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1日,随着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公布,2021年诺贝尔奖正式落下帷幕。
据诺贝尔委员会官网披露,2021年诺贝尔奖的奖金为每个奖项1000万瑞典克朗(按最新汇率,约合人民币736.8万元),6个奖项总额为6000万瑞典克朗。
当初诺贝尔留下的用作设立诺贝尔奖的遗产,为3100万瑞典克朗,远不够现在一年的奖金。而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已经发了120年,诺贝尔的遗产是如何满足这100多年来的奖金支出的?
这背后离不开诺贝尔奖的运营组织诺贝尔基金会。自成立以来,诺贝尔基金会就想尽办法让钱生钱,上演了一段与通货膨胀斗智斗勇的投资故事。
钱生钱的故事
被大家熟知的是,诺贝尔奖是以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名字命名的奖项。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11月,诺贝尔立遗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1896年12月,诺贝尔在圣利摩的米欧尼德庄去世;1897年4月,诺贝尔的遗嘱经挪威议会通过执行,并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管理遗产和奖金。
在设立之初,并没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五个奖项,用于表彰在相应的领域“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士。
遗嘱通过后,挪威议会委任瑞典*科学院为物理奖和化学奖的颁发机构,卡罗林斯卡学院为医学和生理学奖的颁发机构,瑞典文学院为文学奖的颁发机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为和平奖的颁发机构。
根据诺贝奖基金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基金会共掌管了51.76亿瑞典克朗的投资资本,比120年前,名义资产增值100多倍。
诺贝尔基金会是如何运作,让基金资产总规模不断扩大的?
诺贝尔基金会把3100万瑞典克朗分成了三部分:大部分用作“主要基金”——也就是奖金基金,大约有2800万瑞典克朗;剩下的部分,分别用来设立了“建筑物基金”——建筑物基金行政大楼和每年举行授奖仪式使用的大厅租金,和“组织基金”——用来支付各自的诺贝尔学会的组织费用。
每年颁发的诺贝尔奖奖金,主要来自于“主要基金”的利息或分红所得。但这部分收益并不会全部用于颁发奖金,其中的10%要作为持续投资的本金,这也是诺贝尔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投资收益剩下的90%再平均分为5份,交给各奖金颁发机构使用。各奖金颁发机构再把摊到金额的1/4留作与奖金颁发有关事宜的费用,其余3/4交给各自的诺贝尔学会作为奖金款项。
除了每年10%的投资收益用于扩充本金,诺贝尔奖作为世界知名的奖项,吸引了许多机构向诺贝基金会进行了捐赠,这也是诺贝尔基金规模扩大的原因之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由捐赠所得。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并在1969年首次颁发,表彰在经济学领域杰出贡献的人。
1985年,日本科学技术基金为瑞典诺贝尔基金会设立一项特别奖,奖金为4500万日元;同年,京都的INAM0RI基金会将首届“京都奖”颁给了诺贝尔基金会;为恭贺诺贝尔奖成功运作60年,瑞士的巴尔赞(BALZAN)基金会也将其设立的首届大奖颁给诺贝尔基金会,奖金约100万瑞士克朗。
与通货膨胀斗智斗勇
按照诺贝尔当初的意愿,较为理想的诺贝尔奖金金额,是可以保证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继续他的研究。
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时,每个单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的确抵得上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工资。
然而,由于通货膨胀、前期投资规则的束缚、税收高企等因素,诺贝尔奖从第二年开始就进入了漫长的缩水期。从金额和币值上来看,前二十几年的诺贝尔奖奖金金额都不尽如人意。
从金额上看,诺贝尔奖每年的奖金金额从15万瑞典克朗一路越给越少。1923年诺贝尔奖的奖金只有11.5万瑞典克朗,这也是历史上诺贝尔奖奖金的*数额。
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从币值上计算,诺贝尔奖奖金的*潮早在1919年就已产生,虽然当年的奖金金额超过了13万瑞典克朗,实际价值却只相当于1901年奖金的28%。到了1950年,诺贝尔基金的总体规模已经较最初缩水将近60%。
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不可避免,想要提高诺贝尔奖奖金,诺贝尔基金会只能想办法提高投资收益,用更多的本金获取尽可能高的利息。
但既要保证诺贝尔奖的金额,又不能让这笔钱造成损失,在投资规则的束缚和税收不断增高的情况下,早期的诺贝尔基金会面临着投资收益减少和本金缩水的双重考验。
根据1901年瑞典国王批准通过的评奖规则,诺贝尔基金应投资在“安全的证券”上,禁止进入股票市场,因为本金损失的风险太大。在投资市场,低风险则意味着低收益,在只被允许投资安全证券的时期,诺贝尔基金过了一段只能吃低利息的苦日子。
与此同时,诺贝尔基金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税负压力。1914年以前,诺贝尔基金会缴纳的税率为10%。到了1915年,*次世界大战正激烈时,瑞典政府通过了一项“临时国防税”,使基金会的缴税率成倍提高。
关于是否给诺贝尔基金会免税,一直是瑞典议会的议题,但直到1946年议会才同意基金会享受免税待遇。在瑞典的影响下,美国也规定从1953年起,诺贝尔基金会在美国的投资活动享受免税待遇。
同样是在1953年,瑞典政府还允许诺贝尔基金会独立进行投资,可将钱投在股市和不动产方面。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策略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保守变为积极。
为了可以覆盖诺贝尔奖未来的各项开销,诺贝尔基金会有一个明确的投资目标,每年的投资收益在通货膨胀调整后至少为3.5%。
为此,诺贝尔基金会还进一步规定了各类资产的具体分布要求:
股票类:55%的目标持仓比例,以及-15%到+10%的调整范围;
固定收益类:10%的目标持仓比例,以及-10%到+45%的调整范围;
房地产类:10%的目标持仓比例,以及-10%到+10%的调整范围;
另类资产类:25%的目标持仓比例,以及-20%到+20%的调整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保护住资本和收入,基金会在对外国股票投资方面依然存在某些限制。
后来的诺贝尔奖奖金一路水涨船高,在2001年达到了1000万瑞典克朗,并且连续10年保持。
但2012年,基金会以财务问题为由,将诺贝尔奖金从1000万瑞典克朗减少至800万瑞典克朗。2017年,又因基金会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诺贝尔奖各奖项的奖金提高100万瑞典克朗至900万克朗。2020年,诺贝尔奖金再次增加至1000万瑞典克朗。
意义不只在于奖金
诺贝尔奖实在太难拿了,发放至今的120年里,获奖人数还未超过千人。中国目前仅有莫言和屠呦呦2人分别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对比起获奖难度,有网友觉得奖金太少了。1000万瑞典克朗是目前诺贝尔奖发出的最高奖金,但“折合人民币才700多万,都不一定买得起北京三环的一套房”。
诺贝尔奖本身就是属于公益性质,它的意义不应该只以奖金的多少来衡量。诺贝尔奖被普遍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所有颁奖领域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无论是对获奖个人、国家,还是整个科学发展史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尤为难得的一点是,诺贝尔奖更鼓励纯粹的科学研究。比如在物理学领域,几乎全部的物理学奖得主都是大学教授或实验室里的学者,他们没有自己的实业或公司。
这与19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利用专利成立公司后获利颇丰,进而引发的一场重大争论有关。
当时,瑞典科学家达伦因发明航标灯自动调节器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利用多项专利注册成立公司,成了一名百万富翁。此事引发了关于诺贝尔奖评选重点的一场大争论:是否应该给拥有技术发明专利、获利甚丰者授奖?
直到十多年后,诺贝尔基金会才有了定论:物理、化学与医学三项奖,将主要授予在基础学科研究方面有重大发现的教授或实验专家。
聚焦基础学科研究,是因为该项研究能进一步加深人类对世界构成、对宇宙与生命的认识;强调教授或实验专家,则是考虑到对于大学或实验室里的教授们来说,100万美金是笔大数目,而对于那些已经通过技术推广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拥有者来说,100万美金只是添个数而已。
即便如此,诺贝尔奖依然几乎没有放过任何公认的最有成就的科学家。
有个形象的比喻:物理、化学和医学三个领域*秀的果实都被放入了诺贝尔奖的篮子里。开创了放射性理论的居里夫人、提出光子假设的爱因斯坦、量子物理的创始人普朗克等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都是诺奖的获得者。
多年来,诺贝尔奖评选最突出的特点,始终是通过对重大科学成就的肯定与充分重视,引导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原因是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了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变化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诺贝尔化学奖鼓励了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正如瑞典*科学院秘书长、担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十多年的埃林·诺尔比教授的评价,诺贝尔奖描述了一部科学发展史。
参考资料:
《诺贝尔基金会:一个跨越120年的资产配置启示》,华侨基金
《诺贝尔奖秘闻录:奖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BT历史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