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幕消费降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万万没想到,选角在2021年竟成了一个被单拎出来翻来覆去讨论的话题。不合适的选角年年有。不过,以前更多是某一具体演员不适合某一具体角色,今年则成为一种群体性的产业现象——丑人、特别是丑男在古偶剧中横行,令观众大跌眼镜。与之同时发生的,是95代小生、小花开始在年代背景作品中担纲重要角色,却每每精致到令人出戏。《乔家的儿女》中的宋祖儿,《启航:当风起时》中的吴磊、侯明昊,都难掩幼态。
每当群众感慨“美人”降级,四海八荒*俊男美女不过尔尔,硬糖君也为之扼腕。但世间怎会真的没有美人?只是美人正在“逃离”古偶界,个个挤破头要去演正剧了。而这对两边的剧集和我们观众的眼睛,可能都是一种伤害。也只有粉丝们拍手叫好,觉得这便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转型”成功了吧。
鄙视链
虽然没有明文框定,但可能大多数人心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鄙视链:电影高于电视剧,正剧高于偶像剧,原创高于IP翻拍,现实主义高于古装玄幻架空……等等等等。
于观众而言,有些内容是一种品位消费,不管能啃下多少,摆出来就能够彰显审美优越感。有些内容则像深夜的辣条、烧烤,不可或缺却又耻于向人提起,偷偷享用便好。而从演员角度,有些项目胜在报酬高来钱快、亲近年轻人与网络端,有助于人气、热度、商业价值的提升。有些项目则胜在角色创作空间大,容易出口碑、上价值,或者更有冲击主流奖项的可能。
当然了,正剧与偶像剧、古装剧年代剧与都市剧,都是一种比较粗糙的预先划分,最终还是要聚焦到作品本身。偶像剧中照样有不少情感真挚的经典之作,戏骨齐聚的正剧也未必能保证部部精品。不过近些年来,基于对雷剧风气与网络IP热的矫正,尊现实题材而贬古偶,算得上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古装本是国剧的招牌类型,历史悠久,拥有稳固的收视群体,甚至在文化出海上也更具优势。早年间,古装内部类型也比较齐全,有剖析官场入木三分的历史正剧,也有武侠、神话等比较娱乐化、年轻化的品类。随着剧集市场的生态变化,古装正剧逐渐边缘化,而古装偶像剧则愈加繁荣。
然而,繁荣的结果一方面是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古偶也成为天价片酬、偷工减料等行业乱象的重灾区,监管随之到来。播出限额、信誉透支、内容瓶颈……种种原因导致古偶项目“贬值”,许多有能力的制作公司、艺人纷纷转舵,流向——或者至少是去开辟其他类型。
古偶下行的同时,现实题材、年代正剧重新受到追捧。究其原因,其一,是出于观众对泛滥的IP剧、翻拍剧、玄幻剧的反弹抵触。其二,许多爆款证明了现实题材、年代正剧在网络时代不一定会坐冷板凳,很多也能做到收视、口碑与热度一网打尽,对出演者有所加成。
明确的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IP大剧屡屡出现网播量虚高、滥用抠图等丑闻,《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我的前半生》等现实题材却脱颖而出。
密集的献礼期也是剧集市场迅速转向的影响因素之一。2018、2019、2020、2021分别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建国七十周年、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与建党百年,2020同时还是脱贫攻坚决胜年,并且经历了艰难的抗疫斗争。可以说,献礼剧、任务剧四年来未曾中断,在制作排播上得到了相当的倾斜,在口碑舆论上又很容易占领高地,客观上促成了现实题材与年代正剧的火热。
自古偶像一条路
过去几年的泡沫期不仅造成了剧集行业产能的过剩,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演员的过剩。70后、80后中生代依然活跃,并且陆续有大器晚成或二次翻红者出现。85后以及部分出道早的90后凭借粉丝与热剧基础直升流量,吃到了流量时代的*拨红利。
以85后为界,尽管85后中已经存在一部分本土或归国偶像,或者神秘资源咖。但总体来说,大部分人的上升路径都还比较传统,多数受过科班专业训练,大红之前都有过一段配角生涯,或者至少有足够的作品量和路人度的积累。90后、95后则不然。
一方面,网生内容的爆发创造了大量工作机会,新人入行与冒头更加容易,一出道就演主角的情况不再少见。另一方面,90后、95后新人的构成更加复杂,学院派之外,还有在万众瞩目下长大的童星、养成系偶像、短视频网红,以及批量炮制的选秀偶像。走红路径千千万,但不管是为了事业进阶、逐梦演艺圈,还是为了尽快将热度人气变现,最终似乎都要走到拍戏这条路上来,也算是殊途同归。
其中不同层级又有不同诉求。顶流尽享粉丝红利之后,痛点毫无疑问是转型,证明自己作为演员的实力,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转型方式则通常是走出偶像剧的舒适圈,出演电影或者题材更为严肃的剧集。初代港台偶像、古装美男们的选择是战争/谍战,如“胡霍”双双搭上山影,拍摄了《伪装者》《战长沙》。85后的流量生花则许多选择了职业剧、军旅剧。当然,结果可能是流量们拓宽了上限,但也有可能是题材被拉低了下限。
或许是吸收了85前辈们的教训,或许是正赶上产业转型、风向转变,许多95生花近些年开始尝试古偶IP、现实正剧几手抓,今年更是大批参与到主旋律作品与献礼活动中。除了甩脱流量标签,或许还有一层冲击国民度的考虑。
需要明确的是,新人并不完全等同于流量,项目也分头部与非头部。行业寒冬之下,古偶的两极更加*,一端是能够得到充分资源喂养的IP大剧,一水的S级;另一端则是快消化的古风小甜剧。前者依然能够撬动流量、而且往往是双流量出演,能够把古装“*”们暂时拉回来。
后者以甜宠、沙雕为卖点,对演员要求不高,而且本身低成本、选择范围有限,容易与那些未成团(或团已散)但又积累了一些人气的秀人们实现双向选择。日前广为流传的丑男截图很多都出自此类低端古偶,很有噱头,不过严谨一点来说倒也代表不了什么。
不配?不匹配?
不是说鲜肉小花就“不配”演年代剧,毕竟,2018年时满屏尽是戏骨装嫩的情况也十分可怕,大小银幕终究都需要新鲜血液。不过目前来看,鲜肉小花与年代剧还处在磨合期。
吴磊、侯明昊主演,青春剧金字招牌小糖人出品的年代创业剧《启航:当风起时》,目前豆瓣8.4的高分,超过讨论度很高的《鱿鱼游戏》(7.3分)和热播剧《扫黑风暴》(7.3分)。但上线20天网络总播放量才破4亿,在各热度榜单上始终表现平平,远不如被嘲男主太丑的古偶《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君九龄》,甚至不如《公子倾城》《程序员那么可爱》这种更低了一档的小甜剧。许多人直至开分才知道这部剧,糊到这种程度硬糖君都不得其解,只能归咎于片名起得太没吸引力了。
更早一些的《乔家的儿女》网台联播,在暑期档也算留有姓名。不过细究的话,收视率也并不很理想,远不如该剧开播前的声势。诚然,两部剧都有各自的问题。如《乔家的儿女》剧情狗血,导演又双叒叕是节奏把控堪忧的张开宙,观众越追越是折磨。《启航》从去年十月开拍、中途改名、今年六月官宣,宣传完全没跟上。而且不知是导演吸取《棋魂》教训痛定思痛、还是因为近期风声太紧,双男主设定完全没能得到有效利用。但与此同时,年轻化的选角确实也有一定影响。
鲜肉小花多从偶像剧起家,走原有路线吸到的核心粉群、“路好”、朴实无华的颜粉等等,未必都对年代背景感兴趣,愿意追剧。而对于年代剧的固有观众来说,主演又并非具有号召力的熟面孔,甚至会让人预先在心里打个问号。总而言之,人与题材存在一定的错位。
而更关键的是,就像不是所有人都能撑住古装、都有古韵一样,也并非所有人都能*融于年代剧。《启航》中的吴磊、侯明昊,《乔家的儿女》中的宋祖儿,像是小孩偷穿大人衣服或者某种综艺COSPLAY,也会起到出戏、劝退的效果。
究其原因,内娱近些年对明星的要求、包装总是趋向精致与幼态。男团出身的侯明昊有一张女装也毫不违和的娃娃脸,吴磊则是童星绕过长残雷区、等比放大的代表,身材逐年壮实,容貌依旧清秀。宋祖儿,包括年龄更大一些的毛晓彤、唐艺昕,是一水儿的小巧甜美、下巴尖尖。此外,当下作为明星艺人的生活方式——众星捧月、频繁营业,也都让演员多了星光、少了烟火气。
那么,适合年代戏的演员该是什么样?张小斐的脸型属于方脸,天然显得比同龄人成熟精明,没法像同学杨幂、袁姗姗一样搭上古偶热潮红起来。但《你好,李焕英》中,她出现在80年代的工厂车间却很能令人信服。冯小刚拍《芳华》选拔的“冯女郎”苗苗、钟楚曦、杨采钰等,也大多身材高挑、结实丰满,有别于流行的“白幼瘦”。杨采钰更是在戏外将复古女郎的人设维持了下去。
中戏选人很多时候兼顾戏剧舞台与影视镜头,也并非一味追求精致。白宇、黄尧这对中戏师兄妹从《沉默的真相》搭到了《山海情》,皆不违和。此外,热播年代剧也开始捧出自己的新人,如张晚意(《觉醒年代》饰陈延年)、白宇帆(《山海情》饰得宝),样貌气质也十分鲜明。
当然,也有一些演员可以通过努力与配合打破外形限制,比如还是《山海情》剧组的热依扎。少数民族的异域脸、北京的城市生长背景,以及直率大胆的说话做事风格,方方面面都让她与“水花”这个角色相去甚远。最终出现在正片里的她却在造型、姿态与表演上*呈现了一个身世不幸、性情质朴的农村女性。
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可以鼓励年轻演员去走出舒适圈,精进自己、磨炼现实质感。宋祖儿在《乔家的儿女》中展露出了超越自身年龄与经历的哭戏,相当加分。但单纯作为观众来讲,我们也希望制作方、艺人方能以作品、以观众利益为先,让合适的人出演合适的角色。美人不在花期多演古偶实在可惜,现实题材都是这等小头小脸的精致少男少女,我们普通群众也真入不了戏。与其交换场地,不如各安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