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亚洲银行家2021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京成功举办

7月22日,亚洲银行家举办的2021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成功举办。

7月22日,亚洲银行家举办的2021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的主题是“新时代,新金融,新融合”,在全球经济进入后新冠时期的经济复苏轨迹后,碳中和与绿色金融、数字化和金融科技以及经济双循环成为了本次峰会的热点议题。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秘书长Dietrich Domanski,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副总经理Luiz AwazuPereira da Silva,美国金融交易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创始人Richard L. Sandor与来自由国内外的商业*,行业专家等组成的嘉宾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议的讨论。本次会议通过云的方式,向全球观众进行同步直播。

金融稳定理事会秘书长Dietrich Domanski在视频中分享了FSB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所总结的经验教训。他认为,G20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制定的严格监管标准,为抗击疫情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金融系统在面对疫情时,展现除了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大的韧性,各大银行资本储备更多,流动性更足,杠杆率更低,从而能够对宏观经济的冲击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了冲击进一步的扩大。他表示,未来的金融改革必须立足于持续强化全球金融系统的韧性,以应对包括数字创新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全新的金融稳定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副总经理Luiz AwazuPereira da Silva介绍了BIS理解气候金融风险的核心概念——“绿天鹅”。他介绍到,国际清算银行所提出绿天鹅事件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黑天鹅事件并不相同,一方面绿天鹅事件所指带的气候变化并非罕见事件,最近频繁在全球各地出现的极端天气又一次的表明气候变化无法避免,要阻止气候变化一定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即便我们已经知道气候变化存在不确定性,绿天鹅事件依然能够带来不对称的系统性风险。他呼吁,去年发生的新冠疫情既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警醒,包括全球各大央行在内的金融行业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努力做到化危为机,通过类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借此走上绿色低碳的复苏之路。

美国金融交易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创始人Richard L. Sandor是公认的“碳交易之父”,他在连线发言中回顾了北美和欧洲的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就。他同时对上周五启动上线交易的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表示祝贺,他认为中国在碳交易的机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中释放出来的价格信号将会在未来产生巨大的市场影响。在与亚洲银行家主席Emmanuel Daniel(以理)展开的“炉边谈话”中,Richard L. Sandor进一步表示,创新不应该害怕批评的声音,碳交易市场的创立和上世纪70年代金融期货市场创立时一样,起初都不是*的,要在未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保障市场的透明性,并致力于长期降低碳排放的目标。

在领导力对话讨论环节中,亚洲银行家主席以理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以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就中国经济双循环、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展开了讨论。讨论嘉宾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中国“十四五”规划通过扩大内需、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技术投入,促进国内大循环获得增长的新动能。但与此同时,经济双循环并不意味着闭关自守,外循环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增长引擎,最明显的证据就在中国金融服务行业近年来加速扩大对外开放的脚步中。

在之后的环节中,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张安龙,乐信首席风险官乔阳和《财经》杂志副主编袁满围绕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数字化转型提速这一话题开展了讨论。张安龙认为,中国商业银行应该注重高质量的敏捷创新能力、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生态运营能力、数据智能化能力和安全发展能力的培养,伴随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协同共进,融合发展。乔阳则认为,发展普惠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科技需要国家征信系统、企业产品服务相辅相成,打造万物互联金融生态圈需要注重技术创新与业务场景相结合。

在下午的圆桌论坛环节中,亚洲开发银行贸易和供应链金融负责人Sunil Mascarenhas,微众银行小微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公立,普洛斯金融总裁窦彦红,大数金融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朱建华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展开对话,共同讨论了金融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Sunil Mascarenhas通过视频的方式分享了如何通过金融的手段来优化供应链,让中小企业获取更好的信贷支持,获得更多的运营资本。公立提出了小微企业过度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和管控货物的价值的问题,并表示在数字化场景下,企业运营和风险控制极其重要。窦彦红进一步深化了风险管控的概念,即企业不仅仅要考虑其内部经营模式,市场、产品等多个维度都可能有非常多的经营要素决定了风险是否可控。朱建华则是强调了用数据金融来服务小微企业需要利用征信机构这个中立的平台,对客户隐私、大数据使用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

在下一个环节,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同盾科技合伙人、副总裁、金融云事业部总裁陈文和亚洲银行家研究经理曾庆赟就数字化时代全面风险管理展开了深入对话。宗良认为数字经济不仅冲击了金融行业,更冲击了整个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当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国际社会需要保证在数字货币规范标准上,各国能更加公正公平、自由竞争。陈文表示,数字经济的平台化和颠覆式创新在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管理的巨大挑战。这一挑战也需要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面对——在准入阶段验真防止欺诈,利用模型和规律进行价格定因,贷后也需进行全程高频的监控与催收。

随后,亚洲银行家研究经理曾庆赟分享了奖项计划评估的流程和今年的奖项计划的主要发现。首先,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促客和经营渠道不断拓宽,从而改变了传统的获客方式。其次,科技项目中机器学习、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场景更为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对公数字化转型,有效解决公司客户经营痛点。最后曾庆赟总结认为,5G、物联网、大数据和AI等智能化的运用在对公银行的场景中会越来越多,相信在未来有更多的银行关注对公场景的营销、风险控制、客户体验的提升。

在下一个环节,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首席执行官Sean Kidney,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室负责人崔莹和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孙蕊就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展开了深入对话。Sean Kidney就绿色标准的定义、统一和未来国际市场的连接进行了主旨演讲,同时也介绍了巴黎协定下绿色转型的路径及有效转型投资中需要遵守的五个原则。崔莹比较了碳排放控制各项政策工具的利弊,并提出在建碳市场过程中可以用更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增加透明度。

在最后一个讨论环节,中国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胡波飞,瀚亚投资上海总经理谢生,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就相关议题分享了看法。胡波飞首先分享了她对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看法,谢生分享了跨境投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的经验与洞见,宗良交流了他对于全球化的看法,高志凯就中 美共存的观点进行了着重的探讨。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