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为国家科研项目做贡献,那我们也要买光你的橘子,不要拦着!”
“400万人看一堆橘子,大家都支持爱国青年。”
最近,拼多多上95后商家陈凯因给浙大博士生捐橘子做科研的暖心故事而走红,引发了全国网友的“野性消费”。直播间最拥挤的时候,观看人数达到了400万,仅一天的下单量就超过了48000单。
陈凯与浙大博士生的暖心对话,引发全国网友的“野性消费”。
突如其来的爆火,令陈凯喜不自胜。在此之前,他的店铺日订单量不过百单,如今,陈凯不仅卖光了自家的橘子,就连全村240万斤橘子也全卖完了,甚至要在整个涌泉镇范围去收橘子。忙不过来的时候,村子里古稀之年的老奶奶都赶来帮忙。
陈凯和家人正在打包发货。
聚光灯下,涌泉蜜橘也顺势出圈,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陈凯的故事,代表着当下新农村正在演变发展的趋势:从“产供销”向“销供产”转变。如今,在新电商拼多多平台上,人们可以买到来自四川眉山爱媛橙、丹东的草莓、广西武鸣沃柑等全国优质产地的时令水果、农货。
而这背后,离不开新农人义无反顾地返乡且扎根农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像陈凯一样扎根农村的95后群体,也并不在少数,他们是最前沿的“新新农人”。
根据拼多多近期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拼多多平台上,1995年之后出生的“新新农人”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截至2021年10月,平台的“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
他们正在以电商直播等创新模式,颠覆父辈们传统的供需模式,积极地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改变着农村的风貌。
“新新农人”下沉,优质农货上行
每年8月,四川省大凉山会理县的石榴就迎来了大丰收,当地40万亩石榴园能产出70万吨的石榴。
在此前的20年,由于地处大凉山深处,这里的石榴都是靠着大货车沿着盘山公路,一车一车地运出大山,才能走向全国的批发市场、次级批发市场、商超以及零售店。
层层剥削下,果农们辛辛苦苦一整年,拿到手里的钱却并不可观。
但这样的局面,却从水果电商在会理的崛起,有了逐步的改变。
2017年,95后何爽也看到了这一机会,辞去了东方航空空姐这份体面的工作,回到家乡卖起了石榴。从网上开店、直播带货、产品代发、社区团购,何爽逐一尝试,但都是不温不火。
直到2019年,何爽接到了多多果园的订单。“石榴是水果当中的小类目,多多果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会理石榴推荐给了用户。”
和多多果园的合作,让何爽当年的8-10月的石榴供货量达到了70万单,并带动店铺销售超过60万单,三个月累计销售800万斤,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正式打开了电商市场的缺口。
从东航辞职后,何爽回到大凉山,通过拼多多卖石榴,三个月卖出3000万。(受访者供图)
2020年,何爽公司全年销售220万单,销售额5100万元。为了扩大供应链端的优势,何爽还投资了300万筹建了一座3000平米的冷库。
如今,新建的冷库已经投入使用,每天能发3.5万单,日单量又涨了近一倍。
值得一提的是,会理县40万亩石榴果园中,95%以上都是农户自主种植,是典型的小农模式。小农模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遇到极端环境影响,烂在果园里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但是现在,很多农户的石榴不愁卖。农户邹文华自家种有二十亩石榴,其中十亩软籽石榴都卖给了何爽,邹文华估算,二十亩石榴能卖20万,净利润能达到13万左右。
何爽的返乡创业,让家乡父老的石榴变得“更值钱”,也带动了一批年轻人在家乡实现就业。2020年,何爽因此荣获了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95后“新新农人”何爽荣获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小组颁发的“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受访者供图)
“电商给大山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给石榴产业带来了新动能。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次难得机会。虽然空姐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但我更希望能有自己的事业。”何爽说。
事实上,像何爽一样“希望有一份自己的事业”的95后女性正在广袤的农村悄悄裂变。
一个惊人的数据是,拼多多《报告》指出,平台95后女性“新新农人”已经达到39060人,占比超过31%。以何爽为代表的女性“新新农人”,展现了扎根田间地头的决心与韧性。
在“新新农人”群体中,女性占比超过31%,达到39060人。
《报告》还显示,超9成“新新农人”为“农二代”、“果二代”、“批二代”,他们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普遍具备本科、大专学历,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海外留学生。
他们见识过一线城市的繁华,对电商、直播等创新模式具备天然的敏感度,却也依旧对农业、农村怀有深厚的感情。
毕业于厦门大学的95后青年陈宗佑,没有选择成为一名高薪程序员,而是回到闽南漳州的平和县跟父亲一起卖起了柚子。
去年,陈宗佑的店铺日销量超过3万单,每天都有上百位工人在仓库中忙碌。(摄影 老俞)
只不过,他与父亲走的是一条截然相反的路:父亲走线下渠道,陈宗佑主攻电商。
去年,陈宗佑在拼多多的店铺迎来大爆发,累计售出200多万单,营业额突破5000万元,一举成为平台柚子品类的TOP 1。与此同时,父亲的线下渠道却大幅缩水,销售额不足儿子的一半,还因库存积压导致了数百万的亏损。
不过,最终陈宗佑线上的热卖,帮助父亲兜了底。在新电商模式下,陈宗佑3个月走完了父亲30年的路。
“我个人其实是非常幸运的,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又踩中了新电商的红利,才做出了这一点成绩。”陈宗佑在安慰父亲的同时,对自己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我们年轻一代,是时候接过父辈的担子,在农业的路上继续奋斗下去了。”
这些见过繁华却依旧愿意返乡的“新新农人”,他们懂农业也懂卖货、懂产品挑选也懂物流包装,会玩流量、熟悉电商运营,通过电商效应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因此,才让会理石榴、平和蜜柚、涌泉蜜橘、秭归脐橙、洛川苹果、宾川大蒜、盐源丑苹果、蒲江猕猴桃等优质农货上行,并夯实农产区的产地品牌,呈现出“一县一星”、“一品一星”的现象。
富农愿景正在照进现实
“将所有利润投入农业!”2021年8月,拼多多宣布设立“百亿农研专项”,将二季度及未来季度利润优先投入该专项,直至百亿目标,这其中*的投入,一方面是投技术,另一方面就是投人才。
可以预见,在平台的重磅投入下,“新新农人”力量将会越来越庞大。而随着平台的扶持,“新新农人”的发展也将逐步规范化、规模化。
根据平台《报告》指出,“新新农人”在返乡创业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公司的经营和团队管理,多采用“合伙人制度”,并擅长整合产业上下游。每位“新新农人”平均可以带动5至10位95后参与到电商创业中,并平均带动当地就业岗位超过50个,有效推动各农产区实现产业本地化、人才本地化。
今年双11当天,96年“新新农人”李诗宣在拼多多卖牛肉干和贡梨卖爆了。截至当天下午5点,店铺的单日订单量就已经突破 11000单,销售额超过130万,比去年增长了近4成。
这个95后小伙子不简单,过去几年,他经历了人生中*次创业失败,背负着60万外债从太原回到了家乡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开启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靠山吃山,文水县盛产贡梨,养殖业也尤为发达,这一次,他盯上了家乡的土特产。
第二次创业时,李诗宣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当地的牛肉、猪肉上,在供应链上下足了功夫,与当地的养殖场、屠宰场、加工厂采取了合作共赢的电商模式。简单来说。李诗宣负责电商运营,把屠宰、加工、包装、物流等其他环节分包给专业商户,并把利润的大头分给他们。
这样一来,商户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李诗宣*个月就销售了60万元,第二月就突破了200万元。经过两年的发展,李诗宣的电商团队越来越壮大,在拼多多上销售当地肉牛、贡梨等特产超过2亿3000万,并先后带动当地多家养殖场、屠宰场、加工厂、经销商,以及超过100位95后参与到电商产业中,成为刘胡兰镇名副其实的电商产业带头人。
返乡之后,李诗宣先后带动超过100多位年轻后生,加入电商产业之中。(齐军 摄)
众所周知,拼多多是一个以农业为基成长起来的新电商。
对推动中国农业如何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是刻在拼多多基因里的重中之重。
农业上行的核心,是改变农人的传统思维和卖货方式,像陈凯、何爽、陈宗佑、李诗宣这样的95后“新新农人”,则会成为中坚力量。
当越来越多的95后参与到“新新农人”的队伍中,拼多多富农的愿景也将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