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18日,大洋彼岸传来了爆炸性的消息,微软要一次性花掉700亿美元的现金,去收购动视暴雪公司——曾经世界上*秀的游戏公司,去和自己的游戏业务相协同,也卡住发展元宇宙的身位。
第二天,到了北京时间1月19日,国内关于字节跳动战投部被整体解散的消息传来。有人怀疑,这可能是在监管政策的压力之下作出的“极端动作”。这在随后被明确证实是谣传。
两个市场里的两大巨头,在短短两天时间里爆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大事件。
腾讯已经在此之前通过实物分红、二级市场交易的方式减持了京东、SEA的投资,并被传很有可能将继续抛售或分掉拼多多、美团等其他互联网公司的股票。
还记得2011年马化腾在一次内部诊断会上的发问,腾讯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他得到的答案是流量和资本。腾讯的投资帝国也从那时奠基。
但如今市场环境的天翻地覆不禁让人感慨。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如果丧失了并购的可能,未来将会怎样?
曾经阿里收购优酷、高德、饿了么的豪气,腾讯投资京东、美团、拼多多、快手的眼光,是最终成为往事,还是仍将以某种方式传承?
我们急需看清,未来可能发生的样子。
01
对抗
快速扩展能力边界去对抗对手,是巨头们去投资、去收购*的动力之一。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近年来越来越少为了自身业战略协同而开展收购或投资的情况,更多的是为了占领赛道、牵制对手。
就像腾讯对于京东和拼多多的投资,是为了在电商方面去抗衡自己的老对手。因此对手的对手就变成了自己的盟友,再加上资本上的大力支持,就成了亲上加亲。
既牵制了对手,又能通过投资和收购获得资本收益,一箭双雕。
投资策略同样被用在了内容和短视频领域——腾讯对快手的投资被视为一笔至关重要的投资,这意味着其确保在短视频这个极其重要的战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不是将所有的疆土拱手让给对手。
当张一鸣感觉到腾讯既是自己的对手,也是自己的牢笼时,同样选择用收购的方式去破局。
2021年3月,字节跳动耗资50亿元收购了沐瞳科技,获得了其最核心的产品、2016年上线的MOBA类手游《无尽对决》。8月,字节跳动又甩出了90亿元收购了国内规模*的VR企业小鸟看看(PICO)。
游戏和VR,两笔收购清晰地传递出了一个信号:字节跳动在以腾讯为假想敌,来构筑自己的战略布局。这就是大规模投资与收购的魅力所在——企业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扩充自身实力以抗衡对手,而它们所需要付出的“仅仅”是资本。
快速扩展能力边界去对抗对手,是巨头们去投资、去收购*的动力之一。
02
扩展
投资与收购变成了性价比最高的动作。
站在对手的角度,巨头的投资是一场战争。站在用户的角度,巨头的投资是画地为牢。
用户就像永远在探索和尝试的孩子,不愿受到任何有形或无形的阻碍。内容不够、功能不够、兼容性不够,都是用户离开一个应用的理由。他们所要去的,就是一个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齐全、兼容性更好的平台。
为了能够尽*可能的留住用户,互联网公司必须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半径。
丰富度的提升。2021年11月,B站在现金流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拿出6亿元收购了奥飞娱乐旗下的“有妖气”原创漫画平台。
这次收购引来观察者的一片质疑。但对于B站来说,如果想尽快扩展自己的内容丰富度,给用户呈现出更多(可能)更好的内容,除了收购,哪里还有其他更快的方式呢?拿出6亿元招兵买马再造一个有妖气平台,需要多久?
除了这笔投资,B站还进行了包括支付、餐饮、新能源汽车、服装、游戏公司在内的多种投资,乍看之下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这其实是一个年轻用户的互联网入口+生活方式集成的思路,是内容+消费的商业化模式。
只有投资与并购的扩展,才能帮助这家曾经只有内容能力的公司,快速扩展和具备多种服务用户的能力。即便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冒一定的风险,去融合与试错。
如果这些包括线上、线下、实体、虚拟在内的多种商业模式,都需要一点点去自己孵化,对于管理层来说,将是多么巨大的挑战?再加上产品打造过程中很低的容错率,都让投资与收购变成了性价比最高的动作。
就像杨致远和扎克伯格可以“轻易”扔出10亿美元收购,这是在几十年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早就被论证清楚的事实,是互联网公司工具箱里的常备工具。
03
推演
没有任何管理者是全知全能的,完全采用内部孵化方式扩展能力半径的只是少数。
“不许投资”已经被证实是假消息,那么对于如今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资本的力量应该被如何使用?
首先,就是垄断的高压线触碰不得。
所谓垄断,不是指对某一块市场形成支配地位,而是对这个支配地位的滥用——包括无限度地向小商户收取服务费用、向用户和客户收取过高的佣金和会员费等等,不论表现是什么,其本质上都是对超额利润的追求。
巨头们可以通过投资和收购去对抗竞争对手,但最后即便获得成功,也仍不具备赚取超额利润的合法性。这其实并非是互联网公司所独有的情况,很多行业都经历过类似的历史时期。
如果不以超额利润为出发点,巨头们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激进地挥动并购大棒?
其次,对于多数互联网公司来说,用户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满足所有需求的入口和平台,能力圈的构筑仍然需要借助并购工具。
没有管理者是全知全能的,完全采用内部孵化方式扩展能力半径的只是少数。
网易是这个少数中的典范,也给其他互联网公司提示了一种可能性:丁磊和团队先后孵化了门户网站、游戏、在线音乐、在线教育、电商等业务,几乎没有一个靠的是收购。
类似的还有拼多多。这家公司从头到尾都在贯彻自己的经营哲学,除了收购付费通获得支付牌照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收购动作。
互联网企业的*可以扪心自问,是否可以像丁磊和黄峥一样,完全靠自己团队的力量打造产品,扩展企业的边界?
如果大多数人得到的都是一个否定的答案,那么资本的力量,就仍是互联网公司所必须的。
04
写在最后
当比尔·盖茨决意淡出微软的时候,他可能不会想到,互联网的力量,会把微软推到如今的高度。
当乔布斯决意不再持有苹果的股份,以换取重新掌控这家公司时,他可能不会想到,互联网的力量有一天会让一个硬件企业彻底蜕变,直到市值突破三万亿美元。
互联网的潜力总是被错误判断。即便是这个星球上最有远见的企业家们也未能幸免。那么当我们身处2022年,互联网作为一个行业整体都陷入阶段性的困境与质疑时,我们是该选择恐惧,恐惧它的盛世到此为止,还是选择相信,相信它仍有价值与潜力?
我选择相信。
12448起
融资事件
5984.33亿元
融资总金额
7709家
企业
2453家
涉及机构
693起
上市事件
8.3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