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又刷屏了。
投资界消息,日前,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母基金宣告启动,首期预计规模10亿元,用来投资支持交大背景的种子期、成长型科创企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国内首支由大学发起设立,支持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创业的引导母基金。
近年来,有不少国内高校先后开展校友基金运作,最典型的如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目前已作为LP出资数十家创投机构。此外,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也纷纷成立了校友基金,为从这些高校毕业的科学家、创业者等提供资源支持。
与此同时,在“耶鲁模式”的影响下,大学基金近年来也不断出手投资VC/PE。随着它们更频繁活跃地涌现,将带动募资端一个新LP格局的形成。
上海交大首期设立10亿母基金
联通产、投、研校友圈
现在看来,这是一次铺垫良久的官宣。
早在10天前,上海交大校友会就在为一场叫做「2021,交大创业者(秋季)大会」的会议预热,其中提到将邀请曾就读于上海交大的科学家、创业家、创投家等作为嘉宾,开展深度对话与合作,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校友创业。
在活动宣传海报上,迈瑞医疗联合创始人成明和、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一齐亮相,而有关成立引导母基金的消息却毫无半点风声露出。
直到12月10日大会举办当天,一则重磅消息出炉——上海交通大学未来产业母基金宣告启动。
“我们就是要把学术界、创业界和创投界耦合起来,围绕创新创业创投三要素打造生态,既能促进校友企业的发展,又能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既能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更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发表演讲时表示。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未来产业母基金将依托上海交大深厚的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和庞大的校友创业基础,发挥母基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社会资本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首期基金预计规模10亿元。通过设立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用市场化办法,重点支持上海交大背景的种子期、成长型科创企业发展。
在学生就读时进行悉心教导,在学生毕业后还能给予资金、资源扶持,这或许是上海交大校友日后无论在创业圈还是投资界,都能成为一个响亮标签的原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交大校友作为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的企业总市值达4万余亿元,居中国大学前列。
其中,市值超千亿的交大校友企业有6家,包括曾毓群创办的宁德时代,李小冬创办的冬海集团,成明和联合创办的迈瑞医疗,其实创办的东方财富,沈南鹏、范敏和季琦联合创办的携程,以及季琦创办的华住,包揽创业板市值前三名(宁德时代、迈瑞医疗、东方财富)。
此外,投资界也活跃着很多交大校友。包括红杉中国沈南鹏、云启资本毛丞宇、海纳亚洲创投基金龚挺和王琼、君联资本朱立南、软银中国薛村禾和华平、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凯辉基金蔡明泼.....不胜枚举。
沈南鹏出席会议表示,科学家创业,需要增强对市场、产业的了解,努力让科研成果得到市场认可,这是前提。同时科学家也应该有创业相关的伙伴们,包括像红杉这样的风险投资,共同来推动从实验室到产品的过程。
事实上,在未来产业母基金成立之前,上海交大就已经涉足投资,出手了好几家校友创办的机构。早在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截至2020年基金会资产规模逾17亿元,期间作为LP出资多家交大系GP,不乏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君联资本等知名机构的身影。
学习耶鲁大学做投资,
清华、同济、浙大都来了
在国内高校投资圈,除了上海交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最知名的莫过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于1994年正式成立,是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也是建国后最早正式注册的大学教育基金会。清科研究中心此前报告指出,清华教育基金会目前属于世界范围内管理总规模中等的捐赠基金,截至2018财年其管理资产已经达到12.45亿美元(83.67亿元人民币),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校教育基金会。
目前,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已作为LP出资数十家创投机构,为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引入源头活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清华教育基金会已投资弘毅投资、CPE源峰、鼎晖投资、信瑞投资、愉悦资本、英诺天使基金、银杏华清投资基金、源渡创投、清科母基金、高瓴资本等创投机构。
与此同时,清华教育基金会在国外同步进行股权投资布局。2018年,该基金会工作报告显示,目前在国外股权投资项目主要是黑石集团和凯辉投资的美元基金,但占比较少。
同济校友基金也是高校投资圈内一股活跃的力量。2017年,正值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由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同济大学校友会及同济校友联合发起的同济校友基金成立,旨在通过市场化母基金的运作,为同济大学、同济校友(科学家,创业者,产业资源)等创造更紧密的连接,达成跨界合作。
2020年,同济校友基金执行董事史航透露,该母基金已经做了超过10笔基金投资,包括Primary(常规基金)和Secondary(二手份额)。投资的GP既包括高瓴、红杉这类综合性白马基金,也包括源码、礼来亚洲这类在细分领域表现优秀的行业垂直GP。
与同济校友基金成立初衷类似,2016年,浙大校友紫金港未来创业母基金成立,总规模为120亿人民币,旨在以创业创投为手段,整合浙大产学研资源,帮助创业与创投校友更好发展。
从运作方式上来看,除了提出对校友企业侧重外,大多国内高校基金或多或少都有在学习“耶鲁模式”的影子。典型的如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就被视为国内的耶鲁大学校友基金会。
所谓“耶鲁模式”,指的是像耶鲁大学捐赠基金(Yale University Endowment)一般,大比例配置另类投资,包括对冲基金,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等,以取得超额回报。
过去在一代投资大师大卫·史文森的运作下,这种模式造就了耶鲁大学捐赠基金规模从1985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19财年的312亿美元,30多年成长近30倍。而据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最新报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财年,其已获得121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成功,由此开创大学捐赠基金配置VC/PE资产的风潮。如今在海外,名校捐赠基金是创投机构的重要金主。在国内,大学基金凭借着资金自有、可长期投资、风险承担能力强等优势,也成为了机构眼中的潜在LP。
随着本次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母基金的启动,预计更多国内高校将设立股权投资基金,而这对于面临募资困难或融资困难的机构或企业来说,一股新鲜而又亲切的活水正在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