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90后大军加入「新农人」,一颗番茄如何「多多益善」

从科研到生产到销售,中国农业需要太多的人才,以90后为主的新农人正是主力。

一场“种番茄”的比赛,却吸引着大学博士来参与。

与常规想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主要以艰辛劳动换取成熟果实的方式有所不同。这场“种番茄”的比赛,还要建立复杂的理论模型,开发炫酷的人工智能算法,跨学科利用种植、计算机等技术,对于人才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

不就是种个番茄,干嘛搞得这么“高大上”?

事实上,这场由拼多多发起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看似只是种番茄,背后的意义,却远不止于“种番茄”本身。

一颗番茄的奇幻比拼

从一颗番茄可以看到的东西有很多,比如粮食安全。

中国是番茄生产大国,全球年产1.8亿吨(2020年数据)番茄里有三分之一来自我国。但从品种培育、单产水平看,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根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蔬菜种子进口2.24亿美元,占种子进口额的一半以上。在一些地区、一些品种,尤其是蔬菜“洋种子”占比超过80%,甚至几乎完全依靠进口。业内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种进口高端樱桃番茄种子,一粒就要8元,一克4000元,是当下黄金价格的10倍。”

粮食安全问题关乎国家战略。去年11月,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发布《2021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特别提到:“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持续深耕农村市场,助力农货上行,支持各地立足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带,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之一。”

拼多多CEO陈磊是技术出身,他提出将过去营销方面的重心更多地转向研发,并利用拼多多在技术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业数字化。并许下诺言:“拼多多将在未来几个季度继续将利润全部投入‘百亿农研’专项计划,直至达到上限。”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已走过两个年头,这场赛事聚集了全球农业科学家,探索数字科技赋能农业,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的可能性。2021年的比赛主题是高原草莓种植的“人机对战”,最终由青年科学家组成AI队战胜了传统农人,优胜队伍实现了商业化比赛成果,将他们的经验传递给农户。

而今年春天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大赛则更进一步。探究利用跨学科的种植、计算机等技术,依照可持续的种植实践,种植出兼顾高品质和高产量的番茄。

决赛四支队伍中的部分队员是*次种番茄,也有人没有在云南种植的经验,但交出的答卷让人满意。

“从初见温室到比赛结束,我们经常变换角色,有时候我们是科学家,攻克艰难的技术,建立复杂的理论模型,开发炫酷的人工智能算法。有时候我们化身工人,搬运二氧化碳气瓶,安装电磁控制阀,调式各类设备。最后时刻我们又变成coder,开发智慧管控云平台的前端和后端,形成了自己的产品雏形。” 最终获得*奖的CyberTomato智茄队队长赵然说道。

赵然感慨,“当最后采摘到融合了科技的番茄,并将劳动果实送给亲朋好友品尝时,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虽然我们是学生队,种植经验相对较少,但凭借团队的努力和配合,大胆使用了区别于其他温室的单杆整枝方案,取得了有效产量第二名的好成绩。”

因为疫情影响,比赛几乎全部远程完成,各队伍之间的交流并不那么多。但在世界和人类陷入危机和困难之时,依然有一群人在探究自然万物的奥秘,这是一场苦旅,也是希望所在。

粮食安全里的黑科技

“番茄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是很多人会有的抱怨。然而番茄如何回到小时候的味道,关于这个话题,浙江大学博士朱常安或许有发言权。

他来自决赛队伍喜柿hamato,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见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知道小时候的味道背后有多少农人的辛劳。“付出了高强度的劳动换来将将温饱的生活,这种劳动的效率在我的心上留下了印记。”

因为少年时的记忆,他走上了学农的道路,目前是浙江大学农业与技术学院蔬菜研究在读博士。

在比赛中,他发现无论是在日光温室还是在塑料大棚中,外界的阳光透过覆盖设施后,达到温室内部的紫外线会大幅度减少,对蔬菜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通过调控温室内的紫外线,可以达到促进植株和果实生长发育,提高番茄果实营养品质的目的,这也是他们在本次比赛当中所采用的一项环境调控策略。

现代农业对学科交叉和多元化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比赛中他遇到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有人从野生番茄基因组中挖掘功能基因改良现有番茄品种;有人研究新型设施园艺二氧化碳加富设备;有的开发检测植物本体胁迫状态的新型传感器;有的应用功能性物质提高番茄果实营养和风味品质。

不同的学科背景对一颗番茄的生长起到不同的作用。智茄团队的杨浩博士本科是工学专业,对于学科交叉他的感触颇多,农业机械、计算机编程等学科在农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他本人所在团队智茄是一支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的多元化背景团队,由中国农业大学的副教授牵头,成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生、种植企业的研发人员和互联网公司工程师等。

他们团队构建出的数字番茄智慧管控云平台可对番茄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之后他们计划将数字番茄智慧管控云平台的解决方案落地,并且不断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温室里的培育结果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相当距离,运输和销路是农人更关心的问题。而这正是赛事主办方拼多多擅长的。

商务部数据显示,农村网络零售额(服装、家具和日用品为主)与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差距已经从2016年的7356.4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1.38万亿元,2021年更是扩大到超过1.6万亿元。这背后,是农产品上行环节复杂,不仅生产环节非常分散,中间损耗又多,往往囊括生产基地、产地仓、销地仓、多级批发零售商等等,加上国内冷链并不发达,直接造成了大量规模不经济。

而拼多多正在努力缩小农产品网购的差距,拼多多2021年订单数同比增长59%,达到610亿单。其中,在农产品“零佣金”的政策支持下,平台涉农订单增幅尤为明显。

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拼多多进行农业创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拼多多平台上的95后“新新农人”数量超过12.6万,成为推动农产品直连全国消费者的崭新力量。

90后种地,有何不同?

现代农业正在打破人们的一些固有偏见——农民“伯伯”、微薄的收入、看天吃饭——更多年轻人带着新技术加入到农业队伍中,他们对农耕这门古老的行业发起了挑战。

入围决赛的四支团队,90后成员占比约80%。年轻一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已经成为大赛的主力军,未来将成为推动中国农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对于农业科研领域的青年才俊而言,这项赛事已成为帮助他们准确理解小农需求、针对性开发产品的平台。决赛队员祝清震说,当看到自己辛苦开发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得到农民朋友的认可、真切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时候,他都会感到莫大的价值感。不管遇到什么焦虑的问题,新农人都需要充满自信地继续追逐梦想,不怕嘲讽和失败,用积极的行动去挑战梦想。

极星农业总经理徐丹是新农人里的“红人”,更是产学研结合紧密的代表。他率领“番茄快长”团队夺得此次比赛的冠军。

“小时候,大人总吓唬我们‘少壮不努力,长大去种地’,仿佛你即便什么都不会也一定会种地似的。”徐丹说,通过“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这样的比赛,他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属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农业。“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有可能把地种好。”

受农业专家舅舅的影响,从四川农大本科毕业后他选择了世界农业*院校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继续深造。在那里他认识到了到了我们和发达农业国家的差距。而他不满足于书斋知识,选择放弃博士项目,进入荷兰*番茄种植企业Royal Pride Holland,开启了九年的种番茄之旅。

通过他和团队的努力,荷兰大型温室的生产技术在国内成功落地,而新农人的培养则成了大问题。在多多农研大赛中,人工智能成为种植者*的帮手,能够高效、快速地管理一个温室。不仅如此,通过算法分析环境参数,还三次避免了病害的大规模发生和农药的过量使用。

年轻的新农人就是如此涌现,和老一辈相比,他们掌握更多先进理念,并勇于尝试,努力磨平沟壑和差距,让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之上。

在四川省大凉山的会理市,25岁的空姐何爽辞职返乡卖石榴,3个月卖出3000万,还荣获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小组颁发的“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1996年出生的“新新农人”李诗宣过去两年在平台销售当地肉牛、贡梨等特产超过2.3亿元,并先后带动当地多家养殖场、屠宰场、加工厂、经销商,以及超过100位95后参与到电商产业中,成为刘胡兰镇名副其实的电商产业带头人。

从科研到生产到销售,中国农业需要太多的人才,以90后为主的新农人正是主力。徐丹在北京密云的基地只需要两个技术员,却安排了15个预备职位,他已经为未来的生产储备了一个人才梯队。“当你有新的资方、有新的土地、新的项目的时候,再去培养人是来不及的。”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李道亮表示:“虽然目前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但是很多青年人缺乏对农村的归属感、认同感,要加强对青年农业人才的品德培育,知农爱农才能真正强农兴农。”他强调青年农业人才除了需要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也要学会奉献和牺牲。

脚下的土地不会说谎,而年轻人正在交出他们的答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野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其它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