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一条极其艰难的路,常用的比喻是九死一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简直是十死无生。
不过,这一状况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
“11家企业2022年度计划向中小企业采购产品和服务总额共计8263亿元。”
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宣布了这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采购大单。
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正迎来下一个春天。
1月,中央财政100亿元支持1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月,银保监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4月,“十四五”规划、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高层文件和会议中,先后提出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横空出世,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这一系列政策表态,让中小企业,尤其是代表着“高精尖”或“专精特新”的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如何有力推动中小企业融入产业发展大格局,为中小企业创造新市场、新空间、新机遇,成为当前的核心话题。
今天的世界500强,也是当年的中小企业。2010年4月6日,雷军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喝了碗小米粥,一家叫“小米”的小公司就在保福寺桥银谷大厦悄然开张。
到2021年9月,它已经是港交所最耀眼的上市公司之一,仅第二季度营收就达到877.9 亿元,出货量晋升到全球第二,截至今年6月30日,小米研发人员就合计 11062人。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接受盒饭财经专访时表示,“小米最早创业时,*痛点是没有人加工,如今对于中小企业,除资金以外,我们会提供供应链支持,帮助他们在原材料和技术拿到好的价钱。我们用自己供应链定义产品,然后教给他们,帮助他们迅速从初创期跨越到成熟期。”
9月16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与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开幕式,在中小企业的“沃土”广州召开,各大相关主体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探讨。
其中,基于市场化、产业链、创新型手段,龙头企业在生态、合作伙伴中加入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优化运营能力,新型实体企业为传统企业转型赋能,从而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生态,成为扶持特色。
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单立坡主任介绍,京东、小米、美的、格力、高通等11家中外知名企业系统梳理采购需求,加大中小企业采购力度,面向全球中小企业,共同发布2022年度产品和服务采购需求,总额达到8263亿元。
徐晓兰称,下一步将支持龙头企业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为纽带,推动大中小企业合作,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兴产业生态。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正在蹚出一条全新路径。
小企业大能量
中国的产业创新在哪儿?答案就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顾名思义,“专精特新”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具备一定话语权。
今年年初,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将安排100亿元以上,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按照工信部规划,“十四五”期间将形成“百十万千”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1万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
前不久刚刚宣布设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是我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如你所知,发展“专精特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为何如此重视中小企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看来,企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创造者,企业繁荣是国家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基础。其中,中小企业是主体,是提供就业的主渠道,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造就大企业的蓄水池。
此外,“专精特新”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利器。中国虽然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但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既有基础装备和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产业链上“断点”“堵点”较多,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杀手锏技术的问题,产业链供应链的不完整成为“卡脖子”问题的根源。
而“专精特新”的灵魂就是创新。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大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连接“断点”、疏通“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限度解决“卡脖子”难题。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截至7月底,我国4600多万户企业主体中,中小企业占比90%以上,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其中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了4762家,各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4万家,入库培育的企业超过11万家。
分区域来看,浙江、广东等中小企业聚集的省份,贡献了较大比例的“小巨人”企业;在行业分布上,专精特新“小巨人”所处行业也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推进的“补短板、补链”领域。
据亿欧EqualOcean统计,“小巨人”企业分布在全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其中浙江、广东、山东是“小巨人”聚集的三大省份。
例如浙江省入选企业数量共有475家;广东省入选企业数量为434家,山东省367家。之后是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湖南省、安徽省、福建省、辽宁省,这些排名前十省/直辖市拥有的“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国的6成以上。
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也带动了市场风向的转变。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小市值企业市场热度在提升,专精特新概念股成为市场风口。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成为眼下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重要资产。
数据显示,A股“小巨人”们在创收水平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311家企业上半年营收平均增速超过了50%,平均净利润增速高达110%。
“中小企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表示,今后十五年,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中国要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分阶段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助推中国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链长”直击中小企业痛点
“企业必然会经历初创、求生、生存、发展和壮大几大阶段”,在高峰论坛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州仕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江河根据自身经历,将企业的发展分为这几大阶段,他认为,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
在文江河看来,企业初创阶段还是比较轻松,战略定位、团队建设、经营预算等,在规划时已经完成,只需把它形成纲领,植入思想,因此这一阶段制度建立和健全制度是比较重要的,包括管理体系的建设等。
而到了求生阶段,就与初创阶段有很大区别。“大大小小的疏漏,各种救火,再到人力资源的问题,经营要素的匮乏。初创企业的供应商也不相信,银行也不搭理,还会碰到很多陷阱,买货都会买到假货。最重要的还是面对竞争的时候,初创企业没有足够优势,每一个项目都会遭到同行碾压式打击。”文江河曾在此阶段一个月吃40桶方便面,“只是想填饱肚子而已”。
而在生存阶段,除了大量科学规范化的提升之外,财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拐点。“这一时期所有的开支成本,所有的税费负担都大量增加,人为和客观的不规范也大量出现。另外企业和品牌形象的建设,会涉及到各个系统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另外,文江河认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就是创新。这里的创新,不仅仅是产品技术的创新,在商业模式,包括在生产工厂的流程方面都包含了创新。创新的目的是成为“单项冠军”或“配套专家”。
而与其说是创新问题,深究下去,更重要是融资难的问题。“现在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已经好了很多,但是普遍中小企业融资还是挺困难”。
整体看来,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无论是资金、技术、市场、人才方面的制约,还是比如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费增长、人工成本增长等,都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
这其中的许多问题,并非中小企业本身就能解决。
那么应当如何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的痛点?徐晓兰指出,着力构建产业生态,是下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做优做强的重点措施之一。工信部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建链、补链、固链、强链、延链,推动中小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支持龙头企业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为纽带,推动大中小企业合作,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兴产业生态。
这些经验有迹可循。黄埔是广州市的11个行政区之一,全区五项的主要指标排名全国经开区*,其也是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党组书记、代理区长冼银崧认为,以产业龙头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是重要方式之一。“以百济神州为代表,5000家医药健康企业集聚城市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粤芯芯片为代表,近百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以小鹏汽车现代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此过程,以“生态链”闻名的小米也有发言权。根据小米集团2021年Q2财报显示,小米当前投资生态链企业超330家,账面价值579亿元,同比增长57.3%。“五年投资100家生态企业”,雷军当年豪言壮语不仅兑现了,还超额完成,这一过程中,就在无形中助力了多家中小企业的发展。
王翔告诉盒饭财经,“我们一直认为,全球的产业链要协作,一个手机有十万件专利,没有一个企业能独立完成,都是依赖全球的技术和产业链合作,所以我们致力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大企业没有中小企业也活不下去。”
大企业发挥“链长”的带动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基于市场化的手段扶持小企业,实现大小融通发展,正在成为大趋势。
“大带小”新机遇
大与小,新型与传统,并不是对立的两面,两者合作过程其实是一个互相赋能、共赢共创的过程。
近年以来,大企业频频发挥“生态链”的作用。
“生态是一个舰队的概念”,王翔在接受盒饭财经采访时表示。而从一家用互联网思维做高性价比手机的终端公司向物联网航空母舰转身,先后打造三条链布局。
*条,供应链。也是小米初期所谓的“生态链企业”,2014年天津金米成立,开始围绕手机周边进行投资,被投资企业为小米提供智能家居、生活用品、可穿戴设备和出行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在小米之家以及有品商城等渠道销售。这个时候的小米主要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构建生态圈。
第二条,产业链。随后,小米不局限于生态链产品企业的投资,开始将目光放到供应链上下游的横向产业中。如半导体,除了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开始自己造芯外,小米还投资了乐鑫科技等优秀的芯片企业,并于2017年成立长江产业基金,专项投资芯片研发企业,紧随国产化趋势。
第三条,场景链。从2021年宣布造车后,小米在个人物联网、家庭物联网、车联网、卫星互联网这四大物联网场景的布局初步成型。(国金证券的报告《 从小米生态链看物联网投资机遇》)
小米“链”逐渐升级,其生态企业也进入发展快车道。据了解,过去十一年,小米一方面在采购环境,积极采购中小企业优质产品,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使用,帮助中小企业产品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在生态布局的领域里边,从2014年开始孵化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对国内优秀科技创业者倾囊相授,把小米经验和小米模式告诉这些创业者,把小米对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和要求,传递给这些生态链企业,帮助他们快速过渡创业初期进入发展快车道。
“发挥大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使用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既是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王翔说,小米此次向中小企业发布的采购额总计1539亿元。
京东则于2020年启动全国性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满天星计划,重点关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降成本、拓销路、数字化应用、人才培育等多种手段打造长链的服务模式,在输血的基础上实现中小企业的自我造血。截止目前,京东企业业务已服务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超过了2.7万家。
宝洁也是世界上拥有供应商最多的公司之一,在原料、设备、物流、分销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多的合作伙伴,其中有1000多家是中小企业。“我们坚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要进行同样的商业合作规范,强调业务操作方方面面的合法合规,同时也帮助中小企业能够优化运营的能力,毫无保留的在质量标准,在库存控制,在上下游供应管理,在信息和关键资产的保护等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合作伙伴进行培训,分享经验。”宝洁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许敏在高峰论坛上提到。
从2018年开始,中国建设银行也通过数字普惠模式,开始扶持助力小微企业。至2021年8月,贷款余额达到了1.82万亿,整个普惠的市场融资是17.8万亿,达到了10%,服务的客户数接近200万户,接近市场客户数总量的7%。2020年,还建设了一个孵化生态孵化平台“创业者港湾”,扶持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当然,中小企业也同样“反作用”于大企业。
中小企业对全球价值链的作用可谓“唇亡齿寒”。2020年3月,疫情期间,中国美国商会显示,81%受访会员企业表示中小企业对其年收入的贡献接近一半,36%的受访企业表示它们在华供应链中至少四分之一的商业伙伴为中小企业。对于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来说,它们与中国中小企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中小企业是促进就业和创新的重要力量,是优化稳定供应链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单立坡主任说。
大企业和小企业打破围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价值共创过程。当前国家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时代召唤之下,大企业带着其核心竞争力,融合生态,在整个的生态系统当中提供*的创新和技术,不断升级智能制造。同时无论是产业上游还是下游的合作伙伴,无论是跨行业的其他类型的企业,都能通过近距离的接触了解龙头公司的运营、供应链的构建、组织、文化、人才培养系统。
相信随着大企业以实际行动履行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让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中小企业的春天,将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