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出身险资,他们完成新基金首关:总规模20亿

阳光融汇创新成长二期基金的投资策略将继续聚焦在医疗和科技两大赛道。

2022年伊始,又一笔人民币募资诞生。

投资界获悉,阳光融汇资本旗下新基金—阳光融汇创新成长二期基金已完成首轮关闭,总规模20亿元,首关比例70%。本期基金募集获得了包括大型保险公司、国家级母基金、市场化母基金、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资人的青睐,同时也得到了往期基金投资人的持续加持,几乎集齐了当下最主流的机构LP群体。

成立于2015年,阳光融汇资本是中国保险业首批险资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转眼间,这个团队即将度过第一个七年周期,迄今投出了迈瑞医疗、瑞鹏宠物、英盛生物、圣诺医药、商汤科技、英韧科技、创新奇智、摩尔线程等一系列明星企业。

低调潜行,这家险资出身的投资机构如今执掌超300亿元,战线开始延向早期和成长期。

完成首轮关账,总规模20亿元

为LP搭建产业生态圈

回望2021年,人民币募资依然艰难,每一笔募资事件都显得弥足珍贵。

值此背景下,阳光融汇创新成长二期基金顺利完成首轮关闭,总规模20亿元,且后续LP已经确定。“整体而言,这次募资过程还算比较顺利”,阳光融汇资本合伙人石晟昊坦言。

这一次,新基金LP结构更加多元化。机构投资人主要覆盖大型保险公司、国家级母基金、市场化母基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等,同时也获得了往期投资人的持续加持。作为一支成长中的团队,阳光融汇资本历来强调团队的投资管理能力大于基金规模,不会盲目追求基金盘子过大。

对于LP的选择,阳光融汇资本有着自己的思考。石晟昊坦言,为了更符合市场化投资的需求,团队开始将投资阶段前移,以便迅速发现并投出早中期的优质项目,并陪伴它们成长。所以阳光融汇资本更青睐资源型LP,希望找到能和自身深度合作的LP。

如今LP出资越来越谨慎,可以直观看到,现在LP们除了多维度衡量一个GP的财务表现外,还关注GP的行业资源,这也给了类似阳光融汇资本这样的GP更多机会。

其实早在成立之初,阳光融汇资本就十分重视为LP搭建产业生态圈,致力于打造“协同效应”,积极与LP分享产业资源、行业经验。这样的做法,即便放在当下创投行业中也并不多见。

进入2022年,团队补充了新弹药,蓄势待发。据了解,阳光融汇创新成长二期基金的投资策略将继续聚焦在医疗和科技两大赛道。驰骋在“能力圈”赛道的战场上,这个低调的团队愈发游刃有余。

险资出身,坐拥一支产业化背景队伍

提起阳光融汇资本,同行最为深刻的印象便是保险基因。

时间回到2014年底,监管试点保险资金发起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阳光融汇资本申请成立,成为行业内第一批取得私募股权基金牌照的市场化机制公司,开始活跃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舞台上。

一路走来,阳光融汇资本团队在医疗板块投出了迈瑞医疗、英盛生物、乐普生物、圣诺医药、齐碳科技、泰诺麦博、同源康医药、可瑞生物、硅基仿生、启辰生、关怀医疗、宽腾医疗、昆山医源、纳龙科技等明星企业;而在科技板块则收获了商汤科技、燧原科技、英韧科技、创新奇智、摩尔线程、硕橙科技、梦之墨、海姆霍兹、鸿翼软件等一系列优秀企业。

而植根于保险公司稳健的风控基因,阳光融汇资本也形成了一套区别于同行的风控文化体系。比如在接触项目伊始,风控人员便与投资团队一起参与尽调,全程参与了投前、投 中、投后各个阶段。这一套严密的风控流程,如今正在成为业内标准。

在众多同行的评价中,阳光融汇资本拥有一支“能打”的队伍,专业能力扎实、产业背景深厚。比如合伙人石晟昊先生,在医疗健康领域深耕30多年,拥有丰富的产业运营和并购整合经验。

而医疗和科技团队成员均毕业于耶鲁、清北复交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具备“产+研”复合背景,对产业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内部对一线投资人员的要求很高,他们往往需要深耕一个细分领域,每次出手都要遵循穷尽项目的铁规。“坚持精中选精”,石晟昊常常这样告诫投资团队。

已实现超50亿现金退出

行研驱动,揭秘背后投资逻辑

走过7年时间,阳光融汇资本团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据悉,旗下所管理基金累计已实现超50亿人民币现金退出。而于去年10月设立的创新成长一期基金,至今已投资项目19个,70%的企业完成新一轮融资及上市进程中。

不久前,阳光融汇资本又收获了一个医疗IPO——Sirnaomics(圣诺医药)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核酸药物第一股,这是创新成长一期基金所投的第一个项目。

早在2020年10月,阳光融汇资本就领投圣诺医药D轮融资。当时有一个小插曲:圣诺医药创始人陆阳博士拥有多年核酸药物研发经验,他更青睐于选择懂技术的投资人。彼时,阳光融汇资本团队研究这条赛道已久,他们发现该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但国内尚未有先进的小核酸药物,于是找到陆阳博士。

那一次见面,双方针对其具备首创优势的双靶点RNAi药物技术畅聊3小时后,陆阳博士被投资团队的专业能力所打动。

多年下来,阳光融汇资本形成了一套成熟且高效的打法。在行业上,他们更看中行业整体的成长性以及整合空间;至于管理团队,他们更倾向挖掘对于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具有深刻、清晰的认识,并具备行业整合能力的创始人。扎实沉下去做行研,用产业思维提前挖掘到水下项目,这是阳光融汇资本团队一直践行的投资方法论。

过去这一年,国内VC/PE越来越强调投后服务,但阳光融汇资本内部却一直坚守一条准则——“帮忙不添乱,要雪中送炭”。

正如大道至简,这样的投后服务体系并没有华而不实的理论,每一个动作都能落到实处:比如投资团队帮助被投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从战略层面为企业挖掘合适的优秀人才,甚至协助公司拓展销售渠道,借助团队自身的产业背景及资源优势真正为企业做到投后赋能。自始至终,阳光融汇资本坐在副驾驶位置,陪伴创业者一起驶向星辰大海。

一路走来,阳光融汇资本团队一直强调底线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投资原则,只有看懂了才会出手。正是遵循着这套质朴的价值观,他们总能在市场的起起伏伏中寻觅到最佳时点,从而缔造了一次次精准的出手。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