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电商作为一种新零售业态兴起以来,就一直在想尽办法解决物流问题,但物流始终是个问题。
本轮疫情导致的物流配送难题,成了电商——物流——快递体系的又一次噩梦。大量的商品在下单之后无法按照正常时效送达,而是被积压在了物流配送的途中,进一步导致快递网点直接停发。
根据央视公开的信息,全国被迫停发快件的快递网点已经超过了2000个(一些自媒体和博主晒出的停发地点要更多),这些网点大多集中在有疫情风险的区域。
物流受限的局面,让部分电商商家的业务近乎瘫痪,同期业务量同比去年下降50%的不在少数。
可以说,本轮疫情导致的电商危机,是自2012年双十一快递爆仓之后,对于整个行业影响*、最深远的事件。
与2012年快递爆仓情况不同的是,当年的电商与物流体系之间的配合仍在深化,配送效率远不如当下这样高。十年的时间里,消费者已经习惯于越来越快的配送速度,对于电商的时效性要求正变得越来越高,对于低时效性的容忍度正变得越来越低。
尤其是当疫情导致系统性的物流问题爆发后,与快递唇齿相依的传统电商商家处境愈发艰难。
站在商家的角度看,物流受困导致客诉飙升、商品积压卖不出去、货款压在手里导致现金流紧张,正常的经营活动无法开展。在此背景下,新的经营模式上的探索必须提上日程。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当传统电商无法提供正常服务时,同样需要新的零售业态来满足需求。
正如疫情催化了社区团购业务的爆发,近来在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催化下,即时零售业态得以快速蓬勃发展。根据美团闪购最近一段时间的经营数据,即时零售正受到来自商家和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01
快递慢了
全行业都没有面对过的*次极限处境。
物流受限的情况此前也有发生,但更多是物流运力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由于特殊原因导致公路运输受阻+终端派送困难,是全行业都没有面对过的*次极限处境。
比较极端的一个例子是,近期浙江海宁快递暂停,导致五份高考试卷寄不出去,为了防止出现重大影响,由当地邮政“深夜出动”,将高考试卷寄出。
事关公共利益可以特事特办,但更多日常电商消费则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
在国内市场环境下,商品天然需要大规模的物流周转,电商尤甚。其中原因在于有大量的商品都在产业集群带进行生产,例如义乌地区的小商品、福建泉州地区的铁艺、家具等制品,山东寿光、潍坊等地的蔬菜等等。
正常情况下,电商作为高效快捷的流通渠道,能够将这些产业集群与城市消费更紧密地联合起来。产业集群的商品有了销路,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这些集群规模优势所带来的低价,电商和物流快递获得了盈利空间,多方共赢。
作为电商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快递物流对于电商服务的体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在实际经营中,快递物流又有着很强的外部性,属于社会基础设施的范畴,很难被电商企业所全面掌控。
因此即使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快递物流体系至今仍有其无法解决的本质问题。
在一个常规的快递流程中,商品从电商卖家仓库配送至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过揽件、公路干线运输、空运/铁路运输、集散分拣、配送等多个环节。无论是自建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这个庞杂的流程或多或少都需要多个物流服务商的协作。这些服务商都是盈利性质的企业,在各自的业绩压力下,往往追求更高的快递单量,服务质量较难得到保障。
但电商体系要面对的成本压力却是刚性的,越是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也就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
此外,即便是经过多年发展后物流速率已经相当快捷,消费者仍然需要等待2天左右才能拿到所需商品。即便是一线城市效率最高的电商,也只能隔日达或者上午下单、下午送达。
问题一直都在,但疫情的出现,剧烈地放大了这些问题。
02
商家懵了
电商交易双方对于物流环节的容错率本身就低。
如果说疫情导致消费者难以使用正常的电商服务的话,那么疫情时代的艰难,对于传统电商商家来说就是生死考验。
如前文所言,快递物流有着很强的外部性,很难被电商企业所全面掌控。但作为电商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快递物流对于电商服务的体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最极端的情况,当快递物流无法正常运转,传统电商也就无法正常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泉州是中国的电商重镇之一,由于福建当地具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围绕泉州形成了一系列“块状经济”,每个县域都有不同类型的商品产出,包括晋江的鞋服、石狮的服装、南安的水暖、惠安石雕、安溪茶等等。
依托于这些产业集群,企业大规模发展电商。早在2019年,泉州就有了54个“淘宝镇”,位居*。但如今,福建多地发生疫情,整个泉州市都陷入物流难题,进而导致了电商企业的生存危机。
有泉州的电商从业者直言,由于当地很多商家都在搞单品爆破、深度库存,一个款几万件几万件地搞,目前已经陷入危机,“我们大部分人都要凉了”,“深夜都睡不着”。
有不少电商从业者判断,过去一个月电商卖家的销售量普遍下跌在40%-50%甚至更高,而四月份的生意甚至将更加艰难。不少卖家开始为堆积在仓库的库存做长远打算。
另外,国内有些地区的快递物流可以正常运转,但由于物流运输过程需要途经疫情风险地区,导致整体的物流服务和电商服务体验受到负面影响,突出表现在快递送达时效被拉得非常长,导致消费者不满。
物流环节不仅事关消费者对于电商卖家的评价,同时也被一些电商平台设计为评分标准。在没有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消费者、平台会考量商家的物流服务质量,而一旦消费者因为物流对商家形成差评之后,部分平台也会因此调整对商家的流量政策。
在全国物流受限的情况下,这套评价体系仍然在“发挥作用”,相当于给电商卖家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但换一个角度思考,实际上电商交易双方对于物流环节的容错率本身就低,没有疫情,也同样是困扰交易双方的问题。
透过疫情导致的特殊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消费者的即时性消费需求一直都没有被有效解决。而对于商家来说,对线下渠道的过度依赖、对于电商通路的过度依赖,都已经对其正常的经营形成了严重影响。
03
即时零售:渠道第三极
这是一个接近于中间地带的市场,但整体规模也非同小可。
有货卖不出去是商家*的痛。不论是城市里的线下零售商,还是分布在各个省市的产业集群,如今都在疫情的阴影下挣扎。
但实际上,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向了新的零售业态。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即时零售异军突起,成为零售模式中的新风口。
从过去一段时间闪购的增长数据来看,也印证了零售行业发生的转变。美团闪购数据显示,三月份,包括北京、广州、深圳、杭州、重庆、天津在内的几个重点城市,闪购的订单规模同比2021年都出现了70%甚至80%的增长。
以美团闪购为代表的即时零售,是介于传统电商和传统线下零售之间的一种业态,这种模式通过城市配送队伍,对接线下供应商和消费者,对于平台的地推和配送都有很强的要求。
凭借外卖配送能力、对线下商户的地推能力,美团将外卖配送能力延伸至普通商品顺理成章。这对于商家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选择:电商靠不住的时候“靠外卖”。
擅长电商和擅长线下零售的商家,如今共通的特点就是需要线上、线下之外的“渠道第三极”——线下商家需要来自线上的引流,线上做惯了电商的商家需要走向线下,通过前置仓和同城配送来接近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强时效性需求。
虽然这是一个接近于中间地带的市场,但整体上看规模也非同小可。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估到2024年将达到近9000亿。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相对静态的市场规模预计,没有考虑到模式跑通、成本降低之后对传统电商和线下零售的替代作用。理论上,电商中所有一般消费品的部分,都可以通过闪购实现,特别是标准化的快销品、小家电数码产品等商品。甚至包括锦旗、宠物服饰这种非标的产品也能搜得到。
总结过去的经验,居民的消费习惯具有强大的惯性,其改变和养成通常都需要外力(甚至是不可抗力)的塑造。在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之前,人们习惯于线下购物,但通过特殊事件让更多人接触电商之后,网购的消费习惯得以养成和深化。
团购消费习惯的养成也有类似的情况,但彼时的外力表现在商家巨大的让利幅度,促使人们逐渐打消心里衡量的“尝试成本”,最终让团购作为一个巨大业态生根发芽,日新月异。
如今在疫情和物流受限的大环境下,即时零售走入更多家庭。可以预见的是,即便有一天疫情彻底消失,人们养成的消费习惯也仍将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