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培训机构倒闭,等退费的家长在门口苦等

家长们被迫学习对抗的办法。在争取退费这条路上,大多时候,挤进维权群只是第一步。尽力获得大众关注,拨打各种投诉热线,寻找机构负责人,从协商到对峙,每一步都磨掉了许多人的耐心。

*组建的200人维权群,不到半天就满员了。能够容纳500人的第二个群里,成员增加得飞快,空位不多了,新的好友申请还在不断挤进来。

“双减”政策要求下,疯狂补课的时代宣告结束,一批培训机构相继停课、停运,但已经交过学费、囤了课的家长们却被迫卷入一场苦斗:如何从培训机构拿回自己的钱?

8月31日,又一家培训机构宣布倒闭,巨人教育称“由于多种原因,对可能无法满足家长的退费要求深深自责”。类似的措辞,正越来越多地直接出现在培训班的通知中。

家长们被迫学习对抗的办法。在争取退费这条路上,大多时候,挤进维权群只是*步。尽力获得大众关注,拨打各种投诉热线,寻找机构负责人,从协商到对峙,每一步都磨掉了许多人的耐心。

课上不了,上亿元学费难退

家长李方申请退费时才发现,自己此前联系的课程顾问已经辞职,那位促销时热情的班主任如今却很少再回消息,电话拨过去,对方没应答。线上的联系轻易就被折断了。

李方给孩子报的这家少儿英语外教机构主营在线课程,家长们身在天南地北,上课通过网络进行,联系也依靠课程顾问、班主任等线上服务。但他们突然接到通知,已购买的课程无法正常上课,到8月中旬,课程停止了。

先不说孩子上不了课的影响,退费就成了难事。李方留下的学费,还有13000多元。

家长们聚在这家机构的前台,人人脸上显露出焦急的神色,对话中除了询问别人剩余学费的金额,就是退费进展。一名家长专门从相隔千里的外地赶来,在机场从凌晨两点待到八点,然后直接来到公司门口等待。

据家长自发统计,大多未完课的金额超过一万元,有家长表示,其购课金额超过两万五千元。涉及退费的学生数量上万,这样算来,待退费的金额突破了亿元

该公司创始人曾在8月初就停课退费等事做过一场直播说明,观看人数超过了5万人。

站在人群中,她心里清楚,靠长时间守在公司门口表示决心并不是*的选择。但公司的态度让她气愤,据家长回忆,7月末,停课不到一个月前,创始人仍在促销课程,鼓励家长“尽早买课上车”。停课后,创始人对家长的回应是,预收的学费已经用于获客等支出,没钱退费了

在争取权益的过程中,底线不断向下落。李方原本打定主意要拿回钱,和其他家长商量门路,先是不断联系公司的工作人员,语气从克制到愤怒。有家长小心地提醒,注意态度,如果被拉黑了,就真找不到联系的人了。

听说有人到公司现场,拿回了25%的课程费。本地家长去了一次又一次,外地家长打了许多投诉电话,总之“能想的法子都想了”。

为退费焦心的不只他们。在某个社交平台上,搜索“培训班”和“退费”,有人专门总结了经验攻略,包括如何与工作人员沟通,如何撰写投诉材料。

有家长给孩子报的那家培训班已经停课了大半年,他试过了能想到的各种办法,阐述事情经过的说明都写了三四版,除了最初提供的转课方案外,事情再没更多进展。一同报课的家长大多沉默了,群里很少再有人讨论退费的可能性。

但他没法接受这个结果,仍在争取退费,就当是“至少给自己一个交代,给孩子做个榜样吧。”

“预付费”的玄机

退不出学费的不只宣告倒闭的巨人教育一家。上海启文教育、杰睿教育、趣口才等公司近日宣布破产,趣口才创始人发布道歉信称,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运营,缴纳的学费可能不能如约履行,也可能没有退费的能力。

为规范“预付费”模式,相关部门已发布了监管措施。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但许多家长在报课时,并不知道有这项要求。培训班的用户黏性强,通常不会轻易更换,加上“多购买,多优惠”的吸引,家长们很难拒绝。

7月发布的“双减”意见提出,强化培训收费监管。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现实情况是,直到要退费时,许多家长才*次弄清楚培训班的退费要求。标准各不相同,并不是交钱时课程顾问那句“不想上了,费用可以退的”那么简单。

一些要求可以被接受。一名家长收到的退费方案提出,扣除10%的手续费和教材费用,教材一本近200元,课程虽然还没上,能拿回的钱只剩了八成。但她表示理解,既然要退费,就要有取舍,当是为公司的成本买单了。

如果孩子上了课,大多数要按比例退费,有的机构要求严苛,家长算下来,课时大约消耗1/3,能拿回的钱已经不到三成。

但能拿回退费就已经值得羡慕,另一些要求让家长们困惑。“没人报课时,就是想着要退费的。”一名家长要退费时被拒绝,才发现合同里写着“非首次购买课程服务,不予退还费用”。他续报的九十多节课,就只能砸在手里。

赶在“双减”意见落地前囤课的家长们,成了损失*的一群人。在教培行业,拉新最艰难,为降低获客成本、尽力留住老用户,机构们通常推荐家长购买的“大课包”课程周期长,买的越多,赠课越多,相当于打了折扣。有家长表示,其曾一次性购买了两年的课程。也有机构鼓励家长先充值、后购课,比起直接买课优惠不少。

这些预付费用变成了机构的资金池。尽管这笔钱并不能算作当期收入,只有消耗的课时费才算真正入账,但部分机构为了尽快扩大业务规模、占据市场,会提前使用这笔收入,将其投入营销、研发等运营活动,以吸引更多用户。

一旦意外来临,机构的资金链就很难应对危机,甚至无力偿还学费。天眼查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2021年教培相关企业已有15.37万家注销或吊销,较去年同期约增长34.6%

退费挤兑,成了崩盘的最后一根稻草?

哪怕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有一些压力是意料之外的。

在家长与培训机构就退费问题的“拉锯”中,一些机构表示,短时间内大量退费造成的资金压力,把机构推入了更难的困境,“退费挤兑”是崩盘的最后一根稻草

人们不得不袒露脆弱,争取同情。有家长在社交平台倾诉,自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学费抵得上四个月的工资,有人说生活节俭,过万的课时费是用了信用卡分期支付的,“200元就够买两袋大米”,实在不忍这钱打了水漂。

但结果可能并不如意。培训班让人想起“鸡娃”“内卷”和焦虑的父母,一名家长询问退费艰难、如何求助,有评论称,“就受骗的人这个智商,何苦花这么多钱让孩子报课?”她觉得气愤,“这不是在别人伤口上撒盐吗?”

评论中,还有人说,“当初也没人逼你们交钱”,回复很快争论起来,“为了自己的孩子报英语课,家长们有什么错?”

听得多了,愤怒渐渐被磨平。与培训机构僵持了半个月,她觉得煎熬,仔细回忆,反思当时为什么要报这门课,为什么没能看出端倪。

熬心熬力,一些家长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有人曾连续半个月转发退费相关微博,积极发声,后来也不再发帖了。有人问,“可以进退费群吗?”她回复,可以进,但退款希望渺茫,进群的意义似乎也不大了。

监管之下,头部K12培训公司尚且需要加快转型节奏,削减学科培训业务,原本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公司更加危险。

在巨人教育宣布停运前,精锐教育也处境艰难,因连续30个交易日内普通股*交易价低于每股1美元,其已收到纽交所退市警示函。巨人教育CEO表示,精锐教育决定不再投入资金,公司目前没有办法正常发放薪资。

教培“巨人”倒下,谁是下一个?

“双减”意见出台后,教培行业不时传出机构停运的消息。其中,巨人教育无力运营的事情,让一些没在这家机构报课的家长也感到恐慌。

成立于1994年的巨人教育是家老牌培训机构,一度成为教培行业*梯队的代表。据官网消息,2007年,其在全国的直营分校已超过100所,是同期K12领域*的一笔融资。

过往辉煌,但压垮“巨人”的并非规范教培机构这最后一块石头。多年来,巨人教育陷于经营不善的困境中,曾因大规模收购、大量扩充业务线开始亏损,后又经历名师团队出走、管理权更迭等震荡,三度冲击上市未果,逐渐在市场争夺中落后。

上市公司精锐教育的入局,曾被视为巨人教育摆脱困境的出路。精锐教育主耕华东市场,而巨人教育的主场在北京,承担了精锐开拓华北市场的任务。据行业媒体多知网报道,精锐教育创始人曾表示对于巨人教育“我们只会投入”。

精锐教育提出“巨人三五战略”,未来五年,巨人将建立500家线上线下结合校区,在读学生50万人,实现50亿元收入。为此,精锐将投入20亿元。

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愿望美好。2020年疫情突降,在线教育迎来发展良机,开始爆发,巨人教育等线下教育公司却遭受重创,学生严重流失。2021年,教培行业监管趋严,到“双减”意见落地,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均面临生死大考。

也有公司在停运前开始反省行业的疯狂和泡沫。8月宣布停运的趣口才创始人在公开信中表示,互联网教育在泡沫的推动下变得过于激进,各家机构为了快速扩张,以高额的补贴低价吸引家长报名,以高标准的薪资待遇招聘员工,给高昂的广告费抢夺用户,结果是推高运营成本到了无法挣钱的地步。几乎所有教培机构,不管是学科还是素质,都挟裹其中而无法自拔。

但泡沫破灭的结果不该由家长买单。光明时评发文称,之前教培行业的疯狂扩张,为当下的爆雷、倒闭埋下了伏笔,形成了新的金融风险敞口。现在,在“双减”政策关键期,特别要警惕一些教培机构浑水摸鱼、圈钱跑路,把锅甩给国家的“双减”政策。

宣布无法继续提供教学服务后,巨人教育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提供转课。目前可供选择的机构有中小学学科培训机构高思教育、核桃编程及童程童美等素质教育机构,也委托第三方机构洽谈转课。巨人教育在公开信中表示,希望以此转化未消耗的学费,减少损失。

可预见的是,巨人教育不是*家倒在“双减”后的公司,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双减”意见对教培行业的规范,必将带来一轮大洗牌。

过程磨人,李方慢慢改了主意,接受了“转课”的结果。“这真的是最后的诉求了,总不能眼看着钱打水漂吧!”这也是许多培训机构无力退费时通常给出的解决方案。

但“双减”政策对教培行业的震荡尚未结束,受冲击的培训机构想要找到合适的接手机构并不容易。据“双减”意见规定,严禁聘用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在线外教行业均面临考验。受登记为非营利性、培训时间大幅缩短等要求影响,K12教培市场缩水,大多机构正尝试向素质教育转型,此时接手别家学员,对机构来说并不划算。

家长们被困在了两难的境地。李方接到的转课方案中,大多数是录播课和AI课,她试听了一段,觉得老师音调奇怪,节奏仓促,定价还很高。当初给孩子报课时,是冲着真人外教的名头交的钱。兑换成这些课程,李方觉得不值,可拒绝转课、争取退费,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有家长劝她,“有总比没有强”,也忍不住抱怨,“交的学费,每一分都是辛苦钱啊”。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凤凰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教育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