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险资组团,联手成立一家百亿私募基金

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保险机构开始频频活跃于股权投资行业,而这背后似乎透露出监管层对于险资在更多元资产配置方面有所松动的信号。

罕见的一幕来了:险资巨头扎推成立私募基金。

近日,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达148亿元人民币,由中国人寿、平安人寿、阳光人寿等共同持股。无独有偶,日前上海易峰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注册资本为19亿元,由泰康人寿、太保人寿等共同持股。而再往前,今年3月份,由太保总裁傅帆亲自挂帅的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在VC/PE圈引起一阵轰动。

险资开展股权投资并非新鲜事,但如此密集地出手却实属罕见。深入分析后发现,今年9月份,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一纸《通知》或是重要推动因素,此后保险私募基金的设立正式由“注册制”调整为“登记制”,不仅明确了登记环节,也大大缩短了登记时间。VC/PE圈正迎来更多险资背景的玩家。

15家保险巨头联手

刚刚成立了一家百亿私募基金

这次的险资阵容空前盛大。

11月29日,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48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包括15家险资企业在内的18位股东共同持股,其中,中国人寿为其大股东,持股比例约为19.59%,平安人寿和阳光人寿为并列二股东,持股比例均为13.51%。

从出资情况来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9亿元,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0亿元,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0亿元,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5亿元,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亿元,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出资10亿元,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亿元,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亿元,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0亿元,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出资5亿元,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3亿元,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7亿元,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亿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出资3000万元,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3000万,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

据了解,中保融信基金的成立与中国华融(02799.HK)近期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关。11月17日晚间,中国华融公告称,与5家战略投资者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拟发行不超过392.2亿股内资股,不超过19.6亿股H股。

而五大战投包括了中信集团、中保投资(在中保融信基金完成工商注册之前,代为办理协议签署等相关事宜)、中国信达(01359.HK)、中国人寿及工银投资。其中,中保融信基金拟以每股1.02元认购中国华融不超过(含)145.1亿股内资股,认购数量仅次于中信集团,交易完成后,将跻身为中国华融的第三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公告中透露,“在中保融信基金设立前,中保投资将受托处理与本次发行相关事项。”期间,中保投资全资子公司中保投资(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将承担基金管理人的角色。中保融信基金成立后,由中保融信基金承担投资者相应权利、义务和责任。

事实上,这已不是险资首次以明星阵容亮相股权投资圈。就在本月23日,泰康人寿与太平洋人寿共同参设的一家私募投资基金——上海易峰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注册资本为19亿元,经营范围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按照出资情况,其中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7.37%;泰康人寿持股26.32%;上海易渊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6.26%;上海易纵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0.05%。

如果再把时间线往前拉一点,2021年07月,中国太保旗下一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注册资本1亿元,由太保总裁傅帆亲自挂帅,其余团队成员包括多个太保投资、风控部门的“一把手”,阵容可谓豪华。

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保险机构开始频频活跃于股权投资行业,而这背后似乎透露出监管层对于险资在更多元资产配置方面有所松动的信号。

监管层多次发文,

鼓励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

最近的一份文件聚焦保险私募基金登记制改革。

2021年9月1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资产支持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103号),将保险私募基金的设立由“注册制”调整为“登记制”,这意味着审核要点从实质性审核调整为仅对登记材料的完备性、合规性进行形式性查验,不再对基金的投资价值、风险状况等进行实质审查;9月28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又印发《保险私募基金登记管理规则》(中资协发〔2021〕68号),进一步落实注册制向登记制的转变。

业内人士表示,以上文件的发布自此拉开了保险私募基金登记制序幕,简化了资产支持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两类产品的管理流程,进一步明确监管逻辑和标准,并压实管理机构的责任。

如果说保险私募基金从“注册制”调整为“登记制”的带动效应目前看起来还不够十分明显,那么银保监会下面的这两份《通知》,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出监管机构正在逐步为保险资金运用进行松绑的信号。

2020年11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取消原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等特定企业要求,推动保险公司更加积极开展股权投资。

2021年4月,银保监会又下发相关通知,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产业基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银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郗永春在保险资金私募股权投资圆桌会议暨2020年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评价工作交流会上表示,要深刻认识股权投资是保险投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股权投资正是回应了险资扩大高收益资产配置的客观需要。近些年,在长期利率承压下行的环境下,出于对收益性的要求,保险资金将目光转向利润丰厚且期限最为匹配的私募股权投资。

而保险机构成立私募基金的特点是可以在前期获得2.5%到3%左右的分红收益,在后期退出时,又能享受股权溢价收益,从长期来看,能丰富保险资金的有效配置。根据中资协2021年9月28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共有18家保险私募管理人注册基金3,893.29亿元,主要投向医养健康、战略新兴产业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呈现出基金形式不断创新、投资领域愈加多元、投资方向日趋前沿等特征,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可以预见的是,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引导下,保险巨头们还将进一步增大对私募股权资产的配置比例,VC/PE圈有望迎来更多实力雄厚的“头号玩家”。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