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第八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次人人都有份

中国未来的机会,属于突破“共性技术”的硬核创新,也属于每一个人。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进入腾飞的四十年。人民群众在时代浪潮中挥斥方遒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属于普通人自己的阶层跨越机遇。

01、激荡四十年:

野蛮生长的时代机遇

电视剧《大江大河》里,这种个体在大时代中的浮沉被刻画得酣畅淋漓。天资聪颖的宋运辉抓住了恢复高考的机会,毕业后从技术员干起,把握住了国企改革的大势,不断突破自我。宋运辉的姐夫、泥腿子出身的雷东宝敢打敢拼,捕获了乡镇企业释放的红利,却最终因眼界受限而被时代淘汰。宋运辉的发小杨巡则是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在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杀不死一个人的只会让他更强大,多次绝处逢生之后,杨巡也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作为时代的横切面,剧中知识分子、农民企业家和个体户自我奋斗的背后,隐射了那个激荡四十年中,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巨大机会。国运隆兴的年代,个人好似站在了高速上行的电梯之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轻松跨越阶层的路子。“李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张萍上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略加深究,这句话《新华字典》里的话在当时足够写实,可不仅仅是段子。

出自98年《新华字典》的一句话

站在2022年往回看,这样的机遇有七次——恢复高考、乡镇企业、双轨制套利、体制内九二派下海、WTO红利期、楼市狂飙,还有互联网的兴起——平均5年多,就能迎来一次逆天改命的良机。这样高密度的阶层跃迁机会,无论是横向比对世界各国、还是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可谓*。

终归,经过了四十年的狂飙突进后,中国经济还是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这本是均值回归的客观规律,但繁华过后,习惯了高增速的中国人确实需要时间消化心理上的落差。

不仅如此,中 美竞争加剧大背景下,平台反垄断、打击K12、房地产去金融化等一系列冲击更是让这种悲观情绪持续蔓延,内卷、躺平和摸鱼成为年轻人嘴边的高频词。这种情况下,认同“像过去四十年那样生机勃勃的时代机遇已成绝唱”的声音如缕不绝。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仅凭情绪发酵,悲观确实是更容易的选择。不过,如果冷静下来,你会发现支持悲观的证据明显不足。

*,其实竞争在任何时候都有,改革初期的草莽时代,机会多但竞争也更激烈。一将功成万骨枯,很少有人能在过去的七次浪潮中连续冲浪而安然无恙,更多时候总是前浪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深藏功与名。

再者,即使站在眼前这个悲观弥漫的时点,中国未来的机会,不仅质量很高,普惠性也很好。

*点,相信大家容易理解。多少企业风骚一时,待到潮水褪去却发现它并没穿底裤,眼见它起高楼,目送它楼塌了。第二点,可能不少人会觉得疑惑,经济都冷到这个地步了,我们有什么理由要看好中国的机会呢?

这里我们抛开情绪,先问这样一个问题——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如果我们把中国作为一个股票来看,你买不买?

其实,你买不买并不重要,外资早已用脚投票做了选择。2021年,在诸多肉眼可见的不利因素下,全年外资净流入A股市场3846亿元,为过去五年最高水平,可见世界上其他国家在重仓中国。此外,这一趋势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上也可见一斑。从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美元指数持续走强的情况下保持坚挺,这也说明人民币对世界其他主要主权货币的强势。这两个数据,足以佐证了中国之外的投资者,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初步达成了对中国良好发展势头的共识。

汇率的新变化:G2格局出现  来源:徐远观察

如果从微观上看,投资中国意味着投资中国的核心资产。而在中国崛起为世界*经济体的过程中,伴随着资本市场对科技产业的大力扶持,A股届时会有大批科技公司成长为新兴行业的龙头,他们就像现在的苹果、亚马逊、腾讯或者茅台一样,拥有令人咂舌的市值。

未来10年,A股将迎来一批快速成长起来的世界级科技公司,它们将彻底改善现如今中国在世界上的产业格局,而每个人都有参与其中的机会,无论你是投资人、企业家还是普通人——A股高科技公司的增量股权投资机会,这是我们这辈中国人迎来的第八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看到了机会,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抓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解决好外部的问题,为自身发展营造好良好国际氛围;还需要解决好自身问题,真正用科技创新为中国提供新的增长引擎!

要做到这两点,就需要我们兼顾两种视角:从世界看中国,以及从中国看世界。

02、从世界看中国:

中国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

从世界看中国,虽然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中国目前依然处于战略机遇期。要确保这一点,必须要兼顾“底线思维”与“扩大开放”,以寻求安全和发展的动态平衡。

首先,就安全维度论,我们需要有些底线思维。美国视中国为*的竞争对手,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不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多次公开这么讲,并且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近90%的美国成年人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或“敌人”,而非“伙伴”。美国似乎已经主动接受了“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必有一战”的叙事,虽然在中国看来,这种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更多只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撇开美式偏见,作为相对客观的第三方,新加坡资深外交家马凯硕在《中国的选择》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国难以适应中国崛起的原因。本质上,它根植于美国对自己不容置疑的两个信条——美国是世界*并将永远是世界*,以及美国社会天生就是善良的——正由于美国是如此看待自己的,所以这就决定了它在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时会“不择手段”。

最近两年,美国政府通过“中国行动计划”排挤、打压多名华裔科学家,甚至以间谍罪名诬告这些学者,毫无疑问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冷战过后,麦卡锡主义的幽灵又在美国死灰复燃。

其次,安全之外,还要追求更高的发展上限。这就需要我们在底线思维之上,以更大的意愿和能力扩大开放,团结更多的利益共同体,把“朋友”搞得多多的,维持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件事中得到启发。

*件事,是俄乌战争。这次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不可谓小,而一旦中 美发生激烈分歧,美国会不会像对俄罗斯一样把中国踢出SWIFT体系?相信一定会!所以中国得有筹码,用更大力度的开放绑定更多利益,让西方制裁起来感到切肤之痛,“伤敌八百,自损一千”。这样一来,制裁自然很难发生,更难持续。

第二点,是中国的第二次开放,要更充分地发挥国际大循环的作用。国际大循环,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多赚钱,而是为了技术引入和规则竞争。这就需要中国利用好自身作为*单一市场的优势,积极引入、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补齐我国相应领域的短板。此外,我们需要在统一好国内市场规则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层面的竞争,掌握规则制定权。

事实上,这方面我国的行动上一直很积极。无论是已经生效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申请加入的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还是暂缓的中欧投资协定,中国政府一直都在推进。

以上两点,充分说明了中国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我们要有底线思维,抛弃幻想、准备战斗;另一方面,我们会通过扩大开放引入形成更多利益共同体,通过利益共享促进技术交流,积极争取规则的制定权,通过进一步融入世界体系,极大增加国外对中国制裁的成本,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处于战略机遇期,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通过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和进一步开放举措,不仅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是中国政府为企业、个人发展提供的一个最宝贵的公共品。相信亲眼见证了俄乌战争的人,都明白这句话的深意。

攘内必先安外,正是在“相对稳固的外部环境”的这个公共品的庇佑下,中国才能从容地深耕科技,培育经济新动能。

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二点。

03、从中国看世界:

用科技创新作为中国新动能的引擎

从中国看世界,为了在2035年前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以实现基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别无它法,只能依靠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引擎。这是一条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个国家创新的第二曲线。

创新好理解,那么为什么是现在?一句话回答,就是“时候到了”。

2021年,我国人均经济超过12000美元的。在这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节点,就必须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这一条路,不然即使能短暂地摸到了高收入的门槛,最终也会因为产业老旧而重新跌回到中低收入区间,这方面阿根廷、巴西和马来西亚等国的教训足够深刻。

世行报告:只有少数国家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来源:世行报告《2030年的中国》

看了上面的图,不少人心里难免有些打鼓——我们会不会也步拉美后尘,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我们说,以中国目前的禀赋状况和发展态势,这种情况极不可能。过去几年,我们观察了三个标志性的事件,它背后显示了确定性的趋势,这给了我们乐观的底气。

*件事,2020年,我国社会总产出和国内采购总额这两项重要指标,已悄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单一内需市场。这一事件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基于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不低的经济增速,这也意味着我国将长期是全球*单一市场。事实上,这也是我国敢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资本所在。在全球经济增长疲弱的背景下,有一块自己能掌控的确定性需求难能可贵。

第二件事,中国具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这几乎保证了中国能制造出它愿意制造的任何东西。据说,硅谷的投资人判断一个智能硬件公司靠不靠谱,其中的一个硬性指标就是看它在深圳有没有办公室,中国制造果然值得打call。

强大的制造能力背后,离不开供应链的支撑。而中国供应链的强大,在于它能*地平衡了效率和弹性这两个矛盾的点——效率要求大规模,而弹性要求特殊性——这种组合只有在大规模网状协作的供应链体系中才能被有效协调。这正解释了中国供应链的韧性,更解释了迁往东南亚的供应链只是从中国供应链外溢出的部分,依然隶属于由中国主导的东亚供应链体系之中。

2021中国外贸成绩单

中国供应链的韧性不仅经扛过了贸易战的挑战,也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这一点,大家从2021年中国外贸21.4%的增速也可以感受到。不过,供应链强并不等于你的产业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展望未来,基于硬核科技突破的创新机会必然要提上日程。因为在中 美竞争格局下,科技被卡脖子,这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这就不得不谈到第三件事,那就是华为被台积电断供高端芯片的事。我想,10年后,如果我们回头看这件事,会更明白它的历史意义。这件事之前,不少企业家也许会抱着侥幸心理——科技突破太难、投入太大,我们采取跟随策略,绕过去?而这件事之后,大家都意识到,关键技术是施舍不来的。

这里我结合上面这张图,带着大家看看美国对中国科技的脖子,究竟卡的有多死?大家都知道,华为在芯片业务上被卡脖子,让其在消费者业务上遭受重挫。但其实被台积电断供高端芯片还不算卡脖子,毕竟制造芯片的光刻机,是荷兰ASML公司的产品。正是ASML对美国的言听计从,彻底斩断了华为自研芯片的念想。

事实上,ASML的CEO温彼得曾多次表示,他们愿意把光刻机卖给中国,毕竟*光刻机每台售价高达12亿人民币,谁都想多卖几台。问题在于,ASML卖机器给谁,需要拿到美国的许可。你看看上图ASML的供货商名单就清楚了,公司前15大供货商中10个来自美国,剩下5个中有3个来自中国台湾,德国和日本各1个。可见,美国对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企业的技术,有着*的话语权!

那么从这第三件事中,我们能看出来什么呢?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回产业中,就会发现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蕴藏着巨大的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需求,就像冒着烟的火山一样亟待爆发。

到这里,中国现阶段的三个趋势已经呼之欲出了——全球*的单一市场、基于供应链的产业升级要求,以及刚性的国产替代机会。而在这三个确定性趋势的推动下,未来中国的增长方向也毫无疑问地指向了科技产业。

而科技产业的落地路径,主要是通过增量和存量两方面来切入——

一个是纯粹的增量方向,这块撬动的想象空间比较大,是国家在下个时代想要抢占的战略制高点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AIOT、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航天科技等等。这些领域的突破深度依赖于材料科学、分子生物学、操作系统、能源技术等被业内称为“共性技术”的底层突破。

风口之下,公司估值一定不会低。未来10年,中国大概率经济体量重回*,资本市场水大鱼大,诞生上百家茅台级别的行业巨头并不稀奇。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强调“共性技术”

另一个是存量的替代方向,这个方向上的科技发展路径可以参考微笑曲线,在产业链向上升级的道路上,存在大量对产业链单一环节进行优化的空间,这类确定性高的机会很容易催生出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而这些公司都将是北交所的宠儿。

微笑曲线的上扬嘴角,对应着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

相信到这里,我们对于趋势的把握更清晰了。中国目前是全球*的单一市场,有着完备的供应链体系,还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国产替代需求。在这三股推力下,中国一定会顺利转型成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最终落地为两条路径——通过突破“共性技术”所带来的战略性增量机会,以及抢占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国产替代的存量机会。

搞清楚了这些,接下来的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与我们息息相关。企业家、投资人甚至每个普通人,如何借助这波趋势,抓住改变命运的第八次机会?这是我们必须想要回答的问题。

04、IN³:抓住第八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对于这一问题,我抛出的一个答案是IN³。

我先为大家解释一下,IN³代表了三个以“IN”开头的英文单词:Industry,Innovation,Investment(产业、创新和投资)。之所以用三次幂这种形式来呈现,是想强调好的创新一定是具有跨界属性的,而这三个要素的融合对于增长的效应是指数级的,符合幂律分布。

对此,我基于这些年的投资实践和思考,分享三点对于产业趋势的最新感受,希望能对大家的做企业、做投资有帮助。

首先,谈到产业选择,各位一定要具有生态和政策的双重视角。

生态视角更多的是舶来品,美国的创新生态发展得相对最完善。我之前在美国考察,发现美国的创新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了,开句玩笑,它真的实现了贾跃亭说的“生态化反”。基础研究、应用创新、早期孵化和投后推出机制,你在硅谷的沙丘路上走一圈,基本就能搞定。这里,国家实验室负责基础科研,科技企业投入应用型创新,沙丘路上的VC提供早期启动资金,最后华尔街提供流动性和退出机制。整个创新系统的运转效率很高,这大概率也是可供中国创新借鉴的方向,也值得各位企业家、投资人关注。

而政策视角跟中国国情有关,在中国做投资不了解政策是*不行的。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分辨长期机会和短期的窗口型机会。怎么分辨呢?我们说,那些在重要文件中反复出现的、多次出现在美国制裁名单上的,肯定就是政府长期支持的行业,会拥有长期的确定性,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那些在特殊时期基于“稳”字而稍微放松的周期型行业,则只是窗口型机会,投入务必谨慎。

其次,我们一直研究创新,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真正的创新没法走捷径。各位对于创新的理解也要打开,能做出突破“共性技术”的硬核创新固然可喜;但能解决产业链各环节的的国产替代机会,也能成为专精特新的小巨人,这正是北交所鼓励的方向,前途一片光明。

基于共性技术的创新方面,它很容易引爆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生动阐释了文件中“供给创造需求”的奥妙。大家如果看过电影《头号玩家》就知道,最近基于线上虚拟社交的元宇宙引发了广泛讨论,虽然目前应用场景有限,但万一它成功了呢?且先让子弹飞一会儿!这方面也就是我所说的,诞生茅台级别公司的地方。

事实上,我们最近接触到一家做新能源车底盘操作系统的公司,也属于此类风口企业。他们CEO最近压力很大,因为这个技术受到了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如果这方面成功突破了,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它能彻底颠覆掉新能源车这个万亿级的巨大市场。宁德时代的电池加上国产的操作系统,这就把新能源车的核心价值环节牢牢握在了自己手上。以后生产汽车就像搭积木一样方便,核心技术在手,标准制定权也就夺回来了,甚至能反向卡国外的脖子!

此外,各位也不要轻视产业链上单个环节的创新机会,德国、日本全球隐形冠军都在这里深耕,苹果产业链上也长出了2000亿市值的立讯精密。连界也投了一家做mRNA的公司,它能把mRNA成功送进细胞质,这是*经过工业界验证的核酸递送技术,市场前景也很看好。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跟你关系紧密,人人都有份!

如果各位经常关注财经政策,会发现中国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底层变革。宏观层面上,它表现为以注册制为主的投融资体系正在快速成长,这让真正有科技含量的公司更容易拿到钱,也让公司通过借壳上市、“上市公司+PE”模式进行市值管理的预期收益越来越低。

在这个大背景下,投资人退出越来越容易了,这势必极大增强一级市场的流动性,利好对于科技企业的早期投资,投资人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

同样,企业家一定也要适应资本市场风格的变化,了解资本的逻辑。我们投了家做马铃薯的企业,在旧有市场饱和情况下,我们通过“创造略”对这家公司重新定位,以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杀入纳米材料市场,在帮助公司顺利走出第二曲线的同时,也实现了市值上的倍增。可见,没有真正的传统企业,只有传统的思维。在股权投资时代,企业家一定要有资本视角,做出真正长期值钱的公司,而不仅仅是考虑赚钱的公司。

而对于普通人,你是不是就没有机会参于到这次科技浪潮了?当然不是,资本市场的改革,同样利好二次市场的投资者。国运升腾的时候,通过资本市场来分享国家发展的红利,这事儿巴菲特干过,你当然也能干。如果担心风险,那么各种指数基金、ETF等投资工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长期看,跑赢通胀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的话:

“人的一生最关键的就那么几步。”作家路遥曾如此感慨命运的定数。

对于现在已经清楚看到了A股增量投资机会的各位来说,命运的罗盘已经在面前展开。出生在中国,无疑是一桩幸事。对外大环境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对内马上迎来科技创新爆发的前夜,这一切奠定了即将到来的第八次改命机会的基础。

在中国重回全球*大经济体的过程中,巨大的创富机遇将以资本市场为纽带向所有人开放,理论上人人都有机会,连界希望能与各位同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玥堂主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企业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