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公司管理部给中青宝(SZ:300052)送去了措辞辛辣的第二封关注函:
“请详细说明你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文章,是否存在虚假或误导性宣传,是否存在蹭元宇宙热点概念炒作股价的动机。”
“请你公司说明《酿酒大师》计划研发投入的测算依据、是否充足、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与构建元宇宙方面相关游戏的目标相匹配。”
但市场上的资金对此显然并不在意。10月25日,中青宝收到了创业板公司管理部的*封关注函,股价连跌三天,但随后立即就是一波超过85%的巨大涨幅。
11月4日第二封关注函发布之时,正是整个A股市场元宇宙炒作最火爆的时期。除了中青宝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概念股”冒了出来,汤姆猫(SZ:300459)也是其中之一。
这家上市不久的公司,把自己的名字从浙江金科改到了金科文化,又从金科文化改到了汤姆猫,终于追上了属于自己的风口。
有投资者询问汤姆猫公司是否在开发元宇宙游戏,公司回复表示:
“......从点散式创新到未来集成创新,这个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汤姆猫大秀了一把汉语言艺术。没有把自己是否在开发元宇宙的事正面说清楚,但却并不妨碍它的股价随着元宇宙的热潮起舞,9月至今累计涨幅超过55%。
中青宝和汤姆猫是这一轮元宇宙爆炒的代表案例,但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元宇宙。
如果我们对元宇宙的定义有更清楚的了解,就会发现这其中有太多可以“运作”的方向——就像是一个刚刚开始拓荒的星球,即便是看似荒诞的土味元宇宙们,也有它存在的些许道理。
C端难认可
目前国内各种类型的VR游戏实在是太过于粗糙和初级,明显无法撑起大规模的C端认可与使用。
游戏公司们摇身一变成了元宇宙公司,是如今资本市场的一道奇景。
在《元宇宙拯救游戏公司》一文中,巨潮对这些情况做了些梳理:VR游戏是元宇宙最早破局的关键,是形成沉浸式体验习惯的起点,也因此成为了概念炒作的核心。
《元宇宙》系列丛书的作者、易股天下集团董事长易欢欢也曾经公开定义,元宇宙不等同于游戏,它起源于游戏,除了游戏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场景,并且将以此“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要重新做一遍。”
但无论是奔着打造元宇宙去,还是简单地先做好一款VR游戏,最终都需要玩家用户进场买单,这是相当简单的道理。但在更看重预期的资本市场里,却很容易将此忽略掉。
例如中青宝就曾经在2013年以敏锐的眼光入局手机游戏,股价也因此大涨十倍,但最终还是回到起点,市值规模常年在30亿以下徘徊,因为其手游产品得不到用户的认可。
8年之后,中青宝以元宇宙之名卷土重来,推出《酿酒大师》游戏,股价再次连续暴涨。但这次又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空有概念,产品层面仍难以获得用户的认可,最终只能在资本市场里“自娱自乐”。
这不是中青宝一家的局面。汤姆猫的情况也很接近。
汤姆猫小游戏在智能手机发展的初期广受欢迎,现在也有了VR概念。根据公司的说法,“在《我的汤姆猫》产品中,公司曾使用AR扩现技术,使汤姆猫的虚拟形象可以在实景中得以呈现。”
以及衍生的《汤姆猫总动员》,也部分加入了元宇宙风格的沙盒游戏玩法,让用户“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可在特定的半开放空间中进行游戏、探索、定制、交互、娱乐、成长”,并以此探索元宇宙游戏的玩法。
但问题是,目前国内各种类型的VR游戏实在是太过于粗糙和初级,明显无法撑起大规模的C端认知度。几家游戏公司可能做出了对VR游戏甚至是元宇宙很有意义的探索,但却并不能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杀手级应用。
正因为在回报上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这些游戏公司也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如中青宝对《酿酒大师》只进行了500-1500万元的投入,因此还受到了监管对投入规模的明确质疑。
这500万元的投入撬动了市值增加了几十亿,足以见得资本市场真的很需要元宇宙赛道能有个“领头羊”。
盲人摸象
对于目前阶段的元宇宙来说,最适合的形容就是“盲人摸象”。
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元宇宙经过了非常快速的演变过程:从不被人们所熟悉,到被更多人所了解,从前沿科幻到*轮普及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
经过意见*与行业大咖们的讲解和总结,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意识到元宇宙的价值,其中最重磅的行业推动力量,当属已经改名META的Facebook。
在11月初的一次活动中,百度副总裁马杰对元宇宙进行了一次总结,他认为元宇宙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共享的基础设施、标准及协议的支撑下,由众多工具、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最终成形。”
但从目前资本市场中受到追捧的公司的表现情况来看,目前还很难称得上有“共享的基础设施、标准和协议”的支撑,大如字节跳动、腾讯,小如中青宝、汤姆猫,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着建设或者融入元宇宙。
马杰将元宇宙总结为七大产业链,其中包括了体验(游戏、社交、电竞、视频、购物)等,这是与C端联系最紧密的一个产业链,也是包括中青宝、汤姆猫们在内的,企业参与密集度最高的地方。
除此之外,还需要非常多的产业一起发展,才能真正构筑起元宇宙的世界。
每个领域的创业者、企业都从自己的角度和位置出发,去理解和建设元宇宙。对于目前阶段的元宇宙来说,最适合的形容就是“盲人摸象”。
这个过程与互联网的建设过程颇为相似:高大上的苹果商店、Ins和Tiktok是互联网;贴近生活的美团和饿了么也是互联网;*荣耀和一刀99级的换皮山寨游戏也是互联网;甚至于那些见不得光的网络赌博平台,也同样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中青宝和汤姆猫身上散发出了一些“土味”,就去对其进行彻底的否定,或者将其视为完全的炒作而加以鞭笞——它们以VR游戏为基础进行的探索,同时也成为了元宇宙浪潮中的一个水花。
如今元宇宙的建设刚刚起步,站在普通中国投资者的角度,想要去投资一些元宇宙题材的上市公司是非常困难的,真正能够靠元宇宙获得利润的上市公司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于中青宝、汤姆猫、昆仑万维等公司的炒作,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过早的全面否定是思维懒惰
总结互联网的两次最关键的发展,可以看到其基本的原则是覆盖面的扩大,以及丰富度的不断提升。
在最近一篇关于元宇宙很火的文章中,作者用高度凝练的方式给元宇宙下了一个定义:
元宇宙=2010年代的过时技术风口+1990年代的复古科幻概念+08年次贷危机般的金融创新。
这也代表了如今舆论和部分投资机构对元宇宙的态度:
首先,定义它,*是用曾经出现过的产业和案例,这样能从其中找到一些规律;
其次,否定它,因为这样才能或者更大程度的支持和认同——因为大多数人对于新鲜事物本身就是看不懂的,此时的否定意见可以获得*程度的支持和理解;
然后,给它上高度。其中比较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就是引述刘慈欣关于火星、人类未来的一些观念和意见,以站在全人类长远利益的角度,去批判元宇宙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这些文章在充分论证元宇宙没有价值的同时,都没有做到辩证法中非常基本的方法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目前汤姆猫的游戏与元宇宙仍有巨大差距
互联网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从*用途的“局域网”,向民用PC互联网的转变,又经历了2012年左右开始的、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变。互联网本身处在不停的发展状态中:从实验室走向电脑桌,又从室内走到室外,从城市走向乡村。
总结互联网的两次最关键的发展,可以看到其基本的原则是覆盖面的扩大,以及丰富度的不断提升。
那么互联网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必然意味着内容丰富度的再一次提升——文字、图片、视频和直播的变化,不足以称之为丰富度的提升。
整个物理世界的线上化才是丰富度提升的最终状态。这是一个大的方向,至于它是叫元宇宙还是方宇宙,并不重要。如果否定了将物理世界线上化的大方向,就是否定了互联网的发展。
我们大可以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简单地否定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屏幕不够大,网速不够快信号不够好,智能手机不够普及,但最终的结果是,在发展中这些问题都被整个生态圈、多条产业链协同解决掉了。
如果否定了略显土味的元宇宙探索,就相当于否定了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与探索的方向。这是一种思考上的懒惰。就如同因为当年中青宝的手机游戏做得不好,就否定了PC游戏向手机游戏升级发展的大趋势。
中青宝的手机游戏没做好,但腾讯、网易们可以做好。投资中青宝的投资者失败了,但投资腾讯、网易的投资者成功了,移动互联网也最终改变了整个世界,就像PC互联网曾经做到的那样。
写在最后
199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当时的人们根本无法想像出它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改变。
实际上,就算到了2021年,人们对于互联网的想象仍然贫瘠。短视频就是互联网的最终形态?或者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就是电子商务的最终形态?
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需要进一步释放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被业已成熟的网络应用、商业模式禁锢住头脑。
否定一个刚刚形成的趋势并不难,因为谁也没见过它成熟的样子。难的是用发展的眼光,找到一条真正的道路让互联网继续前行。
中青宝和汤姆猫的元宇宙也许会失败,也许是炒作,但这并不妨碍会有无数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像歌尔股份、META和英伟达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