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无疑是很多跨境电商企业都想对标的大公司,Shopify作为其中一员,从近几年独立站的爆火中崭露头角并迅速发展。至今,它的野心并不止步于打造一个成功的独立站建站系统,而是越来越平台化……
其中,在寻求多样化发展的道路上,物流业务成为Shopify破局的一大重心。
自2019年推出Shopify Fulfillment Network(SFN)之后,Shopify持续加码,每年的财报中都会提及在物流方面做出的努力。但时过三年,SFN似乎并没有达到Shopify的预期。
近日,Shopify斥资2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物流公司Deliverr,将为平台上的数百万卖家创建一个端到端的物流服务平台。物流业务亟待增长的Shopify,终是迈出了扩张的一大步,但是如此大手笔的支出,真能帮助其实现物流扩张的梦吗?
01、Shopify押注物流的必然性
近年来,Shopify试图在配送能力方面与亚马逊FBA抗衡,然而由于并未搭建自身物流网络,它只能通过收购或与其他物流商合作来满足物流方面的短板。以下是雨果跨境整理的有关Shopify最近几年在物流方面的一些动作,可以看出,它开拓物流业务的脚步从未停歇。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2年*季度,Shopify营收12亿美元,未达到分析师的预期的12.5亿美元。显然,Shopify已将物流视为其下一个主要的利润增长点,这从Shopify今年与京东合作、投资Flexport、收购Deliverr中可以看出些端倪。
关于收购Deliverr,Shopify表示:计划将 Deliverr与SFN和6 River Systems 整合到一个物流部门,由集团新任命的首席执行官Aaron Brown领导。
据了解,Deliverr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美国的物流商,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Deliverr服务于亚马逊、eBay等平台上的卖家,帮助他们提供更快时效的送货服务。
(图片来源:Deliverr官网)
收购之后,Deliverr 将与SFN相结合,消除Shopify内外各种规模卖家供应链的复杂性,帮助卖家实现更快的交付。此外还将推出Shop Promise服务,可为消费者提供“两日”和“次日达”选项,而且“Shop Promise”标志也会显示在网站的产品上,此举将会帮助使用Shopify物流的卖家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订单,这个方式与亚马逊卖家使用FBA将能获取更多排名资源和曝光类似。
Shopify此次收购Deliverr并不仅限于为自身打造物流,Shopify表示:“借助Deliverr和SFN的卖家,无论他们是否使用Shopify,都可以在一个地方为不同的销售渠道运送库存,其中包括在线商店、实体店、亚马逊、eBay、Etsy和沃尔玛等平台的卖家,以及谷歌、Facebook、Instagram 和 TikTok 等平台的卖家。”
为了更好地与亚马逊竞争,同时保持自身的增速,Shopify平台化的脚步越迈越大。“物流是平台的痛点,第三方物流在时效上没有保证,而且平台客户*的体验就是物流,所以Shopify必然会打造自己的物流。”价之链CEO孙汉山说道。
然而目前很多卖家并未使用Shopify物流,部分卖家对Shopify物流还处于观望状态,也不会轻易去尝试。独立站卖家陈卓表示:“目前还是会选择通过快递渠道发货,Shopify没有规定必须使用他们的物流,我暂时还不会考虑去用。”
也许,只有Shopify物流在性价比和时效方面能有更大突破,才会达到与亚马逊分庭抗礼的局面。
02、Shopify物流能否成为下一个FBA
今年2月,Shopify在发布2021年财报中提到了2022年增长放缓的预测,受此影响,Shopify股价暴跌。为了重振该平台,Shopify总裁Harley Finkelstein提出了一个计划:Shopify必须将其业务亚马逊化,最终目标是为超过90%的美国人口提供两天或更短的送货服务。
Shopify收购Deliverr之后物流业务能否迅速扩大并抢占市场?一位沃尔玛的卖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之前做沃尔玛的时候使用过Deliverr,操作方面比较复杂、还有各种报错、仓储也有限,比起亚马逊的发货入仓增加了很多层的步骤审核,要和亚马逊抗衡,机会很渺茫。”
谈到Shopify物流要与亚马逊竞争,很多人的*反应就是Shopify物流根本不可能成为下一个亚马逊的FBA,流量和规模都有很大的差距。Wedbush分析师Ygal Arounian表示:“Shopify 离建立亚马逊规模的履行业务还差得很远。”
BigRentz Inc.的一项新分析显示,亚马逊现在在美国各地运营着305个大型履行中心,平均存储空间为800,000平方英尺。BigRentz 表示,到2023年,亚马逊将在美国拥有至少355个仓库,占地3.19亿平方英尺。
除了大型仓库之外,亚马逊还开设了许多小型设施。物流咨询公司MWPVL International Inc.的数据显示,亚马逊在美国运营着1137个各种类型的履行中心,并宣布计划再开设331个。MWPVL 表示,另外47个仓库在加拿大运营,另外26个仓库正在筹备中。
亚马逊在美国配送中心的数量已经远超沃尔玛、Target、Wayfair、家得宝等平台,截至2021年4月,美国在建的10个*仓库中有9个是亚马逊的。此外,亚马逊在全球多个国家均有配送中心,而Shopify租赁和运营其仓库网络时间较短,并且仅在加拿大和美国有所布局。
仓库规模方面,Shopify近期很难与亚马逊匹敌,在卖家使用平台物流方面,SFN与FBA也相差甚远。Jungle Scout的一份报告提到,2021年亚马逊超过200万的卖家中,约有89%的卖家使用了FBA。
就中国卖家而言,大多都在使用FBA,而使用Shopify建站的独立站卖家使用SFN物流的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快递或海外仓进行发货。“Shopify积极拓展自身的物流业务,这是很正确的,平台在前进,才能带动卖家共同进步。但是目前Shopify物流较亚马逊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短时间内很难达到FBA的规模,我们还未曾使用Shopify物流发货。”独立站卖家告诉雨果跨境。
外部有亚马逊的激烈竞争,内部平台卖家不看好,Shopify物流似乎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不行”的标签。
但Shopify物流的胜算真的不大吗?又或者,布局物流仅仅是Shopify下一次蜕变的前兆?
03、Shopify物流会不会成功?
作为近年新秀,Shopify的店铺数量以及市场占有率与日俱增。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期间,Shopify的店铺数量增长了201.53%,也就是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Shopify新增了259万家在线商店;2021年,Shopify在全美零售电子商务的销售份额占比为10.3%,仅次于亚马逊。
不过其他方面的优势并不能满足物流方面的短板,部分卖家对Shopify物流的发展也感到焦虑。“Shopify的物流目前看类似于海外仓,卖家还是要先把货发到他们的仓库,后期如果强制卖家使用官方物流,又要像做平台一样压货了。Shopify如果发展成为平台,后期势必会制定一大堆类似亚马逊的规则,或许一些卖家慢慢就不考虑做了。”独立站卖家陈卓告诉雨果跨境。
亚马逊卖家如果不使用FBA,权重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仅无法参加秒杀,而且没有Prime标签的产品,消费者购买欲望也会降低。目前Shopify并未强制卖家使用SFN,但是不排除以后也不会,若是强制,对于中国卖家来说,可能会发生上述的问题。
笼罩在Shopify物流头上的阴霾,似乎很难褪去。但是放在长远来看,Shopify的模式毕竟与亚马逊不同,如果前者把在流量方面节省的一大笔费用转移到物流,或许能创造出在物流费用方面的独特优势,进而吸引一批卖家。
价之链CEO孙汉山告诉雨果跨境:“我预测,Shopify平台化可能会颠覆当下的模式,后期Shopify或许会将所有独立站整合到一起,以品牌旗舰店的形式展现。由于Shopify的流量都是卖家引来的,届时Shopify只要打通物流,价格便宜,卖家肯定会使用官方物流的。”
“我们目前还未使用Shopify的物流,但是以后肯定是会用的。平台物流成熟之后,价格会更便宜,时效也有保障,而且使用平台的物流也会对卖家的权重有所帮助。”孙汉山补充道。
Shopify想做物流是真的,想和亚马逊竞争也不假。目前市面上已经涌现出很多建站工具,物流或许是Shopify为自己打造的坚固护城河,而不仅仅是要和亚马逊竞争。
亚马逊同样不肯示弱。为更好地与Shopify竞争,亚马逊推出了一项 Buy with Prime 的新服务,允许第三方卖家利用亚马逊物流在自己的网站上完成订单,目前仅向FBA卖家开启,此后将扩展到其他不在亚马逊上销售的卖家。
据外媒报道,Shopify在物流方面最终的计划是允许卖家使用自己的品牌定制产品包装,从而提升卖家的品牌力。相较Shopify的计划,FBA使用Prime包装盒配送产品会削弱卖家的品牌,卖家也会失去对其品牌的控制。如果有足够多的卖家担心使用 Prime最终会损害他们的业务,那么SFN将会脱颖而出。
物流在电商环节中作用举足轻重,Shopify物流能否成功尚未可知。FBA的成功之路虽可借鉴,但是原生模式并不相同,Shopify也不能全盘照搬前者。Shopify要想在物流方面获得成功,创新必不可少。以国内的淘宝和拼多多为例,后者刚推出时没人觉得它能抗衡淘宝,然而现在拼多多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砍一刀”的创新贡献不可估量。平台运营尚且如此,物流方面也要有创新。
而卖家对Shopify物流在未来或许会向平台化发展的猜测,再结合近两年大批平台卖家受到备货压货、现金流、封号等因素影响的现状,物流业务如何在独立站和平台两者之间做出区别,或许是Shopify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文/雨果跨境 杨旭峰 封面/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