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死磕电池37年,锂电「全能王」不走寻常路

无论如何兜兜转转,他的世界始终围绕着“电池”这两个字,从未改变。

动力电池二线厂商的突围已经开始了。

在上游原材料价格飞涨以及产能增速有限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开始试图摆脱头部电池企业,转而扶持二供、三供。

来源:SNE Research,锂猫实验室制图

在二线厂商中,中创新航(原名:中航锂电)拥有国资背景,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和欣旺达背靠整车厂,相较之下,亿纬锂能在其中成为了“遗世独立”的存在。

亿纬锂能是特别的。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它的背景中,也体现在它的发展战略上。

相比其他的电池厂,亿纬锂能几乎是最晚开始发展动力电池的,而在入局之前,它生产过手机电池、一次性锂电池、电子烟电池、TWS耳机电池等等。

但在技术路线上,它却是最早布局从圆柱到软包,从磷酸铁锂到三元所有路线的厂商。

为什么亿纬锂能这么特别?或许要从它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刘金成的故事说起。

纵观当下电池厂商的创始人,出身科班的刘金成是最早接触到锂电池的,也是最为专注的一个。

即使他在早期的发展中横跨过许多赛道,但仔细看来,“做*的锂电池”的初心其实从未动摇过。

01、“锂电池,我爱你”

1964年,刘金成出生于湖北荆门沙洋县五里铺镇。

生于农村的他,通过发奋学习,从荆门*的高中龙泉中学,考入了成都电力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化学专业。

1985年,刘金成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国营752厂。国营752厂为当时电子工业部下辖,是全国*的综合性电池厂,也正是在这里,刘金成开始了与电池的不解之缘。

在电池厂工作期间,刘金成长期与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有一些项目上的合作。或许是被高等学府的学术氛围所吸引,又或许是职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0年时工作了五年的刘金成考入了武大化学与分子学院攻读研究生。

重回大学校园的三年,成为了刘金成人生轨迹中*的转折点。

在武大深造期间,刘金成接触到了锂电池和一群研究锂电池的人们,其中包括中国电化学重要奠基人查全性院士、著名二次电池专家杨汉西教授等学者。

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刘金成对锂电池的痴迷与日俱增,决定将其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

一段流传已久的故事是,有一天实验室买来了一台打印机,在大家凑在一起测试*能打印多大的字号时,刘金成敲出了“锂电池,我爱你”六个大字,后来贴在了墙上。

研究生毕业后,尚且意气风发的刘金成受到当时“92下海潮”的鼓舞,开始尝试创业。

怀揣着从武汉大学收获的一身本领,刘金成创办了以母校命名的“武汉武大本原化学电源有限公司”,并先后主持开发了全系列镍氢电池、新型手机电池和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等多个电池项目,其中手机电池率先在国内通过国家邮电部检测。

然而,创业从来也不是“做好产品”就能成功的一件事。

初次创业的刘金成,对市场和资本的概念并不清晰,导致了公司空有产品却卖不出去,最终只能关门歇业。

尽管初次试水的结果并不理想,但刘金成也从中得到了教训:

“创业不是你想创就创的,它是有条件的。首先你要了解需求,市场需要你这个东西你才能创业。因为你提供的要么是产品要么是服务,有人要你才能赚钱。第二个是你要有资本,这两样东西都是少不了的,有了这两样东西,还要有独特的眼光,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个不在实践中是得不到的,所以还是需要实践的过程。”

为了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刘金成选择南下,来到了当时改革开放下的热土——广东。

02、曲线“救国” 明修栈道

1999年,刘金成入职惠州德赛电池,担任经理。

德赛集团成立于1983年,1995年就已在A股上市,是我国最早从事锂电池封装集成和电源管理的企业,旗下的惠州德赛电池主营手机锂电池电源封装集成业务。

对于出身电子科技大学,又在电化学领域深造过的刘金成而言,手机电池恰恰是最适合他大展身手的领域。

“我本身就是学电化学的,懂电池,我还是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对电路这玩意儿也很熟悉。我跟做电池的人讲手机,跟做手机的人讲电池,他们都信我。”

在刘金成供职于德赛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17个有牌照的手机公司,有12个成为了德赛的客户,而且德赛基本上都是它们的*款国产电池。

突出的业绩也让刘金成在一年后迅速地升任了副总职位,但对于将锂电池作为终身事业的他来说,这些可能并不够。

90年代,手机电池主要采用的是镍镉电池,这类电池*的缺点就是据有“记忆效应”,长时间的不充满电或是不放完电会降低电池容量,缩减电池寿命。

2000年之后,手机电池开始进入锂电池时代,但手机电池应用新材料和使用新技术的空间不大,生产技术在业内很快被突破,竞争者也很快挤满了这片领域。

王传福的比亚迪,曾毓群的*家公司ATL,都靠着手机电池赚到了*桶金。

有一天,一名武大校友对刘金成说:

“做手机电池没有技术含量,大家都能做,你要不考虑做点别的。”

身处热潮中的刘金成深以为然,2001年,他从德赛集团辞职,创办了惠州晋达电子有限公司(亿纬锂能前身)。同年,他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

在创业的初期,为了让公司站稳脚跟,刘金成还是选择了手机电池作为增长点。

由于已经拥有在德赛的经验,晋达电子的手机电池业务进行得颇为顺利,*时期曾经为“小灵通”生产过2000多万块电池。

自立门户后,刘金成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做点别的”的出发点。如果说手机电池是刘金成的“栈道”,那么他最终锁定的“陈仓”,其实另有其物。

03、暗度陈仓 锂原电池龙头

千禧之初,晋达电子已经积累了许多品牌手机客户,但与此同时,刘金成团队对于锂亚电池的研发也在进行中。

锂亚电池是锂原电池的一种,而锂原电池通常被熟知为不可充电的锂电池,或者一次性锂电池。

锂亚电池的全称为“锂亚硫酰氯电池”,其负极为金属锂,液态亚硫酰氯(SOCl2)同时为正极和电解液。

在这种结构下,负极表面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具有电子绝缘性的氯化锂(LiCl)保护膜,使得锂在电解液中十分稳定,且电池年自放电电流小于1%,储存寿命达10年以上,广泛应用于水表、电表的电源。

瞄准了锂亚电池,是因为刘金成看到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当时,国内电表的应用已经普及,对于电源的需求很大,但国内还没有能生产的企业,导致国内需求完全依赖于进口。

在刘金成看来,“锂亚硫酰氯电池就是电池百花园中的雪莲花,高贵、但难度大”。怀揣着理想的他广纳贤才,将在华南理工大学与他一起读博士的同学,华南师范大学的袁中直教授等人一并邀请加入团队,攻克技术难关。

作为当时实际应用电池中比能量(单位质量/体积的器件可提供的能量)最高的一种,锂亚电池的自主研发并不是一件易事。据后来亿纬锂能产品开发部经理黄国民回忆,在研发的过程中,刘金成带领着技术团队每天都全副武装在实验室测试电池性能,实验室里放着许多铁盒子,还不时从里面传来“砰、砰”的爆炸声:

“锂亚电池能量非常高,电池威力接近于炸弹,危险非常大。当测试电池短路发生爆炸时,会把电池外的铁盒子炸裂。”

从2003年到2005年,刘金成团队一共做了18万只电池的实验,才终于完成了锂亚电池的技术攻关,摘下了这朵“雪莲花”。

2005年,亿纬电源(2002年惠州晋达电子更名为惠州亿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锂亚电池开始出货。

2007年,亿纬电源再次突破锂锰电池(锂原电池的另一种,主要用于烟雾报警器、ETC等)规模生产难题,并整体变更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伴随着国内智能电表的普及,亿纬锂能迅速崛起。在后来的全国电网智能电表改造升级工程中,有80%的电池来自亿纬锂能。

2008年,亿纬锂能生产的锂亚电池占有国内市场39%的份额,销量位居国内*,在世界范围内位居第五。

2009年,亿纬锂能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批登陆创业板的科技公司。

04、风口起舞

上市之后的2010年,刘金成决定进军锂离子电池领域。

实际上,亿纬锂能此前在推进锂原电池研发的同时,也一直在关注着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和市场方向,并且有计划地进行着相关技术的产品的研发储备。

选择锂原电池固然是因为市场存在空白,但其产品价值有限,且囿于动辄十年八年的使用寿命,生产企业营收的可持续性也存在局限性。

据智研咨询,2013年我国锂原电池市场规模为26.69亿元,2020年达到53.03亿元。与此同时,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和新能源产业的推进,锂离子电池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13年市场规模已达到596亿元,2020年时已经逼近2000亿元规模。

对于获得了初步胜利的刘金成和亿纬锂能而言,也是时候再去开辟下一个战场。

在确定了锂离子电池的大方向后,下一个要决定的是细分赛道,亿纬锂能的答案是:从消费终端电池起步,以电子烟为突破口。

在上市之后,亿纬锂能利用IPO超募资金5600万元,投资建设了年产1250万安时(10万只)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和技术平台。

锂离子电池根据外形和包材可分为圆柱、方形和软包三种,圆柱形锂电池多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软包电池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灵活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更适用于高能量密度、轻薄化发展的消费电子产品中。

做出这样的选择,刘金成有一定的原因:彼时电子烟开始在欧美流行,自2009年起,大量电子烟代工单流入国内,但国内却没有太大的竞争对手。

涉足电子烟的初体验并不顺利。亿纬的电子雾化器电池生产线于2011年投产,但由于客户认知不足,且刘金成自认“也不想卖太低的价格”,当年生产的200万只电池竟一只也没卖出去。

不过这对于刘金成而言并不算什么大挫折:

“一个电池的材料成本大概9毛钱,大概做了200多万只电池,也就不到200万元,即便卖不出去,自身也还扛得住。”

结果到了2012年,电子烟市场开始暴涨,电池成了紧俏品。亿纬的电池不仅都卖出去了,而且还赚了钱。

纽约时报的统计显示,2014年,以深圳为核心的电子烟供应链为全球电子烟市场提供了超过3亿支电子烟,占比约90%。同年,亿纬锂能以4.4亿元收购了电子烟制造企业麦克韦尔。六年后,麦克韦尔更名思摩尔国际,在港交所上市,这笔交易也为亿纬锂能带来了300倍的投资回报率。

电子烟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另一边,亿纬锂能也赶上了消费电子产品的风口。

2016年,苹果发布首代AirPods,掀起了一场TWS(真无线)耳机的热潮。凭借着早期纽扣电池的技术基础,2019年,亿纬锂能成为了三星和华为的TWS耳机电池供应商。

同样在2019年,交通部推行ETC在全国普及,年底全国ETC客户累计达到2.04亿,比上一年同期净增1.3亿用户,增长高达166%。此前一直生产ETC电池的亿纬锂能因此抓住了机会,拿下约70%份额。

从锂原电池到锂离子电池,亿纬锂能几乎有着业内最长的产品线。从电子烟到无线耳机,在风口的捕捉上,刘金成的眼光不可谓不精准。

据他所说,这些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从最细分最小众的市场开始,做好了一个产品,再将成功的观念的方法复制到下一个产品上,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

只不过,如果先前的这些细分领域都是小河,那么动力电池领域对于他来说,才是一片汪洋大海。

05、后起之秀

对于动力电池,其实刘金成一开始是迟疑的。

在亿纬锂能布局锂离子电池的2010年前后,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发布,电池行业开始向动力电池转型。

但因为此前从未接触过动力电池,对于这股来势汹汹的浪潮,刘金成选择了观望:

“那时我们老听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消息,心里有点痒痒,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也没准备好。”

真正让刘金成决定做动力电池的,是2014年买回来的一辆特斯拉。

“开上以后,突然发现,过去有关动力电池的传说,基本上就是个故事。特斯拉用的电池其实就是要高可靠性的锂离子电池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动力电池的概念。”

但早期投建电子烟电池的教训摆在眼前,即使已经弄清楚了动力电池,刘金成仍然保持了充分的谨慎,选择了18650磷酸铁锂圆柱电池作为切入点。

18650圆柱形电池是最早出现,也最成熟稳定的锂电池,在一致性、安全性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运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而磷酸铁锂因为其成本和安全性,成为早期动力电池的主流。

选择最稳妥的18650电池,刘金成是考虑到了失败的可能性:即便卖不出去,还可以考虑转向其他市场。

2017年,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开始对外销售,据刘金成说“客户反馈还不错,一致性挺好”,于是亿纬锂能便开始向动力电池的各个方向布局。

而到了这里,亿纬锂能与其他电池厂*的不同也展现了出来。

早期,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是“路线之争”,作为早期商用新能源车的*,磷酸铁锂电池曾经占据装机量的半壁江山,其成本更低、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但整体的能量密度较低。

三元电池凭借着优越的能量密度,在补贴时期迅速崛起,一度将磷酸铁锂电池逼近边缘化,但随着补贴退坡,安全问题偶现,天平正在再次发生改变。

来源:国际能源网,锂猫实验室制图

在主流路线变换中,宁德时代曾凭借三元电池拿下大量客户,而比亚迪“死磕”磷酸铁锂,熬过了三年的低谷,最后依靠刀片电池“翻身”。

但不同于曾毓群的“赌性坚强”和王传福的坚守,刘金成的选择是:

2017年,亿纬锂能先后建成了方形磷酸铁锂电池、方形三元电池、圆柱三元电池和软包三元电池产线。刘金成提出“铁锂三元并行”,不仅在正极材料,在包材路线上也做到了“应有尽有”。

随后,亿纬锂能与动力电池龙头SKI合作成立三元软包产线,并顺势进入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供应链。

初次切入动力电池就拿下头部客户,刘金成说,这是因为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因此才有了方向,用最高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细节。

好的产品可以带来好的客户,有了一个好客户,就会有更多的好客户。

就这样,后来亿纬锂能又相继收获现代起亚、小鹏汽车、宝马和捷豹路虎等国内外大客户。2021年,亿纬锂能装机量同比增长188.46%,首次迈入全球前十。

随着今年特斯拉4680大圆柱电池供应商相关的消息释出,亿纬锂能与三星、宁德时代、LG新能源这些龙头企业或将同台竞技。

对于这个转型动力电池仅五年有余的新秀而言,这将是一个再次证明自身的机会。

06、隐忧

2021年,亿纬锂能动力电池收入占比首次超过消费电池,这意味着,依靠消费电池起家的亿纬锂能向动力电池的转型已经逐渐完成。

但作为动力电池的二线厂商,在装机量仍逊于一线的情况下,仍然推行堪比一线的线路布局,投入必定高于同列。

从近年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到,亿纬锂能的研发费用占比始终处于同行业的前列。

来源:WIND

而在近期同行轰轰烈烈的上游布局潮中,亿纬锂能也并未缺席。

2021年,它先后与华友钴业、格林美、新宙邦、贝特瑞、德方纳米、恩捷股份等上游知名企业合作,以成立合资公司、收购股权、参与定增等方式,共同建设上游资源项目。

在如此紧锣密鼓的步伐下,亿纬锂能的资金承压能力也成为市场关注的一个问题。

此前,凭借着毛利率高达40%的利基业务锂原电池和其他消费级电池业务支撑,以及在电子烟领域的投资收益,亿纬锂能的资产负债率在同行中相对较低,2015年之前保持在40%以下。

随着向动力电池领域的持续布局,亿纬锂能的负债率开始飙升,在2018年升至63%,尽管2020年一度出现好转,但去年又再次升高,今年一季度达到了58.58%。

来源:WIND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亿纬锂能在荆门的基地已经投入资金86.11亿元,已建成产能28.5GWh,剩余的124.11GWh产能预计还需要继续投入219.1亿元,而截至去年年底,亿纬锂能的流动资产为182.21亿元,继续融资或许是必经之路。

就在上周,亿纬锂能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兼董事长刘金成将其所持有的2250万股亿纬锂能股份进行了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49.28%,接近半数。

对于外界而言,这是一个象征公司资金面紧张的信号;对于刘金成自己而言,或许也将迎来从业以来面对的*挑战。

07、尾声

从手机、电表、电子烟、耳机再到新能源汽车,刘金成横跨过许多赛道,也看过许多不同的风景。

但无论如何兜兜转转,他的世界始终围绕着“电池”这两个字,从未改变。

对于他来说,也许从在校园里写下对锂电池的“告白”开始,他一生的道路就已奠定。

从业37年,刘金成始终对于电池保持着敬畏。他说电池的衰减机理与人体的衰老过程类似,也时常“吓唬”员工:

“你尊重它(电池),它就对你好,你不尊重它,它就会死给你看。”

在他的眼里,电池早已不仅仅是冰冷的元素,而更像是一个个生命体,是陪伴他走过职业生涯的伙伴。

怀着赤子之心的刘金成,在追逐电池的道路上屡战屡捷。纵使外界风云变幻,对于他而言,自己只是一个做电池的人,想把电池做好的人,仅此而已。

如今动力电池风起,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亿纬锂能仍然值得期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传统行业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