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过“火”的素质教育:市场仍待培育,监管先行一步

“双减”过后,素质教育赛道成为众多教育机构转型的赛道,教育机构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素养类课程。寒假将至,教育机构的转型效果如何?其主打的各类素养课程收获了怎样的用户反馈?愈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之下,素质类培训机构将面临何种考验?

1

素质教育市场升温

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临近寒假,培训机构进入了招生阶段,相较于学科类培训的一片沉寂,素质类课程则备受市场的青睐。

据悉,新东方寒假素养班上线了少儿美术综合、少儿创客、少儿故事会、少儿口才表达等课程;网易有道精品课推出了少儿美术、逻辑推理、围棋、编程等课程;学而思网校上架了人文美育、科学创想和编程课程。

据媒体报道,仅在去年一年,上海周边就有一二十家艺术类培训机构开业,而往年同期只有两三家新店,在新增方面达成了近十倍的增长。

“双减”过后,素质教育的热度一浪接过一浪。以K12为主营业务的教培机构火速上线美术、音乐、舞蹈、编程、书法等十多门课程,素养中心平地而起。“双减”后两个月数据显示,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现存37万家,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现存66万家,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3.3万余家,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9%。

美育纳入中考政策更是犹如一剂强心针,给尚在犹豫的家长和学生们多了一个报名的理由。在去年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全国已有四个省开展了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六个省和十二个地市开始了中考美育计分,分值在10-40分之间。下一步工作计划,到2022年力争做到美育中考全覆盖。

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城区学校覆盖率达到了75.8%,一些省份地区甚至做到了课后服务百分百覆盖。与此同时,诸如书法、画画、阅读等素质类课程纷纷被列入课后服务名单,欲将校内课后服务打造成为“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受大环境的刺激,素质教育概念股炒得火热,几度涨停。行业内对素质教育赛道的未来寄予厚望,据艾瑞咨询相关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素质行业市场规模为5050亿元,同比增长55.8%。基于其对素质教育行业的增长判断,预计2022及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045.8亿元、7151.5亿元。

2

素养课程获用户反馈

课程体系不够成熟、教学点覆盖率低

从上述的一些数据中,不难看出素质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尽管从量上,市场正在逐步增加供给,但在其热度之下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面向C端用户的素养课程已经得到了一些反馈。

黄女士为自家上一年级的孩子报名了语文素养课程,她表示,“在报名之前,曾带着孩子去试听过一节课。试听下来的感受还不错,孩子觉得很好玩,上课的形式很不错。老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组织小组讨论,小班里地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黄女士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可以考虑为孩子报名素养课程。寒假去上课,孩子不仅能学到一些知识,还能交朋友,不至于太过无聊。相较于目的性较强的幼小衔接课程,素养课对孩子的启蒙效果更好。

但黄女士也和其他家长持同样的观点,“素养课程的知识点太少,孩子到了高年级就不会再报了,对其升学帮助不大。”

有家长反映,现在市面上的素养课程还不够成熟,上课前期铺垫很多,但知识点不够明显。家长认为,这样的素养课程对老师的控场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如果老师的课程导入讲解不够吸引人,学生就很容易走神。

对此,经营美术类艺术培训机构的李校长称,“素养类课程体系设计不要求每节课内容结构的高度一致,而更强调灵活和多变,这与学科类课程的设计思维大相径庭。若是授课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更强,那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展多学科知识方面更具优势。”

素养课教学点覆盖率不足,是另一个家长抱怨的点。有家长出于保护孩子视力的考虑决定报名线下素养课程,但发现在其生活的城市中还没有设置素养课教学点。在家长咨询后,得到了“素养课要先在一线城市试运行,等到较成熟后再向二、三线城市推广”的回答。在其他一些城市即使设有素养课程的教学点,但由于其数量少,据学生居住的地方又较远,在一定程度上也劝退了部分家长。

3

亟需建立以“情感为黏性”的转型思维

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监管提上日程

素质教育的一把火“烧”向了有需求的家长,也“烧”向了素质类培训机构。至于,燎原的火势究竟有多旺,温差有多大,他们或许更有发言权。

从去年的暑假到今年的寒假,李校长未感受到素质教育带来的热度。李校长表示,暑假和寒假的招生都不如预期,对比疫情前的同期,两个时间阶段的招生数量不升反降。而伴随着房租、人工成本的上涨,一些素质类课程的价格也随之涨价。

Color儿童美术创始人王伟认为,导致素质类机构招生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三个。其一,K12学科类培训机构在去年出现大批量倒闭、跑路的现象,欲报名素养类课程的家长担心会出现同样的状况。由于缺乏对教育培训机构的信任,大量家长仍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报课。其二,“双减”后,众多原K12机构陆续入局转型素质教育,无形中加剧了整个市场的竞争程度。其三,素质教育市场的培育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总体上家长对美育一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尚待提升。

在王伟看来,即将大面积推广的美育中考政策或许能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在家长和学生心中的地位,但对目前的学生影响不大,最快也得等到2024年以后。届时,学校美育课程、课后服务和校外艺术培训机构三方联动、内容互补,将推动素质教育发展迎来新的阶段。

真正的素质教育应当是什么样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曾表示,“美育不仅仅是上一点技能课、写写画画、吹拉弹唱,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养,它的功能是在素质、修养、能力、境界这些方面。”

王伟认为,一些机构转型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原因可能是缺乏了素质教育行业的思维模式。“K12培训机构的转型速度特别快,基于他们长期积累的一套运营和课程交付体系,能在短时间内搭建起自身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然而,他们长期形成的注重教学效果、获客数量等思维方式,并不适合素质教育赛道以“情感黏性”为核心的运行逻辑。素养的培育绝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潜移默化的效果。对我们来说,能够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感到愉悦,体验到艺术的魅力,继而产生长期学习的动力才是最关键的。”王伟道。

如王伟所提到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未完全得到认同。而比素质教育理念快一步抵达的是国家对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江苏省、天津市、北京市、金华市、重庆市等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在开办面积、开办资金、预收费管理、培训教师几个方面对文化艺术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作出了规定。

综合来看,各地出台的规定相差不远,如要求每个(含分支机构)艺术培训机构开办资金应不少于30万元,开办资金的50%以上应存入银行账户,作为风险抵押和质量保证;艺术培训机构实际教学场所面积应与培训规模相适应,且不少于100平方米;艺术培训机构应当配备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在各地校外培训机构被取缔的名单上,不合规的艺术类培训机构难逃被关门的命运,不能置身之外。能够预见,教育部门对艺术类培训机构的监管会逐渐向学科类培训机构看齐。

对于素质类机构来说,健康的资金流、符合资质的教师团队、合规的运营才是生存王道,良币驱逐劣币,未来,或有一批素质类培训机构先行倒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鲸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素质教育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