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拍写真,年轻人的新晋过节仪式

写真约拍的火热并不只限于年前,每逢节假日,写真约拍都会迎来一次小高潮。

在朋友圈里,你一定见过各种各样的写真照吧?

距离过年还有小半个月,朋友小崔表示现在已经很难约到新年写真了:“今天联系了几家摄影工作室,快的要等五六天,慢的都直接排到大年初四去了。”

写真约拍的火热并不只限于年前,每逢节假日,写真约拍都会迎来一次小高潮。比如每年12月底的圣诞写真,人们大多从11月初就要约起。

就算没有节假日,现在的年轻人也会时不时地给自己约一套写真。

中式古风、日系杂志风、韩系甜美风、美式复古风……各种风格,必须得集齐才满意。除此之外,自己拍、闺蜜拍、情侣拍、家人拍……相册宝库里少一个重要成员都不行。

或许,拍写真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爱好之一。

从“特别留念”

到“想拍就拍”

拍写真有着较高的经济、审美门槛,所以在过去,这是属于明星的专利——他们有钱、有闲、有美貌,更有宣传形象的需要。

而现在是一个“人均明星”的时代:毕业时留下自己的“青春纪念册”,恋爱时用镜头捕捉甜蜜crush,用写真照封存婚礼的神圣感……如今,人人都可以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

近几年,拍摄写真的方式更是朝着多样化去了。

最早拍摄写真的地方是婚纱影楼,婚纱照就是写真的*种类型。随着影楼的逐渐商业化,才有了儿童写真、少女写真等新种类。

影楼的模式属于标准化,从妆发师、摄影师,到打光师、道具师,还有后期修图师,人员齐全、分工明确。

另外,影楼中多样的拍摄场景,样式各异的服装,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这样隆重精细、一对一式的服务固然优质,但也会带来效率问题:

从化妆到拍摄结束通常需要一整天,如果有外景则需要更多时间;选片也是个大工程,消费者一般要从几百张图片里选出几十张来成册。

当拍摄写真的人越来越多,沉重的影楼就有些转不动了。

在“大众摄影”的时代,沉重的影楼似乎有些赶不上趟。

服装行业有个词叫“快时尚”,比起传统服饰品牌,“快时尚”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轻、简、快”。

无需导购自己挑选、价格较低、试穿无负担……这种看似压根没提供服务的销售方式,却恰恰最受年轻人喜爱。

现在,摄影行业也在朝着“轻、简、快”的方向发展。比如,现在遍布各大商场的“证件照工作室”。

虽然主打证件照业务,但它们还延伸出各类棚内主题照:国风国潮类、文艺复古类、飒气职场类,以及各种影视剧风格的模仿翻拍。

婚纱照也有了新样式:没有阳光沙滩,不用你背我抱,男生穿着休闲西装,女生穿着极简白裙,就这样齐齐站好对着镜头笑的婚纱照,抓住了每一个年轻人的心动点。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有关“轻简风”写真的内容数不胜数。

像这样的一组(10张)照片,从化妆到拍摄结束不会超过3个小时,价格也通常可以控制在500元以内。

形式“轻简”了,技术难度、人力成本也会相对降低。

逐渐地,“一人一机”就能撑起一个写真工作室。现在的许多约拍和跟拍,就是这样的规模。

小红书上,经常能看到一些摄影新人寻找“练手”客户,免费为其拍摄照片+后期修图。可见其专业门槛也并不算高。

当拍照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便宜时,写真就不再只属于“人生重大时刻”。节日拍、生日拍、party拍、下雪拍……随时随地,想拍就拍。

沉浸式做主角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自带相机的性能日渐*:像素广角动辄千万级,手机背面的摄像头都快多成筛子了,各种美颜、滤镜APP层出不穷。

在拍照越来越没有门槛的当下,人们为什么还要走进摄影工作室拍照?

或许,是为了那份沉浸式体验。

做镜头前的主角。

拍摄写真照,有人注重过程,有人需要结果。

“写真重度爱好者”张琳是前者。

对于她来说,在节日当天PO出精修图,已经成为类似过年吃饺子的“习俗”。然而她本人却认为,节日写真*仪式感的部分并不是发出照片的那天,而是拍摄那天。

坐在镶满灯泡的化妆镜前,化上“红鼻头白雀斑”的麋鹿妆容,走进摆满圣诞树与礼物盒的摄影棚,用照片定格一个快乐的“圣诞女孩”……

集齐所有圣诞元素的拍摄过程,就是张琳所期待的圣诞仪式感。

除了节日写真,张琳还尝试过许多风格。

前几年,电影《芳华》上映后激起了一段“文艺复兴”:一双红舞鞋、一对儿麻花辫、一副舒展的身姿和一脸真挚的笑容……这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好,成为了现在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没多久,许多摄影工作室都推出了《芳华》同款写真。张琳看到后立刻约了一组。

在拍摄过程中,原本不会跳舞的张琳将自己代入了女兵文工团:“我穿着最普通的短袖短裤,露出并不纤细但却十分健康的四肢,把脖子扬得高高的,想像自己是一只天鹅。”

张琳表示,在不同类型的写真照里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是件很有趣的事。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主题写真的拍摄中,她都是那个当之无愧的女主角。

给人做梦的机会。

当然,也有许多人拍写真并不是为了享受过程,而是为了获得结果。

颜值即正义,社交即货币,写真风靡背后,还有人们的“颜值社交”需求。

在各大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照片、视频来表达自我,人像照片也成为大家装点社交圈的重要元素。

因此,人们“滥竽充数”的自拍已经越来越拿不出手,只有走在潮流前线的写真才能构成朋友圈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抛开美化作用不谈,现在没有几张说得过去的写真照,简直不能称自己是“社会人”了。

上学时,参加演讲、答辩等各类评比活动,都请先上传照片;工作后,对接客户、参与评优,得体的照片就是*个加分项……

写真照已成为一种人们自我表达的手段。

如果说过去人们“用照片说话”的机会寥寥,那现在可几乎事事需要先用照片亮个相了。

这样看来,一张集美貌、自信、欢乐于一体的优秀写真照,简直堪称人生路上的垫脚石呀。

一味求美,写真不真

写真风潮兴起背后,是更大的颜值经济市场,不少人嗅到财富的味道,盯准了这些年轻人的钱包。

根据中国人像摄影协会发布的《2017 年中国人像摄影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 年,全行业总收入 3168.7 亿元,同比增长 17.1%。行业经营单位 41.6 万家,同比增长 3%。从业人员 602 万人,同比增长 0.9%,新增就业 5.2 万人。

多种类、多数量的扩张不代表市场的成熟与优质。

小红书博主Amy根据自己的“翻车”经历,阐述了拍写真如今正面临的尴尬情况:

“如今,大品牌的连锁摄影工作室普遍存在拍摄场景单一、服化道定制机械化、成片精修模式化的问题。但如果选择小众工作室或私人约拍,又要承担踩雷风险,实在心累。”

写真是摄影门类中更为艺术化的一种,它需要适当的修饰、美化,但它的写意也是要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上。

反观如今的写真,更像是一幅幅制作精良的海报,海报上的人美得像明星,就算是换一张脸上去,它美得还是同一种味道,千篇一律。

摄影工作室推出主题写真并确定相应的服化道,这没有问题,但作为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希望在相同的场景和打扮下拍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每个人的脸型、五官、适合妆容、从事职业、自带气场都有差异,拍出来的照片就应该风格各异,而现在朋友圈里一撞主题就“撞脸”的写真照,真是看得人“脚趾抓地”。

若是一味在商业化的跑道上狂奔而忘记了写真本身的“人情艺术”,那拍摄照片这个活计终有一天会被AI换脸所取代。

另外,不少消费者会自己提出需要“精精精修”,言下之意就是“给我换个头吧”。

且不提这些“严重与事实不符”的写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困扰,单就拍写真的心态来看,或许已无享受可言。

很多人认为,拍写真就是为了美美美,就是变相地贩卖容貌焦虑。

其实恰恰相反,拍写真正是人们开始正视自己的身体并且由衷赞美它的一个途径。它可以运用不同的场景氛围来让人们换个角度看到自己,并且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让人们接纳不一样的自己。

摄影师荒木经惟曾经在《写真的话》中写到:

“拍照时,我不禁想着:拍摄脸孔就代表与人相遇,而他们的人生全都反映在脸上。当我们遇见他人,与这些人面对面时,脸部会给予对方能量,对方也会有所响应,这种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不就是摄影吗?我觉得自己一直以来仿佛都在记录这种关联性。”

如果拍写真时还不能卸下伪装,那什么时候才可以?

是啊,每个人的故事都写在自己的样子里,后期P图哪里P得出人们的精彩故事?

在写真里,人人都可以美,还可以美得不标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生活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