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人类高质量父母:40岁了还在鸡自己

他们在“鸡”自己的过程中,也曾一度陷入焦虑,不过都是暂时的,于他们而言,“鸡”自己的终点不是成功,而是自洽。

“人类高质量男性”已经过气了,现在最令人羡慕的是“人类高质量父母”。

成为“人类高质量男性”只需要三步:穿上白衬衫和西装外套;梳成大背头,涂上最白粉底;双手交叉,鞠躬,抿嘴笑,摆出面试的姿态。

成为人类高质量父母,三步可解决不了,光是学历提升就面临着“考研、考博、出国”多个关卡,还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考证、发展副业。

“遇事不决,去背单词。”

“再努力六天,CPA的最后一场考试就结束了。”

“坚持鸡自己,明天更耐鸡。”

“鸡娃不如鸡自己,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这些都是“人类高质量父母”的“信条”,他们坚信“鸡娃不如鸡己”,而且在“鸡”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从最初的背背单词、看看书,发展到了数证在手的“斜杠中年”。“别人家的孩子”不香了,“别人家的父母”成了他们新的目标和追求。

开菠萝财经和几位人到中年的“高质量父母”聊了聊,发现他们或是想要积分落户,或是想要重新捡起年轻时的梦想,或是选择丁克将“鸡娃”的金钱和精力放到自己身上,或是决定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纷纷投入到“鸡”自己的大军中去。考研考博、出国留学、深夜学习、每天写作、艰难考证,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高质量父母做不到。

他们在“鸡”自己的过程中,也曾一度陷入焦虑,不过都是暂时的,于他们而言,“鸡”自己的终点不是成功,而是自洽。

给孩子报班前我先“鸡”自己,

学了十几个项目

杜克 | 36岁 金融从业者

我培养孩子的方式是,想让他学什么项目前,我自己先去学一遍。

我是工科出身,在大学做的最多的就是实验。每个人都有擅长或不擅长的事,一大部分是基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东西不适合我,大概率我孩子也不适合。在给孩子选学习项目前,我会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再根据他的反馈去调整。

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规划了,他现在4岁,我已经学会了滑冰、游泳、潜水、骑马、击剑,前段时间在学箜篌,现在在学后现代主义油画、高尔夫,接下来准备学网球

其实*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己去试,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坚持是最难的,我担心他因为好奇新项目,而不愿意克服旧项目的枯燥性。

在给他选定一项运动前,我会自己坚持学一年到一年半时间。我想让他做到的事情,我会尽可能先让我自己做到。小朋友无论多大,即便是到30岁以后,潜意识也是在模仿父母。所以我要想让他变得优秀,那么我就需要先优秀起来。

比如,孩子学单脚支撑滑冰时会觉得特别难,相比于我只是动动嘴皮子告诉他,“多练一练就不难了”,更好的方式是,我跟他一起摔跟头,再一起站起来,当他看到摔倒站起来、摔倒站起来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了。

对于在预先学项目上花费的精力,我是有预期的。现阶段,我给他报的运动类项目居多。这就像滚雪球一样,最开始很难,一旦滚起来就好了。因为我们所拥有的财富就是时间,就看我们要用时间去换什么,是换金钱、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我发现,像我这样“先鸡自己”的父母很少,我学乐器时遇到的往往是两类家长,要么是父母原本就学乐器,孩子的乐感天生就好,要么是父母自己音乐方面很差,想让孩子去弥补,过一段时间,家长有兴趣了,也跟着学一学。

我学这些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希望与孩子保持同频。亲子在一起做什么非常重要,不管他长到多大,我们共通的事情越多,就越有话题。比如,如果他青春期或者叛逆期的时候和我争执,我解决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我们击剑决斗。不但能发泄情绪,还不会影响感情。

一个人的上限越高,气度就越大,只要宽度和广度上去了,人生的格局就上来了。父母想要改变孩子的人生格局,就要先改变自己的。

从小学开始“鸡”自己,

当妈后开始“鸡”娃爸

吴琳之 | 37岁 互联网从业者

我识字早,4岁半左右我爸就教我识了很多汉字,小学时,我就在家读完了整本《家庭育儿百科全书》。

鸡娃的前提是先鸡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过程,我有一个弟弟,从我上小学开始,父母就没有太多时间照顾我了。因为被父母照顾的经历相对空白,我生完孩子后立刻买了很多育儿书籍。美国的、日本的,护理方面的、家庭教育的、儿童心理的、儿童运动的,我都研究

正常孩子是8个月左右会爬,我家娃4个多月就会爬了,这说明我鸡娃的效果还不错。

真正和孩子接触下来,我发现当他不会语言表达时,我只能通过观察发现他是怎么想的、有什么需求。这样情况下我的方式就是,找更多育儿的书来读。

读书时,我会记录下对自己日后有用的信息,到现在已经记满两个大笔记本了。我一般是抽出周末的时间来读书、记笔记,有一段时间周末整整两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生完孩子以后,我也明显开始“鸡”自己加油赚钱了。主要是因为花钱的地方太多,赚钱的欲望就更强烈了。

我工作很忙,平时假期很少,这次连产假都没怎么休,期间还是照常出去交流。因为宝宝比较小,只有5个月大,我近期一直是在家办公的状态,不过工作强度更大了,忙到没有时间做产后护理

但可能是因为有压力,我现在反而感觉身体状态比产前更好了,希望产后6个月可以开始一些运动计划。

我不但鸡自己,还“鸡”娃爸,跟他说,“我们好,娃才能好”。现在我和娃爸在一起努力,我赚钱,他在读博士

我现在的收入在同龄人里肯定是中上水平。至于未来赚多少钱、孩子未来的教育投入多少,我们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是先尽力“鸡”自己。

别人带孩子学奥数、补英语,我在考研

易冰 | 49岁 大学教师

对于我们两口子来说,“鸡”自己是因为不甘心。

*个开始鸡自己的是我先生。十年前,因为不甘过着一眼就望到头的生活,先生从青岛的国企辞了职,到上海脱产攻读同济大学MBA。虽然心理压力大,但我们很乐观,乐观源于我们相信上海这所城市。我们觉得,上海是一个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的地方,就算前期苦一点,但成功的希望很大。

为了追赶先生,我也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设计专业进行硕博连读。毕业后,我来到了上海一所大学担任老师,之后和先生定居上海。

我考研的节点,我的孩子也正在准备小升初。和周围的家长相比,显然我和先生是另类,特别是在十年前。别人带孩子去学奥数,我在考研;别人带孩子补英语,我还在考研

身边的人不理解,但我们的主意很正。我和先生都认为鸡娃是“万本无一利”的买卖,鸡娃相当于自己努力复习,但在考场上让娃帮自己考试,作为家长,即使再怎么努力打鸡血也掌控不了结果。比起相信凭一己之力就能造出“神娃”,我们更想先把自己的路走明白。投资娃很重要,投资自己也很重要。

我们只鸡自己,对于孩子,没有太高的要求,他可能没有考到多好的学校,但人生道路很长,最后是比耐力的,我们更希望他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走踏实了。

不鸡娃、只鸡自己的结果可能是,不仅家庭关系非常和谐,娃在做选择时也能更有自信、更有底气。娃想做什么,我们都有付钱的能力。我们自己视野的宽度提升了,娃视野的亮度也能跟得上了。现在他想申请美国的研究生,需要准备什么资料全靠他自己调研,申请上了我们就出钱。

这也是我现在又开始鸡自己的原因,因为娃要读研和买房子,所以我又开始做新项目了。

我们不鸡娃,娃也能自己鸡自己,娃的烦恼是认为自己再努力也看不到超越父母的希望。我当年也是这样,所以很理解他,不过这都不妨碍曾经的我和现在的娃在不甘心和自我激励下变得更好。因为娃知道他的父母与众不同,所以娃也希望努力做到与众不同。

40岁后坚持写作七年,

出版了小说、进了市作协

听雨 | 49岁 追求写作梦想的家庭主妇

我今年49岁,从42岁那年开始“鸡”自己。

一个直接原因是,女儿在大学入学当晚,发给我一段话,“妈妈,你不能只做个家庭主妇,要培养自己的爱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最初没有受到太大的触动,觉得自己把孩子供上大学,帮助丈夫打理生意,虽然不算有钱人,但也做得不错。

直到2014年11月,我看到了余秀华的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余秀华的故事让我感到很震惊。其实,我从十五岁就开始写诗,当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但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可余秀华做到了!我决定重新捡起自己的梦想,那天,我定下了一个目标,就是在五年内一定要做出一份写作事业。一直以来,我告诉女儿要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不要成为家庭主妇,从那天开始,我决定让自己成为她的榜样。

定下目标以后,我每天逼自己写3000字小说,或者一首诗歌。开始的时候很焦虑,因为我高中就辍学了,这么多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而且时代的审美也变了。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跟女儿聊天,她是我的精神支撑。

就这么每天坚持写作,甚至大年初一也没有停止过。写了两年后,我参加了一个出版社的比赛,诗集在几百份作品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免费出版与推广的机会,我备受鼓励。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出版一本小说、一本诗集,写了三个电视剧本、一个电影剧本,甚至有导演找到我,让我参与乡村振兴题材的剧目写作。

除了我女儿,身边的人都无法理解,尤其是我丈夫和我爸妈,觉得我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瞎折腾。直到2016年我正式加入市作协,并且被邀请去文化馆工作,他们的态度才有所改变。我其实没那么在意他们的态度,毕竟我从十几岁就感受过被自己父母嘲笑梦想的滋味了,于我而言,就算全世界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相信,我也会坚持。更何况还有我的女儿在支持我,帮我联系同好,找各种交流论坛,给我下载写作和读书的网课。

从小受我的影响,女儿也非常喜欢写作,在考研的时候跨专业选择了戏剧与影视学。我常常打趣,女儿的研究生专业承载了我们娘俩共同的梦想。现在她也经常把她们的课件和写作的剧本发给我看,让我远程学习。

我觉得“鸡”自己是一件好事,它让我找回梦想,生活更自律,收入增加,还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家里的活儿也一点没落下。我未来还会一直“鸡”自己,写到拿不动笔的那一天。我的目标不是出名,而是把写作当成自己下半生的事业来做,创作出一部带着人间烟火气和生动叙事的好作品

为了不鸡娃,我选择丁克鸡自己

ayayi | 40岁 申请德国洪堡大学博士中

我从28岁时就想好了要丁克一生,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虽然还是会被催生,但看到朋友们为了孩子的教育、安全和前途而焦头烂额,会觉得庆幸。

结婚的时候,我先生同意丁克,但近几年有点动摇,我们谈过很多次,一直没能达成共识。于是我从39岁开始“鸡”自己:备考两年出国读博,让自己看看更大的世界,也给他一个缓冲和思考的时间

这是我慎重思考之后的决定。一方面我的职业到了上升的平台期,另一方面,我想把“鸡”娃的钱、精力和目标,都用在自己身上。毕竟提升自己可比从头开始培养一个小孩简单得多。

我现在是外企高管,英语OK,人脉OK,工作项目也能写进留学申请的简历里。可以说,申请英国商科博士是很稳妥的。

但是在提交申请的时候我犹豫了,我想到我读硕士时的梦想,想到自己经常思考的一些问题,决定去读哲学。我相信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影响着我们看待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所以最后定了德国洪堡大学(前身为柏林大学),花钱找了中介,帮助我准备学习资料、相关的case和推荐信等。

当然,在“鸡”自己之前,需要准备好金钱、目标和心态。到我这个年龄,已经不是很在乎钱了,反而是目标和心态更加重要,包括周围人对你的态度。

我先生开始不太同意,觉得我上班已经很辛苦,回家还要学习,但是他拗不过我,就站在了我这边,跟我一起说服父母。现在我先生就是我的“贤内助”,每天他做饭、做家务,支持我全力备考。

在我“鸡”自己的过程中,我一度非常焦虑,工作本身很忙,尤其是忙项目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又要对接客户,还要带新人,回家还得学习。但是学了三个月之后,我心态慢慢平静下来,我开始觉得,考不考上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想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哲学本质上不是会多少理论,而是如何看待世界。

“鸡”自己让我尝到了甜头,让我关注工作和现有的家庭之外的事情,也是在完成二十几岁的愿望。

等我申请完博士之后,想做学术,成立一个跨国的基金会或者社会和组织,探讨当下社会现状和哲学理论。如果说最终目标的话,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永远做自己,就像坚持丁克一样,每一个坚持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因为我认真地践行了“言必行,行必果”的诺言。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杜克、易冰、听雨、ayayi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开菠萝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生活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