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妙手、俗手”还得看人工智能的
今年高考全国卷新高考I卷语文作文题目,居然和围棋有关: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当然大家都知道,高考作文题目里出现的引子,比如这次的围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出的道理,根据引出的道理立论——毕竟也不是所有考生都接触过围棋。
但围棋已经在近几年发生了巨变,判断所谓“本手、妙手、俗手”的标准都发生了变化,初学者学习围棋的办法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这样天翻地覆的改变,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它震撼性的开端。2016年3月,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李世乭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
围棋世界*高手,被AI完胜,那种绝望的压迫感,让围观群众印象深刻。
然而某种意义上说,李世乭是个幸运的人,他起码赢了AlphaGo一盘棋,是最后一个赢了AlphaGo一盘棋的人类。
2016年末2017年初,AlphaGo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Master为注册账号,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结果是压倒性横扫,60局全胜。AlphaGo又与当时的围棋*人柯洁对战,也以3比0完胜。
之后这些包括柯洁在内的高手没有赢过AlphaGo一局,不是说他们水平不如李世乭,而是此时的AlphaGo已经不是当初赢下李世乭的版本了,而是更加进化,远远优于以前的版本了。
人类下棋水平再高,每天也要睡几个小时觉,考虑每天三顿吃什么。即使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大脑处理能力也很有限,一生中研究过的棋谱总会有极限,年纪大了经验多了脑力又跟不上了。
反观AlphaGo这样的人工智能,通电就能昼夜不停地学习,算力又特别强,短短几天学习的棋谱数量就远远超过一个高手一辈子学习水平,临场又能高速计算出*解,真正做到了“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每学习一天都是一只崭新的狗。比如后来开发的AlphaGo Zero可以在没有人类指导的情况下学习,仅用3天就碾压了此前击败李世乭的旧阿尔法狗。
这还怎么混啊?人类玩了快3000年的围棋,还是被人工智能秒杀了。而且这套人工智能还能不断完善自己,水平越来越高,人类不会有追上人工智能的一天了。
这就对围棋这项运动的运行逻辑从底层产生了颠覆。
不太关注围棋的大众,也就只关注到李世乭被AlphaGo打败,把这件事当做一个津津乐道的新闻来看就结束了,不了解人工智能之后对整个围棋运动的改变。
人工智能彻底改变围棋
过去,围棋高手的脑子是不可复制的,天才哪有可能像韭菜一样想长出来就长出来呢?
而当AlphaGo横空出世后,类似AlphaGo的围棋人工智能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研究透了算法,围棋人工智能很容易复制,现在几乎就到了围棋爱好者人手一“狗”的水平。
这就相当于以前大家都在练武,大多数人天赋平庸,练成马保国就不错了,只有少数人能练成真正的江湖高手,笑傲武林。可AlphaGo出现后,武林上虽然仍然是马保国占多数,但无论是马保国还是郭靖,现在都能做到人手一个机器孙悟空,不仅刀枪棍棒耍得有模有样,还能跟你玩从未见过的72变,随随便便就能秒杀任何一个武林高手。
过去,“本手、妙手、俗手”是由围棋高手来评价的,不服?你也下不过人家,那自然是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人工智能普及后,判断一手棋、一局的成败得失,就有了更高也更准确的标准,那就是人工智能。下完这手棋,在人工智能那里胜率提高了,那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不服?什么高手都下不过人工智能了,只能乖乖听人工智能的了。
按理说,这对普通围棋爱好者是好事,人工智能真正做到了在围棋这个领域做人类的助手,大大提高了效率。
比如一盘比赛下完,判断输赢往往要数棋盘上的棋子数量。现在数棋子容易多了,下完棋,拿出手机给棋盘拍个照,上传围棋相关的App就能知道胜负了。
选手也喜欢下完棋拍照上传信息,这是方便赛后用围棋相关的App复盘,让人工智能来帮助自己复习这局棋,了解其中的得失,看看自己哪几手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这样学习围棋更方便了。
过去围棋解说比较严肃正式,名家对弈也往往是高手在解说,这样能跟上名家的思路,也有一定的权威性背书。现在高手解说的时候,看着的爱好者早就拿出围棋相关的App,让人工智能分析棋局了,这下解说嘉宾说的也不一定对了,有一种打破了权威的快感。
想入门学习围棋的青少年,现在学棋比以前容易多了,因为一入门的陪练就是人工智能,打破了师资和场地的限制,想下棋、复盘、练习,都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随时随地连上网就能做。
不仅新手,就连高手都在使用人工智能训练,毕竟人工智能的棋路有太多精妙之处,现在的高手都望尘莫及。
这其中*代表性的是韩国选手申真谞,之前他经常是柯洁的手下败将,可从去年开始他已经对中国选手取得了连续二十多场的胜利。战绩转好,人工智能功不可没,申真谞每天借助人工智能的训练不少于5小时,每年与人工智能对弈超过2000盘。他的棋路已经有了不少人工智能痕迹,他也就被围棋爱好者戏称为“申工智能”。
大势所趋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对于过去的围棋格局来说,未免有些太震撼了。
前些年,中国涌现出了一群*围棋选手,毕竟经济实力强了,围棋传承没断,中国爱好者体量大,只要训练得当,从中出现*选手的数量肯定比韩国要多,他们在一起切磋棋艺更能增进水平,所以前些年是把韩国队压着打的。像申真谞以前虽然也是*高手之一,但还是经常输给柯洁。
然而人工智能出现了,大家都可以用人工智能练棋了,这下成了谁更能善于利用人工智能训练,谁就能脱颖而出。申真谞就先吃到了人工智能红利,水平进步,连续赢了中国选手二十多场。
过去的优势,容易被人工智能拉近。柯洁就说:
“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棋手,以前可能前50手通过布局就能拉开差距,现在大家有AI辅助,都知道该怎么下布局。”
中国队感受到了压力,又重新开始了集训。
其实中国围棋后备人才很多,只要更加适应用人工智能训练,肯定能出现战胜申真谞的人。比如最近崛起的李轩豪,就是受益于人工智能,以至于被戏称为“轩工智能”。
然而,围棋界也出现了利用人工智能作弊的现象,尤其是疫情爆发后,提倡线上对弈,利用人工智能作弊就更容易了。
2020年,年仅13岁的韩国围棋“天才少女”金恩持二段因在线上比赛中通过网页浏览人工智能招法,被韩国棋院判定为作弊禁赛一年。今年进行的第18届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预选赛中,职业初段棋手刘睿智因违反“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的规定被中国围棋协会禁赛1年。
这不可避免带坏了围棋界的风气,让有些功利心强的人钻空子作弊。
按理说人工智能只是个工具,怎么用还是得看棋手。而且人工智能已经为棋手训练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的确是太好用了,被用在歪门邪道上也令人生气。
以至于柯洁都无可奈何地说:
“受够了AI围棋。”
但无论是柯洁,还是其他对人工智能有所不满的围棋界人士,都已经对围棋被人工智能改变的大趋势无能为力了。
而且人工智能本身就卷得很,不断推陈出新,每一代都在暴打前一代。
中国围棋协会就举办了世界人工智能围棋大赛,把各国不同厂商的围棋人工智能请到一起,机器对机器展开对决,让大家看出,就连人工智能本身也有高下之分,大家还可以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总之,人家硅基智能通电就能跑,运算和响应极快,一天二十四小时学习完全不疲倦,没有情绪,没有想法,只有纯粹地计算,本身还卷得很,有专业团队不断完善,碳基生物又能拿什么和人工智能相比呢?
人工智能渗透到多个领域
人工智能,改变的可不只是围棋。
我们之前在《这些呆头呆脑的家伙,会抢走你的工作吗?》里提到过,人工智能已经在取代一些常见蓝领职位。
那有些白领职位需要长时间训练的技艺,看上去高大上,人工智能就取代不了了吗?显然不是这样,围棋这种需要苦练的行业里,*高手都已经下不过人工智能了。
比如现在有的音乐App,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帮人“一键创作”,输入一些关键词,就能自动填词谱曲。如果你自己想唱歌,也可以上传自己的声音,通过你的声音“学习”歌曲,哪怕你本人五音不全,人工智能也可以用你的声音唱歌,做到音准是对的。
又比如一些绘画类人工智能,只要你选择不同风格,或是上传某种风格的画作,输入关键词,即可一键生成完善的、符合风格的画作。
至于人工智能写作,也早就不新鲜了。有的人工智能会写诗,有的则用于写新闻。最近的人工智能写作新闻还和本文开头的那道高考作文题有关,由百度推出的数字人度晓晓,作答了全国卷新高考I卷语文作文题目。曾担任北京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的申怡老师给出了48分的成绩。
一般来说,能拿到这个分数说明其写作四平八稳,没有什么失误,算是高考作文里稳稳幸福的风格了。
包括我在内,靠写字为生的人,都感受到了危机感,说不好哪天就被人工智能淘汰了。
像诗歌、歌曲、绘画等领域,过去往往被视作难以复现的艺术,甚至包括围棋也有说法是其中有艺术的成分。
但这些难以复制的艺术领域,都在被人工智能攻陷,是不是就说明,其实这些领域并不是完全复现不了,只是人类创作力有限呢?
其实,创作本身就是不断积累后的模仿到超越,这点古人也明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意思就是把优秀作品装进自己的人肉数据库,不断处理,也能搞好创作。
与之类似的,其他领域的艺术创作,也是要不断学习前人的技巧和经验,在自己的脑中加工,才能有创新。
包括本文提到的围棋,学习也要看前人的棋谱和名家对弈。只不过现在大家还要加上一项,学习人工智能的棋谱了。
不得不说有些领域有人就是有天赋,自己勤学苦练不说,人肉数据库处理能力很强,所以可以搞好创作。
但再强大的人肉数据库也比不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以不眠不休,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数据处理,这一点人类就比不上了,在这些领域人类被人工智能战胜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正因如此也没必要说这些艺术领域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就不艺术了,应该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假如我们不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发展,那么别人就会用人工智能来卷死,我们毕竟人工智能的效率比人类高多了。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当然人类还是有其价值存在的,毕竟现在仍然只是弱人工智能,距离强人工智能还有很远,弱人工智能开拓的领域还是在“已知的未知”,还在人类已有的领域打转转。人类要做的,是开拓“未知的未知”,扩展更新的领域,让人工智能在新领域做人类的助手。
21046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65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4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