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坤神变坤狗之后,年轻人还做基金梦吗?

2022年的基金行情会不会如2021年一样,不得而知,但是进场的人都认为自己能大赚一笔。

易方达基金经理到“坤神”,张坤走过了九年时间。而从“坤神”滑落到“坤狗”,张坤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基民的追捧与回踩,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依次上演。

作为回踩大军中的一员,赵雯在去年11月前清仓了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即使手机屏幕弹出“基金适合长期投资,成功的投资是给时间以耐心”的提醒,赵雯还是按下了“卖出键”。

去年2月份基金大火的时候,赵雯追高买入,本想大赚一笔,却在近一年里经历了卖出又买入再卖出的过程。最终,基金不仅没能改善赵雯的生活质量,反而成了赵雯生活中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她看来,张坤已经不是神,她也不再相信张坤。按下“卖出键”之后,赵雯内心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为每天的亏损浮动而心焦,也不用泡在各种社交平台去骂张坤了。

2021年1月25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净值一天暴涨5.05%,一举将“蓝筹”送上微博热搜。除了易方达蓝筹精选,不少基金因为“高收益”“一日售罄”“限购”“粉圈化”,在过去一年中频频登上热搜。

而像赵雯这样被吸引而来一头扎进基金圈,最后撞得头破血流的新手比比皆是。也正是因为赵雯这些年轻人的疯狂涌入,才造就了基金在过去一年中的许多魔幻时刻。

这些年轻人迷恋“高回报”,蹲守各个社交平台,深信野生基金大V,甚至烧香拜佛,将基金经理神话以至于捧出圈层,乐于学习的还会加进某个基金大V的群,到最后都免不了先被收割一茬,在经历“跌妈不认”和骂人无效后,以亏损的姿态无奈离场。

根据媒体报道,从支付宝数据来看,不少投资者并未从顶流基金经理身上赚到钱。以张坤的蓝筹精选为例,持有时长6-12个月的投资者中,超8成投资者都是亏损的。

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以张坤为首的明星基金经理的基金遭遇了较大幅度的赎回。其中,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净赎回28亿份,基金规模缩水了200多亿元,刘彦春、谢治宇等明星基金经理的基金管理规模也减少超百亿元。

在基金从狂热到降温的不到一年时间中,昔日被捧上神坛的明星基金经理,迎来基民的谩骂,“千亿顶流”张坤也走了“菜狗”的老路被骂成了“秃坤”。随之而来的是,张坤粉丝后援会、广发刘格菘全球后援会等后援会的解散。

01

2021年的基金圈,因为大量年轻基民的入场,被粉圈化成了一个大型追星修罗场,90后新基民成了爱豆,基金经理成了堪比娱乐圈顶流的明星,追星的口号遍布各大社交平台。

“坤坤”“兰兰”“春春”快速晋升为基金圈的千亿顶流,“ikun后援会”“蔡嵩松头号粉丝”“中欧葛兰全宇宙后援会”“广发刘格菘全球后援会”等后援会层出不穷,超话社区打榜一时间热闹沸腾,以“易方达张坤后援会”账号为例,一个月时间不到,粉丝已经超过三万。

一时间,基金圈成了娱乐圈,甚至当时有传出张坤、刘彦春等基金经理受邀参加《天天向上》的消息。而就在消息传出的几天后,3月3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募基金行业投教宣传工作的倡议》,严禁公募基金娱乐化。

但是这些不妨碍基民的热情,基金赚钱了,就是“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坤坤不老,蓝筹到老”“世界有三大知名酒庄:罗曼尼康帝、拉菲和易方达”“此生无悔入诺安,来生还做诺安人”……

当基金不赚钱后,就如同遭遇塌房而脱粉的明星,基金经理也会因为业绩不佳而被踩下神坛。急需发泄的基民将曾经的爱豆当成了宣泄口。

昔日的小甜甜成了如今的牛夫人,张坤终究走上了蔡嵩松“蔡狗”的老路,被骂成了“坤狗”“秃坤”。社交平台上对基金经理的嘲讽铺天盖地:“你抄底了蓝筹,他梭哈了医疗,我重仓了白酒,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看到都在骂张坤,我就放心了”……

基民的攻击甚至来到了直播间。据北青财经报道,8月20日,有网友爆料,在南方基金的一场近30万人观看的直播中,一位名叫小雪的女主播,被基民弹幕攻击到情绪崩溃,当场哭了出来,事情根源于当天同场直播的基金经理林乐峰,其所管理的基金产品8个月遭遇了7.25%的回撤。

在基民粉圈化操作之下,被捧上神坛的基金经理也成为了高危职业。道歉成了这个行业里的新故事。

2021年内,基金表现不佳时,基金经理挨个出来反思、致歉安抚投资人,逐渐形成新惯例。例如由于二季度财报表现不佳,交银新成长混合基金经理王崇坦言,“我们向基金份额持有人表示深深歉意。”张坤也在二季度财报里无奈道歉“回首自己以往的判断,发现有不少错误”。甚至有某百亿基金经理,被曝出疑似因业绩不佳而患上抑郁症。

基金经理的压力也反映在了离职上。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2021年内已有299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离职数量已经超越了2015年历史最高位的283位。

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一位大型公募基金就职人士称,“在全民理财的势头之下,基金经理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因此他们也承受了很多业绩之外的,例如客户言论等方面的压力。”

02

在中国公募基金二十二年的历史中,过去两年基金的发展到达一个新高度。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30日,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突破了25.32万亿元,较2020年年末增长了27%。

而在这场由年轻人掀起的基金狂热之中,被魔幻了的不仅是基金经理,疯狂的触角甚至抵达了中老年人:在过去,他们是炒股和银行定期存款的主力军;而在基金疯狂发展的这两年中,热爱上网的中老年人也不甘于落后。

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其中,中老年群体网民规模增速最快,50岁以上网民占比28.0%,规模近3亿。

有意思的是,买基金的老年人的收益率远超年轻人,是后者的6倍多。

根据景顺长城基金、富国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三家基金管理公司携手中国证券报发布的《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截至去年3月底,60岁以上投资者平均收益率达到19.05%,盈利人数占比达60.42%。而反观年轻人,30岁以下投资者平均收益率不到3%,盈利人数占比不到50%。

但是一些还没有来得及把基金盈利装进口袋的老年人,已经提前被“骗子基金公司”收割了。

家住河南某村庄61岁的张芳,原来在家里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却在接触某社交平台APP上的基金广告之后,便轻信某基金经理的话术,沉迷在买基金中。

张芳不仅下载所谓的公司自有的APP,还花了几千块钱买课程,跟某基金经理签署了所谓的“委托投资协议”,把钱交给所谓的专人打理。那段时间,张芳张口就是稀土资源和新能源,甚至还谈论起了国家政策,鼓动儿子也买新能源基金。

但是就在不久之后,张芳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基金经理联系不到了,所谓的APP也不再更新了,平台电话也打不通了,这意味着自己投入的五万块钱可能拿不回来了。无奈之下,张芳在家人的陪伴下报了警,但是追回希望渺茫。

一时间,形势转变:从原来的侃侃而谈,到现在被亲戚轮番上阵批判,张芳只能坐在沙发上看着被自己气极摔坏的手机。

而更为魔幻的是,就在年轻人感叹中老年人被骗的时候,骗子手里的镰刀已经不分年龄层,正在将矛头对准群体更为广泛、更加自信的年轻人。

在去年年初基金火出圈的时候,B站、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野生基金大V丛生。他们大多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但是却凭借运气跟着市场赚到了钱,摇身一变开始自称基金UP主,在社交平台指点江山出教程,例如《教你组建*的基金组合》《纯干货,教你辨别一只基金值不值得买》《赚爆,一年收益20万》……这些看上去就像收割韭菜的教程,偏偏播放量还不低,“10万+”轻轻松松。

而他们收割韭菜的方式就是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加入微信社群,购买基金付费课程。例如,用户加入社群需要交进群费,购买一节课程最高支付数百元等。

而基金公司也趁着这波流量,和基金博主联手宣传,造势明星基金。根据《证券时报》当时的报道,部分券商会找到基金博主合作分销基金,以销售5000万元来计算,做得好的博主*年就可以拿到35万元的分成。

03

奔着赚钱而来的年轻人,却大多没能赚到钱。根据虎嗅报道,有机构统计了2021热门基金投资者的损益情况,在近一年基金收益80%到130%的情况下,亏损用户普遍在50%以上。以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为例,近一年*收益率在109.26%,但是亏损用户超过了八成。

根据上投摩根基金联合*财经财智云的一项调查显示,从基金的投资结果来看,近七成的学生都没有赚到钱。其中,本科生中不赚钱的占比为73.8%。

这就造成了一种怪圈——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出在基金公司身上。《财经》在报道中给出了两点解释:其一,基金经理的相对排名考核机制,导致基金经理不敢轻易调仓和降仓,催生估值泡沫;其二,基金公司在产品发行上急功近利,着重宣传历史业绩,忽略产品风险。

另一方面则是基民的非理性投资心态。根据《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显示,基民的盈利水平与持仓时长正相关,与交易频率负相关。这也就意味着基民持仓时间越短,平均收益率越容易为负;交易频次越高,平均收益率越呈下降趋势。

而持仓时间短和交易频次高*地契合了年轻基民的心态。根据《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显示,35%的基民持有基金时长不超过6个月。

一些被伤透了心的年轻人,开始逃离基金。但是,还有年轻人在搞钱的诱惑下开始入局。

到2021年年末,基金排名里,重仓新能源和资源股的基金笑到了最后。以前海开源新经济为例,近一年的涨幅达到111.65%。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易方达蓝筹精选近一年的跌幅为2.9%。

在社交平台和社群里,又有一批买基金的年轻人开始讨论重仓新能源了,就如2021年年初重仓消费基金、医药股、半导体基金的人一样,趁着热闹一蜂窝涌进去。

2022年的基金行情会不会如2021年一样,不得而知,但是进场的人都认为自己能大赚一笔。正如一位网友所说,“2020年下半年开始,以茅指数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大白马,已经积累了明显的泡沫,但基金和基民却还在追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字母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金融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