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体制内和体制外一样香,才是真的香!

贫富差距越是悬殊、市场经济越是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就越是爱考公务员。

35岁成了很多职场人士的一个关键分水岭,到了这个年纪上下,要是在职场上混不出个像样名堂来,被优化淘汰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2008年左右清华北大高材生进街道办,还是新鲜事,今天已经稀松平常了。

贫富差距越是悬殊、市场经济越是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就越是爱考公务员。

前两天,有个挺好玩的人大代表提案,建议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以缓解当前再就业压力。

仅就改变当前职场年龄歧视而言,这个提案可以说是很好地回应了当前社会关切: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正是因为公务员招考设了35岁的年龄线,很多行业在招人的时候,也“顺理成章”地照搬相关规则,招人只招35岁以下的。

受此影响,35岁也成了很多职场人士的一个关键分水岭,到了这个年纪上下,要是在职场上混不出个像样名堂来,被优化淘汰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而一旦被淘汰,再想找到中意的工作,就很难了。

所以,从事体制外很多工作的人,到了这个年龄段,就开始变得异常焦虑,焦虑晋升,更焦虑失业丢饭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属于这个年龄段职场人的专属名词——35岁危机

但就公务员这个特殊群体而言,这个提案要想顺利落地,似乎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现实约束。

01、

众所周知,现在基层的一大问题,就是僧多粥少,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当下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2021年,全国公务员总数达730万,而据媒体预计,2022年60%多的大学生,加入了考入体制的内卷大军,大约有212万人考公。也就是说,要把已在职公务人员,腾空了,辞退三分之一,才勉勉强强能够容纳新的。

而每年国考需要的岗位仅为2万个,体制内连20岁出头的年轻大学生都容纳不下,更不必说35岁+群体。

去年,名校毕业生扎堆卷烟厂的新闻上了热搜,河南中烟集团公布了2021年拟录用人员名单,不乏*名牌大学的学生。

如果说,内陆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去企业的越来越少,进体制的越来越多,情有可原。那么,浙江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出现同样的景象,就有点反常了。

但就是在去年,浙江台州发布了殡仪馆的岗位报考信息,这个看上去没啥吸引力的工作,成了当地报考人数最多最热门的岗位。因为殡仪馆属于体制内的单位之一,工作稳定收入不低。

再来看下,浙江省的Top1大学浙大,这里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比例,三年时间里从4.17%升到6.28%再到7.36%。

以前的浙江人崇尚白手起家,号称“宁愿睡地板,也要当老板”。新一代浙江人却不再有这种拼搏创业精神,而是像东北人那样只求安稳铁饭碗,考公务员,很是让人唏嘘……

不仅浙江普通家庭的孩子,中小企业老板的孩子同样热衷于考公务员。这些家里有矿的富二代,不好好继承家业,跑去挤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队伍里。

全国闻名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现在你去里面转转,已经听不到义乌本地方言,大多数创业者都是操着一口普通话的外地人。本地年轻人要么躺着收房租,要么在考公考编。

这种考公考编到底有多疯魔,看了《浙江的年轻人,越来越向往体制内》一文中讲的两个案例你就知道了:

义乌一家做了30多年的五金加工厂,企业主陈老板要求大学毕业的孩子回来家里蹲,不要他求职找工作,零花钱给够,只要他复习公考,争取进体制。

陈老板说:“只要让我的孩子去体制上班,即使不发工资都没关系。”他自己赚的钱足够孩子生活了。

温州一位开电器开关工厂的企业家独女,没能拿到理想海外大学的offer,便回到了老家考公务员。在第二次省考后,考上了当地的市劳动局。

02、

看到没,今天的大学生,正在一窝蜂考公考编。

2008年左右清华北大高材生进街道办,还是新鲜事,今天已经稀松平常了。北京杭州一个基层街道,随便一抓,985、211名校出身的一大把,聚集人才比例都快赶上龙泉寺了。

但实际上,大部分招考的公务员岗位,做的都是填写报告、报户口材料之类的琐事,没啥技能难度。也就是说,做好这些工作,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文凭,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抢着挤进去,实在是有些浪费人才。

而按照咱们国家体制内的晋升惯例,副科35岁是个坎,正科45岁是个坎,如果到时间点没有提上去,就一辈子没指望了。

这是《半月谈》去各地考察,看到的现象:贵州某地一位区政府领导在经济运行调度例会上表示,他刚到任不久,就发现部分基层干部不想干事、不愿干事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存在。

中青年干部本应是各单位的骨干,但一些人在工作上越来越不在状态,不愿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遇到任务躲着走。乡镇级别的基层,在这个问题上,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

原因无他,很多人过了关键节点,升迁无望,干脆破罐子破摔。在这些地方,公务员的干劲就比较少,怠惰懒政和不作为的气氛普遍,最近的例子大家可以想想徐州丰县。

03、

按照正常进度,一个大学毕业就考公考编的人,进入体制后到三四十岁,有无级别,级别高低,以及后续上升空间等等基本定型了。

倘若真按上述提案所说,取消公务员报考的年龄限制,那么一个人35岁进单位,就刚好赶上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末尾。

由此不难预测,年龄限制一旦被放开,基层极大概率会出现各种乱象。

原本没有报考公务员心思的人,会抱着范进中举的心态,年纪一大把还在备考,不考个功名,誓不罢休。进去之后,也过了黄金年龄,于社会整体而言,实在算不得什么福音。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提案,要想真正落地,需要配套的措施乃至改革都还有很多。

比方说,对那些因为晋升无望,而成天摸鱼不作为的公务员,应该出台相应的淘汰机制,打破“进了公门,就端上了铁饭碗”的旧有格局。

又比方说,干部晋升是不是一定要严守年龄线,35~45岁的公务员,没混上相应级别,后边的工作哪怕做得再好,也毫无升迁希望,给大家这样的预期似乎也不对。

当然,更迫切的是,改变当前这种千军万马独木桥的考公考编大环境,让大家在体制内外都能体面地生存、生活。大家一起将中国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做好,再用福利制度分配蛋糕,让普通人分到繁荣的一杯羹。

像欧美发达国家,尊重产权,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再实行高福利政策给民生兜底。大家没有挤破头往体制内钻,干蓝领工作,也能获得安稳的生活。

另一方面,我发现不论中外东西,贫富差距越是悬殊、市场经济越是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就越是爱考公务员。典型的例如巴西,巴西人的官本位思想十分浓烈,快赶上我们国家的山东和东北了。

2013年巴西司法部门的公诉人职务的公务员考试有超过80万名申请人报考,而录取职位空缺仅147个。录取比例约为5500:1。巴西教育培训行业也跟中国类似,有庞大的考试辅导班及学习教材销售市场。

巴西的“高收入”家庭的标准是,月收入达到5000雷亚尔(约2200美元),而巴西央行的公务员起薪就是5100雷亚尔,最高能达到8900雷亚尔。

同样学历的巴西男性公务员,平均收入比民营企业的男性高12.8%;女性之间的差异更高,为18%。除此以外,公务员还享有其他额外优势,更高的退休待遇,更长的职业年限等。

而这种在福利待遇上的“双轨制”差异,我想正是大家挤破脑袋进体制的最主要原因吧,毋论中外。

参考资料:

半月谈《年龄并不大,心态却变老:新型“老干部”为何早早“躺平”》

铁头功社《浙江的年轻人,越来越向往体制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功夫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