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壹 ||今年一季度,广东省统计局在工业生产方面的表现总结是“稳中有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部分高技术产品产量的增长突出。“这不是一日之功。”多位长期关注广东经济指标的学者表达了这一相似观点。
贰 ||珠三角的创业环境让三家企业的负责人觉得,产业链完整,人才储备多,政府尊重科技创新、扶持措施能落到行动,营商环境宽松自由公平。
叁 || 一家知名家电上市企业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结合他们内部的情况来看,现在的制造业和传统认知里的传统制造业已经不一样,有专业要求,所以职校毕业生比例越来越大。
“五一”假期过后,95后机械助理工程师郑则民结束一年的见习身份,转正了。
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生产基地分布在东莞、惠州,主要研发、生产新能源智能装备的上市公司。
郑则民的日常工作是在办公室“画图”,与同事们一起设计生产电池的设备。过去几个月,他没怎么休息过,“比去年更忙,今年的单是做完一个又有下一个”。他调侃自己是一个进厂的年轻人,“不忙怎么赚钱?”
“普通二本没什么好说的,机械设计是制造业万金油专业,好就业。”郑则民说。除了上班位置偏、交不到朋友,他对公司薪酬待遇、行业发展都是满意的。
几天前,郑则民所在公司公布的一季度业绩显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2亿元,同比增长178.88%;实现归母净利润6451.78万元,同比增长188.92%。这还是受元旦、春节假期,叠加3月中下旬疫情影响,以及当前原材料价格高位背景下。公司管理层称,公司一季度新签及中标未下单的锂电设备订单超过30亿元;市场预期方面,短期可能会受到疫情等的扰动,但整体趋势不变。
这家公司在官网显眼位置写着口号: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世界*。
这句话在珠三角的创业者心里,并不算随意夸口,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
5月5日,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广东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报告中,一个数据出现反转:3月份当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不仅如此,3月份的这一增速,也让广东在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5.8%),整体低于全国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5%)背景下,重新回到高于3月份全国同比增速(5.0%)的水平。而3月中旬,一向保持高速运转的深圳还曾经历过7天“慢生活”:非城市保障性企业停止运营、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此外,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一季度也有不同程度限制人员、物资流动的疫情防控措施。
国家统计局的解释称,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和经济的景气程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月的广东,何以有如此增长,它的增长背后又是什么?
01、“新动能”制造业投资增长迅猛
广东的“新动能”建立在它一直以来拥有的工业基础上。
去年6月,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十三五”时期数据显示,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3%,增加值总量从2015年的30313.61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3050.50亿元,总量保持*。
2020年,珠三角核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85.9%。2020年末,全省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55605户。分行业看,2020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排名前三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合计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33.3%。
今年一季度,广东省统计局在工业生产方面的表现总结是“稳中有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部分高技术产品产量的增长突出。
“这不是一日之功。”多位长期关注广东经济指标的研究学者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达了这一相似观点。一位广州社科院的副研究员称,一方面,数据是经济活动发生后呈现的一个结果,另一方面,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广东的这一变化会因发展速度“变慢”而隐藏起来。在他看来,以广州为例,过去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使得其被质疑是否在一线城市中“落后了,失去发展优势”,但实际调整的效果可能是现在,甚至今后一段时间才逐渐显现。
广东省统计局的《分析》报告指出,一季度,支柱行业中,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带动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产品转型升级,经营情况好转,带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2%,增速比1-2月加快。同时,3 月以来,国内疫情出现反弹,新冠检测试剂、医疗仪器设备需求持续走高,带动医药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6.4%和16.0%,增幅比1—2月分别提高3.6个和3.8个百分点。
同时,从支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数据来看,一季度,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货物出口总额增长2.2%。
“固定投资强劲、消费不振,进出口方面除了疫情,还有国际形势影响。”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广东省统计局关于固定投资更具体的分类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分产业看,*产业投资下降18.6%,主要是2021 年以来的生猪产能扩建项目建设高峰期已过;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5.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8.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4%,受房地产开发投资低迷影响。
从具体行业看,工业投资增势强劲,新动能制造业投资增长迅猛。一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4.1%,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43.1%。
此外,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情况来看,一季度,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1%,其中,制造业贷款增长20.8%,普惠小微贷款增长25.2%。
一位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私人银行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的说法也回应了上述变化。他说,从自己的业务重心和工作感受来讲,政策支持的方向在从房地产转向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专精特新类企业的客户,很多家银行都在做这件事。
他也称,尽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房地产客户是他们最喜欢的,但他们也更早更清晰地意识到钱的流向在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回2016年左右。
02、“新升规”工业企业显著发力
广东的“新动能”不仅表现在产业、行业的增长,也表现在新人、新企业的加入。
一家去年7月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企业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尽管同样经历原材料涨价、缺货,以及疫情防控物流不顺畅的问题,但相比之下,该公司生产的微型锂电池产品出口订单量、销售额同比去年均有大幅增长,这使得他丝毫未动摇自己和企业未来要争行业*名的“雄心”。
“我们是细分领域取胜,技术测试过关、性价比高,整个行业原本被日本、欧美的企业垄断,行业整体还是处于高速增长期,订单增长和扩大市场速度都很快。”上述电池企业的负责人说,他们研发、生产的产品多用于蓝牙耳机、智能手环等移动便携穿戴设备,公司成立至今三年多时间,每年都保持着“翻倍式”增长,去年顺利成为苹果、BOSE的供应商。
这样的情况不是偶然。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新升规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主要集中于电气、电子、新材料制造、通用和专用设备等领域,产品需求量大,成长性较好,一季度工业新升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3%,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40.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0.9个百分点,实体经济培育效果显著。
“这些企业都是迅速地成长,他们以工业为主,进入新经济的增长板块,非常抢眼,有的增长20%、30%、50%,甚至成倍的增长。”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的评价称,这些企业的鲜活增长势头,带给经济新的活力。特别面对新的挑战,他们很有独立思考的企业家精神和抢抓市场的独特视野。
今年一季度,多位不同领域的广东省内制造企业负责人、一线工作人员曾经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自去年第三季度起,由于原材料涨价、国内外订单不再维持高增长,他们开始感受压力,并且面临不同程度“减产、停产”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看利润总额,汽车制造业下降11.9%,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7.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5.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9.7%。
“压力肯定是有的,疫情的影响也很大,但整体来说可以承受今年慢一点,前两年有足够的利润,所以在产品研发、团队建设上我还是愿意继续投入,只是说可能会更谨慎。”5月3日,一家正在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该公司产品在产业链上属于利润较高的部分,原本市场几乎由美国和日本企业垄断。2021年,公司在全球供应链紧张背景下得到“替代”机会,收获大量订单、打开市场,使他们当下面对压力仍有底气。
“我知道行业里有几个以前造假的,产品不过关的,都挺惨。”这位负责人说,他认为现在行业面临压力测试虽然严酷,但优胜劣汰更明确告诉业界要向高质量、高技术的方向发展。
深圳智能机器人领域企业优必选方面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疫情影响、国际局势等叠加因素影响,公司供应链是有受到一些波及,他们因此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竞争力。
“比如我们和核心供应商合作开发整体解决方案,打破了在芯片、轴承、精密塑胶原材料上受制于海外品牌的独占局面。针对以芯片为代表的‘卡脖子’技术,推动上下游关键部件的国产自研。”优必选方面人士说,虽然面对重重压力,但他们认为危中有机,比如公司应对疫情变化迅速研发三款防疫机器人及解决方案,并且实现落地应用,不仅在国内防疫一线上岗,也出口美国、比利时等15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各州有超过300多所中小学、500多座楼宇里上岗。
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56.56%。
“(一季度)基本没有大变化,需求一直是有的,交付会受疫情影响一些,但整个行业渗透率还是很低,行业增长性是不用质疑的,关键还是技术上的投入,和能不能实现、响应市场需求。”上述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对公司长期预期没有变化的,机器人本身也是着眼于未来,不会因为一点困难就改变初衷。
上述三家企业的负责人的创业背景相似,45岁上下,心怀梦想“做行业*、打破巨头垄断”,有专业的技术背景,有优秀的海外留学、工作经历。另一方面,珠三角的创业环境让他们觉得,产业链完整,人才储备多,政府尊重科技创新、扶持措施能落到行动,营商环境宽松自由公平。
03、新兴产业缺中间层人才
制造业迎的新人,还包括年轻人。
“其实在前端制造的其他环节以及整机制造,是以年轻人为主的。”一家知名家电上市企业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结合他们内部的情况来看,现在的制造业和传统认知里的传统制造业已经不一样,有专业要求,所以职校毕业生比例越来越大。
“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工人也在升级。”上述人士称,另一方面,事实上,如今的制造业已经和互联网、物联网、AI、5G高度融合。所以,他们也看到大量的人才对先进制造业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高学历优质的人才更愿意加入制造业。
那么缺不缺人,难不难招人?多位制造企业的负责人的回答,依然是缺和难。
一家位于广州的软件测试服务企业负责人徐青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已经被评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也即意味着,他们在细分行业已经站到全国前三的位置,主要涉及企业数字化转型。
“全国所有干我们这个的加起来,大概就5%左右的市场份额,要完成全产业链打破垄断、国产化必须从上到下的抢夺,测试工具只是其中一环,必须要做。”徐青表示,他们所在领域的竞争对手仍然以国外垄断为主,巨头是微软、IBM、MF等。该公司的起步期要回到2017年、2018年,物联网概念的发展推动他和公司*次得到创业后的明显增长。随后,2019年至今,中 美贸易战、疫情等影响袭,整个行业国产化的速度被加快,他们又一次获得一个新契机。目前,该公司客户软件测试服务已涵盖运营商、银行、电力、物流等多个行业。
“并不是说我们起步晚就没有竞争优势,比如五年之间国内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做测试的场景比国外还多。”徐青表示,现在他们面临的很大困境是找不到人。
他说,公司现在只有两类人,一类是特别高端的人才,一类是什么都不懂的人,缺少中间层。当中,引进和留住核心的高端人才也很难,因为这不仅是企业“给钱”的问题,还要求企业自身发展速度能匹配这些人。目前,国内高校中对这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也是稀缺的。
“我今天跟IT人员说,要做一个电商买衣服的网站,只要业务逻辑说清楚,他就可以帮你实现,但是他是用别人的工具来实现这件事的,我们没有做这个工具的人。”徐青举例,广东有很多小家电的生产商,可以很容易招聘到在生产线上干过的人,却很难招聘到会做生产线的人,“哪怕他在生产线上干了一辈子”。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徐青为化名)
27934起
融资事件
1.55万亿元
融资总金额
14372家
企业
3597家
涉及机构
1915起
上市事件
17.20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