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陕西暴雨、四川暴雨、上海暴雨......8月22日,强降雨依旧不断。
四川阆中日降雨量超过250毫升,成为当地观测史上*特大暴雨日。陕西勉县以超过200毫升的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今年第二次遭遇强降雨的河南,多地连发暴雨红色预警。在22日16时逐小时降水量排行榜中,河南包揽全国降雨榜前十。
图源 中国气象局
01
雨水的悲喜并不相通
这一次,物业备好沙袋,救援队跨区增援,工作人员加班以待。为了应对暴雨,河南隧道口设置路障,地铁口装了挡板,一些市民购买了安全锤甚至皮划艇。
昨天的预警发出后,郑州大批市民将车开往高处,高架上排满了车辆。有网友说,“720”暴雨泡了很多车,心里有阴影,害怕了。
时间倒回一个月前。地铁倒灌,电杆摧毁,房屋垮塌......一场破纪录的特大暴雨让郑州陷入瘫痪。“水深火热”的郑州,在7月累计下了900多毫升的雨,是同期7倍之多。
这个夏天,受暴雨侵袭的不只是郑州。各地媒体的新闻播报中,降水倾盆而下的场面并不少见。应急管理部做了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已经发生28次强降水过程。就区域分布来看,北方降雨量明显偏多。
7月累计降水量排名TOP10的省会及直辖市中,郑州、石家庄、济南、天津、北京5个城市都在北方,而这些北方城市7月的降水量,几乎都是去年的三倍以上。
相比之下,哪怕是今年7月降水最多的5个南方城市,也有超过一半低于去年同期。此外,较近30年平均降水量减少最多的城市中,南方城市占据了TOP5。
在缺乏降水的影响下,多个南方城市陷在高温“超长待机模式”中。7月,长沙、福州、广州、南宁超过15天的日最高温度在35℃以上。福州最高气温甚至突破40大关。
40℃的高温能把人烤熟是言过其实,但能热化人走的路是确有其事。在福州7月持续的高温下,一公交站旁的沥青路热到软化,出现鼓包,经过的车辆和行人只能避而远之。
天气不会因为是工作日而有所改变。冒着大雨和高温按时上班的社畜还是要照旧生活。
只是在经受了接二连三的极端天气后,人们本能地多了份警惕。出门前先看窗外的天气,背包里常有一把晴雨伞,看到天气消息就转发家人朋友。或者像文章开头那样,在收到暴雨预警后,习惯性地挪车,充电,关好门窗。
02
气象灾害,在全球发生
放眼全球,从澳大利亚大火到北美高温,再到欧洲洪水,极端天气频繁搅乱的远远不只是生活。
50年来,全球已经发生的洪涝、风暴、干旱、野火、极端温度气象灾害不下一万场。
五种灾害均以或强或弱的态势上升,洪涝灾害的主导地位随时间的推移愈加明显。
截至7月底,今年已有200多场气象灾害在全球爆发。
3月的洪水,4、5月的风暴,6、7月的野火,接踵而至的灾害似乎从未离开过美国。
6月末,同在北美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遭遇极端天气,逼近50℃的高温造成至少486人死亡,海滩大量贝类被烤熟,10亿海洋生物受到影响。
加拿大遭遇极端高温 图源CCTV
7月,创纪录的强降雨席卷西欧。比利时、德国、荷兰、卢森堡等国家相继爆发洪灾,百人死亡,千人失踪。
8月,野火让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成百上千个家庭流离失所,房屋、建筑、农田、土地被尽数烧毁。而少被外界注意的是,就在灾害发生前,由于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播,新冠疫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这片土地上蔓延开来。
极端天气、疫情,脆弱的生态在多重因素的交织之下雪上加霜。
近30年来,全球每年受气象灾害影响的人数都在2000万人以上,最高达6亿多人。2002年,因气象灾害死亡失踪的人数超过了30万。
除了人员伤亡,经济也因此遭受重创。2011年,全球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600亿美元,超过了当年GDP的5%。
03
全球变暖,天气也变极端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气象灾害,背后有无共性?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全球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不稳定,是导*端天气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8月9日发布的气候报告显示,随着全球温度的上升,极端高温、极端降水等极端天气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都在迅速增加。
在中国,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19年,中国发生极端高温事件880站日,比常年值(1981-2020年气候基准期)多了600站日。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2020年已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三个最暖的年份之一,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1850-1900 年)的水平约高1.2℃ 。自2015年以来的六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六年。
回看过去六十年的气候变化,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数也在不断攀升。一个典型的变化是:我国降水日数在减少,暴雨日数却在增多。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越来越多的强降雨事件带有气候变化的痕迹。随着变暖,大气层中的水分增多,这意味着在风暴期间会增加降雨,加大洪水风险。
04
和你我有关
全球变暖的背后,是不被看见的人类活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全球变暖应当归因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观察》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对温室气体全球排放量进行了划分,其中超七成排放量来自于能源消耗,近两成来自农业和土地使用 ,其余来自工业过程和废物处理。
在更为细分的来源下,建筑物、交通、工业能源、畜禽粪便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渠道,也都与人类息息相关。
作为三种关键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的浓度都在逐年攀升。
2019年,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410.5ppm,处于至少200万年来的最高点,甲烷和氧化亚氮两种关键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处于至少80万年来的最高点。预计2020、2021年继续增长。
不过,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显示,人类仍然可以阻止地球变得更热。若要做到这一点,各国需要协同努力,开始从化石燃料迅速转换到其他能源,到2050年左右停止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但气候变化带来的部分影响是不可逆的,就像报告总结的那样,假使努力见效,全球变暖的过程很可能会停止,但全球气温仍将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5℃左右。
或许当极端天气成为常态,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我们自己。
12448起
融资事件
5984.33亿元
融资总金额
7709家
企业
2453家
涉及机构
693起
上市事件
8.3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