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极“卷”考研日到来。
12月25日,2021年考研大幕正式拉开。根据12月13日“中国教育在线信息化服务平台”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报考2022年研究生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457万人,同比增长21%。
相关统计显示,近五年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一直处于增长态势,而这次21%的增速创下了5年以来的新增速纪录。
根据各大高校已经释放的信息显示,“专硕”依然是今年报考的大热门(专硕和学硕相对,前者侧重技能以强化就业竞争力;后者更侧重学术研究)。而在专硕中,“新传”(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成为了学子喜闻乐见的报考方向:以复试分数线为例,在考硕领域,人气和分数成正比,越多人报考的专业,复试分数线越高,而从2020年开始“新传专硕”几乎锁定了最高分数线宝座,部分学校的报录比例高达20:1。而到了2021年,新传专硕的人气没有丝毫下滑,部分知名学校的报录比例甚至因竞争激烈度而变为35:1。
2022年,新传专硕,依然锁定了人气王的地位。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该校新传专硕报考人数同比增长47%;而上海交通大学的新传专硕报录比已经小于35:1。
在北京东五环外定福庄中国传媒大学考点。有报考该校“新传专硕”(MJC)的学子告诉虎嗅,中传这几年改变了考试风格,导致难度陡增。“世界史、哲学史、写作课……你需要复习的东西极多甚至没有边界,但如果搏一把考上了,对职场大有好处。”
就在“极卷”考研日来临的同时,大厂正在这个寒冬上演“裁员潮”。
12月23日,某知名大厂被曝出将大规模裁员,游戏部门300多人将被优化,直播业务90%员工将被裁掉;而在月初,爱奇艺被爆出将进行比例在20%~40%的人员优化,部分VP级别高管都将被裁掉;而在22日,蘑菇街在经历了2020年裁员潮后,被曝出将再次裁员,甚至一些部门裁员比例接近80%。
而这些被裁的人中,不乏硕士乃至博士。
考研变“卷”背后
三个因素,让“报考2022年硕士研究生”人气激增。
首先是2020年以来的扩招。当时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对后续的研究生培养定下了基调,自此研究生招生稳步增扩。以招生人数为例,2020年研究生(含博士)招生人数达110万,2021年这一数字则上升为120万。
更为激烈的求职竞争,也让“校内深造”成为一个学子增加自己“求职护城河”的关键战术。据悉,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076万,这将创下新高。我们可以直观对比一下二十年余前千禧年毕业生人数:当时高校毕业生不足100万人。
隐藏在“更多毕业生”背后的,是年轻一代对物质和精神更“广域”的需求以及悦己时代下的消费热潮。某电商头部平台新消费负责人在月中的沟通中告诉虎嗅,Z世代消费者的“非生活必需品”购物行为明显上升,随之而来的是二手市场和回收经济的崛起,这意味着Z世代不仅更敢于消费,而且“付费深度”更深。在《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宏观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影响考硕人数上升的关键:“GDP高增长时,研考报名人数增长较低,甚至会出现停滞。”
一位在25日上午参加了考试的学子告诉虎嗅,他认为考研(尤其全日制专硕方向)对今天大部分学子而言,是一种“战略布局”,一方面可以延缓就业避开这两年的“极卷应届季”,一方面可以用时间换“价值空间”让自己的起点更高。
据悉,在2021年夏天的应届生招聘期间,部分知名公司对于学历的“直言不讳地追逐”,让一些学子印象深刻。当时某房企直接在招聘现场用“易拉宝”展现了自己的“求贤标准”:名校被分为三档,而不同档次学校的底薪有明显差异。
爱情也给这场“考学热”增温。
由于考研日恰逢情侣喜欢的“圣诞节”,部分学子是在情侣陪伴下参考。以中国传媒大学考点为例,在下午场开考时,附近有几个小贩正在贩售鲜花,而几位等候在外的年轻人成为了卖花老人的关键目标。一番攀谈后得知,几位年轻人正在等待考场中的恋人。
其中一位已经工作5年的90后男生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心情,他的女友今天正在传媒大学参考。“我是硕士。如果女友考上硕士,我需要加倍努力工作,否则会担心配不上女友。”
在今年9月,曾有某专做大厂相亲工作的北京海淀区婚介公司负责人透露,在他们观察中,2020年至今相亲市场上的“学历对等”被更为重视。一方面,现在走入婚姻市场的高线城市年轻人,“高校毕业生占比”比5年前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优质工作机会和学历逐渐“深度挂钩”,让婚恋市场的资源也逐渐和学历“挂钩”。
但有人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质疑和担忧。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工作者告诉虎嗅,近几年相关法律政策的调性其实是希望“降低就职过程中的学历歧视”,“市场择优和学历歧视是两回事,相关部门早已出台政策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211、双一流高校这类说法的招聘信息。”而在婚恋市场,相关问题更为复杂,“这几年最常出现的情况是,一些消费者把婚介平台举报,因为没有尽职核查相亲对象学历,但在婚恋市场过度推崇高学历,到底是否需要加强引导和规范,业界存在不同看法。”
大厂裁员潮下的考硕热
赵秉(化名)是供职于某头部大厂的运营部门中层管理者,他曾在今年8月底讲述了自己如何通过“考学”+“进大厂”改变了命运。
赵秉是1982年出生东北某县城男生,在当地赵秉家境不错:父母是国企双职工。在东北本地读完本科后,赵秉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在毕业时以校招的方式进入了某大厂。赵秉坦承,当时的大厂校招,是很多非工科技术专业的硕士所面临的关键机会——部分大厂会跟相关学校进行合作,并基于此举办校招,往往意味着提供的职位和待遇会更具吸引力。以赵秉为例,他入职时获得了三方协议(并因此解决了户口问题)
当赵秉入职时,正好赶上了大厂的崛起岁月:当时他所在的大厂刚刚于美国完成上市,公司处于资金状态*的周期内,给应届生的薪水排在北京科技公司前列。赵秉在自己工作第五年的时候,已经通过家里协助首付的方式在北京买下房子。“我在30岁左右,其实解决了对于普通人而言关键的几个问题,如户口、婚姻、房子、车,我赶上了一个很好的阶段。”赵秉认为那是硕士学历依然具有“红利”以及大厂“收入红利”最明显的时候,在35岁左右时,赵秉又买下了另一套房子,他觉得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确实可以算是一种“变化”,“如果没有考学和大厂机会,我可能就在县城或者在长春找一个国企,当公务员,朝九晚五。”
上个月,赵秉所在的公司开始“裁员优化”。这让赵秉感到危机,经过一番了解,他的年龄正处于“优化的选池之中”,而且他所负责的业务,2020年至今一直在亏损且非核心板块。他说自己在最焦虑的一周,连续三天没睡着,但是到了单位还得装出“问心无愧、心无旁骛”的样子奋力工作。不过在11月底,赵秉获知自己并不会被“裁掉”,只会被降低部分收入,且所在团队和另外团队进行整合(这意味着赵秉的管理权责降低)不过他已经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现在这个年龄,能够留在公司就很不错。”他说自己在压力*的那段时间,曾经因为年轻时买了两套房子的抉择感到庆幸,在最紧张的那几天,他曾劝自己“实在不行还可以租房子过活,然后自己做点短视频项目。”
和赵秉相比,90后女生蒙奇(化名)就没这么幸运了。她所在的视频大厂发生了裁员潮,早在10月她已经被通知“可能被优化”,但当时领导也告诉她“存在回旋余地”让她尽力先做工作。于是从10月到12月,她竭尽全力地工作,帮助公司的一个网剧项目成功落地,但谁料在12月上旬,她被明确通知“将被优化”。
和赵秉不同,蒙奇并未毕业于名校,也只是本科学历。工作后连续在几个中小公司就职,进入该视频大厂后,蒙奇非常感恩,并希望能够在这个大厂长期效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蒙奇开始工作的2015年前后,应届生收入和房价已经不是赵秉工作时的状态。加上蒙奇本身家庭经济实力有限,于是虽然工作近6年,但蒙奇并没有买房,也没有攒下足够多的钱去买房。当“即将被优化”的消息传来后,蒙奇*反应是自己下个季度的房租怎么办?
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网大厂知情人士告诉虎嗅,2020年至今大厂对于名校应届硕士生的竞争明显激烈了。“每家大厂都上调了应届生工资以及入职福利,一些大厂还改变了年轻人入职后的升迁方式。”以京东为例,京东2020年以来一直在向“结构年轻化”的方向进化,一些90后年轻人开始在京东获得全新的发展通路——在三年之中可以升迁6级。而在阿里,2021年几个关键业务线出现了关于年轻化的讨论,甚至部分职级开始向年轻人倾斜(在绩效相同状态下,部分岗位优先考虑年轻人)。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首先名校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考公”“进体制”兴趣明显提高。以2022年度“国考”报名情况为例,公开数据显示,报名人数已经超过202万,这意味着同比增加了45万人。2020年8月,杭州市曾招聘一批毕业于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到街道工作,而在北京、上海、深圳部分高中名校的招聘体系内,毕业于清北是“招老师”的门槛线。
与这股热潮同步出现的,是更多头部大厂开始加入“人才争夺战”。在2020年,曾有老牌大厂负责人力的知情人士透露,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对新一代毕业生的吸引力很大。当时该人士专门指出了B站的特殊性。
“单纯从工资收入角度,B站并不具备*竞争力,但是在名校应届生招聘时,B站很有人气。这是因为95后乃至00后应届生,大多是B站用户。”据悉在部分名校的校招说明会上,“B站的地推项目”往往会涌入更多学生,甚至相关职位的名额也会早早满额。
这样的人才争夺激烈度,倒逼传统大厂为了应届生而“涨薪”。有不愿具名的人表示,95后和00后更为个性化、成长在物质丰富时代的特殊性,也让大厂“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提高自身魅力。于是在2021年的应届生招聘期间,出现了部分岗位“硕士应届生”薪水高于公司内工作三年左右同岗老人的情况。但在部分大厂整体业绩低迷的情况下,这种资源向“新鲜血液”倾斜,意味着对于部分在职员工的“资源优化”。
其实这就像一个循环,而在2022年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出现。
就在中传考点的学子对成为硕士寄予厚望的同时,两天前中传期末考周期内,部分学生把“不挂科娃娃”挂到了学校公寓楼下——众多少女,寄希望于这些可爱的娃娃,可以为自己的期末考助力。而她们中有一部分,正是过去几年考硕“上岸”成功人,而在几个月后,她们中的大部分即将迈入2022年应届生招聘季,成为“千万求职者”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