仅60天,AutoX便完成首次无人驾驶开放道路测试。2018年,AutoX开始在深圳市中心地段进行自动驾驶测试和试运营,是少数能突破复杂闹市区路况的公司。此外,AutoX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在东风、比亚迪、奇瑞、长城、上汽等多家自主品牌车企车型上。如今,AutoX 已实现城市公开道路完全空车无人驾驶 RoboTaxi 运营,并且拥有国内规模较大的 RoboTaxi 车队。
成立至今,AutoX陆续完成4轮融资,曾获得徐小平等人种子轮投资,身后还有今日资本、联发科、上汽集团、东风汽车、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硅谷孵化器Plug and Play中国基金、香港HKSTP科技发展基金、深圳前海宏兆基金领投和潮汕资本等一众投资机构。
还有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蔡志森,他创办了专注在大家居领域的工业软件公司——三维家,吸引了软银中国、广发信德以及红星美凯龙、阿里巴巴等知名投资方;毕业于悉尼大学的陈丹霞接管家族生意,带领着朝云集团走上IPO敲钟的舞台……他们虽然活跃在各行各业,却来自同样的地方——潮汕。
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正如一位潮汕籍投资人所说,改革开放以来,老一代潮商通过勤劳奋斗就能在传统行业创造了很多财富。然而今时今日,高科技时代到来,新一代潮商需要用高科技武装商业能力,方能成功。
技术造富的时代
科学家开始排队IPO敲钟
知识造富的时代终于来了。
正如越来越多科学家投身创业。最新一个案例是云从科技的创始人周曦,曾被誉为天才计算机科学家。1981年出生,周曦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活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度过。毕业后,周曦去了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2011年,周曦作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脸识别的领军人才,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随后,周曦博士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创办了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多媒体中心,曾带领团队7次获得世界人工智能识别大赛冠军,并将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人脸识别技术带到世界第一梯队。34岁那年,他选择创业,从实验室走出来转战创办云从科技。今年5月,云从科技登陆科创板,最新市值超170多亿。至此,这位80后科学家坐拥人生第一家上市公司。
更早之前的经典案例之一便是寒武纪背后的陈氏兄弟。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与哥哥陈云霁是一对学霸兄弟。1983年出生的陈云霁,14岁入读中科大少年班,19岁转入中科院计算所硕博连读,24岁便取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而1985年出生的陈天石,大学所读的也是中科大少年班,并拿到了计算机博士学位,随后便担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
毕业后,他们联合团队创立了寒武纪科技,专注AI芯片的研发。2015年,他们仅 20人的团队研发出了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随着寒武纪成功登陆科创板,这对科学家兄弟也实现了财富自由。
还有商汤科技创始人及执行董事汤晓鸥教授及徐立、徐冰等一众弟子;更有二次递表港交所的第四范式,背后的掌舵者戴文渊曾是百度最年轻的高级科学家;连续三次创业的科学家——陈博联手世界上第一个PD-1“O药”发明人王常玉和曾任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高级科学家徐刚,做出了一个百亿市值的医药上市公司……这是中国创投圈多年来罕见的一幕:一批科学家正以创始人的身份走向IPO敲钟舞台。
科学家,这个群体正越来越受到VC/PE追捧。北京某位知名投资人曾在公开演讲中谈到:“早期投资主要是看人,尤其看重科学家型的创业者。科学家要成为企业家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碰到有企业家潜质的科学家就会立即投资他。”
从被誉为人类科学无人区的“脑科学”到生物医药、合成生物,再到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科学家的身影无处不见。上海某天使投资人透露:“我们时刻关注着业内有知名度的学者、科学家的动向,也时常问问他们有没有创业的项目。一旦他们有相关想法,我们便会马上出手。”当科学家遇上VC,那些深藏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才有可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应用技术,造福人类。
多年来,“寒酸的院士”一直深深刺痛着我们科研者群体,娱乐明星一次出场费比科学家好几年的收入还多,更像是一种讽刺;网红主播一夜打赏上百万,让寒窗苦读十多年的科研人员心情复杂。所幸如今,这样的形势正在改变——技术造富时代来了,未来我们有望看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富豪诞生。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