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被裁的第55天,虽然快乐但也很焦虑。”
在经历公司破产,连续4个月不发工资的遭遇后,为了缓解焦虑,95后的小颜开始变得自律。她说:“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多接几个外快,来维持自己正常的生活”。
小颜之前是一家时尚公司的编导,每天穿梭于各大活动现场和艺人团队之间,并且拿着一份还不错的薪水,因此也过着比较舒服的生活。
然而,这一切都在今年的4月发生了改变。反复的疫情让娱乐产业持续寒冬,加上公司新业务的拓展失败,小颜的公司终究还是没能挺住,濒临破产。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小颜的公司就开始发不出工资,报销也变得异常困难,公司内部关于优化和破产的消息流言四起。并且,一些被优化掉的员工,离职后因仍没拿到工资,还对公司提起了诉讼。小颜表示:“我们裁了好多人,原来几百人的公司,我走的时候就剩几个人了”。
的确,今年以来,在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叠加疫情的影响下,不少企业的主营业务仍旧无法开展,公司“只出不进”,现金流骤降甚至归零。而没有业务,员工自然也没有什么工作,但KPI却仍然存在,以至于企业和员工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且陆续也有很多大厂裁员的消息传出。
5月16号,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失业率相关数据。2022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1%。其中,青年失业率达 18.2%,是疫情这三年以来最高的。或许你身边已经陆续有朋友、同事正在经历,被降薪、被优化、被裁员。
而当裁员降薪浪潮遇到电商大促后,不仅仅是有失业风险的消费者焦虑,面对客户流失的商家更焦虑。
在头部主播消失、部分物流停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今年的618大促显得格外安静。
为此,剁椒TMT(ID:ylwanjia)找了几位被裁员的打工人和电商商家,和他们聊了聊裁员后的618是如何度过的。
裁员下的大促购物图鉴:
只买所需,其他没钱不买
大促期间听到最多的两个关键词,就是「裁员」和「购物欲」。
失业期间,不少人因为不能马上找到合适的工作感到焦虑和恐慌。时间越久,这些情绪越发强烈。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电视剧《没有工作的一年》里的主人公何雨一样,有50万的存款可以随意支配。
95后的小颜说:“自己没有存款,不过好在上个月公司裁员的赔偿和之前拖欠的工资到账了,要不然就要喝西北风了。”而面对这次618大促,小颜没有像前些年一样疯狂囤货,而是只买了自己所需,像床单、卫生纸、空气炸锅之类的生活用品。她说:“之前囤货买的太多了,好多东西都过期了还没用完,现在就是缺啥买啥。除了日常用品,这次我还买了几件出去玩的衣服,因为生活太苦了,我要给自己找点甜,等疫情好些我要出去旅游散心”。
同样被裁的还有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公务员的吴昊。吴昊是今年2月在自己试用期的最后一天被开除的。“之前没有一点预兆,我还以为我明天就转正了,结果下班被领导叫去谈话,最后拿着自愿离职书出来的”。而对于这次618大促,吴昊说:“我4个月没收入了,加上因为疫情考试也延后了,现在每天很焦虑。之前一直在上笔试班也花了几万块,现在啥折扣活动我都不心动,因为没钱,也没心情参加。”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环境,焦虑的不仅仅是打工人,一些中小企业老板的压力也很大,尤其是创业型公司。
36岁的楠姐是北京一家娱乐影视公司的老板,从大厂离职的她选择了自己创业,起初一年公司经营的风生水起,但是在去年中旬,公司资金链就出现了严重的亏空,赞助商跑路,合作方迟迟不付款,导致公司的短剧和综艺项目无法继续推进,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支付不了。她说:“到今天合作公司也没给我们一分的尾款,公司撑不下去了,今年我解散了团队,准备自己摸索自媒体开始二次创业。”而面对这次618大促,楠姐表示:“只给家里两个孩子买了必需品和蔬菜瓜果,目前还欠外包公司几十万,新公司做起来前得开始精打细算了”。
另外,除了被裁员,还有一些因为疫情没有收入、又或者是被降薪的打工人。
“疫情期间出不了门,基本上没收入”。来自上海拥有近百万粉丝的探店博主大王表示,自己5月一整个月都没有更新视频,之前有广告的时候每天有几万块的收入,现在没工作,*能做的就是优化自己的文案和架构。而对于这次618大促,大王说:“没有什么特别想买的,如果没有疫情的话,平时外卖订购也很方便,这次买的都是食物,比如m9的牛排之类的”。
去年刚转行到自媒体的编辑小张,公司从今年5月份开始陆续裁员,而没有被裁的所有员工按照职位等级降薪。“我被降薪了30%,扣掉五险到手也就5000多块,在北京根本不够花,更别说大手笔的购物了。这次618就买了一箱牛奶和一点零食,而且平台潜规则太多去年算的头都大了,结果买回来还没有平时的划算”。
由此可见,在一些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减少的打工人眼里,不稳定的生活使得他们的购物欲在逐渐降低。甚至在经历长期的0收入后,有些人开始“麻痹”自己,下意识忽略某些关键购物节点来“挽尊”:并不是我买不起,而是买不到!
消费者捂紧钱包后,平台“低调”发战报
随着今年格外冷静的618年中大促落下帷幕,每年这个时候吃瓜群众*奇的,莫过于各大电商平台的618战报了。
据星图数据统计,2022年618大促期间(5月31日20:00至2022年6月18日24:00)全网交易总额达6959亿元。尽管增速仍旧有20%,但有关618的声量都无法与往年热闹的气氛相提并论。
6月19日凌晨,刚结束大促的京东便迫不及待地公布了今年618的最终战果。从数据上看,京东5月31日20:00-6月18日23:59累计下单金额超3793亿,同比上涨10.3%。但尽管如此,与去年27.7%的涨幅相比,今年的表现还是稍有逊色。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据是累计下单金额,不包括后续的退款,所以最后的实际成交金额我们仍不得而知。
而天猫(淘宝)和拼多多、抖音等电商的战报就更加低调了,直接没有公布销售数据。
今年618是淘宝天猫走向融合后迎来的*618,除了没有战报之外,甚至很少有榜单和数据。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天猫公布的《2022年天猫618新消费趋势》数据显示,精致、智能和懒宅,成为当代年轻人居家生活消费新趋势。洗碗机、智能马桶和电竞椅成为中国家庭的“新三大件”。由此看来,通过不断的居家隔离,大家逐渐找到了解决“不刷碗、舒服蹲和葛优躺”需求的刚需产品。
而一向对618“不感冒”的拼多多,此次的618战报也没有公布实质的销售数据。据拼多多披露数据显示,自5月23日启动618以来,家电品牌在今年拼多多618的战绩再创新高,全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03%。并且,日化品类也实现了同比翻倍增长。
而抖音,则是公布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数据。比如直播总时长达4045万小时、参与活动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59%……
从各大电商平台“模糊”的618“成绩单”中,我们也可以明确的感受到后疫情时代,大家的消费观念正随着生活方式进化,消费者在逐渐拒绝“套路”,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开启买买买模式。此次年中大促的降温,这其实也是消费趋于理性的体现。
另外,不少网友也纷纷表示疫情期间收入减少,618即使有想买的东西也买不起了,想不理性消费都难。微博网友令先生表示:618想报复性消费,结果发现没什么要买的毕竟都买不起;网友李女士表示:猫粮商家没有降价,今年618没有比平时便宜多少,但还是下单了,因为折扣不买平时更买不起;而网友皮小姐则表示,因为没有安全感,这次618只买了日用品和蔬菜瓜果......
在后疫情时代,受裁员等不确定因素所影响,消费者对各类“非必需品”的需求在逐步降低,而家清日化作为刚需用品势头猛进,尤其是蔬果类。在各地经历“抢菜”风波后,蔬果类商品的储备直接拉满你的安全感。
大促常态化下平台和商家应如何“留量”
今年“618”另一个直观的变化,就是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力度更大的促销举措。
一位京东采销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剁椒TMT表示,虽然今年部门整体618都相对低调,但内部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指标是提前定好的。此次618折扣商家和京东都有承担,但能明显的感觉到一些中小商家的投入减少了,态度变得更加谨慎。
今年618,天猫的跨店满减规则是满300减50,是近五年来淘宝促销的*值,京东则是满299减50,也比去年双11满200减30力度更大。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平台少赚消费者的钱,势必会出现在压缩商家的利润上。但还是有不少品牌商家争先恐后试图在上半年的最后关头提一波业绩。
根据天猫公布的数据,今年有超26万个品牌参与天猫618,活动商品超1200万款,其中有300多万款是新品;拼多多618大促的负责人也表示:“今年618期间,国内外家电品牌参与平台大促的热情和力度都是*的,仅品牌官方旗舰店的数量就同比增长182%,商品数量也同比增长264%。”
各大电商平台比以往更加直接清晰的促销规则和力度更大的优惠程度,实际上都是为了能够更提高品牌商家的参与意愿以及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不过,仍有部分消费者表示今年的618只是“看”起来折扣很大,实际上商品已经事先提高了价格,满减折扣下来实际支付的钱并没有便宜多少。消费者宁先生表示,自己618买的球拍比去年双十一买的贵了300;消费者于女士表示,自己618当天下单的手机,比617还贵了几百块;而消费者包小姐则表示,自己查看了自己近半年的订单,竟然没有一个商品卖得比618贵,果然不买才是最省钱的......
由此看来,要想让在以往折扣套路中“受伤”的消费者,重新捡拾促销购买欲望,还需要平台拿出更有诚意的折扣规则来才行。
基于此“先涨后降”现象,淘宝方面表示,618期间平台对商家“先涨价后降价“的行为将进行管控。如果发现活动商品提前涨价,将提示商家整改,如不整改将对商品做清退处理。
另外,据天猫618组委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本次618活动期间天猫预计共有1900万款商品支持一键价保服务,从5月31日20时正式售卖至6月18日24时,成功享受价保退差的用户数超过100万人。其中,单人累计*退差达12681.3元。
针对现在行业内的特殊环境,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电商研究所所长崔丽丽表示,这时候平台应多为商家设身处地着想,共渡难关。短期内来看,平台可以设置相应补贴或者流量补贴等,或者对特殊品类的店铺政策倾斜以及设置服务费优惠。后续中长期平台可以携手商家一起探索更为稳健的做法,进而实现双赢。
对商家来说,大促常态化下,消费者疲软,再加上不稳定的大环境因素让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智和冷静,使其对电商购物节的热情减退,此前电商的狂欢盛况难再现,因此商家的服务成为了“留量”密码。
北京原创淘宝服装店铺木子担担的店主表示,自己的店铺很幸运,没有受到物流的影响,一直在正常发货,也没有影响上新。在大环境不稳定的当下,能做的就是更好的为消费者把控品牌质量,后期计划持续输出更好的产品。
而在厦门的原创包包品牌少女心球店主则表示,虽然疫情对店铺整体销售影响并不大,但是确实少了很多上海地区的客户。这次618因为一些地区物流停运,导致积压很多订单发不出去,或者是发出去后又被退回来,所以产生了很多运费。
不过,一些在上海的电商,因为物流链断裂,店铺经营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创。一位在上海做帽饰电商的负责人表示,之前一直被封城,店铺没有收入,积压的订单也随着疫情的加剧流失掉了很多。他说:“此次618虽然恢复了经营,但是利润受限,销售额还不足原来的一半。工厂停工也影响了上新,并且还有一些客户的地区仍无法发货,使得订单再次被积压。”
甚至还有一些商家直接放弃参加618,选择了“躺平”。在线下100多家门店关门停业,上海店铺连续多月销售为0,春夏货品出售率不到60%的诸多因素影响之下,服装品牌茵曼选择“退出618”。该品牌负责人决定利用大促期间,来深耕产品和用户,在没有套路的前提下去思考如何让产品和服务更好的链接客户。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电商研究所所长崔丽丽表示,每一个商家在未来都应该把客户运营作为其自身的首要工作。另外,平台可以把生态中在这方面具有*实践的做法普及到更多商家,同时结合自身优势更好地在大方向引导、创新协同等方面赋能商家。比如鼓励商家学习和采纳最新的模式或玩法,如何结合行业或品类打出差异化等。
总的来看,无论是商家还是电商平台,在原有消费热潮逐渐退去后,谁能够向消费者提供不同于以往消费体验感受,比如提供新的供给、新的场域、更好的交付能力又或是优化的流量结构等等,谁就能在行业中获得新的“留量”,否则恐怕有被淘汰的风险。
此外,疫情趋于缓和,或将成为经济回升的催化剂,这也将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在提升“自己”的同时,静待花开。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顺利渡过这段“难熬”的时光。
12448起
融资事件
5984.33亿元
融资总金额
7709家
企业
2453家
涉及机构
693起
上市事件
8.3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