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VC/PE开始告别募资难?

即将迎来2022年,久陷募资难的VC/PE依旧憧憬着新的希望。

临近年末,募资端似乎迎来了一个个好消息。

最新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自愿前提下,支持商业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出资创业投资基金、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等,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股权融资。

众所周知,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等一直被视作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上的理想资金,但目前这些资金并未被大量释放出来,以“浇灌”渴求纾困的VC/PE。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资金缩紧入市股权投资领域,一批创投机构因募资失败而挣扎度日。

即将迎来2022年,久陷募资难的VC/PE依旧憧憬着新的希望。

银行理财资金

已经累计投了超100亿元

值得强调的是,这是在《资管新规》发布后,监管层首次清晰、明确、具体地鼓励银行业保险业等参与股权投资。

《指导意见》中提到:

“积极支持科技企业直接融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自愿前提下,支持商业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出资创业投资基金、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等,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股权融资。支持资产管理产品依法投资包括未上市科技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在内的权益类资产,实现资管产品期限与其所投资资产期限相匹配、与科技企业成长周期相匹配。鼓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业务范围内,在上海依法依规试点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业务,并在股权投资业务中建立符合早中期科创企业投资特点的容错和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究保险资金设立服务国家科技战略专项基金或其他支持科技发展母基金的可行性。”

毫无疑问,这是创投领域的难得好消息,其中让VC/PE感到兴奋的是,无疑是期盼已久的银行理财资金。

回到《资管新规》出台前,当时商业银行理财资金通过通道认购结构化私募基金的优先级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募资渠道。每当创投机构面临新一轮基金募集的时候,第一个选择去拜访的便是银行。

2018年,随着《资管新规》及其配套规则出台,一切戛然而止。一方面,《资管新规》提高了个人投资者参与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门槛,直接减少了个人合格投资者的数量及投资规模。另一方面,多层嵌套和募资通道等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过往银行、信托等渠道大量资金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的模式受阻。

当时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家金融圈内资深机构找到银行募集一支基金,银行方挠头两个星期,最终表示风控部未通过,暂不出钱。

在《资管新规》的大背景下,银行资金纷纷“失联”。直至后来,银保监会出台《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鼓励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允许其发行私募理财产品参与股权投资,参与方式即可以是直接投资模式(即直接投资未上市企业),也可以是LP模式(即投资股权投资基金)。

2019年6月3日,首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开业。资料显示,建信理财在2020年10月和12月出资9亿和37.5亿分别投资了由武侯资本管理的成都武侯武资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和由广东恒信基金管理的广东建恒乡村振兴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获批筹建的理财子公司共有27家, 其中4家为合资理财子公司。在获批筹建的理财子公司中,已有21家正式开业。据不完全统计,其中10家探索进入股权投资市场,通过做LP和直投的方式,已投资19支基金和3家企业,投资金额超100亿人民币。

今年以来,各方接连发文支持银行理财资金参与股权投资。202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该方案第18条指出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法依规与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等合作。

本次银保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由于银行属于风险厌恶型机构,而创投天生具有风险的属性,为鼓励银行大胆尝试私募股权,《指导意见》在提出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完善专业化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的同时,也提出改进专门考核机制,即延长科技信贷人员绩效考核周期,细化落实激励约束和尽职免责政策。

可以看出,监管层正不断加大银行资金对股权投资的支持力度。2021年11月1日,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发布了一组数据——截至三季度末,银行理财规模存续余额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不久的将来,VC/PE会迎接银行理财这个大LP的强势回归。

再次鼓励险资、信托资金进场

VC/PE翘首以盼

除了银行渠道,本次《指导意见》还提到鼓励保险机构和信托公司参与股权投资。

关于保险资金入市,投资界此前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这一趋势。近些年,在长期利率承压下行的环境下,出于对收益性的要求,保险资金将目光转向利润丰厚且期限最为匹配的私募股权投资。

银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郗永春曾在保险资金私募股权投资圆桌会议暨2020年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评价工作交流会上表示,要深刻认识股权投资是保险投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在《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资产支持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103号)等多份文件鼓励下,险资巨头正扎推成立私募基金。其中最近的一则新闻便是11月29日,包括15家险资企业在内的18位机构,联合成立了一家百亿私募基金——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48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资协2021年9月28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共有18家保险私募管理人注册基金3893.29亿元,主要投向医养健康、战略新兴产业及基础设施等领域。

而信托公司是私募股权市场上的另一股重要力量。当前,在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特别是布局直投业务时,设立全资或者控股的PE子公司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这种模式具有节约成本、税收优惠、主动管理、风险隔离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本次《指导意见》鼓励信托公司坚守受托人定位,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支持科技自立自强。

经工商信息查询及不完全统计,在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20多家信托公司拥有全资、控股或担任实际控制人的PE子公司,占比已接近3成;此外,信托公司还普遍存在参股PE公司的情况。

近年来,国内很多大中型信托公司,如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兴业信托、上海信托、中融信托等,纷纷设立了专业化的私募股权投资子公司。其中,建信信托拥有的PE子公司数量最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一批开展PE业务的信托子公司之一,管理有多支成长基金,同时还作为LP投资了多支FOF基金和成长基金。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私募通数据,截至2020年底,信托PE子公司累计披露投资案例超过350起,总投资金额超过700亿元人民币。

谨慎乐观地看待,从银行理财资金到保险资金、信托资金,一旦正常化进入VC/PE行业,无疑会极大改善当前人民币募资窘境。但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达到这个结果可能还需等待漫长一段时间。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