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源于对自然和人的敬畏之心。
综艺节目《梦想改造家》最近一期节目饱受非议。
节目内容是甘肃白银老杜几个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孩子,梦想着凑钱改造二老居住了40年的老房子,经过对原址拆除、重新设计到建造和简单装修。在最近交出的改造成果时,观众发现整个改造花费了132万元,但红砖结构的的新房却似毛坯房。
这个结果让《梦想改造家》节目意外走红。观众未对摄制组进行批评,更多的是对设计师的改造成果提出质疑。
由于反响强烈,这迅速成为一个公共话题。
最为核心的是,在老杜一家作为提出“梦想”的人,与设计师的“改造”初衷并不在同一语境下,因此也让“家”变成了视觉消费的产物。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大量农村自建房逐渐接近需要改造的阶段,一些村落试图通过整体改造,将原始的自然村改造成为网红村。但设计师理念与当地情况不符的情况却常有发生。
打破其中的壁垒或许不难,基于美学和实用主义的设计,才是改造中双赢的起点和*意义。否则,“梦想改造家”将被割裂为“梦想”“改造”和“家”。
01、梦想
68岁的杜兴昌两口一辈子生活在甘肃白银水泉镇,这对以务农为主的夫妻生了5个孩子,为了供他们读书上学,老杜年轻的时候干过煤窑、下过井。当孩子们长大成人,便都离开了那片黄土高坡,剩下二老成为拥有20个后辈的空巢老人。
晚辈逢年过节,从城市回到农村,越发感到曾经和父母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已经破旧不堪。住房条件无法和城市,甚至县城相比。
为了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满足父母建新房的心愿,也为自己退休后可以延续在黄土地上的生活,老杜的5个孩子萌生了要改造老房子的计划。
关于梦想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于是,摄制组介入,设计师团队介入,改造开始。
设计师在老杜家的旧宅里看到中国西北农村的典型生活——圈养几十只家禽、库房里杂乱的农具和存粮,主屋外的旱厕。尽管落后,却是当地人依赖土地生活的基本表象。
设计师对此十分理解,他说自己也是农村成长出来的孩子。
▲改造前的杜家,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农村建筑
图源:节目截图
但在谈及改造方向时,建筑物与农村的关系似乎被淡化。
在节目的中段,设计师谈了很多关于结构、光影变化的美学逻辑。他不满当地烧砖的色彩,不满当地砌墙师傅不认可他的摆砖理论,设计师不得不另请高人实现自己的“偏执”。
这或许让一部分人认为,对于围墙来说,光影和律动固然重要,但对于黄土高坡上的农家小院,将主体建筑打造得舒适,并且能与自然风貌相融合,比建造*的围墙更重要。
尤其是设计师频繁更换墨镜以及时常双手插兜的姿态,给观众造成的感受是,这项改造工程,或许将以实现设计师自己的梦想为终结。而交付的建筑,将与房屋的真正主人格格不入。
果然,在最后主体建造完全完工以后,人们看到了一座颇有日式现代风格的混凝土以及红砖结构的建筑,它更像是一座充满设计感的民宿,而非西北老农梦想的新居。
作为建筑的原点——住宅来说,大部分建筑设计师都认为,让生活保持在自然的状态中才是住宅的本质。
在这一期的节目改造中,设计师关于混凝土的运用,光影的营造以及结构上的布局思路,多少有日本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的影子,或许这是当下建筑设计的一股潮流。
▲设计师透露的装修图,颇有几分安藤忠雄的感觉
图源:设计师微博
因此,作为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和建筑本身来说,它或许不是一件失败的作品。毕竟在艺术领域,评论家在任何一件艺术品面前,都无法做到意见一致,甚至被马赛尔·杜尚命名为《泉》的小便池,也在无数人的质疑中,安然地在博物馆度过了100多年。
但在黄土高坡上的一个不知名村落,这样的设计初衷,似乎不接地气。
02、改造
老杜的新家迅速成为一个公共话题。
人们对其质疑最多的,是132万的工程造价以及呈现出毛坯房的建筑成果。
实际上,哪怕作为当今最知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的安藤忠雄,对于改造的成本考量,也力求做到极简和尽可能就地取材。
比如,他在操刀1998年的重建尼泊尔儿童医院项目时,就遇到了预算和建筑师傅技术的问题。这与为老杜夫妇设计新居的设计师面临的问题一模一样。
不过安藤忠雄在了解了当地建材、工法后,放弃了自己作为混凝土诗人的角色偏执,决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然而然地在外墙用起了当地生产的土砖,内部用灰泥抹平,涂上白漆,以此来打造明亮洁净的感觉。
当然也考虑到采光因素,把窗户开在柱廊后方,免于强烈的阳光直射,确保柔和安静的室内环境。安藤忠雄后来说,这个项目技术不高,并且完成面粗糙,几乎无法做出好的细部呈现。但作为设计师的新意和当地现有的建筑水平,医院与那些使用了高科技的建筑相比,毫不逊色。
甚至在他最为知名的光之教堂,在建造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他甚至直接利用工地现场施工脚架用的杉木板来做教堂的地板。在安藤忠雄看来,紧缩物料很重要,它体现着人们对简朴生活的憧憬。
或许安藤忠雄在建筑设计领域并未被全面认可,但建筑设计的*奥义,的确是通过观照建筑和周遭的环境,为使用它的人营造一种或更为便利和舒适的生活体验。设计的加持,是在这份体验上加上不由自主的仪式感。
这看似教条式的设计逻辑,源于对自然和人的敬畏之心。
这一点或许是节目里设计师与安藤忠雄的区别之一。
人们在甘肃项目,大抵能感受到设计师囿于自我语境下的优越感,安藤忠雄多少也是有的,但为了避免这一点给人带来不适,他在建立自己工作室的最开始,便对20多个成员提出要求:即便是对待前来学习的学生,也要在他们的名字后面加上“先生/小姐”的称呼,不可因为对方是晚辈,就抱着傲慢无礼的态度。
由此延伸,当建筑设计越来越成为炒地皮和投机工具的时候,便可以看到目前设计师在自我实现与金钱游戏下的两难选择。一旦选择后者,迷失自己的可能性极大。
03、家
改革开放以后,内地年轻人开始大量流向沿海地区,他们的工资收入源源不断地回流到原点,大多变成了故乡的新房。
当改革开放的进程发展了40多年,当初的不少新房因为建筑质量和设计相对落后,并且由于乡村人口的流失,房屋缺乏维护,不少已经开始老化,面临改造和甚至重建。
在现代化城市的浪潮冲击下,这些乡村要么逐渐没落,要么以改造的方式重建,但如何重建的意义是什么,对于中国幅员辽阔的农村地区,日本直岛的改造或许具有借鉴意义。
那项改造计划名为“直岛家”。在濑户内海边的一个老社区,散落着自江户到明治时代建造的民宅,改造计划是在这直岛加入现代艺术元素,最终这个大胆又刺激的尝试获得了成功,它一方面给直岛带来了艺术趣味,也同时让人口不断流失,高龄化与空无明显增多的老街上,找回新的活力与希望。
受到计划的刺激,居民们找回了对自己住家的自信与骄傲,开始主动想把自己周遭环境弄得更美观,于是有人开始在大门挂上门帘,有人插上鲜花。在当时的一些设计师看来,直岛的改造是以文化为基底,以艺术带动乡村再造。
所以,如何选择更符合房屋使用者的生活形态、以房屋的主人为根本,在固有的条件下,为设计的建筑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才是房屋改造的奥义。
而至于已经发展了数千年的房屋建造技术,哪怕是极为精巧的卯榫技艺,在诞生之初,也并非追求韵律与光影之美而诞生,恰恰相反,那是因为工匠对建筑怀有的奉献精神,才让建筑本身有了水到渠成的结构之美。
对于《梦想改造家》上期节目引起的公共议论,实际上映射出人们仍旧认同建筑首要功能是生活和聚集的场所,而不是一种用于视觉或者舆论消费的工具。这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在人本关怀和商业环境中获得平衡,便是设计之外的修行了。
否则,原本一座优秀的建筑,只因为落在了不合时宜的地方,只能变成“嗯,你很好,但我们不适合”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