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资产评估的好时代。
刚刚过去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有一些新变化值得注意。
在9月22日的“中国电影投融资峰会”上,北京银行推出了“电影+”版权质押贷融资产品,宣布以电影版权为核心,围绕电影及电影延伸产业链,来提供电影金融融合服务供给此外。此外,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宣布成立了电影投融资专业委员会。
所谓版权质押,是指以版权等轻资产作为抵押,来获得贷款的一种手段。在缺乏重资产的电影领域,这本是进行融资的重要手段。但在过去,这项融资手段在行业开展的并不普遍,这主要和版权的评估体系没有建立,以及配套的金融产品并不丰富有关。
在产品手册上,毒眸(ID:DomoreDumou)注意到,“电影+”版权质押贷将重点着眼于电影的版权价值。以“电影版权”为核心,服务对象包括了音乐、小说、演出、动漫、游戏、公园场景、衍生品、剧本杀旅游线等细分领域
经历了上一轮的资本周期后,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仍然需要资本的输血。而在最近几年,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文化产业的融资中来,这也是电影行业和金融业建立更理性联系的新机会。
以版权质押为代表的轻资产评估方式,可能会是中国电影融资的新机会。
“投的出去,收的回来”
中国电影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加良性的投融资制度。
相对其他产业而言,电影行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而且从2017年开始,电影行业的融资就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中国电影投融资发展报告(2021)》显示, 2017年至2020年,影视行业融资事件数量依次为124次、83次、31次和25次,融资总额分别为194.63亿元、172.31亿元、14.76亿元和30.97亿元。
在二级市场,最近几年的IPO没有电影公司的身影。已经上市的公司股价则呈下滑的趋势,如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在这次峰会提到,内地所有上市影视企业的市值,或许还不如美国一家(文娱)上市公司大。
这更体现出金融输血的意义,“所以我们光靠电影本身的造血功能是严重不足的,需要金融的支持,只有金融的助推才能协助、帮助电影产业大规模快速高质量的发展。”
另一个大的背景,则是政策的变化。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就认为,“在文化产业被提升至国民经济重要支撑的政策引导下,金融资本领域与以电影为代表的影视文化产业间的互动和协同越来越紧密。迈进提质增效、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电影,需要更多资本,特别是专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大力支持。”
必要性之下,整个行业的融资困难,也和没有建立良好的投资秩序有关。在黄群飞看来,整个电影投融资目前从全国总的来说,还存在不理想,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等痛点。
不理想主要表现在融资难,这主要是因为电影行业发展放缓,资金回收并不容易,行业本身不够规范,也阻碍了融资的进行。“对头部项目可能投不进去,对中小企业没有路径去融资。一些二级市场个人投资非常不规范,投了也是血本无归,所以就打击了投资的积极性。”
另外还存在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行业有很多优秀的年轻的人才,有一些优质的项目,也找不到资金,所以信息非常不对称。”
而针对这些办法,最本质的问题是提高电影项目的投产比。也就是黄群飞提到的“扩大规模,提质增效。”
厚德前海基金董事长、合伙人陈宇键将行业的良性循环概括为立项准,拍得好,播得出,收得回,但这种循环一般很难实现,“比如我们的一年立项有一千部电影,拍得完的时候就剩下一半了,等到能播得出来30%多了,收得回的可能就只有10%了。”
而最核心的,还是在于最后一个环节。在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看来,要想让电影行业持续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确实要解决投得出去,还要收得回来的问题。
新的融资机会
对电影公司来说,新的可能来自轻资产评估的可能性,即通过本身的作品版权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一种相对新型,但在欧美相对普遍的融资方式,根据《担保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可以出质质押贷款。
区别于传统的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方式,这类贷款企业或个人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作为质押物,来向银行申请融资。
在2007年,招商银行为电影《集结号》提供了500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时任招商银行行长的马蔚华,将这笔贷款看作银行转型的一次尝试,“华谊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受到投资者青睐,市场相对成熟。我们按中小企业贷款性质和管理模式来发放和进行信贷管理。”
此时的电影行业,已经连续五年保持20%的票房增速,在高速发展下,电影行业的融资手段却比较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集结号》成为金融机构和电影大片结合的*个经典案例。
到2008年5月,北京银行又以电视剧电影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提供了1亿元打包贷款,用于拍摄《兵圣》《望族》《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的14部电视剧。这是目前能够提到的,比较早期的以版权质押来获取贷款的案例。
在2014年,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还曾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其中要探索开展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拓宽文化企业贷款抵、质押物的范围。
在最近几年,银行等国有金融机构,开始在电影行业融资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电影基金会电影投融资发展专项基金总监朱玉卿也在这次峰会上表示,当前有20多家银行都推出了电影金融产品,这在之前很少见。
他认为2020年一个精准的信号,是专业金融机构开始助力电影发展,“回看2014年到2016年,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时期,银行表现得其实非常保守,但到了最近两年,当一些行业外资本退潮,像银行这样的专业机构开始加大对影视公司的支持力度。”
在2020年,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对华谊兄弟不超过15亿元对非承诺综合授信,是国内*份基于影视片单的综合授信,将用于包括30余部影视作品的片单计划的开发制作。但即使在2020年,这样的授信案例也不多见,授信的对象也是比较头部的电影公司。
更加制度化的金融扶持也在开展。在今年7月,北京银保监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以引导银行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能力。
《通知》推出了“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由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等向银行推送知识产权领域表现较为突出的“白名单”企业,同时银行也可将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企业名单提交至市知识产权局,由其开展专业评估并反馈信息,来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难题。
《通知》还提出了指标性的目标,已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银行,要力争实现年累放贷款金额较上年增速不低于20%。
在此前的眼界沙龙中,北京文担投资总监、金融市场事业部总经理余辉也提到,影视内容的“资产化”也是一大趋势,头部公司和金融机构在尝试把应收账款、著作权、专利等轻资产内容作为融资产品出售,“现在至少在北京的金融市场是有专门的产品的。”
“电影+”版权质押贷融资产品的作用,也是激活电影版权,来为电影企业和电影项目提供资金的支持。但如何评估电影版权的价值,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的报道,银行在评估贷款人资质时,由于缺少对轻资产的评估体系,经常在判断时唯经验论,出现贷款发放不合理的情况。
这份手册还提到,“电影+”版权质押贷将会建立版权资产的评价机制,以形成行业规范,同时还会引入专家团队,和大数据与科技赋能技术。当然在申请条件上,手册也提到,核心版权要具有知名度、流量、口碑、产业价值、文化价值。
除了版权质押,二级市场也在出现新机会。在9月2日,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式上,传闻已久的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的消息被正式宣布。这是继上交所与深交所之后,国内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
(图源:视觉中国)
在证监会目前披露的北交所上市条件中,新三板创新层的企业挂牌满12个月,在满足了相应的财务标准之后,可以申请公开发行并上市。基于如上标准,若以2018年新三板娱乐行业*企业为参照,约有十余家企业能满足其财务指标要求。
在相关的政策支持下,也许在二级市场和银行金融上,电影公司会获得更多的造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