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最近可谓春风得意,因为它新上线了两部剧。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其全网独播的《小敏家》和《女心理师》在网播热度中排名前五。尤其是由周迅主演的《小敏家》,开播6天就已经拿了4次猫眼热度日冠。
这种被网友时刻挂在嘴边讨论的滋味,优酷有段时间没尝到了。
某种程度上,优酷自行业老大坠落成老三后,日子便过成了“日常落寞,偶尔高光”的模样。网友对它的印象也日渐变成“感觉它要不行了,又突然来一下”。
然而高光之后的落寞,才是真正难挨的考验。
01 不争气
近些年优酷能被记住的剧有《白夜追凶》《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长安十二时辰》《山河令》等。相比之下,腾讯视频和爱奇艺推出的热门剧更多些,如《盗墓笔记》系列,以及《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破冰行动》《庆余年》《赘婿》《陈情令》《如懿传》《延禧攻略》等。
有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持续输出爆款作为对比,优酷连出两个爆款几乎成了观众的“意料之外”。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以“优爱腾”为首的长视频网站们10年烧光了1000亿,一边是对版权、*版权等无休止的投入,另一边却是始终看不到盈利的未来,坚持不住了自然会先下车。
优酷所属的阿里大文娱(数字媒体及娱乐)近些年一直亏损,直到2019年第四季度经营亏损收窄44%,缘由便是优酷内容成本下降。同时期的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内容成本仍保持了增长。
优酷内容支出减少的背后是业绩压力。曾在阿里任职的徐正告诉市界,优酷属于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业绩要并表,一直亏损会拖累整个公司。
“跟其他视频平台比,优酷拿不出来那么多资金,也就无法保持高质量的内容生产。”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告诉市界。
这里的“拿不出来资金”并非指阿里不想给优酷花钱,而是在阿里眼中,优酷目前是否值得花钱,花钱之后有没有效果。
优酷(优酷土豆)被收购的2015年前后,正好赶上阿里大搞文娱,提出了“健康+娱乐”的双H战略,为此,阿里收购了文化中国(后改名阿里影业)、UC浏览器、虾米音乐、天天动听、书旗小说、简悦(后改名灵犀互娱)等,可以说,整个大文娱板块几乎都是买来的。
“此前阿里通过投资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赚了些钱,觉得有搞头,便想着把大文娱这块儿做大。”徐正透露道。
可惜收效甚微,阿里影业投了很多大制作的片子,诸如《摆渡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请来了梁朝伟、金城武、刘亦菲、杨洋等大腕儿,但票房却不成正比,分别只有4.82亿元、5.35亿元。
优酷作为阿里大文娱重要的一环,也曾被寄予厚望。“阿里从诸如迪士尼、华夏电影、华谊兄弟等传媒公司招来了很多业内大牛过来。”徐正回忆。
人员之外,阿里还曾试图打通阿里影业跟优酷之间的体系,由阿里影业负责线上跟线下的制片业务,优酷则定位于纯粹的网络播放平台,把自制剧跟网大的制片中心合在了一起。
“刚开始合作还行,越到后来越不合拍。”从事该行业的李飞告诉市界,“部门之间卷得很厉害,有可能就因为你是阿里系的公司,收钱反而会更多。”内容跟渠道的分割让优酷这些年的影视剧也越来越难做。
钱花了,人请了,事儿也办了,但优酷却肉眼可见地落寞了,不过一年时间,就从被收购时候*的视频网站,跌成了行业老三。问题出在了哪里?
02 玩儿不动
“答案似乎得从阿里身上找。”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这么告诉市界。
在向凯看来,阿里掌管优酷这些年,频繁换帅,很多决策会中途易辙。
市界梳理发现,阿里大文娱近几年换过3任领导,从2016年开始分别为整合过阿里移动业务、带领高德地图PK百度地图的阿里合伙人俞永福,原优酷副总裁杨伟东,以及支付宝开拓者樊路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阿里是做零售的,优酷属于文化产业,两个圈子本就不一样,所谓“隔行如隔山”,但阿里偏要派很多人过去,这是为什么?
徐正在阿里工作多年,他告诉市界,阿里对于收购过来的全资子公司,“一定会空降自己的人过去做合伙人或者次一层级的老大过去”。
优酷最初的制片团队还由优酷创始人古永锵负责,但他只在阿里呆了不到一年就离开了,被阿里派过来的人们继承了这份事业。
俞永福喜欢抓入口和流量,从结果出发,期间砍掉了整个网络大电影部门,否决了短视频培育。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短视频平台快手曾来阿里寻求投资,被拒之门外后成了腾讯门下。
杨伟东上任后虽偏重优酷,舍得砸钱,据说花了16亿拿下世界杯网络直播权,“当时UV(网站独立访客)长得特别快,但是掉得也很快,”徐正告诉市界,“因为后续没有作品能留存住这些流量。”等到2018年12月底,杨伟东便因经济问题离任。
现任樊路远是在2017年8月被任命为阿里影业CEO,2018年11月成了阿里大文娱事业群新一届轮值总裁,同年12月兼任优酷总裁。
樊路远空降过来时,阿里大文娱并不太被看好,他虽被评价为“很有干劲儿”,但似乎也是求稳为主,如阿里影业如今在电影投资上不再强调主投主控。
虽然每一任领导似乎都很有干劲儿,但这种频繁换帅也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阵痛。
“很多时候底下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徐正回忆道,有的员工因为跟阿里体系磨合不好,就走掉了。
而据向凯了解,现在优酷还留下来了一些原来的基层工作者,比如媒介经理,对市场比较了解,慢慢成了中坚力量。
人员动荡带来的便是资源和机会的流失。毕竟在相对较为封闭的影视行业,并非光靠砸钱就能做好。徐正举例,好多剧本、演员都是在私人饭局上定下来的。没有这个行业的人带,很难真正融入进去。
“就连阿里高层也曾在会上直言大文娱这块儿玩儿不动。”徐正补充道,“也有不少老人现在还会在离职群里吐槽阿里的外行指导内行。”
而在优酷跟阿里不太顺利的磨合期间,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却纷纷找到了自己的路,一个靠大IP,一个靠精品自制内容站稳了脚跟,独留优酷蹒跚掉队。
03 路在何方?
阿里斥巨资收购优酷等公司,是希望能通过在视频网站、文学、音乐、游戏等上面的布局,构建起独属于自己的大文娱生态,应对有同样心思的腾讯和百度。
初衷是好的,奈何磨合不够好,导致优酷距离行业中心愈来愈远。
2018年底,当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日活都超过1亿时,优酷却只有7500万,并且这种差距随着年份增长与日俱增。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20年6月,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月活分别为5.08亿和4.83亿,优酷却只有2.27亿。
虽然优酷已经不是原来的优酷了,但阿里还是从前的阿里。对于掉队的优酷,阿里也在努力扶持和发掘它的价值。
李飞分析道,阿里跟腾讯虽然都很有钱,但作为“东家”的资本是不一样的,腾讯属于产品体系丰富,现金流充足的公司;阿里虽然集零售商业、云服务、数字媒体娱乐、菜鸟物流、创新业务等于一身,但真正赚钱的业务集中在零售商业上。
这样一来,阿里日子过得势必会更“细”。优酷虽然因与阿里“水土不服”而日渐憔悴,但它身上依旧有阿里喜欢并且不可或缺的“流量”。
葛甲分析道,阿里不像腾讯和百度天然有很多流量,阿里的流量要么来自用户搜索,要么需要外购,而要想业务保持长期增速,只能依赖外购。
但优酷要想以内容视频网站的身份继续发展下去,也需要流量。“视频网站要想持续获得新用户进而盈利,就要同时在版权跟流量上砸钱。”
于是矛盾就来了,当阿里发现自己花10块钱买来的零售流量能创造100块的价值,而优酷花10块钱却只能创造8块钱收益的时候,对阿里来说,在优酷身上的投入就会更加谨慎。
阿里2021财年财报显示,优酷现在是数字媒体及娱乐内容的主要分发平台,顺便帮助品牌触达用户。
优酷如今正在扮演广告平台的角色,比如淘系的大广告主,就可以要求在优酷作开屏、横幅等其他广告植入。“阿里内部有个统一的平台在负责淘系广告分发。”
此外,2021财年,优酷的日均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了35%,其中有一部分就来自中国零售市场88VIP会员计划的贡献,购买88VIP的渠道就在淘宝。
优酷还在努力,据向凯了解,他周边仍有不少团队在做优酷的网络定制剧,优酷也不会像其他平台那样拖着不还钱,分账比例也还不错。
或许也是如此,优酷才能时不时蹦出来一两个爆款。但在李飞看来,偶尔出个爆款,从商业上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
他解释道,目前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处于亏损阶段,所以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谁能保持一个不错的增速,而这一点靠的是持续产出精品内容的能力。
毕竟一两个爆款,虽然能带来短期会员数量、广告招商等的上扬,但若无法持续,也会很快流失掉。
徐正则透露,“阿里曾打算卖过优酷,只是被搅黄了”。优酷前两年一度传出人员优化的消息。
更重要的是,长视频战场之外,以抖音和快手为首的短视频平台也正虎视眈眈。在葛甲看来,短视频对长视频用户的蚕食也是大势所趋。
内忧外患下,阿里也表现出了一贯的“求稳”态度。如今的优酷进退两难。
由优酷独播的《小敏家》不久前还稳居网播热度*,但腾讯视频一推出《雪中悍刀行》,就将其从*的座位上推了下去,优酷想靠一部剧翻身,真的很难。
10753起
融资事件
1376.66亿元
融资总金额
6527家
企业
1888家
涉及机构
185起
上市事件
1.2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