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名B站UP主所长林超在一次分享中提到了大湾区年轻人画像。不同于紧贴时事的北京青年、时尚多元的上海青年,大湾区里的年轻人更专注于“搞钱”。
林超说,广深有一种特有的“饭局文化”,可以用“4W2H”来概括。
大家吃饭期间,就聊完了商业计划书,可能连天使轮都拿下了,可见这4W2H不仅是大湾区年轻人的写照,而且是有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的“必备元素”。
1
年轻人与大湾区,是一次双向奔赴
为什么大湾区青年的搞钱氛围浓厚?
因为在全球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几乎集合了所有优势。
旧金山湾区以科技*,因为它是谷歌、苹果、英特尔、Facebook等科技巨头全球总部的聚集地;纽约湾区聚集了世界金融、证券、期货、保险、外贸等近3000家机构,美国七大银行总部也聚集在这里,所以以金融著称;而东京湾区因为聚集了日本1/3的人口、2/3的经济总量和3/4的工业产值,以产业而闻名世界。
但是把目光放在粤港澳大湾区上,你就会发现,金融有亚洲金融中心香港;科技有深圳腾讯等龙头企业在大湾区聚集,成为人才、高科技前沿动态的聚集和发生中心;产业有广州、东莞、佛山、珠海等正在从中国制造跃升到中国智造;旅游还有澳门。
正是因为集中了金融、科技、产业这三大硬实力模块,基本上你想进行什么类型的创业都有土壤。
而且大湾区对于小企业的态度也非常友好,其在过去20年孕育起来的大企业们,如腾讯、华为、比亚迪、大疆等巨头们,也都十分注重梯队建设和“大帮小”的产业扶持,腾讯就曾提出过自己对于“潜力股”创业企业的投资原则:“用户*、被投企业第二、腾讯第三”。
七人普数据显示,奔赴大湾区“搞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十年前六人普时,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总人口仅为5611.84万人,这一数据在2020年达到7801.43万人,增速达到39.02%。而且有人发现这十年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变得更年轻,文化程度也普遍得到提升。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15-59岁年龄段占比高达68.8%,每10个人中就有1.57个大学生,大湾区城市的年轻人口占比*,高学历人口也最多。
所以年轻人和大湾区,是一场双向奔赴。
有学识、有才华、有能力的年轻人奔向大湾区,是因为大湾区有土壤实现梦想;而大湾区因为有了年轻人,才能更加年轻,有更多机会去协调内部产业带的经济发展,并且辐射到周围省市。
2
大湾区吸引年轻人创新的“制胜法宝”
几十年前旧金山湾区的硅谷,之所以能诞生出许多科技企业,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其一,在硅谷有许多专业、高素质的投资家,一项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比较容易吸引到大量的资金。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也有这个特点——拥有完备的风险投资产业链,并且大湾区也有着全国*别的风投结构。
国家层面上,人们都说深圳国资委是市场专家,旗下的深创投是“*风投”机构;珠海国资委在风投上也不甘示弱,不断地保持高节奏投新创新;还有国资风投 中的老大哥广州国资委,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共有33家中国地方性国企,广州国资委就占了三家。
企业层面上,腾讯、华为等先发展起来的大公司,也在做投资帮助小公司。例如腾讯已经投资了超过800家公司,横跨海内外,行业涉及文化娱乐、游戏、交通出行、零售等多维度;华为的投资则遍布了中国的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其被投企业被外界称为“IPO停不下来”;除此之外,还有比亚迪、平安等公司也都在投资版图上不断扩张。
「创业最前线」在与一些投资人接触时,他们同样表示,在广东深圳等地读书的大学生,好像都很“会”,在参加一些他们大学举办的创业挑战赛时,就能发现他们起草商业计划书逻辑清晰、模式有可持续性,堪比一些真正的创业企业。
其二,当年的硅谷之所以能不断涌现出新的科技企业,受益于许多有着先发优势的大企业们不吝分享,硅谷精神也强调“成果共享、鼓励创新”。而在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里,企业们“先强带后强,大家一起强”的氛围也十分浓厚。
昨天,在由广东省科技厅牵头,南方日报社、腾讯公司举办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湾区科创峰会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发表演讲时表示:“过去我们讲共同富裕,以先富带后富。而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就要做到先强带后强。另外樊纲还提到:“我们希望看到的一个场景是‘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我们需要大量的中小企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的基础,同时要龙头企业带头去啃‘硬骨头’。”
在“守正创新”的要求下,对于龙头企业来说,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然后进行技术开放、平台开放、能力开放显得格外重要。腾讯云就将自己的多项能力开放给了大、中、小行业。例如在工业互联网中,针对多租户、多场景、按次计费等需求,腾讯与富士康联合进行了“工业PaaS平台创新”,互联网中的需求形成灵活扩展,开发运营一体化的先进工业互联网平台。
目前富士康基于腾讯TCE企业专有云解决方案,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研发完成并对外提供服务,专门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生产智能化改造,并将富士康工业制造的能力以微服务和工业App形式输出,提升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制造。
「创业最前线」了解到,富士康+腾讯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连接海量工业设备,积累了一大批工业机理模型,还搭载上千个工业APP。并且依托富士康构建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渤海湾、京津冀业务版图,已在广东、浙江、山西、河南等17个省市推广应用,服务了近千家工业企业用户。
可见,科技企业在大湾区创新中是个重要角色,既要主动承担创新的责任,同时也要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少走弯路;并且着手协助培养专精特新;而专精特新,又是年轻人选择工作时的“心头好”。
现在的大湾区中,“风投挑大梁、先强带后强”的氛围,成为了吸引年轻人们的制胜法宝。
3
不仅要“搞钱”,其实从企业到人,都更有使命感
在湾区科创峰会上,我们还看到,在大湾区如火如荼做科创的企业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基本上都瞄准一些新基建和“卡脖子”事项。
腾讯等头部公司,正在拿出先进生产力带动着基建能力的提升。例如,大湾区的粤海水务是一家集原水供应、自来水经营、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一体的大型综合水务运营商,服务全国约8000万人口。
2019年,粤海水务承建了一项大工程,即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该项目可是国务院部署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目标是将西江水引入东江,解决深圳、东莞、广州、南沙等地发展缺水问题,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多水源保障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对于粤海水务来说,该工程需要在60米地下挖掘隧道输水,在增加了选址与施工难度的同时,也对安全和质量管控问题提出了较高要求。但腾讯云与粤海水务在工地上部署大量物联网设备,打造了一套现代化的施工管理平台。施工管理者可以通过PC端/手机端实时查看100多处工地,6000余位施工人员的作业情况,并通过与AI技术结合可以对施工中的潜在危险进行识别提醒,保障工人安全。
「创业最前线」了解到,腾讯X粤海水务的项目优良率达到了97%,其实70%优良率即可参评国内水利行业*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科技奖——大禹奖,而预计通过该平台应用,项目工期可缩短19%。
所以,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也在峰会中表示,科技企业要主动带动和引领创新创业,大型科技企业可以在技术、资金、生态建设等方面向中小企业传递成功经验,带动后者快速发展。
这么看来,大型科技企业在创新征途中,发挥着“连接器”的作用,他们主动向前一步走、适当模糊工作边界,就能推动打造大湾区的产学研共同体。我们也在湾区科创峰会中看到,除了大公司在立足大基建以外,大湾区的年轻人们也都在几乎瞄准了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天体科学等过去我们不擅长的行业。
毕业于北大物理专业,后求学于哈佛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博士、中国高能天体物理学家苏萌,现在就开始投身大湾区创业,苏萌还是香港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在香港大学领导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室。
在回到大湾区扎根后,苏萌创立的起源太空公司,创造出了“龙虾眼”X波段探测卫星、全世界*宽视场紫外波段天文探测仪器和世界*基于计算光学的星载光谱成像相机,并且联合研发的新型紫外相机都已经成功发射入轨,并且创造出了多项国际首次在轨验证的技术,相关探测技术已经达到了全球*。
苏萌说过:“我们最终目标是去太空采矿”,虽然目标很遥远,但苏萌正在打开另外一个认知的大门,他也把这件事比做大航海时代里,*批船队开辟新航路。毕竟当年哥伦布航海时,也没有想到过能发现新大陆呀。
为3000多家政企客户提供AI服务的高科技企业极视角公司,是从当年的一个学生创业团队衍生的,其联合创始人刘若水表示,初创时期与很多投资机构有过接触,但很多看不懂公司较为独特的商业模式,只有深圳一家的天使投资义无反顾地投了极视角,并在深圳给公司提供了孵化空间。而且深圳近年来人才引进政策利好,成为名校毕业生向往的地方,这也帮助极视角在发展过程中招揽到更多人才。
极视角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陈振杰来自澳门,他觉得深圳拥有完备的风险投资产业链,腾讯等龙头企业在深圳聚集,成为人才、高科技前沿动态的聚集和发生中心,还表示:“在深圳创业这几年,越来越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
在这次峰会上,腾讯还启动了技术公益创投计划。该计划将重点关注缺乏资金资助、技术支援、运营指导、传播渠道、志愿者能力的公益性组织。
「创业最前线」了解到,创投计划首期将遴选30个项目进行技术公益孵化,每个项目资助30万元。
腾讯技术公益平台负责人陈妍则表示,腾讯希望携手社会专业力量,探索科技和公益在社会价值创造上的无限可能。
看到这,你还觉得,这些奔向大湾区人和企业,他们真的一心只想“搞钱”吗?其实不然,来到大湾区进行科创的人和企业,大家都是有些使命感在身上的。
在几十年前硅谷的高速发展时代中,硅谷精神就是每个人都承担着人类的某种使命。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中,面对着科技创新这个时代选题,用科技突围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也是责任所在,毕竟大国崛起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无数有使命感的人聚在一起助推的。
所以,发挥“科技向善”的杠杆效应,从“科创湾区”崛起的时刻,正在到来!
21224起
融资事件
4358.73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7家
企业
3214家
涉及机构
510起
上市事件
6.4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