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上海科创基金二期首关近60亿,老LP全部复投

上海科创基金的第一个4年,迈过了“双千”小里程碑——子基金签约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穿透已投项目超过1000个。

上海科创基金迎来里程碑时刻。

投资界获悉,上海科创基金二期募资已完成首轮封闭,签约规模58亿元。在市场化母基金募资甚至比GP募资还要难的大环境下,上海科创基金收获全部老LP的继续支持以及新LP重磅加入的惊喜一幕。未来一年的时间里,上海科创二期基金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发起设立于2017年,上海科创基金是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由上海国际集团牵头成立的市场化运作母基金,总体目标规模300亿元。4年来,重点围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科创基金已经绘制了一张广阔的科技创新投资版图,旗下投资组合已迈过“双千”小里程碑——子基金签约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穿透已投项目超过1000个。

初步打响了科创股权投融资领域的上海品牌,上海科创基金身后是一支有母基金情怀、有科创情怀的投资队伍,他们最大力量发挥着母基金连接器、加速器和放大器的作用。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总结道:“一期基金对我们来讲,是一个从0到1的创业过程,这并不容易,但4年走来取得的成果也挺震撼。接下来我们要为兑现‘二期会比一期有更好表现’的承诺而持续努力,去寻找沉得下、扎得深、看得远的GP。”

上海科创基金总裁 杨斌

58亿,上海科创二期基金首关

4个月已投11亿

募资寒冬里,上海科创基金传来了好消息,旗下二期基金募集近日已经完成首轮关闭,规模达到58亿元,已接近一期65.2亿元的整体规模。“母基金募资比直投基金难,持续募资更难,但基于一期基金的良好业绩,上海科创二期基金募资还算顺利。”杨斌透露。

投资界了解到,上海科创二期基金目标总规模80亿元,这一次首关中,上海科创基金一期的六家LP全部复投,即上海国际集团、国盛集团、国泰君安上港集团张江高科、上海信托。与此同时,还引入了太保集团、嘉定国资集团等新LP。

二期基金将怎么投?上海科创二期基金的投资策略基本维持一期的布局方向和定位,将继续紧跟国家战略,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上海科创中心的定位,聚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环保新能源四大领域,同时将围绕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加大配置的力度,进一步挖掘领域内的科技创新企业。

谈及投资GP的标准和逻辑,杨斌介绍道,随着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演进、迭代,上海科创基金捕捉的是专业、细分、垂直、头部、前沿的投资机会,“从组合配置策略看,我们还会以‘白马中的金马’为基本盘,在已投子基金中‘优中选优’,同时关注‘黑马中的斑马’的配置机会。”

他进一步阐释道:“我们选择GP,主要看过往业绩和领投能力,以及每个基金的策略、团队及可持续性。特别是可持续性,很重要的是看内部机制、内部文化。”

直投策略上,上海科创基金一期基金中有20%用来做直投,二期依然沿用了这一比例并将重点投资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具有较强关联性,具有高市值/高估值潜力,细分领域中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具有技术领先性和独创性、双循环格局下进口替代效应突出、具有独角兽潜质的初创型企业。

不过,区别于一期依赖于通过GP推荐再布局的路径,为了更快速且高效地筛选出更好的直投机会,上海科创基金将前端团队划分成了若干行业小组,从而能够更加主动、聚焦且深入地去发掘、追踪和评估未来的投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科创二期基金还加大了S基金的投资力度,配置了不少于10亿元的专项额度,以优化和加快整个二期基金的回报周期。

补足弹药,沿着清晰的脉络,上海科创二期基金已经有条不紊地运行中。投资界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科创二期基金已经投资12支子基金和一个直投项目,累计认缴金额超11亿元。其中,6支基金为一期投过的GP,6支为新投的子基金,其中1.5亿元投了2支S份额子基金。“不到半年,我们整个团队在按照确定的策略在推进执行。应该说,开局还是比较良好的。”杨斌表示。

上海科创基金的一个里程碑:

投资组合破“双千”

上海科创基金的第一个4年,极具里程碑意义。

2017年,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由上海国际集团牵头,联合国盛集团、上港集团、国泰君安、上海信托、张江高科等基石投资人,上海科创基金正式以市场化母基金的定位诞生,目标规模300亿元,核心使命是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自2017年12月召开第一次投决会,到2018年5月首次出资子基金,到今年6月22日最后一次投决会,至此上海科创一期基金正式完成全部投资。这其中有54亿元投向行业内45支头部GP,包括红杉中国、腾讯投资、顺为资本、GGV纪源资本君联资本经纬中国高榕资本源码资本华登国际、中芯聚源、礼来亚洲基金启明创投等。

4年的布局与深耕,上海科创基金拿下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双千”投资版图。现在,这45支子基金的签约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子基金已投出60%的资金,穿透已投项目超过1000个。

上海科创一期基金全面覆盖了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科技创新领域,培育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领先产品的优秀科创企业。投资界拿到一组数据,上海科创基金旗下投资组合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5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达57家,潜在独角兽及未来有200亿估值/市值潜力企业超过100家。

头部基金投出了头部的创新企业,这也为上海科创基金创造了更优质的直投项目池,科创生态圈也已初具规模。

据悉,在一期基金中,上海科创基金直投规模为8.5亿元,一共投资了24家企业。包括比亚迪半导体、宜明昂科、沐曦科技、曦智科技、芯驰科技、清陶发展、三迭纪、擎朗智能等。其中在今年年初,上海科创基金以领投身份投资了环保新能源企业——清陶发展F轮融资,这轮融资后清陶发展迈上了百亿估值的新台阶。

生态化赋能,是上海科创基金团队深度思考并积极践行的话题。作为市场化母基金,上海科创基金积极扮演着连接器、放大器、加速器的多元化角色,努力打造捕捉和服务优秀科创企业的“超视距雷达”和“高灵敏探针”,围绕GP和所投资企业发展各阶段的需求,带去了精准匹配的优质资源,帮助它们成长为“参天大树”,同时也为LP,为上海当地,为全国的科技创新发展,形成一个资源集聚地和共享大平台。

比如,围绕企业金融服务相关诉求,积极对接银行、券商、保险、租赁等金融机构;围绕企业技术落地和场景应用,与相关产业集团做好业务对接;围绕企业跨区域发展需求,积极帮助优秀企业和项目在上海进行布局,包括建立区域总部、设立研发中心、设立合资公司、分拆创新业务公司等;围绕企业上市需求,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举办科创板对接会,精准搭建创投机构、被投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桥梁。

稳健的投资策略和积极赋能的效应下,上海科创基金在头四年里也迎来了一个丰收期。投资界了解到,在一期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已诞生超过40家IPO企业,包括中芯国际、心脉医疗、正帆科技、小鹏汽车、微泰医疗等,其中在科创板IPO的有22家企业。据透露,在未来一年时间里,上海科创基金投资组合中预计还有超100家企业有申报上市的计划。

上海科创一期基金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回首第一个4年走来的点点滴滴,杨斌感慨万千:“于我们而言,一期基金也是一个从0到1的创业过程,不亚于一个创业企业,其实是挺不容易的。回过来看,也是挺震撼的,从0开始组建团队到现在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投资布局,所有老LP们也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我们二期募资。这种认可,意义非凡。”

募资难,一期而亡

市场化母基金任重道远

然而放眼整个市场化母基金圈,募资并非易事。

随着越来越多母基金的筹备动态曝光,外界也在关注行业募资形式的新变化。但从业内人士的反馈来看,市场化母基金募资并没有在今年获得太多的“减压”,甚至比GP募资还要难。在各地纷纷设立引导基金的反差对比下,纯市场化的资金越来越少,市场化母基金的现状堪称严峻。

这样的形势,杨斌也颇有感触:“业内有一句话叫‘一期而亡’,很多母基金做了一期后就消失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市场化母基金与GP面临着同样的募资难题,某种程度上母基金募资比GP更难。这源于中国很多投资人都不喜欢投“盲池”,而母基金是“盲池中的盲池”。

杨斌进一步分析表示,中国的长期资金、民间资本还没有形成委托专业机构的主流做法。依靠专业的力量共同发展,这是母基金存在的非常重要的生态基础,离开了这样的基础,母基金的发展一定是比较艰难的。

在杨斌看来,私募股权行业的母基金,通常具备两种属性:基于专业化资产配置的投资产品和基于“母子”结构的功能性资本平台。前者可类比证券市场的FOF基金,其核心是基于团队的专业化能力,根据LP的偏好,针对特定题材或主题,在多维度组合配置策略中动态寻求风险和收益的最优解,交付出相对低风险、中高收益、跨经济周期的资产组合。这类基金通常以专业化的团队、市场化的机制、独到的遴选评价体系、恰当的组合策略、优异的业绩和丰富多元的生态圈为主要特征。后者,则主要发挥母基金所特有的伞形放大和政策引导功能,当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等场景,这类基金通常不是追求财务收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不同的LP构成、决策与激励机制等,决定了上述两种属性的占比,也决定了每个母基金的风格和特点。

随着专业化能力、机构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母基金正日益成为私募股权市场重要参与者,“行业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共同培育母基金文化,这将有利于整个生态和母基金群体健康长期发展。如果母基金募资相对容易的话,GP的募资就会轻松很多”。

在募资难的常态下,唯有“业绩+赋能”才是母基金安身立命的硬道理。杨斌认为:“母基金应该具备服务LP的意识,除了创造财富价值,还需要在生态体系建设上倾注更多的精力。我们把自己做专、做精、做出特色,得到认可,就有长期生存的基础,母基金的价值就一定会被LP发现并认可。”

做直投成了母基金标配

未来五年,S基金将迎来大爆发

母基金募资艰难下,也带来了一些连锁反应——母基金为了达成自己LP的要求,开始冲到前面做直投。

从行业情况来看,做直投已经是大多数市场化母基金的标配,有的母基金直投比例超过70%,加剧了GP与LP之间共同投资的竞争。

“上海科创基金80%投子基金,20%做直投,与GP的协作远大于竞争。”杨斌如是说,“我们征询了LP的意见,也做了整个市场母基金的调研,作为一支专业化的母基金,20%的配置比例还是合适的。”

而在谈及LP与GP之间的相处之道时,杨斌认为双方共同投资并非意味着竞争关系,而是协同互补下的一种水到渠成的合作,“本质上来说,GP更多的在投资第一线,LP要参与这件事情,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背后的商业逻辑”。

具体来看,LP需要有好的回报、好的DPI,同时要有整个生态圈的赋能和投资机会,GP同样如此。而作为股权投资市场的重要力量之一,国资背景的LP拥有GP没有且难有的资源,本身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只是如何发挥好这些优势是关键,这也是上海科创基金一直在致力于构建的生态体系。

“大家能不能长期合作,这一轮投了,下一轮还能投得进吗?如果投不进,下一轮LP还给我们投资、募资吗?这非常考验母基金的能力,只有把各方面的关系平衡好,母基金才能有长期存在的价值。”杨斌说。

为了优化DPI与IRR,S基金也开始在母基金圈里隐隐爆发。以上海科创基金为例,上海科创一期基金探索性地投了5支S份额,在二期基金策略中,已经出现了单独的、专门的S份额配置目标。短短4个月时间,上海科创二期基金已经投出了2支S份额子基金,累计金额达1.5亿元,充分体现了其布局S策略的决心,也成功实现了母基金的策略升级和自我进化。

从S份额来看,现在母基金是最主要的买方。因其具有“盲池”组合风险低、回报速度快、业绩相对高等优势,S基金已正日益成为各类LP资产配置的重要策略选择之一。这不仅仅是当前的投资问题,还关乎着母基金未来的退出问题,大量已到期和即将到期的存量基金将催生更多S基金交易机会。“S份额是母基金资产配置和退出的重要手段之一,”杨斌判断道,“我认为未来3-5年,二手份额市场将迎来大发展。”中国S基金风口来了,上海科创基金将不遗余力地扮演那个带头的活跃角色。

放眼未来整个母基金生态,上海科创基金将通过专业化策略、数字化管控、生态化赋能等三管齐下,打造市场化母基金2.0版,加快实现“百亿级运作规模”、“千亿级产业集群”、“万亿级资本生态”。坚定与国家战略同频、与时代脉搏共振,坚守“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初心,坚持为LP和股东创造最大化价值,一支饱有母基金情怀的团队正为此而埋头前行着。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