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间,金龙鱼披露了2021年三季报。
总体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金龙鱼共实现营业收入1627.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27.32亿元,同比增长16.24%,较往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但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有36.8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09亿元,下滑27.6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滑33.61%。单三季度来看,公司实现净利润仅为二季度的一半,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92.80%,增收不增利实在是惨不忍睹。
今年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仅有8.75%、2.47%,较去年同期12.10%、4.47%,同比下滑2-3个百分点。
(金龙鱼毛利率变化情况,来源:choice)
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涨价,据了解,金龙鱼粮油产品以加工为主,产品利润受原材料影响明显,而这些产品的原材料主要还是进口大豆,截至本周,国产大豆均价5278.95元/吨,大豆国际现货均价544.44美元/吨,原料价格上升速度远超营收增速,导致公司利润被大大的挤压。
(国际大豆价格走势,来源:华西证券)
金龙鱼盈利能力的孱弱,归根结底在于粮油生意的局限性。
1、增长空间小
在我国温饱无忧的环境下,粮油需求近乎饱和,行业几乎不存在增量空间。据前瞻数据研究院数据,2016-2020年,食用油消费量分别为3377万吨、3440吨、3338吨、3289吨。食用油消费量最近几年并没有增长,反而在小幅萎缩。
(来源:前瞻信息网)
在米面市场,同样是需求平稳,几乎没有成长空间。
(大米产销量情况,来源:国信证券)
2、议价能力弱
粮油作为民生产品,在国内CPI权重体系中占比较高,价格受政府管控,提价空间极小,上游的成本压力难以完全传导至下游产品。此外,金龙鱼依赖经销商的销售模式,也使得公司在产品定价中处于较为弱势的位置,此次三季报显示,金龙鱼面对较高的生产成本压力,上调了部分产品的售价,但仍未能完全抵消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
面对业务的局限性,为了打破盈利魔咒,金龙鱼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1、不靠谱的套期保值
为抑制原材料周期性对于公司业绩利润的冲击,金龙鱼长期对棕榈油、豆油、菜油、豆粕等原材料的期货品种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虽然公司曾通过该操作赚的盆满钵满,但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2020年年报显示,金龙鱼业绩受套期保值亏损侵蚀,四季度净利润仅为9.11亿,同比下降52.52%;2021年上半年金龙鱼在套保上亏损超10亿,而公司当期净利润仅有29.7亿元,对业绩影响极大。考虑到金龙鱼常年偏低的毛利率、净利率,公司业务抗风险能力较弱,套保一旦产生亏损,将会对公司业绩表现造成较大影响。
2、还在努力的新业务
面对盈利能力有限的粮油生意,金龙鱼积极发展多元化业务,试图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近年金龙鱼切入调味品、中央厨房赛道。
2017年,金龙鱼与台湾丸庄共同投资建设丸庄益海天然酿造酱油项目,年产16万吨优质酱油;2019年丸庄酱油开始上市。虽然调味品毛利率较高且溢价空间较大,但中国的调味品市场格局基本稳定,被海天、中炬高新、中粮等龙头公司瓜分,要从它们口中夺食并非易事。
2019年,金龙鱼还开始投资中央厨房业务,含火锅底料、川味复合调味料等。据机构调研,中央厨房作为团餐的配餐环节,目前中国团餐市场规模约1.5-2万亿元,占整体餐饮行业规模30%-40%,但中央厨房属于重资产行业,前期投入极高,不但对供应链有高要求,还有客户资源、产业规模、食品安全等等门槛,虽然金龙鱼作为粮油食品大哥渠道及品牌价值毋庸置疑,但新业务的开拓谈何容易,中央厨房业务形成规模进而盈利并非短期内能实现的。
回想2020年底,“油茅”一度风头无量,金龙鱼的机构投资者高达2000余家,如今过去短短十个月,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仅剩十余家,随着2000家机构投资者的逃离,金龙鱼的股价也顺流而下,年初高位至今,公司股价已下跌仅6成,动态市盈率也从145的高位下滑至如今71的水平。较弱的盈利能力,和暂无进展的新业务,即便市盈率大幅回落,金龙鱼的估值依然很高。
不过,仍有人坚定看好金龙鱼,在最新公布的三季报中可以发现,金龙鱼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林园的产品占了4席,其中有一只还是在三季度新进买入的,这意味着,在金龙鱼下滑的路上,林园还在逆市加仓。
12448起
融资事件
5984.33亿元
融资总金额
7709家
企业
2453家
涉及机构
693起
上市事件
8.3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