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深,国务院、发改委、民政部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保障各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和生活质量。
2020年9月,《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出台,对养老机构服务活动进行规范,明确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养老机构服务活动的内容,同时对养老机构内部运营管理提出要求。
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21年5月,民政部、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养老服务分类发展、分类管理机制,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健全城乡特困老年人供养服务制度。
除了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社会各界也在关注中国养老产业正在发生的剧变,为未来高质量的养老生活做思考及布局。
11月29日,天眼查联合百度财经发布《大健康时代新机遇:未来生活的前置思考》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以数字视角呈现中国养老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变革新趋势,带来了产业新思考。
报告显示,近五年来养老产业融资60亿,养老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带动了老年电商、老年旅游、保险理财、智能健康等产业的发展。
其中,养老服务和医疗健康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截至2021年9月,中国共有52家医疗健康企业登上“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腾讯、阿里、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也纷纷投资兴建线下、线下医疗服务,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医养、康养资源或将得到均衡配置。
目前,国内已基本形成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足鼎立的格局,超7成人更倾向居家养老模式,且自己攒钱养老。
同时,调研显示,超7成人接受在未来日常生活中使用智慧养老设备,智慧养老成为新潮流。
那么,在政策频出、智慧养老崛起背后,中国养老产业经历了怎样的嬗变,未来又将迎来怎样的变革?
养老1.0:老龄化趋势加深,
“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转变
我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在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作支撑时,通常都会选择多生孩子来兜底,“养儿防老”理念一直都根深蒂固。
不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上述理念早已不再适应当下需求。《报告》显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19064万,占比高达13.50%,即将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复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教授表示,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巨大的地区性差异,特别是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市要更重一些,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农村的年轻人口都大量流出,留在农村主要是老人,包括一部分的早期农民工,当他们退休的时候就回到农村,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的进程。
人口红利的衰减,以及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孩子在照料双方父母时愈加力不从心。这一情形下,社会养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此,国家颁布了多项条例,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早在1996年,国家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此后经过2009年、2015年、2018年三次修正,城乡老年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不断改善,敬老院、福利院、护理院等养老机构也开始蓬勃兴起,成为一些老年人的安度晚年之所。
《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养老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特别是近五年来增速明显,地域分布方面,山东、广告、四川三地企业数量最多,而山东、四川正是老年抚养比全国排名第二的地区,养老产业需求旺盛。
同时,养老保险政策的不断完善,也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份基本生活保障。
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养老保险从单方面的雇主负担逐渐变为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1992年又颁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了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并出台一系列养老保险的措施;2009年新农保的颁布,更是拓宽了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到2014年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切实保障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由“三支柱”构成,“*支柱”是由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组成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 是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组成的年金制度,作为“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彭希哲教授表示,除了国家托底,需要企业的支持,需要有个人的积累之外,很大程度上要从生命周期来对待养老问题,这中间需要有保险、基金、理财的辅助,才能保值增值,成为养老金的重要来源。
事实上,国家层面也加大了重视力度,今年银保监官宣,自6月1日起,由6家人身险公司,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这意味着养老靠保险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随着各项政策及制度的完善,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业基本形成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又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
居家养老方面,《报告》显示,现在很多老年人不想麻烦子女,选择存钱居家养老的占比最高。
不过,由于家庭结构、人群观念的变化,又带来养老新问题,譬如“4+2+1”家庭结构下空巢家庭的涌现,使得家庭养老功能受到挑战,老年精神慰藉、养老金储蓄、社会机构提供服务也将会影响非传统类家庭的养老问题。
这种情况下,单靠哪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体系来解决。
当前,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管理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较低,也在制约养老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考虑到家庭成员照顾、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等因素,全国至少需新增养老护理员200万名以上,缺口巨大,产业亟待改革。
为了切实让老年人享有更幸福的晚年生活,从2019年起,国家陆续颁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养老结构管理办法》、《“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持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寄托,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与体系,健全城乡特困老年人供养服务制度。
事实上,随着人们理念的转变,以及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正从养老1.0迈向更为成熟的2.0阶段。
养老2.0:智慧养老崛起,风险规避日趋重要
社会老龄化的加深,也在医疗健康、养老新消费等方面促进了产业新格局。
医疗健康方面,多数老年人晚年身患疾病,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相当庞大,康养+医养的创新模式,既有效避免了身体疾患的产生,也能依托现代医疗技术,给病人提供最专业的医疗服务。
现代老年人物质生活充足,更为关注养生,同时在旅游、社交、娱乐等精神领域的消费日益增加,促进了养老新消费产业的崛起。
除了上述产业趋势外,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也以自己的视角,来解读养老产业的市场潜力。
他认为,不能光看到特别需要帮助的人,还得看到那些活力的老人。从大城市来讲,北京、上海期望寿命寿命是82岁,很多70多岁的人,到了退休年纪,就想去游山玩水,这是一座有待挖掘的消费金矿。
另外,他觉得很多乡村也需要进行资源盘活,让老年人得到更专业的养老服务。
目前,中国养老产业仍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养老产业核心如养老院、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均拥有大量创业机会,从养老产业相关投资机构来看,IDG资本、长岭资本、高榕资本占据前三位。
在诸多养老细分产业中,医疗健康是最为核心而广泛的基础性需求,“新冠疫情”的出现,亦对国民的健康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健康管理成为生活新主张。
《报告》指出,截至目前,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从国别分布来看,中 美两国占据独角兽数量的80%以上。
这些独角兽当中,不少都是互联网大厂,它们在创新药物、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疗器械等领域投入巨大资金及人力,以开拓这一蓝海市场。
比如,近年来阿里健康发力数字医疗新基建,促进传统医疗向智慧医疗的变革;京东健康持续深耕供应链,加大在零售药房、互联网医疗等业务的布局;腾讯在线下合作诊所、AI医疗、智慧医院建设等领域均有布局,产业生态也最为完善;字节跳动则在线上医疗、线下诊所方面下足功夫,构建闭环商业生态。
虽然这些互联网巨头在医疗上的发展路径各异,但探索及实践的脚步从未停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慧养老的变革。
近年来,老年网民数量极速攀升,触网群体日益扩大,不少科技企业纷纷开展“适老化”服务,如微信推出“关怀”模式,让老年人触网更加便捷。
当然,这些老年“关怀”产品还有待改进,彭希哲教授表示,互联网技术提高了老龄需求和老龄产品、服务的供给之间的匹配,但也需要尽可能多地从老年人的体验出发,进行更好的匹配,使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越来越多老年人接受在未来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智慧养老设备,特别是健康监测、一键呼救等产品的逐渐普及,这也为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成熟的条件。
那么,何为智慧养老?即运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打造以社区中的老人为中心的居家智慧养老平台,并通过传感器网络系统与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为老年人提供精准、便捷、实时、低成本的专业化、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模式。
智慧养老产业链上的所有产品及服务,都要基于C端人群和B端机构的实际使用需求来进行设计和研发。《报告》指出,C端的健康管理类服务最多,包括家居类、养老设施和机构寻找、家庭护理设施及维护以及家庭翻新服务方案,B端服务则以基础IT和信息化集成、护理资源对接为主。
当B端应用与C端服务打通之后,各个智慧养老细分产业便能相互融合,激发全面发展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养老产业的稳健发展,同样离不开政策支持,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四地持续健全政策部署。
以广东为例,通过完善智慧养老平台、打造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构建智慧养老产业“三步走”政策,来切实提升现有养老机构智慧化水平,打造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利好政策之下,产业集群效果也是显著的,《报告》指出,智慧养老相关企业地域分布中,广东、山东、江苏三地位居前列,成为中国智慧养老的典范区域。
综合而言,在强资本的介入下,互联网医疗、智慧养老产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进而也催化了整个养老服务产业的变革,未来市场竞争也将持续白热化。
虽然养老服务越来越丰富,但老年人也面临着暗潮汹涌的未知风险,其中医疗保健与理财是“重灾区”,老年人极易受到蛊惑,购买违规产品及服务。
同时,养老院也是产业发展中“暴雷”的重灾区,在养老院相关企业的经营风险中,“经营异常”占比达到74%,其次为“行政处罚”,占比为23%,像天眼查这类商业查询工具已经成为老年人辨别养老院风险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养老2.0阶段,智能化趋势愈发明显,但所面临的风险性也在增多,如何保障产业有序发展,就成为各参与主体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结语
养老是一个市场巨大却又充满风险的产业,亟需各社会力量投入进来,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式养老特点的服务体系,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及创新性政策扶持,来解决现代社会的养老难题。
如此,我们方可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