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已过去整整两年。
两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肺炎病毒出现之后,*时间采取的顶格防控措施,包括疫区隔离和推迟复工;同时西方大国在鼓吹“口罩无用论”和“集体免疫论”——不久后武汉解封,中国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全面恢复,自此中国内地再也没有大规模地出现疫情蔓延;而与此同时西方深陷疫情泥潭,愈演愈烈,“集体免疫论”注定是政治流氓的无耻言论,而“口罩无用论”也被时代秋风扫进历史落叶堆。
两相比较,中国从政府到科学家,以及人民群众的务实、理性、高效、团结给全世界上了一课;而西方政客的虚伪、无知、狂妄、伪善,连同他们所鼓吹的种种歪理邪说,统统原形毕露。
两年时间,一场疫情,不短不长。但足以向世人勾画一个务实理性的、爱民团结的、负责任有担当的、正在冉冉升起的东方大国形象,已经足够了。而这个过程中最精彩的部分,无疑是疫苗研发环节的弯道超车,充分展示了中国速度与中国自信。
01、中国速度
2020年初,特朗普还在幻想新冠病毒会随着天气转暖而消失时,中国早早意识到新冠病毒的杀伤力和持久性,开始立项攻关新冠疫苗。
大笔经费注入,科研团队日以继夜高强度工作,社会各界合作接力,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疫苗研发竞赛中,所有国家都在争分夺秒,研发进度甚至可以以小时计数,而我们新冠疫苗的研发不负众望,跑出了中国速度。
2020年3月16日,中国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正式获批,公开招募108名志愿者,分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三组接种疫苗,全球首次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从志愿者的胳膊上开始。此时,距离中国疾控中心启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仅仅过去50天。
此后,中国疫苗的好消息接踵而来。
2020年4月9日, 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再次创下纪录,成为全球*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
2020年4月12日,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申请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全球*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批件,13日,又批准了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灭活疫苗开展临床试验。
2020年6月23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Ⅲ期)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启动仪式在中国北京、武汉、阿联酋阿布扎比三地,以视频会议方式同步举行,全球*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三期试验启动。
202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中国疫苗正式开打。
从项目立项到上市,中国用短短335天,攻下了以往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疫苗研发,还保持世界前列的效率和安全性。这样的速度无论是放在过去还是当下,都是可以称得上是奇迹。
特别是在疫苗产业起步晚、技术能力落后于西方的中国,这份奇迹来得更加弥足珍贵。
如果说2020年我们是以疫苗研发和病毒赛跑,那么2021年我们就是以疫苗接种和病毒竞速,如何让更多人安全地打上疫苗,成了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道难关。
但我们还是保持了中国速度,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接种规模从1亿剂次到超过2亿剂次,用时25天;从2亿突破到3亿剂次,用时16天;从3亿剂次到超4亿剂次,用时9天;而从6亿剂次到7亿剂次,中国只用了5天。
如此快速、大规模的接种,要归功于我国在疫苗研发时就同步进行的生产规划。2020年春节,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享受阖家团圆时,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面临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建不建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
疫情初期,建,无疑是*风险的。因为升级改造一个P3车间需要花费超10亿的资金,在充满未知的情况下,任一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巨额的投入打水漂,如果疫情很快消失,如果疫情没有大规模扩散,如果疫苗没研发出来,怎么办?
但不建,若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中国不能拥有自己的新冠疫苗,可能会再次被西方势力“卡脖子”,并且会拖慢我们群体免疫的形成,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危机关头,杨晓明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利弊,他最终选择抗住风险和压力,大年初五,北京生物所按中国生物整体部署,承担了新冠灭活疫苗产业化车间建设重任。
4月,中国生物完成了全球*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的建设,仅耗时约60天。
这个车间,和随后建成的数个车间一起,保障了中国新冠疫苗的产能,为我们惊人的接种率提供了基础条件。
02、中国效率
正常来说,一支疫苗的研发周期通常为10-15年,但新冠疫苗的研发我们只用了不足一年的时间。
为什么中国能研发的那么快呢?
最重要的前提是积累。近十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生物技术产业产值以每3年增长5倍的速度递增,生物医药企业更是在研发上的投入更是保持着15%以上的增速。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更是明确了生物技术创新转向目标,并为之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与扶持政策,为新冠疫苗的研发积累了人才、技术等等资源,让我们得以快速响应疫情发展,开展研发工作。
其次,新冠疫苗的研发速度还受益于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制度,从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疫情爆发初期,我国果断拍板——全力研发新冠疫苗。并且,我国还同时推进五大疫苗技术路线,这样虽然比单一技术路线研发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但为了让疫苗研发效率更高,让疫苗适合更多的人,我们还是选择了五路并进。
在研发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鼎力支持,各界科研力量互帮互助,只要是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需要,一切都优先安排,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在举国之力的加持下,我们才能打出“战时节奏“。
此外,科研人员的付出,也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从我国决定研发疫苗那一刻起,无数科研人员扛起人民的期望,虽然有防护装备,但和病毒密切接触还是要冒着极大风险的,可是在民族大义面前,研发人员不计得失,在疫情的最前线加班加点的战斗,为了争分夺秒,甚至他们还减少进食、喝水,以节省在上厕所这项人类基本生理活动上花费的时间。
在这短短一年的研发过程中,有的人逆行赴汉,有的人舍身试药,还有的人永远的倒下了……
前文有提到我国疫苗研发五路并进,这样的路线让我国新冠疫苗研发的统筹协调工作变得极为复杂,每条路线都有无数高校、研究院、企业、机构等等科研单位参与,为了把他们的能量聚拢在一起,我国成立了疫苗研发专班技术支持小组,组长是我国著名的病原生物学家赵振东教师。
在推进我国疫苗研发生产和紧急使用的过程中,他承担了大量工作,为各研发单位提供了多项重要建议,切实解决了许许多多研发中的困难。为了让疫苗更快面世,赵教授总是*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但在一线战斗两百多天后,赵教授没能等到疫苗的开打就匆匆离开,2020年9月17日,因持续工作、过度劳累,赵教授倒在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去世前一天,他刚为疫苗研发奔波了武汉、长沙两地。
赵教授还有无数人,用汗水、泪水甚至是生命,才铸就了我国新冠疫苗的奇迹。
03、中国情结
中国新冠疫苗来之不易,但我们并没有囤积居奇。
在疫苗研发的初期,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获得一家德国制药公司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的专有权利,从而垄断新冠疫苗,攥取高昂的利润。
其他西方富裕国家,虽然没有特朗普这样吃相难看,但还是默默的订购了全球大部分的新冠疫苗,即便以他们的人口数量根本不需要这么多。据媒体报道,截至2020年年底,欧盟的27个成员国和其他5个高收入国家订购了全球一半的新冠疫苗产能,而这些国家人口仅占全球人口13%左右,显然挤压了中低收入国家的疫苗供应能力。
而中国却恰恰相反,2020年5月18日,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总书记宣布:
“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这表明,中国会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分享中国疫苗,意味着中国疫苗不会像西方国家一样哄抬价格,在收取高昂的费用后,还要附加苛刻的购买条件。
在新冠疫苗变成西方势力政治工具的背景下,中国此举无疑打破了全球疫苗接种不平衡的问题,给了发展中国家新的希望。
自新冠疫苗正式上市以来,我们积极履行承诺,今年10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表示:我国已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5亿剂新冠疫苗,外援新冠疫苗数目居世界之首。
在此之前,仅2020年我国就已向150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防护服、口罩、呼吸机等大批防疫物资,还派出了疫苗专家组10多批,举办了视频交流会上千场。为全球疫情控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引领了全球的抗疫合作。
受惠于此的国家无一不对中国疫苗赞不绝口,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更是公开表示:“中国疫苗质量*。”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全球如此大规模的接种中,我国新冠疫苗未曾听闻什么严重的异常反应。反观海外,数人因接种阿斯利康或强生疫苗出现“罕见且严重的血栓”事件,其中多人因此死亡,全球多国纷纷停用阿斯利康疫及强生的新冠疫苗。
而拒绝大陆疫苗的中国台湾,接种疫苗死亡人数甚至一度超过了感染新冠死亡人数,据台湾卫生部门发布的COVID-19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通报》披露,从今年3月22日开打疫苗至10月6日,台湾接种疫苗后死亡人数已达到849人,其中,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死亡人数最多,高达643人。
04、结语
近日,传播速度更快的新冠肺炎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多国造成严重威胁,反观人口基数及人口密度更大的中国内地,确诊的奥密克戎感染者屈指可数,仅有的病例也是在封闭隔离管理中确诊,未形成传播。
在应对德尔塔毒株的过程中,我国全病毒灭活疫苗在预防重症上取得了接近100%的成果,同时还对轻症患者体现了优越的保活效力。
两年后的今天,当不少西方国家选择“与病毒共存”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是与高效的“抗疫方式”和积极健康的公共卫生理念“共存”。
口罩、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等,这些既是后疫情时代生活的常态,也是人类对付各种病毒的普世原则。当然,它们的背后少不了人力、技术、公共管理理念的革新,更少不了中国的优秀的疫苗能力。
有了这些,人民可以更加轻松地面对后疫情时代的生活,对自己的祖国更加自信,以祖国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