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你的账本上一共记录花了多少钱?
尽管疫情仍然持续,但并没有影响人们的消费欲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过去11个月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54亿元,同比增长13.7%,比2019年的前11个月增长8.2%。
站在2021年的尾巴回顾过去,可以发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观念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年轻人开始更努力地抱团学习攒钱,一笔一笔地“把钱花在刀刃上”;而“理性消费”的呼声,也变得越来越洪亮。
根据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青年消费报告》,年轻人消费前三名是教育培训、住房和保健养生,近六成年轻人表示更愿意把钱花在刚需上。
今年的消费新闻里,仍然少不了肉疼的味道——春天的盲盒,夏天的随心飞,秋冬的“川沙妲己”,以及贯穿全年的基金。怎么把钱既“花在刀刃上”,又花得不肉疼,成了年轻消费者头疼的难题。
基金
到底是自己不适合理财,还是运气差到财不理我
2021年才过去一个月,“你买基金了吗”成了年轻人见面时的*句话。
春节还没过完,年轻人一边接过家中长辈的压岁钱,一边就转手存进了银行卡,把财富投向基金市场,等待节后稳赚一波。各路基金专家,显然也没有什么心思好好过春节——起码在小红书里,形形色色的基金分享并不会缺席。
就连向来与理财“无瓜”的B站舞蹈区,也涌进了大量银行和金融服务平台。一个小姐姐搞不定的,就再来亿个;跳一支书记舞解决不了问题的,那就再来亿支《与梦盛开》,顺便再夹带自家基金代销的广告。
“看完宅舞,记得把下面的视频也点击学习了喔,这样选基金才会有欧气。”/哔哩哔哩@招商银行官方账号
年轻人弹幕上打完AWSL,转头就切到了基金定投的支付页面里。毕竟相比于看不懂的K线和云里雾里的年化率,十块起购、平台精选背书、闭着眼就能赚钱的关键词,每一个都击中了年轻人的心。
这条未曾设想的道路,让银行、金服平台们的业绩格外耀眼。比如在社交平台上宠粉力度最狠的招商银行今年3月发布的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该行代销非货币基金6107.04亿元,较2019年的2197.7亿元同比增长177.88%。
但“基金赚得比工资多,没心思上班怎么办”的哲学问题,很快就被一串飘绿的数字打回现实。基金跌了吗?跌了,还上了不止一次的热搜前三,连王力宏和郑爽都要甘拜下风。
面对与健康码比肩的绿意盎然的指数,韭菜友友们开始思考新的哲学问题:到底是自己不适合理财,还是运气差到财不理我,不然怎么会回回都在高点建仓。
新的哲学问题又出现了。
伴随着基金下跌同时而来的,还有多家基金公司给投资者的“心理按摩”,鼓励投资者要用“最有底气的心态看待下跌”。
这似乎印证了巴菲特的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毕竟很多年轻基民的投资观,不是渴望一夜暴富,就是只想抄成功人士的作业。
需要明白的是,资本市场里涨涨跌跌是家常便饭,基金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工具,长时间养下去总会平回本钱。专家们和小姐姐告诉你基金当下收益率高,但并不代表未来的收益率会继续高。
如果年轻基民在市场的海洋里能学到什么深刻的道理,那必定是财经电台里经久不衰的十字箴言: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盲盒
我打开的不是盲盒,是心跳骤停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
《阿甘正传》里的这句经典台词,用来形容2021年大火的盲盒经济,最合适不过了。
万物皆可盲盒。这年头,只要任何商品加上“盲盒”两个字,那销量必定是大增。不论是手办、玩偶、书籍,还是炸鸡、外卖、机酒,只要能给消费者产生惊喜,就能纳入盲盒的组成部分。
社交平台上多如牛毛的盲盒开箱分享,保证你也看过。
甚至为了挽救结婚率,盲盒也在拼尽全力当月老——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只需要花上1块钱,就能把自己的微信号存到盲盒里;如果再花1块钱,就有机会实现脱单、不做“柠檬精”。
尽管社交平台上盲盒开箱的安利视频多如牛毛,尽管平台里与盲盒有关的评价好评如潮,但并不是所有的盲盒玩家都是100%地拍手叫好——更真实的盲盒体验,应该是这样子的:我打开的不是盲盒,是心跳骤停。
比如火极一时的“NBX网红文具盒”,拆开标价将近50元人民币的盲盒,才发现跟宣传视频里的是两个配方;奶茶店用大喇叭循环播放的“盲盒奶茶”,抽出来的不是发卡就是彩票,几乎没人抽到过货真价实的Dior口红。
即便是你买到的盲盒本盒,也有可能是别人已经开箱过的。就算发现了猫腻找客服理论,得到的回复往往只有两个字:拒绝。
甚至有商家把盲盒玩出了火,把人见人爱的萌宠打包进了一个个密不透风的快递盒里。没人知道小动物们在被选中的前前后后经历了什么,但如果不是被动物志愿者们拦下、曝光,满怀期待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准宠主们,根本无法想象一部分人类到底有多傲慢、多冷血。
央视新闻微博针对“宠物盲盒”乱象发布了一则一针见血的评论:“这是对人性的背离,也是娱乐的异化。”
被玩坏了的盲盒经济,赤裸裸地写着“投机”两个大字,同时也蒙蔽了消费者明辨真伪、理性消费的双眼。
超前点播
不用点播,看剧就更自由了吗?
你在追剧的时候,一定经历过以下环节——
明明花了十杯奶茶的价钱买了一年的会员,只为了好好追《扫黑风暴》。看完最新的一集之后不过瘾,只看下集预告也不知道高明远下一步有什么动作。结果发现,要想揭开高明远的谜底,还得留下3块一集的买路费。
这一定是每个追剧爱好者的心头痛。“超前点播”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让剧迷们又爱又恨:爱的是,能够快人一步知道剧情发展;恨的是,明明我牺牲了这么多杯奶茶的钱买会员了,怎么还要动我的奶酪?!
又爱又恨的超前点播,在今年国庆假期被画下句点——正当人们还堵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爱奇艺率先宣布取消剧集超前点播,连带着也取消了“会员专属”的贴片广告。另外两大视频巨头腾讯和优酷,也跟着爱奇艺的步伐官宣取消。
视频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拉锯战似乎画上了一个句号——在这之前,人们对爱奇艺败诉的那桩官司还历历在目。根据法院的判决书,付费超前点播属于爱奇艺公司商业模式的探索,而该模式本身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超前点播功能始于饭圈大热的2019年8月。当年大火的《陈情令》,单靠饭圈粉丝们接力“氪金”,一天之内就使视频平台成功赚到7500万。
这种借VVIP模式来快速致富的办法,很快便复制开来,自然也不会放过面向普通观众的《扫黑风暴》《云南虫谷》。尽管谁都知道超前点播就等同于割韭菜,但消费者嘴上说着不,身体却很实诚。
云合数据发布的《2021上半年连续剧市场网播表现及用户分析》显示,四大视频平台上线的超前剧里,点播比率最高达到了47%。
有消费者统计过,从2019年超前点播上线至宣告取消,花的钱已经足够买超过两年的视频会员费。
如今超前点播功能宣告寿终正寝,年轻人的看剧自由真的就回来了吗?
恐怕,当视频会员涨价的消息不胫而走,就已经劝退不少年轻人了吧。
网红雪糕、网红酸奶
结账之后才发现,我的雪糕/酸奶自由没了
今年夏天,年轻人的夏日快乐,只剩下了空调。
原因无他:便利店和连锁超市里的雪糕,太贵了。
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冰柜里的雪糕基本上都要10块钱起步;随便选了两根普普通通的冰棒,一结账才发现,总价已经和隔壁某连锁快餐店的一份双拼套餐相媲美。
同样贵的还有原本平平无奇的酸奶。今年9月,有“酸奶界爱X仕”之称的某品牌推出了一款“藻蓝蛋白冷萃酸奶”,售价达到45元一杯。
在这之前,商场酸奶专柜里的C位,早已经被“高贵”的网红酸奶品牌所占据,起步价都在15块;那些平价酸奶倒也没有消失,只不过在这些“高贵”的网红酸奶面前,只能被迫“退居二线”,挤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雪糕和酸奶都越卖越贵,年轻人的雪糕/酸奶自由都没了。
细看这些雪糕酸奶的包装,不是起了一个金贵的名字,就是在产品包装上加上了胡里花哨的形容词,让消费者看上去就能产生“原来这么高端啊”的幻想。加上配方里还有决明子、螺旋藻、奇亚籽等高端食材,一度让消费者怀疑到底是在买酸奶,还是在买高级版的八宝粥。
更有会玩的某品牌网红酸奶,甚至把玻尿酸加在了生产线里,借机宣传“吃了就能美容”的噱头——当然,这种过度宣传的后果,很快就被医学专家重重地打脸。
网红雪糕玩家也不是没有翻车的案例。比如,被年轻人视为高高在上的钟薛高,就曾两次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处罚。
一边是网红雪糕、网红酸奶高得让人吃惊的价格和天花乱坠的描述,一边是越来越“省”的年轻人。今天人们所处的新消费年代里,理性消费的声音喊得越来越洪亮,“抠门”不再是年轻人眼中的异端。
《2021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的一项调查显示,86.6%受访者认为产品质量是首要考量因素,而优先考虑产品价格的受访者仅为62.2%。
不论是网红雪糕还是网红酸奶,这样的新消费“贵”不是问题,但品质的价值感也要拉满分才是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理由。
用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博主@云无心 的观点来讲,如果“高价”的原因是好吃且明码标价,那这样的高价就不是智商税;反之,如果“高价”的原因是加了什么奇葩成分来宣传,那就和一百八一杯的宫廷玉液酒没有什么区别。
直播打赏
线上刷得爽,线下悔青肠
2021年被称为“塌房元年”。
塌房的不只有明星,还有那些突然火起来的直播网红们。
9月2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坚决抵制泛娱乐化,抵制炒作炫富享乐、绯闻隐私、负面热点、低俗“网红”、无底线审丑等泛娱乐化倾向。
所以诸如“郭老师”(本名郭蓓蓓)和徐勤根这样的“辣眼睛”网红们,最终付出的代价自然是非常明确的。
毕竟在这之前,“郭老师”在南京被闻讯而来的粉丝们围得水泄不通,顺带还使得夫子庙一带的交通差点瘫痪。连去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都对她的身份表示怀疑:“你是谁?”“你是干什么的网红?”
曾经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的“郭老师”,说着普通人都不懂的“郭语”,时不时地在直播中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尽管如此,在直播平台上,还是有数量相当可观的粉丝愿意给这位“带来欢乐的主播”打赏。
有网友为此估算过,单靠短视频直播,去掉平台分成后,郭老师一年的收入将近千万。
汇总今年的热点新闻,“直播打赏”*不是一个陌生词汇。而成为新闻主角的往往不是直播网红,而是因为打赏而陷入财困的打工人们——为了讨好主播,不惜摇身变成网络上的“富豪”,在屏幕刷上数十个“*礼炮”助助兴。
这其中,更不乏有未成年人的身影。诸如“16岁少年3个月打赏女主播158万”这样的新闻,已经不是*次出现在热搜平台上了。年轻人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都在屏幕的欢声笑语里化成了一缕青烟。
更不用说直播平台里藏着的各种各样的猫腻,比如通过数据造假来吸引观众打赏这样的违法行径了。
直播间像极了一个虚拟的等级世界,人们靠打赏而积累名声地位。晋升管理员后,左边有小粉丝追随,右边有情感越来越深厚的主播,殊不知的是退出的沉没成本也越来越高。有一天,当这些深陷直播间中的人们萌生退意,身边的水友们就会用各种方法“挽留”,致使背负背叛压力的退出者最终越陷越深。
正所谓“线上刷得爽,线下悔青肠”。与其活在替“榜一大哥”“榜一大姐”打call的浑噩生活中,还不如好好看看自己的银行存款。
网红滤镜
“今年长假结束了,我再也不相信滤镜”
全世界有62个镰仓,61个在中国。
而这61个“中国镰仓”,都在小红书里。
小红书的网图滤镜到底有多强?它不仅能将海南陵水的破公厕拍成网红,把青岛海边一座普普通通的楼梯拍成《楚门的世界》同款,把云南澄江的沙滩冠上“国内粉色沙滩”,还成功地让一批渴望打卡小众景点的年轻人“种草”。
这些被“种草”的年轻人不惜穿着艳丽服装、深一脚浅一脚地翻山越岭,只为目睹网红们在互联网上种草的优质景点。在没有任何滤镜的作用下,这些网红景点全部被打回了原形,恢复了原本普普通通甚至更为恶劣的模样。
你的身边,也许就有网红滤镜的“受害者”。
国庆黄金周过完半个月,社交媒体摇身一变,成了不少小红书“受害者”的诉苦平台,当然其中也夹杂了不少小红书博主们的反击。
面对源源不断的苦主,小红书不得不在其官方微信号回应称,部分用户在分享过程中的确存在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小红书会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我们向用户真诚道歉,不管是经历了失望的用户,还是并没有遇到‘照骗’的用户,我们都真诚道歉。”
互联网社交越来越普遍的年代,人们越来越愿意用出片来标记自己的生活。无论是买买买还是吃喝玩乐,只要觉得有意义的内容,都先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拍下来。“出片”逐渐成了当代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认为,资本社会已经从生产阶段发展到景观阶段,所有生活的细节都已经被异化为景观化的表征。而在当下“网红文化”所带来的互联网生活方式里,真实生活统统被糊上风格迥异的滤镜,成了一张张精美但经不起实践的“Ins风海报”;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统统简化成了一个个无关痛痒的点赞。
有网友评论说,有些人在滤镜里活得太久了,就以为世界是滤镜的样子了。用一千年前的话来解释他的评论,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只是纯粹地为了一张看上去风光旖旎的网图,而花费时间和金钱去了一个不值得去的地方,最终败兴而归不得不“拔草”吐槽,那为何不跳出滤镜,看看生活本真的样子呢?
随心飞
随心飞,我理亏
“只要3322元,周末随心飞。”
这则广告,让被困在新冠肺炎阴霾之下的年轻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毕竟“多飞多赚”,飞个三四趟往返就能差不多回本。无论是渴望出去玩的年轻人,还是常年异地打拼的打工人,2020年下半年开始推出的“随心飞”“快乐飞”,无疑都是快乐的源泉。
有了“随心飞”,说走就走的旅游不再是梦想——只要没有突然安排的工作任务,打工人每周五就能拖着行李*个冲出办公室直奔机场,转场到达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周六打卡A地的小吃,周日去B地看个展,心满意足去到机场返航,只要填满朋友圈的九宫格、让点赞的观望者心痒痒就行。
尽管全国时不时会有散发的疫情,却阻挡不了国人期盼已久的旅游热潮——据文旅部统计,今年清明、五一两个小长假,全国有共计3.32亿人次出游,旅游市场逐步恢复。
一年前冷冷清清的各大机场,也恢复了堪比高铁站般的人头涌涌。有人享受“随心飞”的快乐,就有人被困在“随心飞”之中——不是兑不了机票,就是兑了机票但航班取消延误。辛辛苦苦挑了五六个钟花工资抢回来的随心飞,最终变成了和健身卡一样的命运,白白为航空事业做贡献。
至于打电话投诉,那更像是往大海里扔个漂流瓶——航司的人工客服等待时间5分钟起步,而顺利与接线客服大吐苦水的用户,也不一定会给得到后续处理方案。某投诉平台上,与“随心飞”有关的投诉就超过400件。
谁都知道“随心飞”是疫情之下航司为了挽救客流的特殊之举。财报显示,“三大航”国航、南航、东航2020年合计营收约2207.04亿元,合计亏损370.82亿元,差不多每天亏损至少1亿元人民币。
但解铃还须系铃人,“随心飞”的游戏规则,终究掌握在航司手中。毕竟航司不是慈善机构,账面上的亏损额还是要回填的。
所以买了“随心飞”,当然不可能满足100%的随心,毕竟兑换完了机票,接下来经历的,有可能是出差同款的周末体验和也许非常糟糕的售后体验。到底值不值得,全把握在消费者手里。
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航司们带着3.0版本的“随心飞”卷土重来。那些被“随心飞”闹心过的年轻人,已经悄悄地选择了可以全额退款的“飞行次卡”。
玲娜贝儿
无数人为她花了十几万
2021年属于年轻人的快乐,多半是被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川沙新镇承包的。
但如果你对迪士尼的印象还只停留在米奇唐老鸭高飞,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假粉”。
原因很简单:扎根中国内地5年的上海迪士尼的C位,早就已经易主了。真正的宠儿,是一只外号“川沙妲己”的粉红狐狸——玲娜贝儿。
2021年9月29日,迪士尼新推出的玩偶角色“玲娜贝儿”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全球首发亮相。出道*天,玲娜贝儿就被精心安排站在了C位,背后为她欢呼的正是“达菲家族”的其他成员,“老大哥”米奇自然只能站在最角落的位置。
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诞生总是热切追捧,玲娜贝儿也不例外——不仅成了全世界母爱大发的网友们的“好儿儿”,连续几周住进了微博热搜,还成了名副其实的“移动奢侈品”:没有什么能比飞天茅台更值得保价,除非你愿意拿官方正版玲娜贝儿以物易物。
之所以要强调“官方正版”,是因为精明的商家也在用力“山寨”玲娜贝儿。一只A货玲娜贝儿的定价多少?网购平台的市场价告诉你,约等于是官方正版的5-10倍。
所有人都对“川沙妲己”趋之若鹜,*受伤的只有迪士尼。上海迪士尼为此不得不给出下策,开启线上预约+线下购买的方式发售。策略出台之后,效果很快就得到了反馈:预约通道不仅成功崩溃,正版玲娜贝儿的市场价还翻了一番。更有精明的黄牛甚至想到了拍卖,“价高者得”。
玲娜贝儿一“狐”难求还惊动了上海市消保委。上海迪士尼为此不得不出面声明,目前货源短缺的原因是短期内的巨大需求量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下的生产瓶颈,承诺将在未来几个月不断补货,并继续加大补货数量。
有人想起了红极一时的君子兰。1983年,一盆君子兰的价格被炒至10万元,约等于28两黄金,有人想用高配的进口皇冠车来换却败兴而归;两年后,《吉林日报》头版刊发三篇社评,《人民日报》发表《君子兰价值和价格笔谈》的评论文章,矛头对准君子兰热的投机倒把、腐败和治安问题,人们眼中高贵的“绿色长城”在重压之下风光不再,很快就成了方仲永。
在迪士尼的描述中,玲娜贝儿是个热爱大自然的小小冒险家,日常拿着放大镜在森林里东看西看,又有着大大咧咧的个性,非常喜欢交朋友,最终帮助达菲回家。
但故事都有保质期,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故事不是生活的全部,自然也会明白所有的投机取巧都是在动听的故事之下的大写的盲目。
没人知道玲娜贝儿的一时无两什么时候落幕;如果有的话,也许是下一个“玲娜贝儿”诞生吧。
DR钻戒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一生只能买一枚,一生只爱一个人。”“如果不爱他,就别收他的DR。”
短视频平台上满屏轰轰烈烈的“不卖”,不知情的网友还以为是防诈骗手段又玩出了新花样。
只不过这满屏的“不卖”,成功地将DR钻戒导航到了阴沟里——如果不是疯狂的粉丝盗用自己爱豆的身份证号来薅到一枚DR钻戒的话,没有人会发现“让女友感动到哭”的DR,竟然这么容易就能买到。
而借着“只需要报身份证号就能买”的漏洞,打开某网购平台的官方旗舰店,你便能发现这家“男士一生只能买一枚”的“全球真爱文化*”,竟然赚到了7000+的回头客。
论价格,DR比肩卡地亚等老牌珠宝商;论服务,DR则堪比是营销界的天花板——这家成立仅仅11年的“历史悠久老店”,当然不会吝啬找名人来传播真爱。不论是“跳水女皇”吴敏霞和张效诚,还是含“京”量十足的吴京谢楠夫妇,都曾是DR的座上客。
但钻戒只能让未婚男性买单的规矩,显然已经被社会抛在了沙滩上。在钻石消费早已不再等价于爱情的时代,单身女性消费者想买一枚DR取悦自己,最终的结果有且只有一个:吃柜台销售的“闭门羹”。
毕竟在DR的世界中,男生在爱情中承担的责任要比女生更多,天下有情人必须都只能是白雪公主式的happy ending。但今天太多的社会悲剧和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已经将童话里“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永恒结局覆灭得支离破碎。
传说,钻石是宝石中最坚硬的一种,古罗马人认为它代表生命和永恒。再加上“一颗永流传”的经典广告语,全世界天下有情人的爱情、婚姻和余生,就这样和一枚价钱五位数起步的爱情信物挂钩。
但古罗马人和珠宝商*不会告诉你的是,纯净钻石的组成部分,是元素周期表里排第六的那个每天都要接触的元素——碳。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只需一把火,什么都不剩。
爱情的价值如果只靠一枚价钱五位数起步的钻戒就能衡量,那这种建立在消费符号之下的永恒,不要也罢。
房价
跑道上的打工人,你开始计划上车了吗?
如果说以上九项都是小打小闹,那高开低走的房价必定是所有人公认的大boss。
这种势头,起码在今年国庆节刚过,就已经特别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已经有超过七成城市的房价出现了下跌。
三四线小城房价的降幅,是这其中的主力军。几天前,《新周刊》就曾提到过,三四线城市出现连续37个月库存规模同比增长的态势,楼市库存是2016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值;而多个三四线城市对楼市的态度也不再局限于放松调控,东北更开始加大力度刺激房地产市场,力图抓住年末的尾巴冲一冲KPI。
尽管也有城市的房价仍在继续向上爬,但往年火爆的“金九银十”今年进入了休眠期,进一步证实了楼市持续降温的事实。就连全国买房最卷的地方之一深圳,也在房价下跌的大环境之下脱去“开盘即日光”的外衣。曾经购房者围着销售团团转的场面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开发商变着花样来吸引购房者迈进售楼处。
面对眼花缭乱的购房福利,经历过房价起起落落的年轻人,显然不像买基金一样一哄而上。当楼市回归平稳,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想买房的年轻人都有机会静下心来打如意算盘,计算自己与dream house之间的距离还有多远。
楼市调控高压期,对开发商而言是最差的时代,但反过来却是购房者心目中*的时代。
相比于炒上天价的玲娜贝儿,房子不仅仅能证明财富的价值,还是安全和舒适的代名词——更何况这方属于年轻人自己的小天地,是靠打拼换来的。
1300年前,一股狂风刮走了成都浣花溪旁一座茅屋的屋顶。在接踵而至的倾盆大雨中,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
1300年后的今天,三四线小城的年轻人在置业上车的长跑之路上纷纷提前交卷,开始过上不用再担心下雨天的理想生活。
让房子回归居住,才是我们期待的调控的*目标,也才是我们在消费时代做得最不肉疼的一次选择。
参考资料
[1] 90后新基民,人生*次被套牢.新周刊. 2021-2-6
[2]B站小姐姐的舞裙,遮不住互联网金融的羞. 观网财经. 2021-5-6
[3] 搞促销、割韭菜,谁玩“坏”了盲盒生意?连线Insight. 2021-4-30
[4] “宠物盲盒”?这种“带血的生意”该管管了!广东共青团. 2021-5-6
[5] 盲盒经济,正在“失火”. 开菠萝财经. 2021-5-7
[6] 恋爱也要抽盲盒,疯了吗?邮件大学. 2021-12-8
[7] 超前点播,取消就完事了?中国新闻周刊. 2021-10-16
[8] 取消超前点播72天后,爱奇艺宣布会员涨价. ZAKER新闻. 2021-12-15
[9] 成本3元的网红酸奶,我快喝不起了. 槽值 2021-9-1
[10] 一杯饮料1000元!这届新消费靠“贵”躺赢. 首席营销官. 2021-11-24
[11] 直播打赏,比饭圈打投更癫狂.犀牛娱乐. 2021-5-20
[12] 这个假期,我又被网红打卡点骗了.新周刊 2021-10-9
[13] 小红书的重重“滤镜”,碎了一角.雷达财经. 2021-10-16
[14] “半年五次随心飞,我还是没算清是赚还是亏”. 新周刊. 2020-12-05
[15] “随心飞”咋成了“闹心飞”?侠客岛. 2021-4-7
[16] 随心飞又回来了,旅客真能“随心”飞且省钱吗?京报网. 2021-12-13
[17] 4个字,让无数人为她花了18万. 锐见Weekly. 2021-11-18
[18] 上海迪士尼达菲和朋友们发售将采取抽签模式,玲娜贝儿不包含在内. AI财经社. 2021-12-22
[19] DR钻戒,爱情骗子. 新周刊. 2021-11-14
[20] 一生一世一双人?DR钻戒:70%毛利、100%骗人… 酷玩实验室. 2021-11-17
[21] 房价真跌了.南风窗. 2021-10-30
[22] “终于等到老家降房价了,我却犹豫了”. 新周刊. 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