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女性,美妆、时尚、母婴就是与生俱来被定义的适配领域吗?
总有一些不愿被标签化的个体,在有限的生命中释放出无限的可能。
她们驾驭化妆刷的手,可以拿起相机按下快门记录浩瀚的星空;迅速捕获潮流趋势的眼光,可以锁定当季最in的数码新品;对婴儿的细腻与敏感,可以在变幻莫测的财经走势中以小见大,做出精准判断。
她们的故事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数据显示,32岁以下的女性网民占比达到了62%,互联网陪伴她们从懵懂走向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自媒体从业者在很大程度上担当起她们的心灵导师和目标榜样,并不断挑战舒适区,寻求自身的成长与突破。
尤其是在女性相对冷门的领域中,一朵朵“铿锵玫瑰”用温柔的力量,走过孤单和无助,撕掉被贴在女性身上的固有标签,无惧非议,勇往直前,为更广泛的女性群体做出了表率。
以下是关于这些冷门领域里女性温柔力量的真实故事:
那个追星星的女人
2015年,挪威,布道岩。
春天的布道岩,雪还没有化完,山道非常滑,地面有雪洞,一不留神就会踩空下陷,如果遇到结冰的路面更是一步一滑。
山道旁边就是悬崖,叶梓颐有好几次都差点摔出去。最危险的一次,她甚至已经半滑出去,万幸被一个当地人拽住了登山包,才被救上来。爬上了山后,叶梓颐数了数,这一路她摔了11跤。
这一切辛苦,都没有拦住叶梓颐,她就是想去山上拍星星。
来之前,当地人极力劝阻:“你们现在别上去了,上去了晚上下不来。”野外拍摄的萌新叶梓颐初生牛犊不怕虎,神采飞扬地说:“没事,我们就在山上住一晚。”
但等上了山叶梓颐才发现,布道岩顶上是个600多米高的悬崖,山顶全是岩石,帐篷根本固定不住,一吹就能跑。
但叶梓颐管不了这些,她遇到了布道岩春天少有的晴天,翻出相机来马上就去拍照了。
拍日落,拍晚霞,她甚至遇到了极光!上山的坎坷她早忘了,完全沉浸在拍摄里。
布道岩一点光污染都没有,晚上的星空美得璀璨夺目,叶梓颐拍得兴高采烈,等回过神来才发现天早黑了,四周黑黢黢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靠着头灯的补光叶梓颐小心翼翼地往回走,山顶有两个悬崖,一个大一个小,中间一条很大的裂缝,只有一条单脚距离的小道可以通过。
运气的是,那天晚上无风,叶梓颐平安地走过了这条小道,
“那晚但凡有个三四级的大风,我人带相机全得掉下去。”
这是叶梓颐早期在外拍星的真实经历,那时她什么都不懂,完全是个野外小白,凭着一股对拍摄星空的热爱,和一些幸运,拍下了一组璀璨的星空照片。
叶梓颐把这一路拍摄的照片都发到了微博话题#2015年北极日全食#上,其中的苦乐都跟大家分享。
而真正改变她的,还是那一次发生在北极的日全食。那一天,是她第三次追日全食,也是*次成功看到日全食全貌。
*的天气带给她心灵极大的震动。实现了少年心愿的景象让她下定决心,要完成少年时的梦想。而少年时的梦想,就是让更多人和她一起看到星空。
现在她的愿望实现了。
那年独自看星空的女孩,可以将摄影作品通过微博将对星空炙热的感情传递给百万喜欢星空的粉丝们。
热爱星火相传,总有一天,会点燃我们对于星空的梦想。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还有一个女生,迪仔,也萌发起了做博主的想法。
迪仔每天有80%的时间都在玩游戏,这是她的新工作。她通常需要把一个游戏玩到尽兴,觉得只有这样才算能比较好的评估这个游戏。
她常玩到半夜,第二天起来再整理游戏推荐的截图,描述游戏的类型,指出一些有趣饿设计,帮助大家接受和理解游戏。
相比之下,于超在网上分享市场分析内容则是顺势而为。那时她刚从对冲基金行业转做财经记者和主播,在工作之余,开始分享自己在工作采访、撰稿、美股交易过程中的思路想法。
“金融市场持续变化的鲜活生命力,从点及线,由点及面,每一个个体事件背后都有着可以溯源的更深层次影响市场的因素”,于超说,这种追根溯源的分析让她感受到另一种快乐。
叶梓颐、迪仔、于超……她们所涉及的领域上至天文、下至数码、财经,但她们都有着共同的标签——女性自媒体从业者。
不同于其他主张从美妆、母婴等行业切入的大V,叶梓颐等人在那些更冷门、传统意义上由男性主导话语权的行业里,反而更顺手、更具有表达欲,成为了一不失温情的风景线。
冷门里的温柔和坚韧
叶梓颐想追星星很久了。
2005年,叶梓颐*开始看星空是在学校的操场上,通过一张简单的星图和双筒望远镜逐一认识星空。15岁那年通过老师的指导,*次看到城市里的星空。
自那之后,星空成为了她*的朋友。
直到上了大学有了*台单反相机,在天文馆老师的带领下*次拍到星空。原本在国外工作的她在25岁时选择回国成为一位星空摄影师。
旅行过40多个国家,跨过南北极的她,只为追逐最*的天文现象。
2011年时,还在大学的她拍下了*张星星,此后她一直断断续续地拍摄星空。
2015年时,北极日全食,叶梓颐带着设备去往北极追日。她自己也没想到,这件成功概率极低的事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因为日食期间物价飞涨,一晚上的住宿费就要1万一个人,光住宿费就花掉了她的大半积蓄。剩下的旅费怎么办呢?
当时很流行*,叶梓颐就尝试了一种形式:别人给她发个红包,她到了北极后从北极给他们寄明信片,这样杂七杂八地,她攒下了前往北极的路费。
这次追日对叶梓颐而言影响颇巨,当她从北极回来后,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回国的她做了一个决定,彻底从国外回国。
和家人闹翻之后,经济来源成了问题,她咬牙发誓既然没有按照家里希望的方式活着,就不能要父母的一分钱。于是叶梓颐开始一边做老本行的兼职,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拍星空。
这个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在父母看来:女孩子*早早结婚生子,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不必太累,工资也不必太高,家里补贴一点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一种稳定的状态。
叶梓颐和父母争执、离家出走,有一个月的时间她没有和母亲说一句话。
也恰巧是那段时间,十点读书的创始人拉了一些小伙伴去西藏,沿途有赞助商,并准备拍摄一个纪录片,叶梓颐就跟着他们走了一段四川到西藏的路。
上高原之前,叶梓颐感冒了,她起初不以为意,没想到上高原后下雨,她在湖边又没有遮挡,很快就湿透了,最后抗不下去到医院一查才知道是肺水肿。
每次说起这段经历,叶梓颐都坦言很多坎坷都是因为自己没有经验,根本没意识到这有多危险。
所以她并不鼓励年轻人无谓的冒险,现在也希望多跟大家分享自己在高海拔地区和户外吃过的亏希望能够让更多人少走弯路。
这次意外暂停了叶梓颐的自由职业生涯,肺水肿的后遗症让他不得不暂停拍星空的步伐,也不敢告诉家人,只能在午夜因为呼吸困难被憋醒的时候独自刷微博。
当梦想坚定时,幸运也会悄然降临。
全职做星空摄影师后不久,叶梓颐以前拍摄的作品开始陆陆续续地获奖,她成为了国家天文杂志的签约摄影师,后来又成为Discovery探索频道中国区的首位签约创作人,入选NASA每日一图。
凭着一股喜欢和冲劲,叶梓颐在星空摄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有人说设备那么重,女孩子背着设备到处跑,太累了;有人说都是男性才去拍摄追逐星空,哪有女性的星空摄影师呢;有人说女性的三十岁,应该有一个三十岁的样子。
叶梓颐不是没有动摇过。但每次夜深人静,独自思考和设问自己,都能找到继续坚持的理由。那就是来自她读者的鼓励和自己的热爱。
“如果前路一片漆黑,我就是光”。
“科技数码不该只是参数,它可以是一种感知强烈的体验”,迪仔这么解释她做数码博主的初衷。
迪仔辞职做数码博主时,智能手机已基本普及,app又正值快速爆发的时间段,迪仔就把使用app后的感受记录在微博上。
不过一周,一条“45款修图利器”的微博瞬间爆了,转发达到7万以上,当月就有人来找她投广告。
从App测评,再到数码评测,迪仔也走了一些弯路。她没学过摄影,找不到镜头语言,面对镜头时总是太“尬”。
“但后来想想,比起酷炫的镜头、转场,我更看重表达和沟通,视频当然是一种好的形式,但如果我把太多心力放在如何制作视频上,反而有些本末倒置了。”
另一部分压力则来自于内容本身。
手机发布时间往往是年初和年末最为密集,新品的体验时间大多都很短,很难快速对产品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时迪仔往往要在好内容和按时发布时间之间拉扯。
但过程中的坎坷,往往无损甚或增添结果的光芒。
迪仔在科技数码产品的评测中逐渐取得一席之地,她曾采访过苹果营销副总裁、工程副总裁,她出品的“苹果iPad选购指南视频”,也成为了目前微博端影响力*的iPad选购视频。
无论是叶梓颐还是迪仔,他们的想法简单而又纯粹——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力量,影响了那些看见她们、听见她们声音的人。
我要做“冷门里的热门”
在最开始摄影的时候,叶梓颐的粉丝只有3000人。
她去参加一个品牌活动,公关公司直截了当地说:没有人会在意一个只有3000粉丝的人说什么。
但今年,叶梓颐去文昌拍火箭发射时,开始有人主动朝她打招呼,是看了她好几年微博的粉丝。
其中一个学生说,“2016年你拍长城七号火箭时,我看到那个视频里介绍西北工业大学,一下就喜欢上了,第二年高考,我就报了西北工业大学的计算机系,现在就快毕业啦。”
那一刻,叶梓颐感受到一种冥冥之中的传承感,她不经意间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对他人产生了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多年之后又反馈到她这里来,让她异常感动。
迪仔则想从女性的视角去诠释数码产品的体验。
科技数码产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男性关注和使用更多一些,在这种惯性下,关于产品评测的语言,大多是基于男性的。比如,男性会注重某些参数细节,以数据呈现,但迪仔发现,对女性而言,有些感受是可以超越数据的。
再比如,男性拍照的时候喜欢看画面解析力,夜拍时候在意噪点控制如何,但女性不会这样使用手机。
女性一般关注照片的成像色彩,是否可以还原和记录当下的情绪和画面,以及设备是否有更好的自由度帮我去胜任更多的拍摄场景。
这种男女关注点上的不同,也影响形成了同一个产品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感知。
“M1芯片电脑出来时,也有很多小姐姐有一些很专业的诉求:敲代码、专业设计等,所以女性对数码的需求并不单一也并不是降维的,只是感知方式不同”,迪仔说。
“我们想做更多让女孩子感知起来更容易的内容,比如拍iPhone12 mini时,我们用Dior的唇釉和它的比例做对比,那是她日常会接触的东西。”
迪仔做过一期关于大疆无人机的视频,通过“寻找丢失的无人机机主”的故事形式,展现产品的所有特质,创意性和体验性都独树一帜。
同样是进入一个目前是男性为主流的领域,华尔街财经媒体人、现在的财经圈的创业者于超则希望弱化性别本身、凭借自身实力在这个领域持续深耕。
于超曾在美国纽约从事财经节目制作兼主持,多年深耕华尔街。疫情期间,她依然专注于美股分析和财经专题分析的工作。
回国后,2021年春节与“新浪财经”合作开启了《超话投资》栏目:通过《财经百词斩》、直播连麦《超话1+X》、直播对话各大金牛奖基金经理等方式,深入分析中 美市场,紧跟金融前线,对话实战类的基金经理和行业专家。
她喜欢财经领域里的鲜活,想在这个领域里精进。
“在华尔街采访的经历强化了我果决的性格,我不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女孩或女性从事这份工作,而只是以就事论事的态度去面对它,专业,专注,投入,和果断。这是华尔街的经历对我影响的一点。”
而在专业之外,于超所发的内容也依然会在某些程度上呈现她女性的温和的一面,她分享时尚与自己在日常生活的思考,那些金融以外的内容组合起来形成她这个人——
正如她自己的状态,平和且笃定,既为事业而奋斗,但又不妨碍她感受生活的美好。
后记
于超在某次演讲中祝愿所有在身边和在网络的小伙伴们:
“于市井,于广袤,愿你拥有真情实感和澎湃的创造力,愿你拥有让自己得意的幸福和凹凸有致的灵魂。愿你对这个世界有深刻的认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也许顺便达成了世俗的成功,而非以世俗成功而目的。愿在这广袤的生态间,你平和且笃定。”
这段话在关注于超的粉丝中广为流传。
做自己喜欢的事,事业取得成绩,生活不减趣致,她们欣赏于超的优秀,也希望活成像她一样的人。
在传统的视野里,女性背负了太多“应该怎样”的舆论桎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性别属性所带来的社会性别的差异,正在逐渐消融。
性别终究只是确认自我的其中一个方面,但绝不应是全部,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去获得独属于自己的风景。
正如歌德所言:
“一个人,即使驾着的是一只脆弱的小舟,但只要舵掌握在他的手中,他就不会仁平波涛的摆布,而会有选择方向的主见。”
10761起
融资事件
1376.66亿元
融资总金额
6532家
企业
1888家
涉及机构
185起
上市事件
1.14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