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小余(化名)患病5年以来,每天数次扎手指测血糖已经让她对扎针这件事有了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有一段时间,小余看见针头就不舒服。对于像小余这样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预防各类并发症是最终目的,而不扎针则是*的期盼。连续血糖监测仪,就能达成他们最朴素的愿望。
在连续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领域,国内市场之前几乎由进口品牌所垄断,国产产品姗姗来迟。就在近几个月,南通九诺、硅基仿生和微泰医疗的CGM产品陆续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审批。
过去五年全球CGM行业迎来了飞速发展,全球市场规模超50亿美金,然而由于行业技术高壁垒,市场竞争格局集中,中国市场前期发展缓慢。随着国内新品牌新产品的涌现,他们都得面对雅培这种国际巨头的竞争,中国企业该如何从这样的超级巨头手中抢到市场份额呢?
01、CGM的优势及发展现状
无论是Ⅰ型还是Ⅱ型糖尿病,主流治疗方法是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案控制血糖。药物治疗的剂量也需根据血糖值控制在合理水平。因此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糖监测方法多样,可以从“点”、“线”、“面”不同维度覆盖血糖变化情况。“点”代表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blood glucose monitor, BGM),通常使用指尖血血糖监测,可以测定采样时刻的血糖情况。“线”是指连续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通过皮下微型电化学感应器,定时测定血糖浓度,每天产生数百个血糖读数,得到患者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面”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够反应患者近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变化水平。
目前,BGM指尖采血监测是主流,但BGM有几个痛点,一是采集次数较多,容易引起患者不适;二是携带不便,造成患者出行困扰;三是通过有限采样点推测血糖波动,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特别是最后一点,因为随着患者日常活动,血糖会在一天中呈现波动状态。传统的BGM方式难以做到实时监控,进而影响患者者采取控糖行为,危害患者身体健康。
连续血糖监测CGM系统不需要指尖采血,它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间接反映血糖水平。它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弥补了指血监测的局限性。未来,CGM系统还可以联合胰岛素泵一起使用,通过实时的血糖信息指导胰岛素注射剂量。
硅基仿生在接受动脉网采访时表示,“相比BGM,CGM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同时降低HbA1c水平,适用人群和场景也越来越广泛,包括《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和美国《糖尿病医疗标准2022》在内的多部糖尿病指南都推荐临床使用,未来将在血糖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BGM的结果是一张图片,那么CGM的结果就是一部时长14天的电影,它们所蕴含的信息量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要将这样大一部电影通过方寸之间的设备来实现,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CGM由传感器、发射器和接收器构成,佩戴和接收方式相对灵活。CGM通过埋植在皮下的传感器,监测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然后再通过算法转化为血糖浓度。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与传感器接触,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由发射器最终传送至接收器。
CGM虽然小巧,但却有4大技术壁垒,分别是传感器、外膜、算法以及与胰岛素泵联动。传感器是CGM最核心的部件,也是技术难度*的部分。CGM历经三次技术变革,主要围绕如何捕捉葡萄糖氧化过程中的电信号进行,这不仅要求产生稳定的电信号,还要适应组织间液中复杂的生理环境。三次技术变革的代表公司分别为德康、雅培和三诺。
外膜是传感器的核心部件,它的设计整体上需要满足:匹配传感器设计路线;允许葡萄糖以设计速度通过;减少杂质通过;延长传感器使用寿命;能够在生理条件下使用。因此,对材料、物理性质、生物兼容性有较高的要求,是CGM产品的重要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主要掌握在少数血糖监测巨头手中。
算法是监测准确度的重要因素,CGM的输入信息为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输出信息为血糖浓度,算法研究的目的是尽可能贴切地从输入信息转化为输出信息。然而个体之间,不同生理状态下,比值并非恒定。企业需要通过数据积累不断优化算法,不断降低MARD。行业龙头企业凭借过往的积累,具有先发优势。
与胰岛素泵联用,形成“人造胰腺”是CGM的发展方向。胰岛素泵给药的优势在于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血糖控制平稳。它的技术壁垒在于微马达技术(主要源于瑞士MAXCON公司),此外智能控制、报警系统以及耗材也会影响产品质量。国内尚无成熟产品问世,全球市场也仅有美敦力为全自研,雅培与德康都与胰岛素泵公司合作生产。
02、行业巨头如何操盘CGM
2019年,雅培、德康和美敦力分别占据全球CGM市场的44.5%、35.7%和19.3%,基本瓜分了全球市场。在美国CGM市场,德康占据了近6成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CGM市场,雅培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美敦力占据了约11%的份额。
对比三家跨国企业的产品我们不难发现,雅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传感器使用寿命长,使用更为便利;二是患者每年使用费用低。雅培CGM产品每年使用费用为3400美元或1.1万人民币左右,明显低于德康和美敦力产品的费用,患者的负担较轻。
雅培CGM产品采用了第二代传感器技术,这来自于2003年以12亿美元收购TheraSense公司获得的“连线酶”技术。该技术将葡萄糖氧化的信号通过锇络合物连线酶传递到碳电极上,不受组织间液中杂质多、氧含量低的限制,对传感器外膜的要求低于德康的*代传感器。
此外,雅培的CGM产品将反电极、参考电极和碳工作电极集成到聚酯基板上,最终形成一个电极片。与德康的多层结构相比,雅培的传感器设计采用碳电极且易于量产,减少了成本,有利于形成价格优势。雅培的CGM产品价格较低,在美国、欧洲、中国市场均有销售,是全球CGM市场市占率最高的公司。
从2008年*款CGM产品上市至今,雅培共推出4款CGM产品,分别为Freestyle Navigator、医生专用的Freestyle Libre Pro、Freestyle Libre和Freestyle Libre 2。其中,2017年上市的Freestyle Libre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多地区上市。目前国内销售的辅理善瞬感就是这款产品。
雅培最新一款产品Freestyle Libre 2于2020年在美国上市,MARD值低至9.2%。相较于之前的版本,新款CGM产品采用实时式数据读取,新设报警功能,同时与胰岛素泵头部公司Insulet合作,与他们的Omnipod Horizon胰岛素自动给药系统兼容,与之连接形成“人造胰腺”。雅培的Freestyle Libre 3还在FDA审批过程中,它的传感器仅有一枚硬币大小。
这里不得不提雅培在国内的表现。自从2016年瞬感在国内获批上市,中国迅速成长为瞬感全球*的自费市场。瞬感在中国上市之前,专业咨询公司得出的结论是定价在1000元以上,但最后雅培还是将单价定在约600元价位。低价策略带来的挑战是如何在有限的毛利空间内制定渠道策略。此时,雅培主动all-in电商渠道,*解决了亲民价格策略带来的渠道挑战。
于是,从2017年全网率先建立医疗器械天猫旗舰店开始,雅培瞬感多次在6.18、双11等电商活动中的销售业绩稳居血糖品类进口品牌*名。此外,雅培还陆续推出首席体验官、瞬感糖友骑行等项目,从英国前首相到*马德里球星,邀请糖友体验瞬感产品、分享生活改变,获众多媒体广泛报道。雅培充分发挥了自己跨国企业的资源优势,产品宣传准确到位。在完成C端销售渠道布局后,2018年瞬感医院版上市,雅培开始向院内渠道渗透。
如果仅靠自己,雅培觉得还不够,陆续与平安保险、众安保险等企业展开合作、降低瞬感支付门槛;携手智云科技、糖糖圈、国药健康和京东互联网医院;与两会代表共同呼吁推动将1型糖尿病纳入罕见病目录。这些年,雅培的合作伙伴不仅包括阿里健康、京东、*医药、海王星辰等企业,还包括青岛市政府在内的公共政策制定者。打造一个有活力的生态圈,才是雅培推广瞬感的理念,正是这样的理念,才造就了雅培瞬感在国内CGM市场接近80%的份额。
三家CGM国际巨头公司中,德康专注于CGM血糖监测,雅培与美敦力则拥有多个业务板块。因此,我们可以将德康在二级市场中的表现同CGM行业发展相互参照。
德康的股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是2005年~2013年,股价平稳期。从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估值约52亿美元,期间陆续推出G1~G4系列产品,反响一般。第二阶段是2013年~2017年,股价缓慢上涨。转折点是2014年,德康与帕多瓦大学合作开发出505算法并应用于G4,将MARD值由13%降至9%,准确度成为行业标杆;2015年推出的G5沿用此算法,得到市场正向回馈。
第三阶段从2018年开始,股价大幅攀升期。期间德康推出核心产品G6,与G5相比在传感器寿命和指尖血校准方面有较大改善,并且能够与胰岛素自动给药系统关联。还有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17年德康产品纳入Medicare医保报销。至2021年11月9日,德康的市值达到617亿美元。也正是这段时间,CGM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德康、雅培、美敦力陆续推出集成式CGM产品,市场持续升温。
德康大部分产品获得美国和欧盟的双认证,其中 美国的销售收入占其总营收的78.3%,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仅考虑CGM产品(不含胰岛素泵),德康的销售收入仅次于雅培,且在2019年占据美国市场57.5%的市场份额。德康的CGM产品在售价较高的情况下占据超过一半的美国市场,除了产品因素外,还与其率先进入Medicare体系有关。
03、第三方支付助推CGM行业爆发
使用成本对患者来说是绕不过去的环节。BGM系统按1×血糖仪、4×365个试纸和采血针计算,一年使用成本约1500元。而CGM系统,以国内份额最高的雅培瞬感为例,一年需要使用26个,成本上万元。如果个人支付,经济负担较大,会间接影响市场需求和推广。
美国拥有多样的第三方报销体系,CGM在Medicare、Medicaid和私人保险公司的条目中均有涉及。德康、雅培等公司的CGM进入Medicare,符合条件的患者仅需要支付20%的费用。在Medicaid体系中,各州自行制定报销条件,CGM被纳入后的报销比例需要按照各州规定进行。私人保险公司的报销条件和报销比例因公司而异。美国报销体系支持下,CGM渗透率显著提高,2020年美国CGM渗透率达到25.8%,而全球其它地区仅为10%。
欧洲多国也将CGM纳入报销体系。英国和法国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由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全额报销,德国私人保险公司对满足报销条件的患者享受部分报销或全额报销的待遇。欧美国家将CGM纳入第三方报销体系,减轻了个人的经济负担,成为市场推广的内在推动力。
欧美地区血糖监测发展时间早,已经完成了市场教育,因此血糖监测的销售渠道以零售为主。以美国为例,2020年零售占据美国BGM市场的85%,而在中国只占到50%。CGM作为创新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的血糖监测设备,首次使用或更换品牌通常通过院内渠道,后续复购多通过零售渠道,或其它可以报销的渠道。
在欧美市场,得益于市场教育较完善、渗透率相对较高、报销限制少,零售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此外,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设备的使用频率高,零售模式更加贴合患者的使用场景,成为推动市场需求的另一大助力。
04、国内企业的破冰之路
中国CGM在血糖监测中的占比整体低于美国和欧洲。Ⅰ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对于胰岛素治疗的依赖程度较大,因此对血糖监测的接受度高于其它类型的糖尿病患者。2020年,美国Ⅰ型糖尿病患者CGM的渗透率为25.8%,而中国仅为6.9%,渗透率只达到美国的 1/4。大部分需要定期监测的患者仍使用BGM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实时监测、及时控制的目的。
国内CGM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国内企业持续发力攻克CGM技术并陆续取得成功。目前国内市场已有2款进口产品(雅培、美敦力)及7款国产(圣美迪诺、凯立特、移宇科技、普林斯顿、美奇、硅基仿生、微泰和九诺)的产品上市,此外还有国内企业(三诺生物)在进行新一代传感器技术研发。动脉网梳理了国内上市的主要CGM产品。
从产品层面看,国产产品都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在性能上看齐甚至超越进口产品。这并不容易,目前MARD值*的硅基仿生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MARD值在业内一贯被认为是产品准确率的重要参考指标,而传感器技术则是影响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硅基仿生采用第二代传感器技术,自主设计合成金属氧化还原聚合物,代替氧气作为电子介体支持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使产品性能免受生物环境因素干扰,监测准确度、稳定性以及抗干扰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研发是否投入,我们也可以从相关专利数量进行参考。可以看到,国内企业都有较强的技术保护意识,围绕着CGM技术和产品改进共有400多件相关专利(微泰医疗和上海移宇还有胰岛素泵业务,相关专利也包含其中)。多家国内企业在拓展国内渠道的同时,也通过PCT途径在海外市场进行专利保护。
当然,国产产品还有一些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校准这个维度上,目前还只有硅基仿生和微泰医疗能做到完全免校准,其他国产产品或多或少还需要进行指尖血校准。从用户角度来说,并不够友好。
对于企业而言,除了在研发阶段的技术难点外,在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后,如何保证CGM产品的一致性及稳定性是另一难点。因此,制造环节不应忽视。例如硅基仿生就搭建了一套精密制造体系,包含3600平方米万级洁净车间,150平方米独立化学合成实验室,高精度激光切割系统、精密点酶系统、精密对位丝网印刷系统、还有自主开发的AOI视觉检测系统、ICT检测系统和高通量电化学测试系统,以及先进检测设备为标准化生产提供质量保障。有了这些,才能保证在百万级规模年产量中的产品一致性。
微泰医疗也在招股书中提到,专门建设包含1500平方米的ISO 7级无尘室和80平方米的ISO 8级无尘室,用于产品的生产和交付前检查。由此可见,批量生产环节不仅和成本有关也是能否达到免校准的重要因素。
此外,国产CGM普遍采用实时读取方式,而非雅培瞬感的回顾式。它们的区别在于,回顾式读取是CGM按一定频率收集存储数据,通过采集器或手机读取后进行回放展示;而实时读取除了能按频率记录外,还能监控当下这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并给予危险预警。对于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来说,这个功能非常重要,是突显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卖点。
技术层面的差距可以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来追赶,市场层面的差距才是国内企业真正要面临的挑战。面对国内CGM市场雅培高达78%以及美敦力11%的市占率,国内企业对此倒是持乐观态度。因为IDF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为1.4亿人,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011年~2021年增幅达56%,预计这一数字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市场渗透率方面,根据微泰医疗招股书的数据,对于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2020年美国市场CGM的渗透率分别为25.8%、9.0%和4.0%,欧盟五国为18.2%、7.0%和2.8%,而我国则仅有6.9%、1.1%和0.3%。预测到2030年,美国市场这三项指标会增长至63.7%、50.7%和9.2%,欧盟五国为60.6%、49.2%和6.2%,而我国则为38.0%、13.4%和1.0%。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国内CGM渗透率将是现在的5倍以上,市场前景广阔。
从这个角度出发,雅培当下78%的市占率并不算特别严重的问题。因为国内企业同雅培、美敦力之间并非是在存量市场上你死我活的纯竞争关系,而是在一个增量市场上各自努力。在行业起步阶段,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头将这个市场蛋糕做大,对业内企业而言,并不是件坏事。
由于目前国内患者对于CGM的认识还不深,对CGM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教育,而医生对产品的认可需要长期临床观察,从产品研发到市场科普、从市场推广到完善的数字化服务,都需要过硬的产品保障和快速迭代能力,才能获得医生专家的长期认可。这一点,国内企业都有清醒的认识,并围绕院内需求打造产品功能。
以硅基仿生为例,围绕CGM产品打造了全院血糖管理方案,实现多科室患者的统一管理,打通血糖数据显示、存储、传输全流程,为内分泌远程会诊提供良好条件。医生可以充分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患者代谢紊乱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住院患者血糖达标率。
由于CGM与BGM具有相似的目标患者群,拥有BGM产品销售渠道的厂商能够在未来的CGM市场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例如鱼跃医疗就通过收购浙江凯立特的股权切入CGM领域。如果三诺生物基于第三代传感器技术的产品研发成功,那么其现有的1800万BGM终端用户就是潜在客户群。
同时,国内企业发挥本地化优势,将众多功能融入手机app中,除了基础的查看血糖水平、趋势、接收高低血糖提醒信息外,还可以获得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建议。像硅基仿生还可以通过小程序,实现家庭成员间远程数据共享和疾病共管;生成符合临床指南的血糖报告,通过旗下的硅基互联网医院,结合由内分泌医生及医生助理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在院内外多个血糖管理场景下,为用户、用户家属及医护人员提供更多数字化医疗服务。对于CGM这种有重复消费属性的产品来说,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用户依存度。
此外,市场布局方面,由于欧盟CE认证的审批周期较国内和美国短,因此很多国产产品甚至先在欧洲上市。例如九诺医疗已于2019年6月获取欧盟准入CE证书。目前其CGM产品正同步在15个海外国家进行销售;上海移宇也登陆欧洲多个国家;浙江凯立特与Ascensia Diabetes Care达成合作,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推广销售。
CGM在美国市场的高渗透离不开保险支付的助推。这方面国内政策尚未覆盖。目前,各地方各有政策,例如在沈阳列入医保报销项目,上海进行部分试点,但大都针对住院报销,家庭使用尚未纳入报销范围。从经济角度考虑,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对医保控费也有积极意义,未来或许有所改变。
对于将来的发展,国内企业也有自己的思考。例如微泰医疗就在开发融合自家CGM和胰岛素泵的下一代人工胰岛产品,深挖这个领域。而硅基仿生则认为CGM产品并不局限于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代谢系统、器官健康、免疫系统等,生活中则表现在对运动健身、减脂瘦身等活动的影响,因此基于CGM技术可以开发更适合这些人群的血糖监测产品,扩大受众群体。
05、总结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CGM会逐渐被更多糖尿病患者所接受,在中国CGM行业起飞的过程中,出现了像硅基仿生、微泰医疗、九诺医疗这样产品扎实的企业;也有三诺生物这样希望在CGM底层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企业;此外,像乐普医疗、九安医疗和可孚医疗这样的上市公司都公告称已在自研CGM。未来产品质量过硬且具备价格优势、布局全面、渠道销售实力强的企业将有更大的胜出概率,期待未来诞生一批国产新势力,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