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五四这几天,铺天盖地的都是类似《给青年的XXX》这种形式大于实际的营销活动。各类毒鸡汤花样百出防不胜防,无聊且伪善。但年轻人们也就是青年们只能被裹挟其中,无法逃离这种垃圾信息的轰炸。
鸡汤喝完,年轻的青年们,依旧的处境依旧没有变化,*的变化,是五四青年节正在沦为说教味极浓的营销场。
实际上,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考虑多增加几个青年就业岗位,多提高提高青年的工资待遇,多给青年减减压,少对青年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乱洗脑,尸位素餐的赶紧腾地方留给年轻人创新探索的空间来的实在。这样做虽然很难,但起码对年轻人充满诚意。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喜欢那些氛围组一样强行高大上的说教呢?他们甚至都已经开始考虑生老病死这种看似久远但无比现实的问题了。
出乎意料的,比起上一辈的人,年轻人面对生老病死的态度似乎坦然许多,养老、遗嘱、葬礼都可以当成一种娱乐话题,以无厘头的方式在社交平台上制造一出出黑色幽默,比如抖音上就一度流行未来去祭奠闺蜜要带一部《甄嬛传》。
2020年,腾讯携手清华大学共同发布《国人养老准备报告》,超七成90后开始考虑养老,80后、70后养老需求更迫切,相应比例更是高达80%和85%。遗产方面,比起身外物,年轻人最放不下的可能是微博账号、微信聊天记录、豆瓣收藏、抖音点赞……Z时代老去的生活如何安排?或优雅、或炫酷、或中二、或文青……总之,似乎都与悲伤无关。
01、变老容易养老难
年轻人与衰老、死亡和解,在不少人看来是一件放下恐惧,迎接岁月的坦然之事,但实际上,在考虑这些“身后事”的时候,年轻人所积攒的焦虑一点都不比杞人忧天的父母辈少,想要优雅潇洒地离去从来都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对于年轻人来说,想要规避狼狈与失措的背后,除了积极的态度,还需要大把的金钱去填满现实的窟窿。特别是养老,养老基金缺口扩大的悬念,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显示,国家主导的城市养老基金将在2027年达到6.99万亿元的峰值,并可能在2035年耗尽。
与此同时,2020年社科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以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相当于1998年退休员工平均工资的87%,但这几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45%。抖音上曾经兴起过“与闺蜜去考察养老院”的风潮,尽管短视频的创意戏剧与现实有所差距,老年蹦迪、体院宿管、退休爱豆演唱会更是令人哭笑不得,但真实世界里,能基本满足当下年轻人未来养老要求的花费让人压力山大。
社交平台上有人做过专门考察。B站收录的养老院专题视频动辄百万点击量,五星级养老院里服务费、床位费、护理费以及餐费加起来,大概一个月*标准要两万元,当然,还有会员模式,北京一家养老社区会员押金一次性缴纳,184万元起步,最高310万元。
至于中低端养老院,有的是居住条件不达标,有的则是床位难求。光大证券的一份养老报告里提到过,全国标杆公立养老院—北京*社会福利院,全院只有1100张床位,排队登记的老人超过1万人,按照这个趋势,排队要等好几年。
在这样的养老大背景下,当今老年人养老大多依旧选择居家自养,有调查显示,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仅有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而机构费用或者条件仅仅是老年人拒绝机构的一个客观因素,最主要的是,国人儿孝女顺的观念凌驾于一切养老生态之上。
到了这一代,消费升级裹挟着自由将老一辈的保守冲击得溃不成军,年轻人为了安心养老,可以提前三十年,甚至是四十年攒钱。上一秒还高呼佛系平躺,下一秒就能为养老忧心忡忡。有调查显示,在18-34岁的群体中,有51%的人已经开始为养老储蓄。
大部分将养老基金目标定在了150万元左右,如果从30岁开始储蓄,退休的目标年龄在57岁,平均每月则需要存下4000多元。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有25.9%的90后人群月入低于4000,超三成用户手头资金不足6万。
直面老去与死亡固然洒脱,可年轻人期待的退休生活并不便宜。最关键的,要是很不幸,遇上了类似于上海那家闹出大新闻的福利院机构,整个人生可能会面临大概率被强制画上句号,光想一想就令人毛骨悚然。
02、缓解焦虑的最后“法则”
上一辈缄口不语的事,到了这一辈就成了调侃玩梗的社交性话题。年轻人为什么开始操心起几十年后的事,这不仅仅是生死态度的转变,更是对现有人生状态与未来的一种重新审视与规划,在很多年轻人的眼里,无论是衰老,还是死亡,提前预判准备也是缓解焦虑的一种非主流性手段。
无厘但有用。这是26岁的刘霞(化名)在立遗嘱时最直白的想法。生老病死从来沉重难言,但早早地将死亡纳入眼前对刘霞而言,却意味着很多无法直接表达的情绪。此前有一份问卷调查,在提前立好遗嘱的5000多个年轻人里,要立遗嘱的理由五花八门,其中,婚姻情感风险占比最高,为24.74%。其次是遗产旁落与照顾家人,分别占比20.62%、17.01%。
但最关键,也是最普遍的一点是对生活压力的宣泄排解。刘霞在一家网红品牌公司做运营,加班熬夜是常事,从去年开始,她看着身边一个个因为健康状况离职的同事,目睹网络上一则则猝死的悲剧,后怕便油然而生。
这种想法赤裸裸地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近年来,年轻人由于生活压力或者工作强度,猝死的风险呈逐年升高趋势。丁香医生发布《2021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近6成90、00后都担心自己突然就“寄”了,其中还有6%的人经常担心甚至每天担心。
放眼全球范围,早在2007年,世卫组织就将“熬夜”归为2A 类致癌风险。就算不是在加班,短视频、游戏小说等娱乐也一点点蚕食年轻人的夜晚,这似乎是活在当代不可避免的事,一次次意外后,年轻人只能尽力为后续的不可防备划上一道安全隐线。
中华遗嘱库数据显示,2020-2021年的立遗嘱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近一年增长了14.42%。刘霞有位28岁的同事,每年的保费在7000-10000元左右,更有在猝死恐慌笼罩下的年轻人给自己买了28份保险。
网络上看似荒诞不羁的一幕,实则将年轻人的内心用另一种方式更深层次地体现出来。2020年3月份,一位大学生借着20岁生日为自己提前举办了一场“葬礼”,据悉,这场葬礼是为了悼念忧郁的十九岁,而“死亡”过后迎来的便是重生。无独有偶,国外生者提前为自己举办葬礼的例子比比皆是。
他们甚至会躺进棺材来感受死亡来临的恐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在外人眼里极其不可思议的方式属于系统脱敏。病房K歌,灵车漂移,坟头蹦迪,灵堂派对……年轻人有无数玩法让生老病死变得不再那么沉重。
此外,相比上一辈的入土为安、落叶归根,年轻人更注重精神印记。器官捐献也渐渐走入年轻人的视野,在国内*器官捐献登记网站上有53%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都是90后。除了生命痕迹,还有社交。
微信早就开通了遗嘱功能,去年一月份,B站宣布为纪念离世用户,平台可保留纪念账号。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称,到2098年,如果Facebook仍然保持将死亡用户账号转为纪念账号的方式,Facebook上离世的用户数将远超在世的人数,届时,Facebook将变成全球*的虚拟墓地。
年轻人真的有这么多需要焦虑的事吗?网上有个调查,96%的人都有焦虑的事情,其中更有54%的人每天都在焦虑。当现实世界的一切皆可黑色幽默,如此遥远的事需要用娱乐来抵充悲伤,一时间竟不知是该忧,还是该喜。
03、这终究也是一门生意
华大基因的董事长汪健曾经在采访中表示,60%的人愿意将60%的积蓄用于生命的最后28天。在最近的五年时间里,光养老产业的融资就高达60亿,无论是保险理财,还是健康市场,养老相关企业不断增加。
这个领域的主要玩家包括但不限于养老机构、房地产商、保险机构还有互联网大厂。尽管距离这届年轻人住进养老院尚有一段漫长的岁月,但未来养老标准一定会重新定义,这一点毋庸置疑。
就目前来看,腾讯、阿里、京东、字节跳动纷纷扎堆。以阿里为例,早在2017年,阿里就在北京一家养老院试点探索智联网养老;百度在2019年于北京大栅栏街道落地爱老驿站;腾讯在深圳养老院测试智能跌倒检测系统。
虽然距离年轻人在短视频里畅想的各类养老生活还很遥远,但起码在互联网的进击下,养老水平与资源会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医养资源,数据指出,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中 美两国占据独角兽数量的80%以上,截止去年九月份,中国共有52家医疗健康企业登上“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
反观身后经济,国内的葬礼与其说是纪念逝者,倒不如说是抚慰生者。从古至今,国人殡葬理念围绕“厚”字展开偌大的丧葬市场。
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最普通的葬礼也高达10万左右,人寿保险机构SunLife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在丧葬上花费高达37375元。已在港股、A股上市福寿园、福成股份等有殡葬服务的公司,业务毛利率高达80%以上,更有83.8%来自墓园服务。
只不过,这些生意看似钱途无量,背后要考虑的问题也数不胜数。以养老市场为例,养老相关企业暴雷似乎已是常态,据悉,只有4%的养老机构实现盈余,超过60%养老机构需要10年以上时间才能收回投资。
统计养老院相关企业的经营风险就会发现,“经营异常”占比达到74%,其次为“行政处罚”,占比为23%,稍有亏损的占32.6%,严重亏损的占30.7%。丧葬领域,年轻人开阔的态度加上墓地紧张、价格贵,注定传统殡葬方式会迎来新的变革。
比如国外有家公司曾经推出骨灰唱片服务,基本包装成本2000英镑,最多可制作30张唱片。上海在2016年推出过“生命晶石”服务,截至2021年4月,15万户上海家庭选择死后结成“舍利子“。年轻人的思维天马行空,未来商业在接受趋势引导的同时,双方产生的冲突和碰撞只会多,不会少。
到时候,估计将是一场场“怪老头”大战“资本家”的戏码。
10727起
融资事件
1376.66亿元
融资总金额
6511家
企业
1886家
涉及机构
185起
上市事件
1.1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