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产业的死循环
以快节奏闻名的深圳,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这里,时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店员们无聊地刷着手机,老板们则开始互相串门聊天。倘若这时要是来一个新客户,那么所有人都会围上去热情的招呼。
不为别的,有个事做也挺好的。
这是深圳横岗眼镜商们的状态。
横岗街道眼镜城分布
横岗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偏远地段,这里有个出名的产业“眼镜”,位于塘坑站至横岗站之间,自西向东,坐拥新马、星视、横岗、嘉宝四大眼镜城,数百眼镜商铺。
曾几何时,横岗眼镜还是与大芬油画、华强北电子、水贝珠宝齐名的深圳知名产业,全世界70%的高端眼镜产自这里,产品95%出口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最多时曾达10万多人。
但现如今,这些商铺却萧条到人尽皆知。
这些年,随着人工上涨、店租上涨、原材料上涨,让原本就利润微薄的横岗眼镜企业苦不堪言。在国内人工价格节节攀升及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外迁的大背景下,高端眼镜代工生产基地“深圳横岗”正逐渐走向落寞。
“可能三十年后,横岗不存在眼镜这个产业了”眼镜厂老板文子悲观断言。
01、 父辈的产业如今无人接手
“儿子不愿意接班就算了,这行不是人做的”
文子是一位70后。90年代末来深圳闯荡,适逢香港回归,改革的春风席卷深圳,一家很大的香港眼镜企业落户深圳横岗。
新企业成立急需人手,适逢文子从四川老家来深圳闯荡,也没怎么面试,第二天就直接的进入了眼镜生产线上。
文子就这么阴差阳错和眼镜行业结了缘。
时至今日,文子在眼镜行业已经从事了30余年,从一开始为别人打工再到自己开始创业,现如今也有了几十人的团队。
这30年间,他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这不是人能做的行业”。
作为眼镜人,文子的一天是从客户催发货的微信铃响开始。
这是来自香港的一位客户,文子要是再不发货,他的店就要被动歇业了。但文子也很为难,受疫情影响,大陆到香港的货运被波及,他的货发不出去。
主要是,前段时间货运司机中了十几个新冠,货运这块突然收紧,现在都是紧着急用物资发,没人顾得上管其他的货物。
纠缠两小时,最后文子再三保证货运开通就*时间发送过去,客户才放过他。
安排好客户,文子松了一口气,准备做点自己的事情,他打算去一趟工厂,最近有几款爆品刚开始做,手下的员工都不太熟悉流程,得去看看情况,要是做的不合格还得返工。
作为老板,文子过的比普通员工都累,招工、选品、制造、品控、销售、催账等方方面面都得亲力亲为。
没办法,不做细致一些就得踩坑。
就拿招工来说,首先得看人够不够老实,不踏实不行,再一个技能要和挂的品类挂钩,得能覆盖到某些机床或者技术。如果水平不够或者不够踏实,那还得费神再招。
还有现金流也是门大学问,用好了,年年清账、低库存,安安心心过好年。用的不好,一笔账款回不来,扯断资金链,也就不用过年了,卖房卖车发员工工资吧。
他们的钱是不能欠的。
其他方面也是一样有不少门道,选品涉及眼光、品控涉及品牌、销售涉及情商及人脉、催账则涉及到库存和现金流。
文子的儿子都提前和他说好了,不愿意再做这行,自从大专毕业后,他就一定要去南山或者福田两个地方蹲写字楼,坐办公室白领,哪怕上下班需要多跑1个多小时。
做眼镜的太细致,又累收入又不高,文子可能也是感受到做眼镜的心酸,对此并没有过多表态。
“远离眼镜行业也是好的,毕竟,干这行的钱是抠出来的。”
02、微薄利润难以维继的产业链低端
“忙到死,钱还都被品牌赚走了”
如果说,做眼镜的忙、累也能理解,这就是制造业的日常工作,现在最让文子头疼的是,忙活一天,没钱赚说不定还得倒亏。
成本上涨的太厉害,眼镜销量却接连下滑,要是再持续个两三年,就慢性死亡了。
眼镜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文子想和老婆商量是否削减一部分绩效或者裁几个人减轻一下成本。
但老婆有点不愿意,都是跟了很多年的老员工,这样做人不地道,而且有部分亲戚开不开也是问题,不开亲戚开员工,一碗水端不平,公司上下有怨言。但如果端平水,开了亲戚,以后回老家会被人嚼舌根。
这事只能先放一放。
都说眼镜毛利高,但这和横岗没关系,钱都让眼镜店和品牌方赚走了。
嘲讽的是,横岗眼镜企业一方面生产着全世界*品质的眼镜,一方面却处在全球眼镜产业价值链的*端。
价格便宜到令人发指,外边卖几千上万一副的高端镜架在这里只要几十到几百。
不单单是价格低,高端代工难度大也是问题。
文子告诉我,不同于注塑、压铸一次成型的低端镜架,高端款的就这一副镜架前后要经历200多道工序。
眼镜组成部分示意图 图源:智兢ZJING
因为高端镜架并非整体的,是很多配件组合在一起,像镜圈、横梁、鼻托、桩头、镜脚、铰链以及粘连键和附件都是分开的,每个不同的组件有单独的模具或者机械压铸而成,有些组件要求更高,还得纯人工打造,最后各部分组装焊接出厂。
单一副鼻梁托价格就好几块,如果是镜框全部,成本就得上百块。但问题是,对外也只批发百多块,这还不包括其他支出或者开销。
外行人看不出来,还觉得价格高,但这实际已经接近成本了。
文子的企业属于眼镜制造的最后一环,所有工序都得人工来,要把配件焊接在各个部位,还不能按计件价格,因为品控得保证,坏品率不能高于2%。
制作这样一批眼镜,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检验最后出场,时间保守估计都在2个月以上。
如此下来,文子的企业几乎都没有什么赚头。
利润都是从每一道工序每个细节挤出来的,要是某个环节没卡住,就白干了。
那么,为什么利润如此之低?
原因很简单,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厂房租金和原材料价格等刚性成本的持续上涨,如此之低的盈利水平,横岗企业很难应付。
03、被大城市淘汰的产业
“30年前成就我们的,现在又变成了我们承受不起的”
横岗眼镜的*期在03年至07年,那会不愁用人成本、不愁销路。只要不是智商有问题,每年的躺着就能赚大把钱。
但07年后,随着人员、铺租、原材料上涨,日子没原来那么好过了。
07年和20年眼镜企业从业人数 图源:龙岗区统计局
以人员工资为例,根据龙岗区政府统计局数据,2007年眼镜业从业5271人,平均年薪是1.5万元。而2020年这两个数据变成了6883人和6.3万,单员工平均工资上涨了3倍多。更不要提其他成本上涨幅度。
问题在于,成品价格没变,十几年前是什么价格,现在还是什么价格。
在此背景下,企业先撑不住了。
如果说,横岗眼镜起家靠的是香港眼镜商转移至深圳,那么横岗现在面临着同样状况,眼镜厂再次逐步向外转移。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撑不住的还是港资企业,已经先行搬离横岗。
早些时候,港股上市公司雅视光学全资子公司收到政府函件,告知须准备搬迁龙城街道厂房的现有设施,为重建计划让道。随后雅骏,将一切厂房土地转移给了佳兆业。
至于厂房,未来则做商业化地产使用。
据悉,雅视光学搬离除了给商业地产让道外,还有部分原因是,深圳市近年来连连续多次上调当地法定*工资,这对于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无疑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星辉眼镜制造招聘 图源:BOSS直聘
同为老牌港资眼镜企业的星辉眼镜厂也是同样情况,被迫外迁至孟加拉、毛里求斯等国,还曾因为“转型升级”引发数千人的群体性劳资纠纷。
大的眼镜企业已经外迁到东南亚各国,小厂出不去,那就往国内其他地方迁徙。
新华社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华盛眼镜作为一家地道的深圳眼镜企业,几年前,公司生产地还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被湖南衡阳市当地以返租模式邀请了过去。
对华盛眼镜来讲,好处颇多,眼镜企业90%的工序需要人工操作,其中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相对于深圳人力成本,衡阳当地能便宜不少,衡阳市物流、土地、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成本都相对较低。
此前就有报道,河源市来深圳招商引资,当天现场签约28个项目(其中眼镜行业相关企业26家),合同投资总额达31.3亿元。
这也意味着,横岗眼镜产业一次跑了30多亿。
相比*时刻,现在横岗眼镜企业数少了一半不止,可能再等10年20年30年过后,这个行业都不存在了。
文子也考虑过离开这里,老家四川的前段时间也来招商引资,开出的条件让他心动不已。
为什么横岗的眼镜在逐渐落寞?
文子苦笑了一声说:我们这个产业就是爹不疼,娘不爱。
文子认为,现在的眼镜产业,像个二婚后被抛弃的孩子,有了产业、科技、金融、商业这些“高科技新娘”,自己就越发的不受重视。
深圳市在此前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引进产业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值要达到100亿“。
而横岗眼镜单品利润不足10元,还占着庞大的厂房。每平方公里的产值要达到100亿,这是现在横岗眼镜产业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标准。
这意味着,横岗眼镜产业以及其他部分不符合的传统行业被龙岗区”拒了“。
相对于03年那会的支持力度,现在的政策几乎没有倾斜,也难怪文子有怨言。
不过,也有人认为,横岗眼镜产业是吞下了自己的苦果,由于横岗眼镜做精品代工,因此每年不少企业还是愿意将制造外包至横岗,横岗眼镜加工企业不缺订单,这就导致了部分企业主满足于靠贴牌生存,维持温饱。
没有核心竞争力,意味着这是个红海赛道,压价竞争、相互挖墙脚的现象屡见不鲜,结果恶性膨胀,陷入低端锁定的窘迫。”
如果说,横岗眼镜企业发展了30年,那么转型升级之路就走了20年,一路艰辛无比,但还是没能走出困境,基本还停留在为世界级大品牌代工、贴牌生产阶段,只挣得微薄的加工费。
04、一个正在丧失优势的产业,走向何方?
随着横岗土地资源日益紧缺,诸多产业大发展,横岗眼镜也只能被迫给其他产业让道。
横岗眼镜商抖音号图源:小林眼镜
文子淘宝、抖音都在尝试,但效果做得一般;做轻资产运营,把加工外包也不行,因为不够灵活。
尝试多种渠道后,文子最终认为出路还是要打造出自主品牌,这样才能走出困局。中高端眼镜产品终端销售毛利率高达500%以上,到他这1/50都没有。
只要能做出名气,就能从制造业往下游消费延申,价格也能上的去了。
话虽如此,但文子自己也知道品牌有多难做。
“孩子不选择眼镜行业也行,但是我也不后悔从事眼镜行业,这辈子就做这个眼镜,只做这一件事了。”
12448起
融资事件
5984.33亿元
融资总金额
7709家
企业
2453家
涉及机构
693起
上市事件
8.3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