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顿半重新定义了速溶咖啡,Manner、Seesaw、M Stand也在定义中国的精品咖啡。
和乐乐茶多轮沟通了半年,喜茶放弃了收购。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打了一通电话,拍板投了Seesaw。
日前,在披露放弃收购乐乐茶后,喜茶迅速公布了投资Seesaw。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喜茶公布过的*笔投资,也是其首次杀入咖啡赛道。
同期,M Stand也正式宣布完成5亿元B轮融资,由启承资本、黑蚁资本联合领投,高榕资本跟投,老股东CMC资本、挑战者资本继续加码,投后估值约40亿元。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成立至今,Manner、M Stand、Seesaw作为新的精品咖啡代表,融资总额已超30亿元,尤其在今年获得了资本的极大关注。
其中,Manner已获得5轮融资,M Stand和Seesaw虽都只获得了2轮融资,但很多一线机构都在持续关注,争抢份额。
消费大热之下,今年来越来越多线下门店获得了资本的大额融资。不管是Manner、Seesaw、M Stand,还是新晋网红墨茉点心局亦或是喜茶等,按估值计算,单店价值都近亿元。
赛道依旧火热,弹药充足后,咖啡店们也都在加速开店。三顿半重新定义了速溶咖啡,都起源于上海的Manner、Seesaw、M Stand也在定义中国的精品咖啡。
投资Seesaw,喜茶杀入咖啡赛道
7月初,北京朝阳大悦城顶楼的Seesaw人并不多,咖啡师三两聚集在一起调制、品尝新的创意咖啡。
发源于上海的Seesaw,虽然店不多但基本上是开一家火一家。
Seesaw一直主打「创意咖啡」。进入2021年,Seesaw的品牌主张从“一杯好咖啡”转变为“一杯好喝的咖啡”,以咖啡为基底,结合茶、果汁、气泡水、果干等元素的咖啡饮品。
创意加上精品咖啡,Seesaw走的不是瑞幸和Manner的性价比路线。经典咖啡价格和星巴克差不多,但当季创意饮品的价格一般在42元-48元之间。
产品口味上,新式茶饮给了Seesaw灵感,产品创新出“冷萃+果汁+奶盖”。并且每开拓到一个新城市,都会针对城市做特调限定款,将创意延续在产品开发和咖啡文化的各个阶段。
星巴克的当季限定极容易踩雷,但Seesaw季节限定相对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灵感创意不断的Seesaw还总结了创意咖啡公式。
从公式可以看出,专业咖啡能力和品牌美学是Seesaw一直坚持并强调的,再叠加口味研发,技术创新和空间体验设计。肉眼可见,当下,Seesaw的所有创新和设计也都直指青年文化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有数据显示,从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Seesaw 创意咖啡的销售占比从10%提升到40%。今年5月,Seesaw创意咖啡的销售占比已经超过了传统咖啡,复购率高达40%。
此外,Seesaw门店业绩近12个月实现持续增长,90%以上门店持续稳定盈利,品牌会员和粉丝也超过150万。
今年初,Seesaw在南京开出*mini店。相比标准店型,mini店目标客群未变,仍然集中在都市年轻人、上班族等对品质生活有要求的消费群体。
mini店是近年来咖啡、茶饮连锁市场主要的探索方向。截至目前,Seesaw已推出三类店型:主打丰富产品和体验的标准店型,营造场景和创新产品体验的主题店型,以及加强快取和线上场景的mini店型。
作为较早的精品咖啡,Seesaw在选址、场景、面积上的要求较多,开店速度并不快,最初5年只开了7家店。就连最新喜茶融资上一轮,都是2017年的事情。
但资本入局后,发生了明显变化。据悉,Seesaw本轮融资将用于全国门店拓展、供应链建设和数字化建设。目前,Seesaw的门店数量是30多家,而今年年底店铺数量目标则是超百家。
有媒体报道称,喜茶和Seesaw联手后,将在多个层面进行协同共享,包括品牌建设、产品研发和供应链、数字化和组织建设等。
同时,Seesaw也在进行新的业务尝试,包括发力线上零售、试运营“日咖+夜酒”模式等。
但咖啡本土化不易,创意精品咖啡的路更长。
Manner“今日迷局”
今年是新咖啡集中爆发的一年,Manner是绝不能忽视的品牌之一。据坊间流传,在星巴克对面开一家Manner,星巴克的客流会掉30%。
Manner走的是精品咖啡路线,面向的是白领人群为受众群体,发展模式上像极了瑞幸。
店面不足2平方米,带杯子还能减5元,15到20元就可以喝一杯咖啡。上海南阳路一段不足472米的街区上,共有7家咖啡门店,其中不乏星巴克,但数量最多的还是Manner,有4家。每到高峰时间段,门口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
从最早的小档口,到现在的爆发式增长,上海Manner coffee开创国内精品小馆coffee的先河。
2015年,来自南通的韩玉龙、陆剑霞夫妇在这里开了*家店。一个2平米的窗口小店,一个门口的雨棚,“街头咖啡”就这样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也是因为缩减店面带来租金的降低,Manner的定价一直维持在25元之内。但是这种慢节奏的发展模式,在初期资本进入咖啡市场时,完全没有优势。
甚至曾有投资人表示,Manner打造的小而美的咖啡,更像是自娱自乐,不像精品咖啡。这也导致,三年的经营,Manner只在上海开出8家门店。
转折来自于2018年。在多数人看到两年扩张2000家的瑞幸的时间点上,“风投女王”徐新带着今日资本加入了Manner。
当时曾有传言表示,徐新认为Manner的低价模式很难有创业者赞同,但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式。
后续也确实看得出徐新的热情。2020年12月,Manner完成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是H Capital和Coatue Management,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2021年2月,淡马锡入局,投后估值达到13亿美元;2021年5月,龙珠资本进场,投后估值超过20亿美元。
徐新亲自上阵,利用自己的资源,主导Manner的这三轮融资,而且都是对内融资。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今日资本方在Manner的持股比例达到44.75%,甚至比创始团队的持股还高,成为Manner大股东。
今年6月字节跳动成为Manner投资人,也是Manner在6个月内完成的第四次融资。本轮融资后,Manner的估值超过20亿美元。
三年的时间Manner完成了五轮融资。资本进入后,Manner逐渐走上规模化扩张的道路。目前全国范围内有百余家门店,其又开始试水大店模式,新增了50平烘焙工坊与200平轻餐店的新店型。
不论是被资本当做“宠儿”还是急速的门店扩展,都在“前辈”瑞幸的道路上亦步亦趋,但是两者却又有着决然不同的结果。
“做中国人的*杯咖啡,只做纯粹的咖啡”这是韩玉龙对Manner的介绍,从早期小店面和慢速度来看,他的确做到了,低价的优势也使其在整个咖啡市场有了自己的群体。
但没有资本愿意陪着一个孩子缓慢成长,可以“揠苗助长”的时候,*不会守株待兔。
徐新带着Manner奔跑,但在快速扩张期却离开了。从工商信息显示,今日资本已经完全退出Manner,老股由H Capital和Coatue接棒。
官方对此消息没有明确的解释,有人说是创始人和投资者之间有着经营战略上的决然不同,也有人说是投资者目标实现后的撤离。
没了今日资本,Manner的“舞鞋”也未停下。今年Manner计划新开200家店,主要聚集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为其向全国扩张做好基础。
资本自然也不会让Manner保持简单的小而美。Manner的品牌扩张之路已经慢慢被打开,并且还在延伸。
M Stand:单店值一亿
上海建国西路上,透过M Stand巨大的玻璃窗,工业风满满的装修风格与临街的法国梧桐树交相辉映。窗边的位置刚好可以一边喝着咖啡吃蛋糕一边看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
109岁的建国西路,一半是旧弄堂,一半是网红店,充满了老上海风情,精品连锁咖啡M Stand首店就坐落于此。
这条路上从不缺咖啡店,三年多的时间里,建国路上的咖啡店关了又开,M Stand不仅一直在那,而且年初时上海10家门店单店均实现盈利。
成立于2017年,凭借燕麦曲奇拿铁等具有创意的爆款产品以及“一店一设计”的门店风格,M Stand在咖啡店众多的上海成功出圈。
观潮新消费了解到,目前M Stand在上海、杭州、深圳、广州、宁波等地又落地了多家门店。仅在上海就有近40家门店,2021年,M Stand的目标是在全国开出100家门店。
在小红书和大众点评上,大家经常把M Stand与“INS风”、“简约”、“创意” 、“工业风”联系在一起,虽然每个门店风格统一但设计又各不相同。
建国西路上的M Stand大概100平左右,一到休息日就坐满了人,前来打卡的年轻人占了其中的大半。店面整体风格是黑白相间的极简工业风,给人一种清爽干净的感觉。非常适合点一杯充满创意的咖啡,拍照打卡。
M Stand另一种精品店主要开在写字楼商圈附近,面积约50平左右,方便上班族外带咖啡。
包括咖啡和蛋糕在内,M Stand平均客单价在40-50元之间。目前M Stand有30多个SKU,其中创意产品占半数以上,同时也贡献了50%以上的营收。
充满创意的产品和别具一格的工业风门店设计吸引了无数消费者,也吸引了资本。
今年1月,M Stand完成了CMC资本领投,挑战者资本跟投超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7亿元。彼时的M Stand在全国仅有十家门店。
仅隔半年后,M Stand获得了启承资本、黑蚁资本联合领投、高榕资本等跟投超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后,M Stand最新估值达40亿元。
作为本土高端咖啡品牌,M Stand的出现弥补了国内高端创意咖啡市场的空白,同时符合中国已相对成熟的咖啡市场的升级需求;M Stand年轻化的线下创意空间融入了优质的设计,展示了其对审美和空间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在进行首轮融资前,挑战者资本合伙人周华曾表示:咖啡无外乎两件事,空间和产品,M Stand千店千面的空间打造,是与生俱来的。给我1亿让我搞个M Stand空间和产品的设计我也搞不出来。
“我从见到葛冬,到打钱,一共就5天时间。”周华曾回忆道。
首轮融资后,M Stand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从上海一路拓店到杭州、宁波、深圳和广州等地,从“网红店”打卡深入到了商务、休闲、社区、交通枢纽等多个场景。
见证了M Stand在全国各地的密集扩张,启承资本和黑蚁资本最终成为其最新一轮融资的领投方。
启承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鑫钊则深切地感受到M Stand是一个很稀缺的、兼具品牌天赋和商业化能力的团队,值得早期下注和长期陪伴。
创始人葛冬对M Stand在整体咖啡市场中的位置有着清晰的认知。他认为,M Stand会是一种特别的选择,不是市场的引导者。“市场引导者肯定是星巴克。”
“咖啡行业是不容易被垄断的,中国低价咖啡的市场已基本饱和,模式的可复制性也高,而高端创意咖啡还是一片空白,M Stand拥有品类定价权和较高的增长空间。”葛冬曾表示。
其创意产品和个性空间被赋予了差异化、有态度的属性,同时葛冬对M Stand的品牌定位有清晰的认知,以及线下门店的快速扩张,正是M Stand被资本看中的主要原因。
M Stand试图从咖啡切入,延伸至更多品类,成为引领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潮流品牌,目前也正在生产品牌周边,计划未来以咖啡+简餐+酒吧+潮牌作为主产品矩阵。
结语
如今的咖啡行业百花齐放,M Stand、Seesaw、Manner,只是眼下咖啡赛道火热的一缕缩影。
相较于速溶咖啡,现磨咖啡市场前景更为广阔。就连时萃、三顿半等,也开始拓展线下门店。更不要提,加速在中国开店的星巴克、麦当劳子品牌“麦咖啡”,还有凑热闹跨界卖养生咖啡的同仁堂。
2018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6.2杯,预计到2023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约为10.8杯。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新品牌崛起的速度更快。
抛开早年速溶咖啡的争夺战,咖啡在中国市场真正快速崛起和增长发生在最近5年。在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带动下,咖啡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化。伴随基础设施的变化,咖啡行业也在经历着重构。
从小众到大众,从效仿星巴克到创新式发展,中国咖啡品牌们前景不可限量。资本的疯狂涌入,也是相信连锁化后的中国咖啡品牌可比肩星巴克。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喜欢千篇一律、标准化的咖啡馆。投资人们也在思考,中国的年轻消费者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中国咖啡品牌。
“中国年轻人需要自己的咖啡品牌”多位投资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可中国的咖啡文化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