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宠物店不卖宠物了?
去年毕业的瑞天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繁重的工作让他觉得压力很大,独居生活也让他倍感枯燥,于是他决定听朋友建议养一只宠物来陪伴自己。考虑到工作性质没法腾出时间遛狗,瑞天选择去宠物店选购一只美国短毛猫。
可当他走进宠物店之后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在宠物店已经买不到宠物了。要么是已经被预定,要么价格贵到离谱。
是养宠物的人少了吗?不仅没有,还在快速增长。2020年,全国城镇宠物猫和宠物狗的数量达10084万只,同比增长1.7%。其中宠物狗数量为5222万只,宠物猫数量为4862万只。
和宠物数量一起增长的还有相关宠物行业的消费,至今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308亿。
如果宠物店不卖,那这些宠物到底从哪里来的?
01
宠物“微商”
“猫舍”,作为一种家庭式的小型宠物养殖基地正在成为主流。
隐藏在城市居民楼里的猫舍是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宠物活体的“供应商”。小到空余客房,大到三层别墅,只要有一对种猫就可以搭建一个基础的猫舍。成本是种猫和猫粮、猫砂等基础用品,猫的繁育周期65天左右,一胎大概2-8只,只以市场中间价格来看也可以有一笔很不错的收益。
表面上看,这和普通的宠物爱好者很像,其实完全不一样。
当饲养活体达到一定规模,科学喂养、基因繁殖、防疫消毒等都需要专业升级。大部分专业繁育人会准备宠物居住的住宅,或衍生出与宠物店相似的功能:洗护、用品销售……还有的会衍生出猫咖(有宠物观赏、陪玩等服务的茶水店)等娱乐性质的门店。
和其他家禽家畜相比,宠物繁殖在这些家庭繁育有更好的土壤:一来,城市内的猫舍犬舍更方便消费者上门选购;二来,宠物的功能是陪伴,畜牧场式的繁殖不利于宠物的社会化训练,家庭繁育更适合让宠物融入人类家庭。
国内城镇养猫和养狗人数达6294万人,其中猫主人达2701万人。养宠大队中,25至30岁的宠物主占60%以上。这部分人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又没有太大的生活负担,因此在宠物的选择和饲养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品质和科学。
相比受清晰监管的宠物消费品的品牌而言,宠物的繁殖售卖渠道几乎没有任何监管。以前人们习惯在有店面的宠物店选购宠物。但当猫舍可以自产自销,宠物店日渐式微,多数宠物店仅保留物品销售、宠物洗护等服务。而猫舍更像是售卖活体的“微商”,售卖的“产品”还是自己在家生产的。
为什么相较有营业许可的宠物店,处于灰色地带的家庭繁育更受消费者欢迎呢?《商界》采访了几位宠物爱好者,他们认为从宠物品质上来看,家庭繁育的猫舍更“靠谱”。
大部分宠物店没有自己繁殖的货源,通常会和熟悉的繁育者合作,只有进货而没有生产。而在猫舍,消费者能够直接观察到小猫的成长过程,也能了解到自己宠物的父母甚至血缘往上三辈,对宠物的健康和品相等问题更安心。另外猫舍产销一体,没有中间环节,同样质量的猫价格也更便宜。
活体没有品牌、没有厂家,对于消费者而言,不知道货源的宠物店并不如猫舍来得透明。
和普通货品的不同在于,活体必须在最合适的时间售卖出去才能控制成本。太小保障不了健康,太大买回去养不亲,最适宜的售卖时间只有半个月。不满两个月还没有断奶,超过三个月就得降价卖,超过四个月基本就赔本了。
这些原因使宠物店必须转型,主要业务转为服务,活体销售转为副业。同时和繁育人达成合作,采用预售模式,店内减少待售活体展示。一位猫舍繁育人小童表示:“现在很多宠物店是先让客人预定,有单了才会来进货,展示的那些猫狗都是已经有主的了。”
如今,短视频能捧红一大批猫舍,网络团购也提供了宣传渠道,宠物空运和宠物顺风车给异地销售提供了便利……繁育人只需要在家工作,源源不断的订单就会从网络传来。
在美国,宠物总数量大约是全国总人口的1.3倍,超过43%的家庭有养犬证;在法国,有登记的宠物犬数量也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6。对比欧美宠物市场成熟国家两位数的渗透率,我国宠物市场的渗透率仅为6%,国内的宠物市场还在高速增长中。
即使处在灰色地带,但它具备优势,正在挤压宠物繁殖市场的“原住民”。
02
亏本养猫
如果在家养养可爱的小猫就能赚钱,你愿不愿意做这样的工作?
小童就是其中一个。
一开始,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宠物爱好者,对英短蓝猫这个品种情有独钟。18年毕业后,她没有参加工作,而是选择在家里养猫。
三年过去了,现在她的猫舍已经初具规模,全家共有三四十只猫,其中还包括自己培育的优质种公,有了自家的血线(纯种猫繁育需要有明确的血统线,类似家谱)。现在除了活体售卖以外,还兼具宠物食品经销、洗护服务、种公借配等业务,几乎可以作为一个小型宠物店。
“同龄人在外面工作,而我选择在家养猫。大家都以为我赚得挺多的,但是我基本没有赚过钱,甚至还一直在赔本。”说到收入,小童只能苦笑。
即使每年账上有几十上百万的流水,但还是赚不到钱,做猫舍的成本远比看得到的大。
一家成熟的纯种猫舍,首先需要足够适应宠物活动的空间。纯笼养对宠物的性格培养、毛发骨骼的生长不利,饲养密度太大还会造成卫生防疫问题。因此,高端猫舍往往会选择更大的房屋给猫居住,甚至是别墅。
当然,更多的成本投入在了繁育本身。
高端猫舍会选择繁育级以上的种猫繁殖,这样的一只宠物身价至少上万,稀有品种则会更贵。在这样的猫舍会给每只猫在权威的猫协会申请纯种证书。
“CFA注册猫舍,在售猫咪均持纯种证书……”这样的简介常常会出现在猫舍主人的社交账号中。CFA、FIFE、TICA、WCF都是国际知名的猫协会,在协会注册会员象征着品质和正规,是繁育行业的“营业资格证”。经营者将协会的各种证书作为猫舍背书,另外还会带自己*质的猫参加各种大小比赛,既能提升猫舍形象,在比赛中有优秀表现的猫也能有更高的售价。
协会对繁育人的意义更多在于业内。对于消费者,协会认可代表品质;而对于业内人而言,繁育出更优秀、更知名的宠物猫有助于提升自己在业内的话语权。
为了提高猫的质量,繁育人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换血”,培育一对适合的种公种母要付出的足量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
当然,也不是每一家猫舍都会做到这个地步,不同的价位对应不同的需求。繁殖环境整洁、卫生,繁殖过程有序、合理,给猫吃正规的猫粮,适龄做好疫苗和驱虫,要想做好,每一环都是成本。
03
鱼龙混杂
但在有的人眼里,卖猫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同样一只售价5000元的小猫,有的吃60元一斤的猫粮长大,而有的直到送到客户手里都没有吃过一口肉。
想要通过繁殖宠物获得暴利并不难,猫的怀孕周期短、发情时间长。正规猫舍会控制母猫一年只生一胎或两胎,但也有人不顾母体承受能力而让种母不断地怀孕和生产。比较极端的会让母猫一年生育4胎,得不到好的休养,寿命也只有两三年。
潮湿,阴暗,过于恶劣的成长环境加上超标的繁殖密度本就容易让幼猫患病。为了省钱,猫贩不使用正规的疫苗,而是注射抗生素维持小猫活力,并为了控制成本在小猫不足月时就卖出。
很多消费者发现选购的时候还活蹦乱跳的小猫接到新家几天就会死亡,也就是“星期猫”,等找上门卖家会说“健康问题包落地”,大有“离柜不认”的态度。消费者只能眼睁睁看着小动物死在眼前,或者支付成千上万的医疗费用去医治。
“他们不会亏本的,这类猫贩在繁殖过程中的投入成本很低,生8只猫哪怕卖出去1只也能赚钱。”一位从业者透露道。
正规猫舍并不承认这些人为“繁育人”,而是称呼为“猫贩子”或者“后院猫”。他们和正规猫舍的销售途径也不一样,要么批发给宠物店,要么在网络上挂假照片售卖。猫狗市场上,一个笼子里扎堆装十几只猫也几乎出自猫贩子之手。
市场上什么火养什么,也是一种常态。
几年前折耳猫大火,网友觉得这种折叠的耳朵和人类一样的坐姿很可爱,殊不知这是一种先天性骨科疾病,这样的坐姿也是为了缓解脊椎疼痛,严重会导致瘫痪。
但因为折耳猫市场火爆售价昂贵,一时间受到追捧,而猫痛不痛苦,猫贩子并不在意。
后来有网友科普了繁殖折耳猫的危害之后,折耳猫市场冷却,很少有人去繁殖了。但这种风气并没有消失,近两年被称为“猫中柯基”的矮脚猫火了,又开始群魔乱舞。
本身没有基因缺陷的矮脚猫(纯种曼基康猫)为了迎合市场,被人为地将它们与其他种类“混搭”。无毛矮脚猫,布偶矮脚猫……不仅不能保证宠物的健康,混搭失败的小猫难以“处理”,只能迎接悲惨的命运。
宠物不仅是商品,也是生命。无序地繁殖、混搭,糟糕的繁殖环境,给这个产业蒙上了血色。
整个宠物活体养殖产业都属于灰色地带,因为像猫、狗这样的伴侣动物不像猪、牛等禽畜需要特定的养殖场地和营业许可。在家庭繁育的过程中,很难区分宠物爱好者和繁育者的区别。
“目前国内没有权威的纯种猫协会,所以市场很乱。”小童说。
目前比较权威的协会都是国外创办的,约束不到国内市场。一部分猫舍以在国外协会注册为豪,但早有人爆出只需要几十就可以注册,注册要求猫舍持有协会注册的纯种猫只,而行业内也存在借猫注册的现象。
反观国内,虽然也有比较知名的民间协会,但这些协会并不专注于纯种猫繁育,更多时候是在收取注册费、频繁举办活动敛财、通过广告盈利。因此,国内协会并不能得到从业者的信任。
以宠物消费大国日本为例,日本的法律对饲养宠物、宠物买卖的责任和义务有明确的界定。这些法规对从事宠物销售等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宠物主人、兽医等行为规范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家庭养宠的数量很大,但也有严格的限制,比如公寓不能养宠物,户外做好有宠物的标识等。
相较国外比较成熟的宠物繁殖与销售系统,国内的宠物繁育还处在“散养”的阶段。行业外没有法律限制,行业内没有权威规制。
国内的宠物繁殖经济,想要达到真正的繁荣之前,先要得到规范。
而这,任重道远。