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东京奥运会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赛事,而随着滑板、冲浪、攀岩等运动入选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与传统的奥运项目相比,略带“反叛气息”的极限运动终于首次闯进主流视野。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滑雪等冰雪运动项目也频上热搜,引起大众的关注。
事实上,除了本身具备独特的魅力之外,极限运动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还得益于背后产业的迅猛发展——有的平台,已经悄悄地将这个小众市场的“蛋糕”做大了起来。
这其中,资本的嗅觉最为灵敏,仅今年以来,极限运动行业内便发生多起融资事件。
不难看出,极限运动已然是一门“大生意”。
1
Z时代潮流:
“未来”的体育运动
不同于传统奥运项目,极限运动大都发源于民间,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自由气息。凭借与生俱来的观赏性、新奇性和挑战性,极限运动还收获了另外一个称谓:“未来体育运动”。
当前,曾经的极限运动正在突破“小众”的范畴,成为Z世代追随的潮流,名副其实地迈向了未来。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会爱上极限运动?基于90后、00后的崛起以及全民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年轻人们不再囿于城市里的KTV或者室内聚会,他们更加热爱自由,渴望一种“融入大自然”的感觉。而面临来自家庭和工作的重压,年轻人也需要寻找一个释放压力的出口。
除此之外,极限运动本身也自带潮流属性,这在“兴趣社交”至上的年轻人群体中,具备极强的传播能力,使得这种小众的运动正在逐渐走向大众化。
极限运动,正在成为一种年轻人“新鲜的生活方式”。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全民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消费升级的兴起,体育事业也不断迎来政策上的利好,体育产业的发展将迎来井喷时代。
当前,极限运动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参与,而随着国内各类赛事如火如荼地开展,极限运动也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逐渐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与市场。
当前,全球极限运动爱好者估计超10亿,我国参与过极限运动的约有2亿人,极限运动爱好者每年至少出行2次,花费约3500~15000元。而据极限之路团队介绍,当前的极限运动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已达到3600亿元,且正处于逐年增长中。
2
极限运动,
一门“大生意”
极限运动的细分种类繁多,如速降、滑板、极限单车、攀岩、滑雪、冲浪等都属于极限运动的范围。而极限运动的市场规模发展至今,也已远远超乎常人的想象。
例如,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滑雪场数量为770万家,滑雪人次为2090万,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
根据体育总局等四部委印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2025年,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人,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潜水运动市场同样发展迅猛。根据智研咨询的潜水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2015年中国的潜水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21亿元,并且都保持着年均超过30%的增长。
据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体验潜水业务收入达310.64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43.8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82%,预计至2022年全球体验潜水业务收入将达到634.57亿美元。
在冲浪运动方面,据Grand View Research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到2027年,全球冲浪服装和配饰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6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将以5.3%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以滑雪、潜水、冲浪等运动为例,可以看出,发展速度稳定而迅猛、政策上迎来利好、国内外收获共同高增长、周边产业繁荣等因素,正在推动极限运动市场向前奔跑。
面对这块前景颇丰的“大蛋糕”,一时间入局者众。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与极限运动相关的企业注册量总体呈递增趋势。并且,这一趋势似乎没有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
例如,2020年潜水相关企业的注册量达5年来最高,同比增长152%,注册量达1299家。同年,滑雪相关企业注册量达514家,同比增长55%。而攀岩相关企业注册量也达到最高,达789家,同比增长21%。
经过了漫长的文化认同过程,再加之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原来被欧美人所热爱的充满新鲜感、挑战性、刺激性的滑雪、潜水、冲浪等极限运动,正在逐步进入到国人的视线当中,并吸纳了一大批消费者与企业的参与。
至此,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已被撬开。
然而,尽管如此,极限运动作为在国内刚起步不久的领域,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仍然面临着无法逃避的障碍——这门前景颇大的“生意”,似乎还处在一个混乱的蛮荒期。
3
新兴市场,
亟待一位“拓荒者”
为什么说极限运动行业目前仍处在蛮荒期?一方面,市场缺乏专业的平台整合相关商家、教练与配套服务,行业信息也相对分散,导致消费者获取专业信息的成本高;另一方面,极限运动的统一标准仍旧不够完善,面临着专业性不强、安全隐患突出等顽疾。
对此,行业亟需一个解决方案,身处赛道中的选手们也在不断地摸索,尝试给出一个答案。
以极限运动一站式服务平台「极限之路」为例,其发展路径便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底之上。极限之路创始人王天乐认为,从价格、服务、产品到培训、安全保障乃至整个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形成标准化才能落地。
在极限之路的APP中,以KOC/教练为基础的服务类产品,都需要符合极限之路制定的内部标准——核心意图是尝试将体验、教学、拍摄等环节透明化,并通过整合供应商,联合各大机构,完善监管的规范化。
王天乐透露,目前极限之路已经与全国超过70%的俱乐部合作,并与200多家滑雪场实现完全打通。
除此之外,极限之路对于促进极限运动在国内的市场教育也颇费功夫。由于极限运动本身具备强体验属性,极限之路便顺势推出打卡类型的产品来进行引流,这对于热衷各种打卡姿势的年轻人群体毫无疑问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极限之路创始人表示:“很多人一开始玩极限运动是冲着打卡去的,但这些运动本身会让人上瘾,所以就产生黏性,用户会一次又一次地去体验。”
今年雪季,极限之路将联合行业内的优秀品牌和俱乐部,在全国30+雪场举办活动,扩大对该运动的宣传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极限之路业也与泰康在线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解决了以往传统保险产品很难有针对性地覆盖极限运动中保险需求的难题,为极限运动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
面对市场痛点,极限之路打出的这套组合拳,也在资本市场上颇受认可。至今,极限之路已获得四轮融资。据团队透露,今年底至明年,极限之路还将获得亿级规模的B轮融资。
尽管已经成长为行业头部平台,但王天乐认为:“大家都是在上山的人,现在讲所谓的‘头部’为时尚早,最关键的还是如何把极限运动这条路好好地走下去。”
如何“将行业标准建立起来”以及“输出励志的、正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才是极限之路长期坚持的方向。
Z时代需要“拓荒者”,它们正在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作为Z世代全新的潮流生活方式,极限运动的市场潜力早已跃然纸上,而行业所面临的各处痛点,也需要更多的专业平台和从业者来给出答案。
当前,在各行各业,每一个新兴的细分领域都需要“拓荒者”。正是他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行业标准,凭借专业的整合能力为行业建立起系统化的体系。
未来,也必将出现更多的“极限之路”们,为行业带来标杆式的范例。而极限运动这门大生意也必将成为体育消费的下一个风口。
10727起
融资事件
1376.66亿元
融资总金额
6510家
企业
1886家
涉及机构
185起
上市事件
1.1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