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折叠屏手机的存在感前所未有的强烈。
三个月前,三星在国内发布了第三代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old3和Galaxy Z Flip3,继承前代*技术的基础上,两款手机在性能、工艺和用户体验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上周,OPPO六年磨一剑推出了旗下*折叠屏手机OPPO Find N,以7699元的起售价再次刷新了同规格同品类的价格下限,让素以性价比驰名的小米也自愧弗如。
今日,华为折叠屏手机家族在Mate X之外又开辟了新的派系,同时迎来了P系列折叠屏手机的*位成员P50 Pocket。
vivo、荣耀的折叠屏新秀以及小米第二代折叠屏旗舰,也即将在明年年初和大家见面。
大厂的足迹向来都指向行业的风口,从近来越来越多成熟产品的出现不难发现,折叠屏手机正在从彰显未来概念的科技潮玩,落地成为高端旗舰的新标杆,这也意味着市场有机会更加快速地成长。
OPPO Find N首批产品三天全渠道售罄,再一次证实了折叠屏对于大众消费神经的刺激。不过,一直以来增速缓慢的全球出货量,却又让业内人士不得不对市场的检验提心吊胆。
有外界观点认为,2022年有望成为折叠屏手机的爆发元年。
且不论这种看法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各占几分,单从百花齐放的新品来看,现下的情况确实可谓是属于折叠屏手机的春天。
从诞生到崛起
说起来手机真正问世还不到50年,但它的模样和最初相比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按键模式到触屏模式、从翻盖、滑盖到全面屏,手机厂商想方设法地挖掘硬件上的创新潜力,来实现用户对移动终端未来形态的想象。
纵观手机的发展史,屏幕一直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尤其是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各大品牌纷纷在此领域火力全开,全面屏、刘海屏、水滴屏、屏下指纹、屏下摄像头……每一次超前的创新都有机会成为手机的核心卖点,为厂商带来品牌和业绩上的双重丰收。
在屏占比快要走到*的今天,工程师的设计灵感开始在分母上作文章,加上柔性屏幕技术的发展,折叠屏、卷轴屏手机应运而生。
相较于尚在概念机阶段的卷轴屏手机,折叠屏手机倒是早就在2018年由国内厂商柔宇率先完成,并在不久之后就被三星和华为发扬光大。
截至现在,摩托罗拉、小米、OPPO已跟上步伐发布了新品,vivo、荣耀、苹果也都将折叠屏手机提上了日程。
随着更多大厂的参与以及产品的更新迭代,各式各样的折叠屏手机也如雨后春笋般亮相,展现了各大厂商在这一品类上的创新探索。
折叠方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出现了横向、纵向、内折、外折、三折、大角度卷曲等交叉结合的设计;屏幕方面,三星、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柔宇科技等都已能够提供折弯性能良好的AMOLED屏幕。
至于剩下的铰链技术、整合集成度、系统软件以及配置参数等,众家也是各显神通,技术正在逐步成熟完善。
以华为今日发布的新机为例,华为 P50 Pocket 是华为*纵向折叠屏手机,搭载了6.9英寸可折叠柔性内屏,采用了新一代水滴铰链,配备了高通骁龙 888 处理器和全新超光谱影像系统,同时内置HarmonyOS 2操作系统,性能配置都可圈可点。
山雨欲来的市场
尽管各大品牌在研发生产上搞得热火朝天,但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上的惨淡数据一直让整个行业如鲠在喉。
根据显示屏市场研究机构DSCC统计,2019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仅50余万台,2020年有所上升超过了300万台,不过和全球手机市场十亿量级的规模相比,还是九牛一毛。
今年三季度的数据倒是让人眼前一亮,DSCC报告显示,2021年三季度折叠屏手机的全球出货量达到了260万部,比前四个季度的总和还大,刷新了历史记录。
可是定睛一看,其中93%的出货量都是三星手笔,这主要归功于三星三季度发布的Galaxy Z Fold3和Galaxy Z Flip3太过能打,其价格优势、促销力度加上以旧换新的活动,又在这个行业卷出了新高度。
根据韩国财经媒体BusinessKorea的近期报道,三星显示计划将可折叠屏幕的产量从每年1700万片增加至2500万片,提升超过40%。
可以看到,在全球手机市场增速递减的现状下,凭借屏幕技术上的*实力,折叠屏手机无疑成为了三星博弈市场的制胜法宝。
至于国内的市场格局,除了先声夺人的华为市场份额稍微*外,剩下的几家差不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高端典范的苹果一时间内还要当“局外人”,准备在2023年才推出*款折叠屏手机。
这也是国内厂商纷纷摩拳擦掌的一个原因,如果折叠屏手机真能够发展成为市场主流,那抓住先机的我们就有了更多机会来挑战苹果神话。
此外,数据机构对于折叠屏手机未来也持乐观态度。DSCC预计,2021第四季度,折叠屏手机的全球出货量有望达到380万台,2022年全球出货量则有望攀升至1750万台。
这也给厂商们增添了更多信心,有行业人士向鞭牛士透露,从供应链上的消息分析,未来几家厂商的折叠屏手机备货量都在数十万量级。
闯关步履维艰
万事开头难,对于折叠屏手机这种刚满3岁的新品类来说,厂商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就算是换代数次的品牌,也尚在不断试水和改进的阶段,更不用提那些还在孵化中的产品。
再好看的PPT和广告也掩盖不了折叠屏手机在品质和体验上的频频翻车,这也是市场起步缓慢的原因之一。
在最核心的屏幕上,与超薄、轻量等特点相生相伴的,是柔性AMOLED屏幕众所周知的脆弱属性。
三星和华为早期产品上的折叠屏就存在易损甚至是碎屏的致命缺陷,即使如今改进了制程,还是容易在不经意间留下*性的划痕。
更难解决的是不可避免的折痕问题,即便是强如三星,在这一点上也无可奈何。在黑猫投诉上,举报三星手机折痕问题的单子比比皆是。至于有些厂商推广时宣称的消除折痕,不能说是夸大事实,只能说是天方夜谭。
所以在官方海报中,我们更常见到的是厂商对于铰链的推崇。这一元件对于折叠屏手机的确也至关重要。
一方面,铰链设计结构上的不足,会导致折叠屏手机出现折叠后间隙大、折叠过程中出现声响等问题;另一方面,铰链的可靠性和耐久度,也决定着手机的弯折寿命。
好消息是,铰链技术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几家厂商的新品起步弯折测试都已超过20万次,以每天100次折叠来计算,使用5年已是绰绰有余。
屏幕和铰链等硬件之外,软件生态的匮乏也是折叠屏手机发展的一大难关。
像翻盖式折叠屏手机还好,还原后的屏幕和正常手机并无二致。但对于采用增加屏幕面积方案的横向折叠屏手机而言,若不开发定制化的应用软件,就极易出现系统和屏幕不适配的问题。
搭建应用生态的难度不言而喻,成本暂且不论,开放商愿不愿意出手还是个问题,毕竟各方在手机屏幕的设计方面并不统一,整个行业都在深度定制的环节上举步维艰。
面对难以打通的“应用孤岛”,大多数折叠屏手机只能将OS的重心放到分屏和悬浮窗。
价格和需求
不管在哪个赛道,价格战永远都不会缺席。早期的折叠屏手机价格均在万元上下浮动,过高的门槛,将大多数的消费群体都拒之门外。
直到三星身先士卒将Galaxy Z Flip3的价格直接杀入了七千价位,OPPO Find N也以7699元的起售价再次刷新了同规格同品类的价格下限,才让折叠屏手机与普通用户更加贴近。
与此同时,往期折叠屏机型的售价也在今年纷纷跳水,小米的MIX FOLD从9999元降到了6999元,摩托罗拉RAZR 5G的价格更是直接腰斩。
从如今的价格和配置来看,折叠屏手机已经步入了高端旗舰之列,有望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不过,七千左右在短期内应该就是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底线,一是因为软硬件成本的压缩空间卡在技术瓶颈,二是厂商需要用价格来和尚未入局的苹果在高端市场对抗。
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折叠屏手机的降价无疑是一个福音,但换个频道思考,降价促销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厂商对于市场的疑虑。
折叠屏手机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仅在内部,更在和其他品类的较量,这一风口是和模块化手机、滑盖全面屏手机一样昙花一现,还是能形成一定模式的细分市场,甚至是取代现在的全面屏成为主流,主要看消费者需求几何。
关于这一方面的讨论业内至今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折叠屏是对手机空间利用率、便携性和拓展性探索的进一步突破,这些都是消费者对于移动终端的核心诉求。
也有人认为折叠屏手机是一款夹在平板和手机之间的四不像产品,处理任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终究会沦为手机市场的过客。
而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只能留给时间来回答。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